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皇太極怎樣登上汗位

皇太極(1592—1643年),即清太宗,是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自幼聰穎過人,少言寡歡,工于心計,性情內斂剛毅。成年后隨父作戰,勝績累累。努爾哈赤卒后嗣位,為天聰元年。其設文館、理藩院,行科舉,創漢八旗。十年稱帝,建國號大清,其后屢破明軍,使明廷關外精銳盡失。崇德八年(1643年)中風暴卒,葬昭陵,尊謚號文皇帝。

中國歷代皇朝的立儲即位多半都會成為一道關隘,許多人因此被殺頭流放,許多人也因此得意榮升。有時候甚直就像是一次政治地震,造成社會的動蕩,比如唐代的玄武門之變、東晉的八王之亂等等。努爾哈赤建立的后金是如何渡過這一關的呢?

努爾哈赤的兒子很多,而且個個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要選出最好的一個繼承汗位,令他頗為躊躇。長子褚英早死讓努爾哈赤對嫡長子繼承制失去了興趣,于是把目光移向其他子侄:三貝勒莽古爾泰跟自己感情不深厚;四貝勒皇太極心術太重;二貝勒阿敏不是親兒子。努爾哈赤找不到滿意的人選,于是又回到滿族傳統的推舉制,明確規定,待他百年之后要由八旗貝勒,即四大貝勒與四小貝勒,共同推舉新汗。不知是對幼子的偏愛,還是受蒙古幼子守家習俗的影響,努爾哈赤在臨終前幾年,又萌生傳位第十四子多爾袞、第十五子多鐸的念頭,但兩子年幼,難孚眾望。努爾哈赤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朝秦暮楚,結果誘發了眾多子侄對汗位的覬覦。然而最后登上汗位寶座的是不怎么被看好的皇太極,實在令人大惑不解。皇太極如何能異軍突起?他到底用了什么奇巧的手段贏得了這場兄弟之爭?他的汗位是努爾哈赤定立的,還是篡奪的,還是滿洲貴族眾望所歸,共同推舉的?這一切都成了今天一個撲朔迷離的謎案。

皇太極年少喪母,在孤獨中度過了童年,這樣的境遇更激發了他爭勝好強、奮發圖強的性格特征。父親是他崇敬、效仿的榜樣,統一女真的頻繁戰事更給了他磨礪鍛煉的極好機會。他勤勉好學,在后金的諸貝勒中是唯一能夠識漢文讀漢書的一個。勇氣加智慧,使他得以在天命元年后金建國時,成為掌旗四大貝勒中最年輕的成員。

他的表現是無可挑剔的,戰場上他身先士卒、英勇作戰。在薩爾滸大戰、攻取沈陽的外圍戰中,皇太極不顧汗王的親自勸阻,冒險沖到最危險的地方,而且只要是與太子代善共同出戰,他一定沖殺格外出色、戰果格外輝煌,總勝代善一籌。更重要的是他知書讀史,有計謀,善于收攬人心,有賢明之稱,所以他能夠團結一大批年輕的女真貴族,他們思想相通、比父兄一輩有更大的雄心和更高的抱負,可稱之為后金皇朝貴族中的少壯派,皇太極成為這一批人的精神和思想領袖。

雖然皇太極在戰場上是個英雄,但是一些明清史專家認為,皇太極的汗位是從其幼弟多爾袞手中篡奪來的。清人蔣良騏的《東華錄》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己亥載,多爾袞聲稱“太宗文皇帝(皇太極)之位原系奪立”,暗示皇太極篡奪汗位。據說,努爾哈赤生前已立多爾袞為嗣子,而皇太極用陰謀狡詐的手段從其幼弟手中奪取了汗位,為除去篡位障礙,還逼迫多爾袞生母大福晉那拉氏殉葬。此說受到一些人懷疑,因為努爾哈赤痛恨多爾袞生母不忠,去世前特命她殉死。

據多爾袞的生母也就是努爾哈赤的大福晉敘述,汗王臨終的遺言是:由十四子多爾袞承汗位,由大貝勒代善輔政,待多爾袞成年后,代善歸政。這完全違背了大汗生前反復訓示過的八王共執國政的體制,可能是汗王的遺囑嗎?多爾袞當時才13歲,既無功業,亦無威望,怎么可能立多爾袞為嗣?須知汗王薨逝之時,諸貝勒無人在側,只憑大福晉口述遺囑,誰能證實?而且皇太極即位后,對多爾袞“特加愛重”,大力培養提拔,多爾袞對皇太極的恩育萬分感念,盡心盡力輔佐皇太極,勛勞卓著,成為皇太極最得力的助手。總之,皇太極與多爾袞兄弟感情較好,無法想像皇太極對多爾袞干下篡位、殺母的勾當。

還有學者認為,皇太極汗位并非奪立,而是由諸貝勒推舉產生。太祖努爾哈赤生前未立太子,而是確立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為汗者需由貝勒推舉產生。根據正史的記載,大貝勒代善的長子小貝勒薩哈廉議論商量好了以后,回到父親處稟告說:“國家不可一日無君,應該及早定下承襲大事。四貝勒皇太極才德冠世,深得先汗王之心,眾人也都心悅口服,理當請四貝勒速即大位。”代善說:“這正是我的夙愿。你們的提議,上合天心,下協人意,有誰會不贊成呢?”

第二天,諸貝勒大臣聚集朝會,代善便將推戴皇太極即位的意思書示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以及小貝勒阿巴泰、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杜度、碩托、豪格等,眾人都歡喜稱善。隨即請皇太極即位。

皇太極卻一再推辭,說,汗父并無立我為君的遺命,若舍諸兄而嗣位,有僭越之嫌;既怕不能夠繼承先汗父之志,又怕不能上合天心;而且統率群臣、撫綏萬姓是十分艱難的任務,自己難以勝任,等等。總之一句話,不肯。然后,眾人堅請不已,從早上卯時(約晨七時許)直勸到下午申時(約午后五時許),整整十個鐘頭,皇太極被眾人的誠意所感動,終于答應下來。

而朝鮮人的記載,則帶有更多的喜劇色彩:努爾哈赤死后,代善讓位其弟皇太極說:“你智勇勝于我,你應該代我繼立。”諸貝勒都想立嗣后再舉哀,代善便對眾人說:“父親生前欲立皇太極。”皇太極卻說:“當立者應該是代善兄。”說罷連忙走避以相讓。于是碩托等人去請代善,代善不出;再請皇太極,皇太極也不出。碩托等人每日數次呼號奔走于二人之間,經過三天仍無結果。代善便令碩托等人率諸貝勒六七人群擁至皇太極處,將他綁架似地抬著舉著送到努爾哈赤靈前,皇太極這才接受了汗位。

上面皆大歡喜的場面雖然感人,但未免讓人感覺有些假惺惺的。不過,按當時情況,民主推舉皇太極為汗,還是有可能的。因為,當時人們相當崇尚武功,而皇太極的武功遠遠超過才十幾歲的多爾袞,與代善比也不相上下;此外,在政治見解、軍事才能和個人威望上,皇太極都高出諸貝勒一籌,由于后金君主專制制度尚未發展完善,遇大事需協商辦理,因而推舉才能卓著的皇太極即位,是不足為怪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什市| 云和县| 时尚| 齐河县| 微博| 土默特左旗| 禄丰县| 阜康市| 德清县| 苏尼特左旗| 渝中区| 兰西县| 宁阳县| 剑河县| 丰台区| 行唐县| 闸北区| 德化县| 延寿县| 沾化县| 色达县| 新邵县| 柘荣县| 桐柏县| 夏邑县| 新巴尔虎左旗| 方城县| 偏关县| 伊宁县| 嘉善县| 庆阳市| 鄂州市| 隆林| 昂仁县| 青浦区| 盐亭县| 天津市| 新巴尔虎左旗| 荔波县| 社会| 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