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清宮秘史
  • 葉文清編著
  • 3823字
  • 2022-08-01 17:20:40

嘉慶猝死是怎么回事

嘉慶帝(1760—1820年),名愛新覺羅·颙琰,乾隆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五年(1795年)冊立為皇太子。父歸政,尊為太上皇。嘉慶四年乾隆駕崩后親政,先將貪官和珅賜死,繼而平息了白蓮教義軍起事。其勤政戒惰,務實遵禮,一切以體察民情民意為本。以天朝富有四海自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卒于避暑山莊,傳位旻寧。尊謚睿皇帝,葬于昌陵。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盛夏,嘉慶帝率領大批隨員、名優藝伎,馬隊輦輿,浩浩蕩蕩向木蘭進發,不久抵達熱河,安頓于避暑山莊,開始了木蘭秋狝。嘉慶皇帝怎么也想不到,這是他最后一次進駐避暑山莊。七月二十五日,年屆六十的他在毫無任何預兆的情況下,猝然離開了人世。嘉慶皇帝死后,熱河行宮立即封鎖消息,避暑山莊大門緊閉,限制人員出入。二十七日留京王公大臣才得悉噩耗,延至八月初二日,道光皇帝向內閣發布上諭,才告知朝廷上下。當時朝鮮國官員在盛京中江地方見清官員皆著素服,頭帽拔去花翎,驚問其故,才曉知皇帝已逝。好好的皇帝為何會突然死亡呢?宮闈之事向來保密,清廷當然不會對民間公開解釋死因,于是民間就產生了各種推測和傳聞。

有人說嘉慶是遭雷劈而死的。嘉慶帝到達避暑山莊后,稍事歇息,即全副武裝,率領滿漢大臣和八旗禁旅,大隊人馬直奔木蘭圍場。他們追蹤圍獵多日,虎熊全無,只獵獲一些野兔,連平常遍地覓食的麋鹿也甚少見。嘉慶帝非常掃興,決定提前結束秋狝。回來路上恰遇變天,雷電交加,大地震撼,忽然平地一聲雷,那么多人中惟獨皇帝被擊中落馬。凱旋回營變成護喪返京,滿朝驚恐呆然。類似的說法還有嘉慶皇帝在山莊遇疾,臥床調養,并無甚大礙,精神尚佳,照常處理政事。一日,熱河上空天氣驟變,雷鳴電閃,頓時寢宮即遭雷擊,只有他觸電身亡等等。

關于雷劈一說,還有更荒誕不經的一個版本:相傳,他長期嬖寵一小太監,經常尋歡作樂,引起近侍大臣們的非議,駐山莊以后,更變本加厲。嘉慶帝的寢宮設于“煙波致爽殿”,殿后有一座小樓,名“云山勝地”,據說此樓正是皇帝與小太監幽會場所。有一天,他們正在此尋歡,忽然道道閃電劈開云層而下,一個火球飛進小樓,在嘉慶身上炸開,頓時斃命。嘉慶被雷擊燒焦,面目全非,已經無法收殮入棺。若將事實曝光,無異于宮廷之最大丑聞。大臣們商定個辦法,將一相貌身材與嘉慶相似的太監秘密絞死,再進行盛裝打扮,真皇帝骸骨放在棺材底部,上面平躺著假皇帝尸體,以此掩人耳目,運回北京,祭葬了事。這個說法雖然流傳很廣,但沒有絲毫史實根據。

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推測,嘉慶皇帝的死因大概是因為長期的操勞而導致的心臟衰竭。從登基以來,皇帝這個差使把他弄得焦頭爛額,不管他為之付出多少心血,還是有源源不斷的麻煩事找上門來,讓他心煩意亂,沒有一天輕松的日子過。

在親政之初,嘉慶揭發出歷史上最大的一個貪污案。與和珅的斗爭,雖然鍛煉了嘉慶帝,但付出了代價。從此,吏治腐敗尾大不掉,成為嘉慶朝最大的隱患。

嘉慶八年(1803年)閏二月二十日晨,嘉慶帝帶著隨從、侍衛等自圓明園上馬,入神武門乘御轎。突然,一個大漢從神武門西廂房南墻沖出,直奔嘉慶帝所乘御轎,事情倉促,侍衛及近駕的人們都沒注意到有人奔來,一時間那人已跑到面前,皇帝的隨從及侍衛這才看清,那大漢手里拿著一把短刀,面露殺氣。在嘉慶帝轎旁的定親王綿恩首先感到事情不妙,迎面上前阻攔。那人來勢兇猛,舉刀便刺,綿恩衣袖被刺破,未能攔住那人。這時,固倫額駙親王拉旺多爾濟、御前侍衛丹巴多爾濟等五人一齊阻擋來者去路,展開搏斗。搏斗中,丹巴多爾濟被頗有武功的刺客扎傷。由于侍衛們都是大內高手,訓練有素,以五對一,對方漸漸支撐不住,幾個回合之后即被生擒活捉。

這是有清以來當朝皇帝近距離遇到的謀刺,也是清代史上罕見的大案要案,一時在朝野上下引起極大恐慌,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令人難解的謎團。

經查,刺客名喚陳德,原名陳岳,年方47歲,鑲黃旗人。原為山東青州府海防同知松年之契買家奴。早年曾在山東青州、濟南府一帶做過家奴、傭工。后來,投靠在北京任護軍的外甥,跟官服役,并在內務府當差,才得有機會出入宮中。后來,他與妻子一同到一個官吏的家人孟明家做廚役。這期間,他妻子病故,岳母癱瘓,兩個小兒都待撫養,因此常以酒澆愁,因常常酒后胡鬧,被孟家解雇。此后無以為生,先閑住在外甥家,后寄居在舊友黃五福家。是個窮困潦倒的百姓。

陳德被捕后,因是“欽犯”,被連夜審訊,施用種種酷刑。嘉慶下旨,一定要追問出其幕后主使人以及同謀和黨羽來。然而,陳德的供述,卻讓人不能相信。

陳德在供詞中說:“我因為窮苦不過,往后難過日子,心里氣惱”,于是“起意驚駕,要想因禍得福”,“本月十六日,知道皇上于二十日進京,我就定了主意。”若得手“砍退幾人,直奔轎前,驚了圣駕,皇上自然諸事都由我了”。陳德這番供述漏洞百出,疑點很多:

第一,行刺的動機是想“因禍得福”?驚駕是死罪,福從何來?這點簡單常識,誰都懂得,況且陳德還跟官服役多年,豈能用此說蒙混搪塞!至于說“因窮苦不過”而為,更是無稽之談!

第二,皇帝行蹤屬朝廷機密,神武門又是皇帝出行的必經之路,戒備極其森嚴,而且此處建筑高達三十一米,常人進不得前,可是陳德卻能持刀并帶著他的兒子陳祿兒潛入神武門,豈不是見鬼?

第三,陳德行刺之時,皇上身邊有上百名侍衛和眾多隨行之人,眼睜睜看著皇帝有殺身之禍,為何都作壁上觀?

種種跡象表明,陳德一人絕對干不了這天大的事兒,背后肯定大有人在。

然而,無論如何審訊,陳德都一口咬定是他一人所為,并無主謀。他辯稱,自己是在前幾天見街上墊道,得知皇帝的進宮日期的。他又說,他與其子陳祿兒是在東安門附近喝完酒后,拐彎抹角繞到神武門的。再把抓來的陳德兩個兒子交往密切之人一一拷問,也沒供出什么有價值的線索來。其子說,“實不知伊父者謀逆情事,平日未見有同謀之人往來”;黃五福說,“實不知他鬧事是何主意”;陳德服役的家主說,“陳德素常原是安靜”,“平日并無閑人來往”。

經過四天四夜的酷刑訊問,也未問出主謀與同謀來,會審官于是定擬具奏,嘉慶傳諭:“若一味刑求,反肆狂吠,所言之人如何存活?即不究問,終成疑團,所損者大矣!”于是,陳德被凌遲處死,他的兩個兒子也被處絞。

事后,嘉慶仍在懷疑:一個家奴怎會有這樣的膽識私闖宮廷禁地圖謀不軌?肯定在朝廷官員中有同謀主使者。聯想到當時他正在整頓吏治,對朝廷內外腐敗現象嚴加懲治,說不定身邊也有異心之人。但“主謀”不見別無他法,只得以“失察”之罪,將十七名文武官員予以處分,將守衛神武門的護軍章京、護軍校、護軍分別革職枷示或交大臣嚴懲,又將肅親王永錫交宗人府議處。

一樁震動朝野的重案,就這樣了結。但這到底是怎么引起的,有何隱秘至今仍無人能破解?

民間對嘉慶遇刺有兩個說法:一說是和珅黨羽所為。和珅為乾隆時炙手可熱的權臣,嘉慶初年,乾隆帝退為太上皇,嘉慶帝登基,但和珅把持朝政大權,遍置黨羽,不把嘉慶帝放在眼里,屢次與嘉慶帝發生矛盾。乾隆帝死后,嘉慶帝立即將和珅處死,查抄其家產。但和珅黨羽遍布朝野上下、宮廷內外。嘉慶帝處死和珅,等于給自己樹立了大批敵人。

不管背后的主謀是誰,上述傳聞都反映出嘉慶面臨的政局是不太穩定的。在行刺事件中,嘉慶雖然沒有受半點皮肉之傷,但心理打擊相當大,這給他本來就很焦灼的內心增加了很大負擔。

嘉慶十八年(1813年),農民起義軍公然沖進他的統治心臟紫禁城,在城樓上插反旗,直逼皇后住所,意欲搗毀金鑾殿。皇宮乃皇權象征,丟掉皇宮意味統治基石的崩潰。這是對他統治能力的極端藐視和否定。雖然起義被鎮壓了,但他再次感到了自己的無能。

嘉慶皇帝整治腐敗可謂不遺余力,可總難以改觀。貪官污吏盤根錯節,損公肥私,專權敗政,至相當嚴重程度,甚至出現了貪官殺清官的荒唐事!更為奇怪的是,堂堂兵部行印(即中央軍事國防最高行政機構關防)竟然不翼而飛,是丟失,還是被盜?是無意疏忽失落,還是另有陰謀策劃?嘉慶苦苦追查,可一直無法弄清。嘉慶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自己的王朝吏治敗壞至何種地步,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能扭轉日益腐敗的吏風。

讓嘉慶更加傷腦筋的是社會動蕩,不穩定跡象更加明顯。直隸、山東、河南、四川、江南、安徽、湖北、山西、黑龍江等地,均有民間宗教活動,且教門名目數十,徒眾多為農民。浙江寧波府有生員,組織破靴黨,包攬訴訟,挾制官長,“甚至有動眾劫掠、棍械傷人情事”。由于天災人禍,百姓無以為生,規模不大的造反經常爆發,如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山西省交城、平陽、霍州一帶,流民聚集,大山連接,占山為王。和順、榆次、平定、遼州等處,成為造反農民盤踞要點。他們或下山掠奪,或進入城鎮劫富濟貧。內蒙古、京畿和直隸地方,民被逼為盜,數十成群。

嘉慶不明白,為什么父親(乾隆帝)在世的時候,天下太平,輪到自己坐江山,怎么會如此棘手?為了那些長期阻撓國家振興的老大難問題,他嘔心瀝血,費盡心機,苦斗25載,可是依舊如斯,怎不叫他覺得失望、煩悶和傷感呢?面對日益衰敗的國家,他感到無能為力,但是又無法從數不勝數的公務中抽身自拔,在這種巨大的壓力之下,他的身體必然走向惡化。

嘉慶帝從病倒至死亡,還不到一天時間。雖然死前沒有任何征兆,但是導致他猝死的最大原因卻是長期的勞累、傷神、壓抑、苦惱、憂郁和煩躁。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幾十年來,他為治理這個封建大國殫心竭力,付出了全部心血。他曾經有扭轉王朝頹敗的豪情,也敞露出以振興國家為己任的雄心抱負,但他的才能不足以帶領大清帝國走向中興,他根本無力駕馭這個動蕩不安的封建后期社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源市| 重庆市| 什邡市| 怀化市| 临高县| 古丈县| 名山县| 定兴县| 西青区| 温泉县| 广南县| 洞口县| 兴国县| 象州县| 韩城市| 云龙县| 汉中市| 瑞昌市| 延寿县| 清原| 娄底市| 内丘县| 团风县| 平乡县| 凤台县| 柏乡县| 砚山县| 克东县| 怀宁县| 沾化县| 沧州市| 花莲市| 南皮县| 杭州市| 重庆市| 格尔木市| 庆安县| 乐安县| 罗定市| 新龙县| 武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