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志紅:吃的選擇
- 范志紅等
- 2760字
- 2021-12-24 19:57:20
9 白米飯是垃圾食品嗎?它比哪些食物的營養價值高?
要說什么食物是中國人吃得最多的一種,那毫無疑問是白米飯了。
白米飯的營養價值在主食當中算是比較低的一種。它所含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都特別少,鉀含量也非常低,膳食纖維嚴重不足,保健成分基本上少到可以忽略。同時,因為質地柔軟,容易消化,血糖指數還相當高。不過,盡管我多年來反對頓頓吃白米飯,但從來沒有說過“白米飯是垃圾食品”之類的話。公平地說,在主食當中,白米飯的健康價值并不是最糟糕的。
白米飯也有它的優點?不比不知道,下面咱們就來仔細比比。
一 白米飯vs小米飯、玉米和紅薯
精白米不是一種高蛋白質食物,但它的確含有6%~7%的蛋白質,而且在糧食當中,精白米中蛋白質的質量還算是相對比較好的,氨基酸平衡也優于小米、玉米、高粱甚至小麥,蛋白質的含量又高于紅薯(按干重比較)。
所以我經常說,如果用紅薯替代白米飯當主食,需要額外補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果用小米、玉米之類的食物當主食,也需要額外補充一些動物蛋白質或豆制品。
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既吃雜糧,又不肯增加魚肉蛋奶類的食物,又要增加運動,食物總量還要減少。結果發現“大姨媽”離開了,或者臉色變差了,其實這并不是吃雜糧的錯,而是綜合營養平衡沒有做好。
二 白米飯vs涼粉、涼皮和粉絲
還有一些人,不是用雜糧替代白米飯,而是在夏天用涼粉、涼皮、酸辣粉之類的食物來替代白米飯,那就更糟糕了。小米的蛋白質含量不低于大米,它只是氨基酸平衡差點兒。但涼粉、涼皮、粉絲在加工過程中已經失去了絕大部分蛋白質,B族維生素也是所剩無幾。
如果用它們來替代白米飯,可以想象,一天當中的營養損失有多大。按一天吃3碗白米飯(300克生大米)來算,如果換成同樣淀粉含量的涼粉,一天就要減少攝入將近20克的蛋白質(體力活動不多的女性每天也需要至少55克的蛋白質,男性需要65克)。一天的蛋白質供應少了大約三分之一,身體怎能不受影響啊!
很多女性在夏天經常不好好吃三餐,總用涼粉、涼皮、粉絲作為主食,覺得這樣口感更加清涼,再加上貪吃水果和冷飲,難免造成營養不良的問題。于是出現面色發黃、皮膚松弛的現象,不管如何防曬,如何護膚,也解決不了問題。如果再節食,省略一頓晚餐,“大姨媽”不來光顧也是順理成章的了。于是有人說,“大姨媽”只喜歡白米飯,其實不是這樣的,不要說營養更好的主食了,連白米飯里這點營養都吃不到,“大姨媽”怎么能留在你這里啊!
三 白米飯vs面包、饅頭和發糕等發酵面食
從B族維生素含量和蛋白質含量來說,按同樣淀粉含量比較,白米飯比不上饅頭和面包。所以,吃白米飯比較容易出現B族維生素缺乏癥,而吃饅頭、面包則不容易出現這類問題。過去生活困苦,魚肉蛋奶都吃不上時,面食里的這些蛋白質和維生素相當重要。所以,常吃面食的居民普遍比常吃米食的人身體健壯。
但是,白米飯的血糖穩定性優于發酵面食。從血糖曲線來說,雖然白米飯的血糖高峰也比較高,但是后期不容易出現血糖負值。也就是說,它相對不容易出現餐前低血糖的情況。按等量碳水化合物來比較,饅頭、面包之類的表現就差一些,它們質地疏松多孔,消化速度快,不僅血糖指數高于米飯,而且餐前容易出現血糖負值。按同樣熱量來比較,饅頭、面包的體積更小,飽腹感也比米飯略遜一籌。所以,一些營養師認為,減肥的時候,把主食從面包換成白米飯是有幫助的。
而且,做白米飯既不需要加糖,也不需要加鹽,亦不需要加入含碳酸氫鈉之類的膨松劑,也不需要加入油(除非做成炒飯)。所以,它屬于低鈉、低脂肪的食物。而做面包的時候,幾乎都要加少量鹽,往往還要加入糖和油;做饅頭時,有些要加入膨松劑(含碳酸氫鈉);做發糕時,經常要加入膨松劑(含碳酸氫鈉)。至于燒餅、油條、千層餅和各種面點,幾乎都要加入油、鹽、糖等,所以熱量更高,含鈉量更高,而營養素密度甚至會低于白米飯。
所以,從限鹽、限鈉角度來說,吃白米飯比吃面包、饅頭、發糕等發酵面食往往會好一些。
四 白米飯vs面條、米線
和面條、米線相比,白米飯也有它的優勢——白米飯為人們提供了食物多樣化的選擇機會。
吃面條的時候,人們通常以一大團面為主。吃撈面時,加上一些鹵和少量蔬菜;吃湯面時,加上一大碗湯和少量肉菜。人們津津樂道于鹵如何香濃,湯如何鮮美,卻忘記了食物的主體是一大團面。
而吃白米飯的時候,我們肯定不會只放兩勺鹵,也不會只喝一碗湯。白米飯必須要配著菜吃,一個菜往往不夠,通常至少有兩樣,有葷有素。一個菜里就有不止一種食材,甚至有好幾種。在家宴桌上,我們可以用一碗白米飯配著七八種菜肴,吃得心滿意足。相比而言,很少有人會用一碗米線或一碗面條來配幾個菜吃。
所以,相比于吃面條、米線之類的食物,吃米飯餐更容易達到營養平衡。
一些醫生看著食物的血糖指數表推薦主食,發現面條的血糖指數比白米飯低,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用面條來替代白米飯。但是患者往往發現,吃米飯餐比吃面條餐控血糖的效果好。為什么是這樣?
因為面條和白米飯一對一單獨比較的時候,同樣的淀粉含量,白米飯比面條升血糖快。但是,白米飯是配著葷素菜肴一起吃的,加上了足夠的魚肉類和蔬菜,混合餐的血糖反應就會降低。而面條呢?一大團面,很少的魚肉類和蔬菜,就比不過飯菜搭配的米飯餐了。長期而言,只吃面條的飲食生活,難免因蔬菜攝入不足,食物多樣化程度不夠,而造成營養不合理。而營養不合理,身體的代謝就難以正常運轉,血糖自然就更難控制。
米線餐和面條餐的道理是一樣的。
此外,面條里面往往是要加鹽(氯化鈉)的,甚至要加堿(碳酸鈉)。這樣,面條中就引入了更多的鈉鹽。咸的面條,再加上咸的鹵,或者加一大碗咸湯,鈉的攝入量便極易過量,對控制血壓也是不利的。面粉里本來比較豐富的B族維生素,也會因為加堿而被破壞。學過食品化學課的人一定記得,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都是非常怕堿的。面條煮了之后,面湯通常是要扔掉的,那么從面條煮出的那些B族維生素就浪費了。這湯扔了可惜,喝了又攝入太多的鹽和堿,都不是很好的選擇。
結論
總之,吃白米飯本身并不是最差的飲食習慣。不過,白米飯中的維生素少、鉀含量低、膳食纖維嚴重缺乏的問題,也讓營養師很是頭疼。因為只要是頓頓吃白米飯,就算再配上葷素菜肴,上述這些營養素還是很難達到供應標準。特別是在搭配不合理的時候,米飯餐的營養供應就更差了。比如說,有人吃白米飯配土豆絲、炒涼粉、紅燒肉的汁(不吃肉也不吃菜)……這些都非常不健康。還有將白米飯油炸做成鍋巴的,或白米飯加白糖拌食,甚至用豬油加醬油拌白米飯這種吃法呢!
不過,白米飯最讓人愉快的性質是,它的包容性很強,做法也很多樣。它的缺點是可以通過各種措施加以改進的。比如說,可以改變精白米的搭配,添加一部分雜糧,或者其他一些營養價值高的蔬菜、豆類、水果干、堅果、肉類等各種配料。只要搭配合理,做得精巧,就可以既提升美味,又增進健康,讓米飯餐變得豐富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