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范志紅:吃的選擇
  • 范志紅等
  • 2747字
  • 2021-12-24 19:57:20

8 土豆是發胖食品,還是營養食品?

土豆很便宜,在世界各地都能買到,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是,土豆是否值得吃?它算是發胖食品還是營養食品呢?其實,這要看你吃什么土豆,怎么烹調,怎么把它納入膳食中,吃法對不對。

土豆有幾百個品種。有白皮、黃皮、紅皮、紫皮等不同的土豆皮顏色,也有白色、黃色、紫色等不同的土豆瓤顏色。有大的,有小的;有面的,有脆的;有容易煮熟的,有很難煮熟的。從非營養素成分來說,有些含多酚高,有些含多酚低。在美國人的膳食中,土豆貢獻的膳食多酚類物質占總攝入量的25%,不可小看。

鮮土豆中含有1.5%~2.0%的蛋白質,按干重計算,大概是6%~8%,和大米接近。別看含量不算太高,但質量非常不錯。土豆中所含的各種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和雞蛋很接近,相當符合人體需要。

土豆是一個超級富含鉀的食品。每100克土豆中的鉀含量高達200~400毫克,甚至與傳說中最富含鉀的香蕉齊平,但比香蕉便宜多了。如果用土豆來替代部分白米飯、白饅頭,能輕松多吃進去幾百毫克乃至上千毫克的鉀,順便還能有效增加維生素C、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的攝入量。這對高血壓和腦卒中患者,以及痛風和高尿酸血癥患者,都是特別有好處的。

大家都能理解,烹調方法對食物營養價值的影響太大了。不過,未必都是讓食物的營養價值下降,也許還會有些意外的上升。

1.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影響

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來看,是煮土豆高呢,還是炸薯條高呢?答案可能會讓你驚訝。

根據美國農業部2012年測定的數據,每100克土豆在烹調之后的維生素含量大概在8~13毫克,炸薯條和煮土豆中的維生素C含量都是13毫克。之所以炸薯條的維生素C含量還可以,是因為維生素C不溶于油脂,而且熱油也只接觸土豆的表面,內部的維生素C還能得到一部分保留。煮時雖然比油炸時溫度低一些,但維生素C會溶于水而跑掉一部分。維生素B1的情況也一樣,煮土豆是0.11毫克/100克,炸薯條是0.13毫克/100克。

有學者總結發現,土豆經水煮后會導致77%~88%的水溶性維生素損失,壓力鍋烹調會導致56%~60%的損失,燉的損失是50%~63%,烤箱烤的損失是33%~51%,微波烹調的損失是21%~33%。如果僅僅是將土豆烹熟為止,損失還小一些;如果過度延長加熱時間(比如用燜燒杯會使加熱時間延長,外賣運輸過程一直處于溫度較高的狀態也等于是延長加熱時間),則維生素的損失會明顯增大。

礦物質是不會因為受熱而被破壞的,但是水溶性的鉀元素會溶于水而流失。所以,炸薯條的鉀含量會略高于煮土豆,前者是451毫克/100克,后者是379毫克/100克。

2.對蛋白質、脂肪和膳食纖維的影響

在烹調之后,土豆中的蛋白質含量不會改變。烤土豆、炸薯條的蛋白質含量甚至會上升,這是因為水分減少了,蛋白質濃縮了。

比較有趣的是,烹調之后,測出來的膳食纖維含量往往會升高。這是因為淀粉和蛋白質、油脂、多酚類物質等在加熱過程中形成了不容易消化的復合物,被算在膳食纖維里了。凡是不能在小腸里消化吸收的淀粉類物質,都叫作抗性淀粉,它屬于廣義的膳食纖維。

土豆本身含有的脂肪微乎其微,但它善于吸收油脂。所以,脂肪含量的升高取決于你在烹飪中到底加了多少油。炒土豆絲能裹進去相當多的油,炸薯條、炸薯片都是脂肪含量大戶。薯片的脂肪含量可達25%~30%,加了黃油的土豆泥也增加了脂肪含量。

3.對抗氧化物的影響

烹調之后,土豆中多酚類物質的含量反而會上升,特別是經微波爐加熱后,一項研究中顯示多酚類物質的含量升高了80.8%,另一項研究中升高了47.5%。其他蔬菜烹調后也有類似結果。微波加熱不僅不會多損失營養,反而會更有利于保存維生素C,增加多酚類物質的含量。在很多食物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多酚類物質原本結合在細胞壁上,或和蛋白質、淀粉等結合,測不出來,在微波加熱時會分解出來,從而使測出來的含量上升。

在煎、炒、炸等烹調過程中,土豆會發生“美拉德反應”,顏色會變褐,會生成香氣。這個過程雖然會生成討厭的丙烯酰胺,但也會產生不少新的抗氧化物。由于酚類物質增加,又形成了新的抗氧化物,所以經蒸、煮、微波烹調后的土豆,抗氧化活性也會大幅度上升。在一項研究中,將土豆用800瓦特的微波爐加熱2.5分鐘,抗氧化活性上升了69.5%。

4.對消化速度和血糖指數的影響

土豆一直以來被指責的原因,就是它升血糖的速度快。甚至有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土豆的攝入量和肥胖癥、心腦血管疾病呈弱的正相關。

因為土豆是一種富含淀粉的食物,所以吃了土豆之后,必定是會引起血糖上升的,和吃米飯、饅頭的道理一樣。不過,土豆的消化速度和血糖指數受品種、烹調方法和加工因素的影響特別大。

生土豆雖然含有淀粉,但是消化率非常低。烹調加熱會滅活掉土豆中的蛋白質抑制劑和淀粉酶抑制劑,還會讓淀粉粒崩解,淀粉糊化,這樣它們就更好消化了。不過,研究發現,這事兒還和土豆的物理狀態有關。如果土豆的質地硬而緊密,則消化酶難以充分接觸,就會難消化,比如薯片;如果土豆的質地柔軟而松散,就會容易消化,比如土豆泥,小寶寶都能吃。

從血糖指數(GI)來說,按同樣的烹調方法,有的品種的土豆GI低到53,有的高到104。一般來說,口感脆硬的土豆GI比較低,口感軟面的土豆GI比較高。快餐里做土豆泥、炸薯條等食物時,用的都是高血糖指數的土豆品種,所以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如果煮到軟爛、烤到特別面,都比剛烹到熟就立刻吃掉的血糖指數要高。有報道顯示,土豆在200攝氏度的條件下烤50分鐘時GI為67.8,180攝氏度煎8分鐘時GI為56.6,這些都比吃白米飯(GI=
83)和白饅頭(GI=88)要低。而切開煮25分鐘后吃,GI則高達99.6;打成土豆泥之后,GI超過了100。

從烹調方法來說,煎、炸土豆升血糖速度比較慢(但是讓人長胖的力量大),蒸、煮、燉土豆升血糖速度比較快。這是因為油脂會讓淀粉形成淀粉-脂質復合物,它不容易糊化,也不容易被消化。

總體而言,同一品種的土豆,烹調后血糖指數的排序是這樣的:土豆泥>煮土豆>烤箱烤土豆>微波烹調土豆>炸薯條。

從溫度來說,剛出鍋的熱土豆升血糖快,在室溫下放了一陣子變涼的土豆升血糖慢。一項研究發現,用烤箱烤的土豆,趁熱吃時,GI為95,而涼后再吃,GI降低到73;即便是土豆泥,趁熱吃時GI是106,涼后再吃就變成了81。

其實,別的主食也是一樣的。因為變涼了之后,淀粉會進入一個“回生”的過程,淀粉分子之間靠近,消化酶工作起來就會稍微麻煩一點。所以,胃不好的人還是要吃熱飯熱湯的,而胃特別好、血糖上升特別快的人,不妨吃稍微放涼一點的淀粉類食物。

從配料和吃法來說,添加蛋白質、油脂和醋,都會降低土豆的血糖指數。

對需要減肥和控制“三高”的人來說,最要緊的是,要用土豆來替代白米、白面,而不是吃一盆豬肉燉土豆、一盤炒土豆絲后,再加一碗白米飯。用土豆來替代米飯、饅頭,從同樣的淀粉攝入量來看,血糖負荷是下降的,飽腹感是上升的。如果用它當菜,配米飯、饅頭吃,那就會使血糖負荷大幅度上升啦。

所以說,長胖這事兒不能怪土豆,

只能說,是我們吃土豆的方式不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年县| 邯郸市| 五家渠市| 汽车| 蒙自县| 江津市| 尼勒克县| 锡林浩特市| 兰坪| 丹阳市| 高雄县| 马关县| 乐陵市| 盘锦市| 定日县| 湖北省| 阿图什市| 伊金霍洛旗| 磐安县| 营口市| 邹平县| 乌兰浩特市| 同德县| 海兴县| 漯河市| 大理市| 莱芜市| 象山县| 德兴市| 赤壁市| 湛江市| 浠水县| 静安区| 敖汉旗| 常州市| 扎赉特旗| 阿荣旗| 乐都县| 古浪县| 营山县| 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