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子 撥開迷霧,告訴你一個真高宗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從650年到683年,在位時間是34年,比父親唐太宗多出整整十年。唐高宗統治唐朝34年,在唐朝的21位皇帝中(包括武則天),他統治唐朝的時間僅次于唐玄宗(46年)。

那么唐高宗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皇帝呢?

雖然大家不是專門研究唐史的專家,但對于唐高宗也應該有所耳聞。請仔細想一想我們印象中的唐高宗,我們對他的評價是怎樣的呢?四個字:“軟弱無能。”

一個統治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的皇帝,竟然是一個軟弱無能之輩,而且統治時間還那么長久,這到底可信不可信呢?唐高宗真是軟弱無能嗎?

確實有很多人這么說。《舊唐書·高宗本紀》的“史臣曰”,說高宗即位以前還不錯,有“長者之風”,從即位開始,立刻判若兩人。蕩情后宮,荒于政局,廢掉王皇后,讓舅舅蒙冤。忠良靠邊,小人得志。導致國家基礎破壞,宗社空虛。這樣的評論當然也只能用軟弱無能來概括,甚至比軟弱無能更糟。清人褚人獲的《隋唐演義》、民國時蔡東藩的《唐史演義》都這么說。

那么,唐高宗李治到底是不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軟弱指的是否是性格,這要在具體的事情中顯示出來。是否無能呢?我們要看他把國家治理得如何。

歷史研究是以既往的人物和故事為對象的,我們要通過相關的證據,或者文字或者文物去接近當時、了解事實,專業的說法就是通過史料接近史實。但是如果史料記載有出入、有矛盾,我們怎么辦呢?這就是歧路亡羊的故事。一旦走錯了路,那就會失去目標,甚至會南轅北轍。于是史學的研究工作多半是對史料的甄別,甚至要對史料進行百般挑剔。可是,這不陷于矛盾了嗎?是的。既要依靠史料,還不能完全相信史料。舉一個容易明白的例子。偵探破案,要面對許多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現象,真相只能有一個,但是證據可能是互相矛盾的,如何識破假象、認清真相,就是偵探的責任。歷史學家的使命也是如此,去偽存真,弄清歷史真相,就是歷史研究。

歷史研究的樂趣正在于此,弄清楚一個千古之謎,如同破解了一個大案件,那內心的愉悅是無法言說的。只要你身在其中,其中的樂趣自然容易體會。

本書通過一系列歷史事實,剖析唐高宗那個時代,解析唐高宗的朝廷,回歸歷史現場,同情、理解當事人。我講的唐高宗,也許與你的印象很不一樣。復原唐高宗,就是我的使命。今天,我們首先從唐高宗的早年生活入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谟县| 收藏| 南溪县| 正安县| 和平区| 石棉县| 上犹县| 陆良县| 沙坪坝区| 盐边县| 莲花县| 稷山县| 金川县| 万宁市| 社旗县| 泸西县| 海林市| 娄底市| 榕江县| 刚察县| 共和县| 昌平区| 隆子县| 宁乡县| 界首市| 德化县| 尤溪县| 旬阳县| 江西省| 东丽区| 六枝特区| 上犹县| 成武县| 肃北| 潍坊市| 毕节市| 兰溪市| 连江县| 桂东县| 定西市| 清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