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抑郁癥
來訪者,王先生,男,48歲。因興趣下降、情緒低落半年余就診。
王先生經營一家企業,本來是事業如日中天,近半年來卻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他的情緒越來越低落,對生活和企業中的工作提不起興趣,整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很容易疲勞,做事缺乏動力,曾經是拼命三郎的他,現在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總擔心所有的事情都會突然出問題。
實際上,他的一切都是好好的,企業經營得相當不錯,有專門的管理人員打理日常事務,太太賢惠體貼,孩子已經成人并自食其力。平時只要在廠子里轉轉,聽聽匯報,簽簽字,下班后大可舒舒服服地坐在沙發上喝茶聊天,周末出去釣魚、爬山,享受生活。可是,王先生卻是好日子不得好過,每天早晨起床都是心神不寧的,覺得時間是停滯的,不知接下來這一天如何度過,一想到又要面對漫長難熬的一天就垂頭喪氣。怎么才能完成工作?會不會毀了自己的企業、家庭,讓妻子兒女受苦?不管是個人的失敗,還是企業、家庭、朋友遇到的問題,自己都是有責任的。他好像永遠也無法擺脫自我否定、自我懷疑的旋渦,再也不配享受人生快樂??漸漸地,他沒辦法像以前一樣開懷大笑,甚至連悲傷也感覺不到了。他覺得自己只是一具沒有靈魂的尸體,所有感覺都消失了,只剩下無邊的懷疑和掙扎??
這就是抑郁癥,不知作為讀者的你是否有過類似的感受。
長期的心理衛生科臨床實踐告訴我們,“抑郁”這個詞會讓很多人產生誤解。許多人把抑郁癥之“抑郁”與傳統文化俗語中的“抑郁”“郁悶”等詞混淆在一起。其實,它們是有明顯區別的。例如,在《辭源》中,“抑郁”一詞的含義是“憤懣”“憂憤郁結”,而抑郁癥之“抑郁”情緒是一種低落、悲傷、絕望的情緒。凱博文教授曾提出,“‘郁’在中國的傳統含義與西方的抑郁癥是截然不同的”。再如,我們都很清楚,與至愛親人的生離死別讓人極為痛苦、憂傷,可能連續很多天甚至幾周都擺脫不了極端低落的情緒;但抑郁癥患者的感受與此不同,他們也許沒有遭受親人離世這樣的打擊,但仍然陷入巨大的憂郁當中不能自拔。
相對規范地說,抑郁癥是一類情感障礙或心境障礙性疾病,其發生與生物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等均密切相關,臨床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體驗為主要特征。這種低落的心境與其處境不相稱,可以從愁眉苦臉、唉聲嘆氣到悲痛欲絕,甚或出現悲觀厭世和自殺的企圖、行為(這是抑郁癥最大的危險),甚至出現木僵,可伴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每次發作持續兩周或數月甚至數年之久,并有反復發作傾向。緩解期精神活動完整,部分在多次發作后可有殘留癥狀或轉為慢性。有些患者除抑郁發作外,還出現躁狂發作而屬于雙相情感障礙。
部分抑郁癥患者壓制其內心的痛苦和愁悶體驗,不向外界表露,照常學習工作,含笑交談,一般人很難看出其患有抑郁癥,常被人誤以為沒病,等出現自殺的悲劇時更是難以理解,甚至詫異!
在目前精神病學界中,抑郁癥所涵蓋的范疇很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抑郁癥包括一大類抑郁性情緒障礙,不僅包括心境惡劣(dysthymia)、輕性抑郁(mild depression)、重性抑郁障礙(major depression),還包括單次抑郁發作、反復抑郁發作、伴有或不伴有精神病性癥狀的抑郁癥、雙相抑郁、季節性抑郁、產后抑郁等。狹義上的抑郁癥是單指重性抑郁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