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沸騰新十年:移動互聯網叢林里的勇敢穿越者(套裝共2冊)
- 林軍 胡喆
- 1441字
- 2021-09-13 17:50:48
2007—2009 大幕拉啟
引子
這是一本講述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從0到1再到國民支柱產業的科技史作品。
在講述這段波瀾壯闊的產業歷史前,我們需要先回答一個哲學命題——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是從哪兒來的。換言之,在2010年整個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開局之前,是哪些人及哪些力量以什么樣的姿態成為先行者的。
這些先行者里最多的一個身份是“果粉”。2007年1月,iPhone正式上線并迅速風靡全球,威鋒網隨之誕生,媒體人張亮創辦了蘋果主題的科技博客Apple4us。2008年,蘋果發布App Store,中國由此有了李亮、楊武、馮華君、李森和等蘋果開發者。同年3月,劉冠群建立了蘋果開發者社區CocoaChina。也是這一年,網龍將熊俊及其產品收編后推出的91助手成為當時第一個現象級產品。
總有一些人有強大的號召力和突出的社會型人格,他們在組織和分享過程中收獲快感,進而加速了外部生態的發展。如果說iOS領域的張亮和劉冠群是這樣的推動者,那么吳宏就是安卓領域的重要節點人物。
2008年,谷歌召開I/O大會,安卓系統成為另一個全球移動互聯網的重要高點。因為更開放、有更強的移植性(這也是為何有不少早期安卓開發者來自Java),安卓開發者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他們中大多數都聚集在吳宏創建的“天朝安卓開發者”群組里。
這些開發者的部分項目直到今天仍有生命力,如墨跡天氣、觸寶輸入法、海豚瀏覽器等。這類精品App(應用程序)的出現,是中國移動創新從點到面的變化中的一個個里程碑。
因為安卓的近水樓臺及谷歌退出中國內地市場的契機,諸多谷歌中國的業者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早期參與者。比如,小米的林斌和洪鋒、拼多多的黃崢、友盟的蔣凡、快手的宿華、豌豆莢的王俊煜、蘭亭集勢的郭去疾、出門問問的李志飛……不太為人知的還有為360提供搜索顧問服務的張棟、被360買進的MediaV創始人胡寧、小紅書和滴滴體系化的干將郄小虎、知乎的李大海,以及從B站轉去小紅書的劉煬。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創辦創新工場的李開復和汪華。
微軟亞洲研究院(以下簡稱微軟亞研)則成為除谷歌外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又一超級人才票倉。安卓上第一個成名的開發者史巖及第一個開始做App矩陣的楊永智、劉鐵鋒都來自微軟亞研,他們的主管黃江吉則參與了小米的早期創業,是小米最早的5個聯合創始人之一。觸寶則是另一個從微軟亞研出來的團隊創業的典范。
參與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大潮的還有諸多從無線互聯網延續而來的創業者們,其中有墨跡天氣的金犁和天天動聽的黃曉杰這樣的純開發者,也有王江和俞永福這樣有商業能力的行業老兵。
盛大作為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 PC)互聯網時代的王者,也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的重要推動者,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同樣富有遠見但對技術驅動世界更有底層認知的陳大年。仿照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陳大年創辦了盛大創新院。雖然它之后因為盛大業務滑坡而半途而廢,但其面向下一代計算的愿景,影響了中國未來的操作系統、云計算、電子閱讀等。后來,陳大年創辦了“WiFi萬能鑰匙”這樣的大型工具公司。
PC互聯網時代的超級挑戰者們也在中國移動互聯網大潮崛起前開始完成自己的轉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雷軍和王興。“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話真是說得太對了。從王興到雷軍再到王堅等一眾中國移動互聯網界棟梁,在2009年前后,內對自身成就強烈不滿,外對外部環境感到焦灼、煎熬、失意但又充滿拼搏能量。這樣的一個復雜狀態催生了一個從虛心學習和參考借鑒國外創新產品、模式,到中國式創新大行其道,勇敢者穿越BAT(百度、阿里和騰訊)叢林的大時代。
如果要給他們統一畫個像,那么他們都是技術信仰者,都是面向未來思考問題并有較強執行力的創新者。
下面是他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