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情緒的定義

什么是情緒?目前,在科學界,情緒沒有公認的定義,不同學科的專家對于情緒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定義。可以確定的是,科學界幾乎一致同意:情緒是一種非常復雜的人類體驗,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日常生活中,情緒通常是指一個人受到外部或內心的刺激時產生的突發反應。比如,我們被他人批評時會覺得憤怒,我們想到過去自己做得不好的事情時會感到羞恥,這些就是情緒。除了少數大腦有器質性問題(如特定的先天神經發育問題、腦外傷、腦病變等)的人,幾乎所有人都擁有情緒。每種具體的情緒都包含五個基本元素,按照情緒激發時的發生時間順序,分別是認知評估、軀體反應、主觀感受、情緒表達和行動傾向。在時間線上,越早發生的情緒元素對大多數人來說通常越難被意識到,而越晚發生的情緒元素則越容易被自己和他人注意到。現在,我們就來逐一了解一下情緒的這五個元素,同時也是情緒發生的五個步驟。

認知評估

認知評估是一個人對于當時發生的外部刺激或內心想法的基本評價,通俗來講就是指你喜不喜歡這個刺激。這個評估會決定你接下來產生的情緒的情感色彩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比如,你的錢包丟了,那么這時的認知評估一般來說是負面的,接下來你產生的就會是負面情緒;你加薪了,那么這時的認知評估則一般是積極的,之后不論具體產生什么情緒,至少肯定是積極情緒。

認知評估的發生過程非常快,經常是在無意識中就發生了,當一個人注意到自己的情緒時,通常注意到的都是接下來的情緒感受,而認知評估的結果則被主觀識別為是一種既定事實,也就是會覺得“這件事情原本就是這樣的”,而不會注意到是“我判斷這件事情是這樣的”。有反思習慣的人有時候能夠在情緒發生后,回溯自己最初的認知評估結果,也就是意識到自己最初是因為哪個念頭而產生情緒的。即便能夠意識到這些,想要改變當初的評價也是很困難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雖然認識到這么想對自己沒有幫助”或者“雖然知道這只是自己的想法”,但到頭來還是會習慣性地這么想,并因此難過或生氣——認知評估就是有這么強大的力量。

軀體反應

軀體反應也就是情緒發生時身體產生的反應。實際上,在情緒的發生過程中,軀體反應較心理體驗發生的時間更早。在大腦做出基本的認知評價后,身體會把這一評價作為客觀現實進行反應。也就是說,如果你對一件事情的認知評價是“負面的”“危險的”,那么不論客觀上來說那件事情是不是有危險,身體都會首先按照有危險來進行反應——這包括交感神經激活、腎上腺素分泌等一系列生理反應,呼吸加快、肌肉緊張,人的生理機能會整個活躍起來。

一些對情緒比較敏感的人通常在這一階段就能夠注意到情緒的發生,他們會注意到自己的感覺跟平常不太一樣,比如,感到有些氣短或注意到自己頭腦發熱,于是意識到自己產生了情緒。也有一些忙于工作、生活的人,長期忽視自己的身體和情緒,身體可能早就被情緒的生理壓力壓得爆棚,但主觀上還認為自己沒什么情緒——這些人通常最終會出現在消化科、心血管科、神經內科、皮膚科和內分泌科,而他們抱怨的主要對象通常是自己的身體狀況。其中有些人經過醫生的提醒會注意到自己的身體狀況與心理狀況的聯系,但也有不少人會否認,畢竟“身體有問題”比“心理有問題”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事實上,這種否認對他們的身心健康來說往往是雪上加霜。

主觀感受

情緒的主觀體驗就是我們常說的憤怒、焦慮、悲傷、羞愧等,它們實際上是人們對情緒發生之前的身心反應的一種主觀感受。通常絕大多數人都是在這個階段開始意識到情緒的,不過個體之間仍然有情緒覺察能力的差異。有些人在情緒很強烈的時候才會意識到,甚至別人詢問他是不是情緒低落,他才感覺到低落;也有一些人可能在情緒極細微的時候就有所感覺,這通常意味著他們更懂得情緒,同時他們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處理情緒信息。

另外,主觀感受和最初的認知評估是直接相關的。即使是同樣的軀體反應,不同人在主觀體驗上,也會由于一開始的認知評估不同,而產生截然不同的情緒感受。比如,同樣是在面對壓力時交感神經興奮、精神緊張的身體反應,喜愛挑戰的人可能會把它解釋為“興奮”,因此對即將到來的事件躍躍欲試;而厭惡挑戰的人則可能把它解釋為“焦慮”,并為接下來將發生的事感到壓力大。這也可以解釋在同樣的場景下,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體驗積極,而另一些人則很容易消極下去。

情緒表達

當一個人主觀感受到情緒的時候,情緒通常也會通過一定的方式表達出來。比如,面部表情、語音語調的變化,以及整個身體姿勢的變動。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這主要是為了向周圍的其他社會成員傳達人們自身對一件事的看法和行動意向,也就是說,情緒表達是具有社交屬性的。通常在成長經歷中比較受關注的人,情緒表達會更加明顯、豐富,因為這些表達對他的生活有意義,可以幫助他和周圍的人交流;而成長經歷中比較受忽視的人,情緒表達通常會更少,內容也更單一,因為在他們的經歷中,不論如何表達也沒有太大不同,這個功能就退化了。

情緒表達也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比如,社會較能接受男性表達憤怒,因此男性不論是覺得沮喪、悲傷、惱火還是羞愧,都容易表現成憤怒,一副別人欠了他八百萬的樣子;而社會較能接受女性表達悲傷,因此女性不論是憤怒、失望、抑郁,甚至高興,最后出現的情緒表達可能都是哭泣。因此,在社交中,情緒表達只能作為一種參考,而不能以一些微表情、單一表達,就一對一地推論他人的真實感受。

行動傾向

情緒具有動機功能,當一個人身體中充滿了情緒的能量時,他通常會感覺想要去做點什么,這就是情緒的行動傾向。當情緒從認知、軀體、感受最終走向每個人都可以觀察到的行動時,其實已經走到了整個情緒流程的尾端。情緒導向行動,甚至可以說,整套情緒系統就是人類進化時為了更快地引導適應性的生存和社會行為而產生的。當我們能夠良好地掌握情緒時,就比較容易感到動力十足;而如果我們習慣于壓抑情緒,常常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我們就會覺得生活沒有動力了——這就是情緒動機功能的體現。

不僅如此,當我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情緒進行適當的行動時,就會感到情緒獲得疏解,有一種完成的感覺;而如果由于主觀或客觀原因,達不到或不存在適當的行動,我們就會感到這個情緒沒有結束,它會時不時冒出來“叨擾”我們。在現代社會中,“適當的行動”受到家庭、社會、教育、情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古代叢林中的情況復雜得多。比如,憤怒讓人想揍人,但我們不能對任何人施暴,那這個情緒要如何適當地完成就成了個大難題。有些人找到了相對健康的方式,比如運動、藝術;也有些人選擇了極端甚至違法的方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宁市| 滦平县| 文昌市| 水城县| 山阴县| 华蓥市| 梨树县| 连江县| 双桥区| 油尖旺区| 奉新县| 建始县| 台湾省| 托克逊县| 龙胜| 凭祥市| 盐亭县| 罗田县| 武夷山市| 靖边县| 迭部县| 临沧市| 广元市| 洪泽县| 图片| 隆林| 大田县| 前郭尔| 南昌市| 黄龙县| 洱源县| 平顺县| 鲁甸县| 孟津县| 晋城| 临湘市| 镇安县| 化德县| 报价| 巴东县| 大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