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士德(譯文40)
- (德)歌德
- 1053字
- 2021-09-03 20:06:00
獻詩[1]
你們又走近了,縹緲無定的姿影[2],
當初曾在我蒙眬[3]的眼前浮現。
這次我可要試圖把你們抓緊?
我的心似乎還把那幻想[4]懷念?
你們過來吧!很好,隨你們高興,
你們已從云霧[5]中飄到我身邊;
在你們四周蕩漾的魅惑的氣息,
使我胸中震撼著青春的活力。
你們帶來了歡樂時辰的形象,
許多可愛的幽魂[6]飄飄上升;
就像半忘的古老的故事一樣,
苦痛更新,又勾起我的哀傷,
重尋那迷宮[9]似的人生旅程,
呼喚先我而逝的良朋的名字,
他們被命運播弄,喪失了良時。
聽我朗誦最初幾幕的人們,
他們再聽不到以后的詩章;
親切的友群[10]如今各自飛分,
最初的共鳴可嘆已經絕響。
我的悲歌[11]打動陌生的世人,
他們的贊許反使我覺得心傷[12],
從前欣賞過我的詩歌的諸公[13],
即使還健在,也已各自西東。
我又感到久已忘情的憧憬,
懷念起森嚴沉寂的幽靈之邦[14],
發出的音調飄忽無定地蕩漾,
我全身戰栗,我的眼淚盈盈,
嚴酷的心也像軟化了一樣;
眼前的一切,仿佛已跟我遠離,
消逝的一切,卻又在化為現實。
[1] 1797年6月24日作。歌德在20多歲時即開始寫《浮士德》初稿,幾經中輟,后在四十八歲時又重新執筆,想把這部悲劇完成,故寫此詩,追敘往日,與《浮士德》內容無關。
[2] 《浮士德》初稿中尚未定型的人物,指梅非斯特、浮士德、格蕾辛。
[3] 青年時代的眼光蒙眬模糊,自去意大利以后,歌德才自覺臻于清澄圓熟之境。
[4] 將浮士德傳說寫成戲劇的最初計劃,對于中年的歌德,顯得是充滿幻想的。
[5] 北方神話的霧靄世界與希臘神話的玲瓏剔透的世界各異其趣。中年歌德的思想既已進入澄明的化境,青年時代的《浮士德》中的人物就像是來自云霧之中了。
[6] 歌德之妹珂爾涅莉亞死于1777年,歌德之友默克(J.H.Merck被認為是劇中梅非斯特的模特兒)死于1791年,棱茨(J.Lenz)死于1792年,巴塞多(見《詩與真實》第三卷第14章)死于1790年。
[7] 法蘭克福的少女格蕾辛,歌德14歲時的初戀對象。
[8] 女友弗里德里凱·布里翁、舊友柏里希、赫爾德、默克等。
[9] 指希臘神話中克里特島統治者彌諾斯的迷宮。
[10] 克羅卜史托克、拉瓦特、施托爾貝克兄弟等都跟詩人疏遠了。
[11] 指《浮士德》。原文為Leid,歌德生前版本中均作Leid。歌德死后,歌德的秘書李默認為Leid乃Lied(歌)之刊誤,將此字改正為Lied。詩人本意如何,尚有爭議。稱為悲歌者,乃因歌德將早期的《浮士德》認為是痛苦的記錄。
[12] 一般讀者對詩人的藝術表示贊許,但不會理解詩人的痛苦。
[13] 耶可比、克林格爾、凱斯特納等都天各一方。
[14] 已故的友人的幽靈世界。
[15] 這首《獻詩》。
[16] 即風鳴琴,形如長箱,上張腸弦十二根,置于戶外或窗口,借風力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