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是什么阻礙了你的幸福

幸福究竟是什么?

積極心理學之父賽利格曼說:“幸福是一種虛構的概念,包含著所有人們在追求的東西。”[1]

清華大學的積極心理學教授彭凱平說:“幸福就是有意義的快樂。”[2]

從科學的角度看,幸福是一種情緒體驗,感受到幸福時,你會開心地笑,會對身邊的人充滿善意,會覺得人生很值得。

關于幸福,本-沙哈爾教授這樣說過:“追求幸福的過程中,你最大的障礙是內心,就是那種覺得自己配不上幸福的錯覺。”[3]

各個流派的心理學者不僅發現幸福很重要,也發現,容忍幸福比追求幸福更困難。

我知道這句話會刺痛你,但這是事實。

不少人會覺得幸福就是有很多錢,有很多自由自在的時間,也有人覺得幸福就是得到想要的房子、車子,或者和最愛的人生活在一起。但事實卻是另一番樣子,我們會在自由自在的時間里迷茫,會在歡笑和擁有過后陷入空虛,會在親密的相處里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

面對這樣的心口不一,心理學會給出怎樣的回答呢?

幸福焦慮癥

生活的悲劇就在于,當我們要在“正確”和擁有幸福兩者間做出選擇時,人們往往選擇“正確”的道路,而不是實實在在的幸福。

來訪者麗麗,名校畢業,就職于外企,和相戀十年的大學同學剛剛結婚,但她跟我哭訴:“我很絕望,我感覺不到任何的幸福。”

細聊才知道,她的老公和婆婆都非常愛她,但她的解釋是:“他們是對我很好,但什么東西能熬過時間啊!”

說到她的人際關系,她說自己有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雖然不在同一個城市,但會陪她通宵聊天,其中一個朋友還特意跑到她的城市為她慶生。我說:“哇,好羨慕你有這么鐵的朋友啊!”她說:“但是,老師,她們為什么會對我這么好呢?”

一番對話之后,我準確接收到了她投射給我的絕望,就是那種任憑生活多么美好,都一定視而不見的固執。

不難看出,幸福就是她的甜蜜負擔,她期待著、享受著,但也惶恐著、壓抑著。其實,這就是“幸福焦慮癥”。

說得直白點兒,就是不相信自己過得好。當別人對自己不好時,就討好、爭取,但一旦別人對自己好,就開始擔心、懷疑和退縮,然后把眼前的幸福拱手相讓,再退回到角落里獨自療傷。

而且,一旦有了“幸福焦慮癥”,人就會變得很“作”。我認識一個女孩,老公就像寵孩子一樣寵著她,因為她不想要孩子,結婚三年以來,老公也一直堅持不要,還給她做飯,帶她出去旅游。總之,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大概也不太會相信這樣的幸福。

但童話般的開始卻迎來狼狽的收場,她有次和閨密聚會,幾杯酒下肚,閨密略帶調侃地說:“人長得不怎么樣,工作不怎么樣,家境也不怎么樣,你老公圖什么呢?”一句酒后玩笑話,成了女生的求證題。

接下來的日子,她變著花樣問老公為什么喜歡自己?老公說她漂亮、善良,她說這是浮夸的謊言;老公說她樂觀、積極,她說這是官方話。最后,她得出了一個結論:“其實你沒那么愛我,只是你自己不知道。”

想想看,是每天的早餐不香,還是每次的旅游不爽?但這些真真實實的幸福都被她拋到腦后。不被信任的老公摔門而去,留下一句話:“是,我眼瞎才找了你!”之后他們大吵了一頓,雙方父母出面調解后才消停。

一定有人說是閨密太多嘴,打擾別人幸福。但我想說的是,能被打擾的幸福大都不是純粹的幸福。

最根本的原因是幸福焦慮癥在作怪,“我不配”“我不能”的標簽讓人對幸福的生活既向往又恐懼,好好的生活卻要折騰得雞飛狗跳。

幸福焦慮與饑不擇食

有“幸福焦慮癥”的人非常渴望親近,渴望被認可和接納,但在幸福面前,她們是極其卑微的。

我的同學笑笑,長相高挑,能力也非常強,但她一直是感情至上主義者。

她有過兩份不錯的工作,領導都很器重她。第一份工作中,領導安排她去海外出差,簽證、護照全部準備完畢了,她卻突然跟領導說去不了,因為分手了。

當然,她很快就辭掉了這份工作。半年后,她入職了第二家公司。用她的話說是重生,要拼命工作,徹底告別前男友。在工作的第六個月,她的業績成為公司的第一名,破格升為主管。

但好景不長,她又跟前男友復合了,談了三個月,她又一次為愛奔走,堅決辭職,原因是跟男生回老家。發小提醒她前男友不可交,結果被她拉黑。

最后,她放棄工作,瞞著家人跟著男生回了老家。

你可能會疑惑,這個男生怎么這么有魅力呢?其實,這個男生個子很矮,胡子拉碴,不善言談,從來沒有過正兒八經的工作,如果硬要找優點,大概就是家境還行吧。

但笑笑并不是貪圖他的家庭條件,而是因為極度缺愛。

在她半歲時,父母離婚,媽媽出走。直到小學時,她才真正見到媽媽。后來,爸媽復婚,而她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這樣的情感匱乏,讓她進入饑不擇食的狀態,對方對她稍微好一點兒,她就拼命往上靠。林文采老師在課上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一個人極度匱乏時,垃圾也會吃。”深以為然。

為了更好地理解,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假如你在沙漠中走了三天,沒有吃任何東西,你很清楚自己的身體已經到了極限,就在這個時候,眼前出現了一瓶水,沒有瓶蓋,請問你會喝嗎?

問題升級,假如你已經沒有力氣,而沙漠無邊無際,你的眼前出現了一瓶水,水上卻貼著一個“水有毒”的標簽,請問你會喝嗎?

我想你喝的概率很大。你或許會覺得這樣的問題太無厘頭,但生活中,類似的問題比比皆是。

真的會有人僅僅因為對方給自己剝蝦,就要和他結婚,因為他很細心。也會有人因為耐不住親朋好友的催促,匆匆忙忙地結婚,最終焦灼地離婚。

當然也有人像笑笑這樣在愛面前極度卑微。這是因為饑,所以不擇食,哪怕食物有毒。

幸福焦慮癥的背后

幸福是一種能力,如果沒有這種能力,就算幸運來臨,你也會緊閉雙眼,去選擇最糟糕的選項。

在說“幸福的能力”這個話題前,我想再說說來訪者麗麗幸福焦慮背后的故事。

她的媽媽是個極其嚴苛、要強、霸道的人。

她6歲時,剛出幼兒園校門的她,開心地啃著蘋果,蹦啊跳啊往家走,看見媽媽沖她跑了過來,她興奮地喊著:“媽媽!”但話音未落,媽媽就奪過蘋果扔到花壇中,對她惡狠狠地說:“跟你爸一樣,餓死鬼投胎嗎?能不能長點兒出息。”

你能夠想象到6歲的她經歷了什么嗎?有興奮到害怕的落差,有失望、緊張、委屈,還有羞愧。可以說,一個6歲的孩子,心理狀態由此被定格了。

她學著嚴格要求自己,達成媽媽所說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她總是拼命付出,但很少尋求幫助,所以她沒有幾個朋友。

這就不難理解,當朋友關心她時,她為什么會局促不安了。工作中的她也是如此,每當自己要表現時,就會聽到媽媽的聲音:“你別做夢了!”比如公司開會,她想到一個好點子,但就在開口的瞬間,她退縮了,因為想起了媽媽的聲音。

就這樣,帶著這股懷疑和嘲諷,麗麗不斷地“做夢—夢碎—再做夢”。

“你不能”和“你不配”刻在了她的身上,成為所謂的命運,媽媽的評價成了她心中的“正確”和“真相”。她為了這個“真相”,回避著所有的好。

其實,生活中像麗麗一樣的人很多,我們會在離幸福最近的地方頻繁出問題,因為一個人自我毀滅的基本模式是,當我們“知道”將有不幸的命運,我們就不能允許現實的幸福出現。

這就是幸福焦慮背后的創傷。所以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擁有追逐幸福的能力,而是擁有容忍幸福的能力,而這一切需要我們擁有“心理資本”。

心理資本打造持久幸福

要理解心理資本,我們可以用銀行舉例。平時,我們會努力掙錢、存錢,只有這樣,在需要用錢時,我們才能游刃有余,接近富足的生活。同樣,在人生歷程中,我們也需要心理銀行,我們要不斷積累心理資本,只有這樣,在面對種種問題時,我們才能心有余裕,接近幸福。

“心理資本”一詞來源于積極心理學和組織行為學,心理學界普遍以心理學家路桑斯、約瑟夫-摩根和阿沃利奧在2007年提出的定義為準,即心理資本是個體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包含自信、樂觀、希望和韌性四個維度,具體表現為:

第一,在面對充滿挑戰性的工作時有信心,并能付出努力以獲得成功(自信)。

第二,對現在和未來的成功有積極的歸因(樂觀)。

第三,對目標鍥而不舍,為取得成功在必要時能調整實現目標的途徑(希望)。

第四,身處逆境或被問題困擾時,能夠持之以恒,迅速復原并超越逆境以取得成功(韌性)。

說到心理資本,就不得不提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人力資本就是技能、經驗等,關注你擁有什么;社會資本泛指社會關系,關注你能得到什么樣的社會支持;而心理資本關注的是你是什么樣的人,你相信自己能夠做什么,你能成為什么樣的人(現實自我),以及你打算成為什么樣的人(可能自我)。

心理學家路桑斯、阿沃利奧、沃倫巴伏等人曾以422名中國員工為樣本進行研究,他們發現,員工的心理資本顯著影響著他們的績效工資,國內研究也紛紛證明了心理資本在主觀幸福感、職業倦怠等方方面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心理資本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心理學家路桑斯曾研究出了心理資本的干預模型(見圖1)。

由圖可見,心理資本不是固定資產,是可以主動提升的,它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和關系質量。國內研究也證明,個體的心理資本水平是可以通過干預手段提升的,且效果顯著。所以,你我都有機會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picture

圖1 心理資本的干預模型

(注:提升內容不僅僅包含工作績效和工作滿意度,主觀幸福感、職業倦怠、學業成績等方面均被證實與之顯著相關。)

那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心理資本水平呢?心理學家路桑斯和約瑟夫-摩根等人曾編制了心理資本問卷,包含自信、樂觀、希望和韌性四個維度,該問卷在國內外被廣泛使用。在本書中,我將附上該心理問卷,請在附錄中查看使用。

目前,你知道了心理資本是什么,也知道了如何測試自己的心理資本水平,在接下來的內容里,我們就從這四個主題出發,一起去探索和整合,做一個全新的自己,過心想事成的人生。

積極心理學領域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可以選取一個人,并讓他更加快樂、充滿希望、道德高尚、技藝高超并且社交豐富。

今天,請毫不猶豫地選取自己,讓我們一起成為我們一直想要的樣子。

[1]賽利格曼,《持續的幸福》。

[2]彭凱平、閆偉,《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3]泰勒·本-沙哈爾,《幸福的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阳市| 崇阳县| 三河市| 高州市| 西宁市| 富顺县| 垦利县| 汕头市| 嘉义市| 称多县| 邳州市| 耒阳市| 昭通市| 沂源县| 黎城县| 海淀区| 甘谷县| 黄石市| 阆中市| 岳西县| 托里县| 荆州市| 兴安盟| 南部县| 尚志市| 琼海市| 邳州市| 高安市| 都安| 尉犁县| 禹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河曲县| 梁平县| 长岭县| 仁布县| 古田县| 辽宁省| 文登市| 萝北县| 彰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