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的經歷
清朝有一個大文豪紀曉嵐,他不太迷信,并且是很講實證主義的。紀曉嵐就是編纂《四庫全書》的人,不過他也喜好記載這些奇異的事情。但他也是個懷疑主義者,是講實際經驗的。他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有一次他被貶官到新疆吐魯番。他的運氣很好,發現那里有一個風穴,土人都認為這就是大塊噫氣,是地球的嘴巴要嘆氣,每年在一定的時間,人獸都要避開這個地方,還要逃得遠遠的。
當地球快要嘆氣的時候,聽到地球里頭的呼呼哈哈……那股氣出來了,似乎是莊子講的“大塊噫氣,其名為風”。那股氣出來不得了,任何人、牛、馬、駱駝一碰到這股氣,就被吹得無影無蹤。這一股氣一直出來,說向西伯利亞走,走到哪里不知道。過幾天以后,這股氣又走老路回來,這一條路大家都要避開的。回來以后又到了這個洞口,好像人的吸氣一樣,倒吞回去,咽下去了,又恢復平靜。紀曉嵐親自記錄下來這個情景。
紀曉嵐這一段記載,就證明了中國傳統道家的學說,認為地球是個活的生命。所以,地球的物理屬性是不準破壞的;破壞得厲害了,地球要出毛病,是會毀滅的。這是中國古代的說法。這里莊子所提的“大塊噫氣,其名為風”,還不是剛才我們引用紀曉嵐親眼所見的那個情形;莊子是講地球本身有它的生命,地球在出氣,這口氣出來以后,一變化,就形成了風。
莊子這句話,我們現代的青年想想,對不對?地球上的氣是有限度的,在一定高空以外,空氣完全稀薄了,那就不是地球的氣了。地球的氣只能達到某種的高度,到了太空里就不是地球的氣了,太空那個是空的。
地、水、火、風、空的變化,譬如下雨,是地氣上升,上到高空遇到冷氣,冷熱一接觸下雨了。雨下來,這一股熱氣又上去,這個是地球的氣,噫氣。高空上面那個冷氣,屬于地球氣的表層,超過那個氣再向上面,沒有空氣了,那個更不屬于地球的氣了。所以莊子所講的,有科學的道理,值得研究。“大塊噫氣,其名為風”,這是屬于地球的氣。
我們人呼吸的氣,也有一定的范圍。凡是我們呼吸時,氣可以達到的范圍,就是體外的光度也達到的地方,現在科學可以用照相機照出那個光芒。一般來說,人體的光芒,就是兩臂伸開畫一個圈那么大,那么多。也就是說,呼吸所放射的范圍,也就是那樣大。除非你經過修持,或者經過打坐得道,像南郭子綦一樣,達到忘我的境界,那個光照和氣的放射才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