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痛了,所以哲學:寫給深夜獨自彷徨的你
最新章節
- 第19章 哲學會帶我們的心靈去該去的地方(2)
- 第18章 哲學會帶我們的心靈去該去的地方(1)
- 第17章 不要以為你眼前的就是全世界(4)
- 第16章 不要以為你眼前的就是全世界(3)
- 第15章 不要以為你眼前的就是全世界(2)
- 第14章 不要以為你眼前的就是全世界(1)
第1章 做單純的人,走幸福的路(1)
【如果可能的話,更強一些,要強得讓人羨慕,而非弱得讓人可憐。】
01、超過限度的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印度)克利希那穆爾提
也許你從未想過什么是痛苦,它為什么存在著,它的根源又是什么。
衣食住行不能使我們滿足,我們的欲望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從想要被尊重、被愛、被看得起,到想要成功。貪婪是幸福的天敵,要想真正獲得幸福,就要學會淡定,學會知足。人活著,其實就是一種心態,你若覺得快樂,幸福無處不在;你為自己悲鳴,世界必將灰暗。
只要心態未改變,欲望會一直存在,并且會一次次卷土重來,一旦得不到就會讓我們變得異常痛苦。
幸福不是得到得多,而是計較得少。當我們認識到這一點之后,學著平衡財富、權力、職位堆砌出來的自我,放下執著的心,重新審視你的內心世界,你會發現許多以前所沒有發現的東西。
減少欲望,增加滿足感,才能從貪婪中解脫出來;舍得放棄,甘于淡泊,才能獲得心靈的安寧。
克利希那穆爾提(1895—不詳):20世紀最卓越、最偉大的心靈導師,被譽為“慈悲和智慧化身的人類導師”。
02、凡不是就著淚水吃過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人。
——(德國)歌德
生命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幸福之旅,而是像鐘擺一樣,時時在幸與不幸、歡樂與痛苦、光明與黑暗之間不停地擺動。只有經得住漫長的磨難與艱辛,才會有大的作為。有多少苦難,多少驚天動地的大事,才有多少不可思議的成就。
苦難,它能使人奮進,走出迷霧,校正人生;它能磨煉人的意志,獲得前進的動力;它能使人思考生活、思考人生、升華思想,把困難和逆境變成成功的墊腳石。
人生就是這樣一個漫長而又痛苦的過程,生老病死,苦海無涯,需經歷重重苦難。
面對苦難、厄運,我們需要樂觀、豁達,生命的意義不在于歷盡苦難而痛不欲生,而是要你嘗遍人間的百味,并甘愿同苦難作戰。
歌德(1749—1832):德國小說家、劇作家、詩人、思想家、自然科學家、博物學家,是德國和歐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03、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德國)萊布尼茨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世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你就是你,是獨一無二的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屬于自己的事情要做,你根本不需要去模仿別人。別人的東西雖然好,卻未必適合你。別人的缺點,也許恰恰是你的優點。人,只有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優勢,實現自身的價值。與其羨慕別人、模仿別人,倒不如簡簡單單地做好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的優勢所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實現夢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沒必要去復制別人的生活。幸福沒有標準答案,快樂也不止一條道路。收回羨慕別人的目光,反觀自己的內心。自己喜歡的活法,才是最好的活法。
肯定自己存在的獨特性,品味自己的獨特性,發揮自己的特性,真正地做回自己,人生才是美麗的、快樂的。
萊布尼茨(1646—1716):德國最重要的自然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是一位舉世罕見的科學天才,和牛頓同為微積分的創建人。
04、凡是自強不息者,最終都會成功。
——(德國)歌德
人生,是從一滴水到一條河的積累;人生,是從涓涓細流到磅礴飛流的奮斗。這期間,需要一種精神,那就是自強不息。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常常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失敗,會無緣無故地身陷在一些意料之外的困境里。這時,請不要輕易對自己說放棄。面對挫折和失敗,只要我們自己心頭堅定的信念不熄滅,只要我們努力地去尋找,相信一定能夠找到讓自己渡過難關的方法。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就沒有穿不過的風雨、涉不過的險途。
身處逆境,只要不絕望,始終保持自強不息的狀態,總有一天,會將逆境變成順境。經歷一些坎坷,經歷一些磨難,才能為成功找到出路和方向。
生活給了我們快樂的同時,也給了我們傷痛的體驗。其實這就是生活,這就是我們所要面對的人生。
好好活著,慢慢體會生活的道路,一路艱難,一路風光,其實,在回頭時,走過、路過、碰過、錯過的都有可能是人生路上珍藏的財富。
人生當中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如果我們能夠不在困難面前低頭,勇往直前,那么我們終究會跨過去,走上寬敞的大道。
05、生活如同一個劇本:重要的不是長度,而是演出的精彩與否。
——(古羅馬)塞涅卡
人生就像是爬山,許多人都在追求那種“山高人為峰,一覽眾山小”所帶來的快感。然而,在急匆匆向上攀登的時候卻不知不覺忽略了身邊、腳下的美景。
同樣,生活也是如此。有人活到百歲,卻每天如一。要知道,生命重要的不是長度,而是活得是否精彩。
精彩存在于生命中,生命存在于生命的過程中。這過程中有歡聲,有笑語,同樣也有迷惘,有失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體驗過快樂,也品嘗過苦澀;分享過甜蜜,也獨舔過傷口。不管最后我們收獲的是什么,我們都無怨無悔,因為我們的人生因此而豐富多彩。
人來世上是個偶然,而走向死亡是個必然。所以,只要我們活一天,我們就應該用心去感悟生命的過程。
塞涅卡(前4—65):政治家、哲學家、悲劇作家、雄辯家,新斯多葛主義的代表。早年信奉畢達哥拉斯的神秘主義和東方的宗教崇拜,后皈依斯多葛派。
06、這個世界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已擁有”。
——(古希臘)阿基米德
失去和擁有,失去放在左手,擁有放在右手。同樣是左右手,很多人往往忽視了右手中的擁有,而一味地計較左手中的失去。
人們總是感覺得不到的是最好的,而總是忽略自己已經擁有的幸福。其實,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已經擁有的。
每一個人,之所以能擁有獨一無二的人生,就是因為人生是不能重來的。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曾經擁有過的一切,就不會那么珍貴。
一生中總會有一些人讓你來不及告白,來不及說愛,空留遺憾和牽掛。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珍惜眼前所擁有的,畢竟沒有來世,僅有這一生。
阿基米德(前287—前212):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一生獻身科學,忠于祖國,受到人們的尊敬和贊揚。
07、愿意的,命運領著走,不愿意的,命運拖著走。
——(古羅馬)塞涅卡
平凡的人聽從命運,只有強者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我們一生中所遭遇的所有事情,都是人生對我們的考驗,只有學會握住自己命運的韁繩,我們的人生才能由自己來做主。
很多時候我們都向往著不斷攀登高峰,但是生活不會一帆風順,很可能在我們滿懷希望和信心去拼搏的時候,我們會被突如其來的挫折打倒。這會使得我們痛苦悲傷,而當無窮盡的黑暗包圍我們時,我們總會感覺到無路可逃,當一次次努力后卻無果時,我們更會感覺到失望和困惑。但是,我們不得不告訴自己,我們的命運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其實只要我們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挑戰,面對種種挫折,那么生命就能夠創造出種種可能。
人就是這樣,當你以一種豁達、樂觀向上的心態去構筑未來時,眼前就會呈現出一片光明。反之,當人將思維囿于憂傷的樊籠里,未來就會變得黯淡無光。
其實,人與人之間并無太大的區別,真正的區別在于對待事情的態度。所以,一個人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自己的態度。
08、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法國)盧梭
世人總是將名與利作為成功的標志和象征,這種世俗的觀念使得很多人為追求功名利祿而一生被名利所牽絆。
“名”是韁,“利”是鎖,一旦沉溺于名利,生活就會被它們所牽引著,名利的得失就成了判斷人生的標準。名利散發著奪目的光輝,很多人都想將其據為己有,因而人們奮不顧身地撲向名利,卻不知道在我們得到名利的同時,也將名利的繩索套在了自己的心上。當我們初次嘗試名利的光環帶給我們的益處之后,我們就很難再擺脫名利的糾纏。當名利的繩索越收越緊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就會痛苦無比。
一個人若是癡纏于名利,那么名利就會占據他生活的全部。
當這種想法被無限制放大之后,他將無法感知生活的樂趣。名利還有一點更可怕,那就是它一旦進入人的內心就無法得到滿足,即使我們能夠求得名利,依然難以體驗到生活的快樂。
一個人,乃至整個人類都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卻是無限的,這就是世人難得灑脫的根本原因。因此,要獲得灑脫,我們就必須看清自己究竟能夠做什么,應該做什么,從而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獲得什么,能夠獲得什么,自然地放棄本不屬于我們的東西,欣然地接受得到的東西。這樣,可能就會灑脫了。
生活里誰都知道灑脫一些好。生活的糾纏如此多,心頭的負擔那么重,灑脫就成了一種奢望。其實灑脫就是一種簡單的轉身,是一種做人的品行,給生命一份灑脫,也算沒有白活。
盧梭(1712—1778):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漪絲》、《植物學通信》等。
09、只要我們能善用時間,就永遠不愁時間不夠用。
——(德國)歌德
時間,就像流水一般在身邊流過,悄無蹤跡,永不回頭。
時間,就像朱自清先生在散文《匆匆》中寫的那樣:“洗手的時候,日子從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眼前過去。”
時間是寶貴的,時間也是匆匆流逝的。但其實,只要我們善用時間,就永遠不愁時間不夠用。因為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擠,總是會有的。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因為時間限制了我們的生命,但是只要我們能充分利用屬于我們自己的時間,不浪費每分每秒,珍惜每分每秒,我們就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創造出永世的輝煌。
時間就是生命,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我們每個人都應好好地珍惜時間,在有限的時間里創造出無限的生命價值。
10、背起行囊,獨自旅行。
——(德國)黑格爾
我們經年累月被禁錮在城區鬧市,心靈被忙碌、工作、生活充斥著,從來不曾體驗大自然中原汁原味的甘甜。其實,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都是非常向往大自然的,向往著那山清水秀的地方。
背起行囊,獨自去旅行吧!
當我們泛舟洞庭,誦起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時;當我們登上長城,想著毛澤東的“不到長城非好漢”時;當時我們傲立泰山,吟著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時;當我們仰觀瀑布,想起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時,我們必將會拋去所有的愁苦、煩惱,豪氣、愉悅、恬靜會充溢心靈。
來一次旅行,不單單是滿足眼界。當你抱著放松自己的心態去旅行,去尋找最真實的自己、最簡單的自己、最輕松的自己,可以卸下所有的防備、所有的面具,去享受一場心靈的盛宴,和大自然來一個最溫馨的擁抱。
旅行是一場心靈的救贖。當塵世的紛擾、情感的困惑、工作的壓力一起向你襲來時,不要再假裝堅強,不要再委屈自己戴著面具生活,去自然界感受一下鳥語花香,欣賞一下日落的黃昏。也許那些一直困擾自己的感情或工作問題,都會在靈光乍現的一刻得到解答,這就是大自然給你最好的答案。
獨自去旅行吧,看看清風明月,看看行云流水,靜靜地去感受一下春雨的嫵媚、夏風的熱情、秋陽的羞澀、冬雪的浪漫。讓每一個日出日落變得詩意起來,在每一次暮鼓晨鐘中感受生命的美好。
在路上,遇到不同的風景,不同的人,體驗著不同的人生經歷;讓“在路上”從一種狀態變成一種人生態度,向著遠方和內心,起程。
黑格爾(1770—1831):19世紀末,在美國和英國,一流的學院哲學家大多都是黑格爾派。
11、認識你自己。
——(古希臘)蘇格拉底
人常常能夠看清別人身上的缺點,卻永遠找不出自己的弱點;常常無意中犯了錯誤,卻根本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常常因為看到別人發生的事情而想避免自己發生,結果卻重蹈覆轍。人類似乎永遠逃不出自己的陷阱和宿命。
認識自己,就是發現自己的能力;認識自己,就是要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認識自己,就是要時時反省自己;認識自己,就是要學會解讀自己。
其實,人的高明往往不在于天賦,而在于懂得自我省察;人的成功往往不只在于能力和運氣,而在于懂得及時地自我把握。當你迷茫、迷惑時,并不可悲;當你無知、自大時,才是最可悲的。
因為,人只有真正認識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蘇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臘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并稱為“古希臘三賢”,更被后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