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就是“不好意思”:做一個強勢的人
- 李婉卿
- 2041字
- 2021-06-04 18:19:11
羞怯,不好意思表達自己
羞怯心理,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一旦這種心理出現時,人體腎上腺素分泌會增加,血液循環加速,這種反應往往導致大腦中樞神經活動的暫時紊亂,最后導致記憶發生故障思維混亂,因此羞怯的人經常在人際交往中產生語無倫次、舉止失措的現象。
羞怯心理產生的原因,是因為神經活動過分敏感和后來形成的消極性自我防御機制。通常情況下,過于內向和抑郁氣質的人,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下不善于自我表露,自卑感較強和過分敏感的人也會因為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顯得畏首畏尾,表現得很不好意思,渾身不自在。
許多羞怯的人想擺脫羞怯,結果卻是越想擺脫,反而表現得越明顯,慢慢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所以,我們首先應該接納羞怯心理,帶著羞怯心理去做事,認識到羞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許多人都可能有這種體驗,這樣反而會讓自己放松下來,逐漸克服羞怯心理。
一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作為見習老師第一次登上講臺,當學生起立,師生互致問候時,他想好的開場白不知跑到哪兒去了。驚慌中,他用顫抖的聲音說了句:“同學們,再見!”同學們莫名其妙,面面相覷,見老師滿臉通紅,不知所措,不由得哄堂大笑。
他努力讓場面安靜下來,但換來的不是鎮靜,而是腦門上涔涔的汗珠。當他下意識地掏出“手帕”揩汗時,臺下又是一陣哄堂大笑。他心里還在納悶,但是經一位學生暗示,他才發現自己手里拿的不是手帕,而是一只襪子。他不由得更緊張了,心想大概是昨晚洗腳時,鬼使神差地把襪子裝進衣兜了。
他想避開幾十雙眼睛的注視,抓起黑板擦擦黑板,整個課堂鬧得翻了天。他窘得無法自控,無地自容,只好跑下了講臺,慌亂中一抬腳又踢翻了講臺旁的熱水瓶。
有人說:“我從小就怕見到陌生人,在陌生人面前不知所措,從來不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怕在眾人面前說話,我今年已經30歲了,在異性面前就感到很緊張,很不自然,因此影響了我交女朋友,也影響了我與周圍人的交往。請問,我這是屬于一種什么心理障礙?”其實,這就是一種羞怯心理。
在社交場合,常常會有這樣的現象:有的人輕松自然,談吐自如;有的人卻手足無措,不知道怎么辦才好,言談舉止就顯得十分慌張。比如第一次上講臺的新教師或第一次當眾演講的人也有這樣的體驗:事先想好的話,一到臺上就亂套了。
那么,如何才能克制自己的羞怯心理呢?
1.增強自信心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應該想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千萬不要為自己的缺點而緊張,而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假如你只是看到自己的缺點,那就越是顯得自卑、羞怯。假如你抬頭挺胸,那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就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有了自信心,自然能消除羞怯的心理。
2.不要怕被別人說
分析那些害怕在公眾場合講話、羞于與人交往的原因,我們很容易發現,他們最怕得到來自別人的否定評價。這樣越怕越羞怯,越羞怯越害怕,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實際上,在社交活動中,被人評論屬于正常現象,沒有必要過分計較。甚至,有時候否定的評價還會成為激勵自己不斷前進的動力。比如美國前總統林肯在年輕時就曾被人轟下臺,不過他并沒有氣餒,反而更加努力,最后成為一名演說家。
3.進行自我暗示
每當自己到了公眾場合,自己感覺很緊張的時候,就對自己說:“沒什么可怕的,都是同樣的人,不要怕。”通過自我暗示鎮靜情緒,那么羞怯心理就會減少大半。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只要我們第一句話說得自然,那隨之而來的就是順理成章的語言。
4.大方與人交往
我們可以向經常見面但說話不多的人,比如郵遞員、售貨員等問好,與人交往,尤其是陌生人交往,要善于把緊張情緒收斂,盡可能使用一些平靜、放松的語句,進行自我暗示,這樣可以起到緩和緊張情緒、減輕心理負擔的作用。
5.講究說話技巧
在平時的說話過程中,當我們臉紅的時候,不要試圖用某種動作掩飾它,這樣反而會讓我們更加害羞,進一步增加了自己的羞怯心理。我們應該意識到,羞怯只是精神緊張,并不是不能應付社交活動。
6.說出自己的憂慮
作為一個羞怯者,心理學家建議可以去找一個“可告知的人”,比如家人、朋友或醫生,這些人可以善意地對待自己的羞怯而不會嘲笑自己,向他們傾訴自己心中的憂慮,一方面可以讓他們為你出謀劃策,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自己擺脫心理包袱。
7.設想最糟糕的情形
我們應該設想一下最糟糕的情形,比如你害怕發表一個講演,我們就會設想一下這些問題:你對這次演講最擔心的是什么?演講失敗,被大家笑話;假如真的失敗了,最糟糕的局面會是怎么樣;要么我跟他們一起笑,要么我以后再也不演講了。這樣一設想,那最糟糕的結果也不過如此,并不是一場不可以接受的災難,那有什么值得羞怯的呢?對于羞怯者而言,普遍的擔心就是因緊張而出現的一些身體外部表現被人笑話,比如出汗、聲音顫抖、臉紅等,不過,這些擔憂純粹是多余的,因為這些表現很少會被人注意到。
小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