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20章 懂得合作,才能共同發展
- 第19章 敢于放棄,才能更好地選擇
- 第18章 把準時機,冒險也是好習慣
- 第17章 立即行動的習慣是成功的助推器
- 第16章 去掉“不可能”,改為“我怎樣能”
- 第15章 消滅“差不多”,認真對待每件事
第1章 一切都是習慣造成的結局
上篇 習慣決定一生
習慣無時無刻不在左右著我們的行為,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生活中,我們總能聽到一些人對自己和他人說:“習慣了,習慣了……”習慣已經成了一些人對付錯誤的擋箭牌,無論遇到什么失誤總會用習慣來說事。
其實,習慣也是一把雙刃劍,也有好壞之分,它可以成就我們,也可以危害我們。好的習慣可以讓我們的工作、生活變得更加井井有條,而壞的習慣卻可能使我們步入人生的歧途;同樣,它會讓我們做出善事,也會讓我們造就惡業。
你無論是在思維方式還是在工作、生活中的一些不經意的行事方式,都能覺察到習慣所造成的軌跡——個人的衛生、形象、身體健康、行為處世、社交、口才、婚姻、愛情……一切的一切都逃不出習慣存在的蹤影。
習慣有好壞之分,我們保留好習慣,改變壞習慣,這樣才可以讓我們更加平安的走向未來,飛向更高的天空,才可以讓我們享受到更多的自由和自在,我們才會更有成就感。
習慣是一種潛意識的自動功能,是一種不假思索的多次重復而形成的潛意識行為,一旦養成就難以察覺。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種習慣就會不自覺地繼續遵循這種方式生活,在一定的情境下它就會自動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這就是習慣的特性。
在生活中,“習慣了,習慣了……”這樣的口頭禪時有掛在大家的嘴邊,不論是我們的思維方式,還是工作、生活中一些不經意的動作與行為,每時每刻我們不可避免地能覺察到習慣造成的軌跡,習慣就是這樣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習慣對于每個人都很重要,一旦一個人對某件事產生了習慣,你就會發現有它的時候我們做這件事就會變得輕而易舉,一點也不困難。而在未形成習慣之前,我們往往會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把事做好。這就是習慣的作用,因為它已經變成了我們下意識或潛意識中的行為了,如何去做事已經成了自然而然的。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古埃及的亞歷山大圖書館,曾經擁有著最豐富的古籍收藏。可是,當公元5世紀圖書館被毀于一旦時,其珍藏的大量古代智慧也隨之永遠地消逝了。但是,這其中竟有一本并不貴重的書,卻免遭毀壞,幸免于這場災難。
后來有一天,一個窮人花了幾個銅板買下了這本書。當他打開書時,他竟然在這本書里發現了一樣非常有趣的東西——一張薄薄的羊皮紙,上面寫著點石成金的秘密。羊皮紙上說:“有一種小而圓的石頭非常奇特,這種石頭可以把任何普通的金屬變成純金,這種奇石就在黑海的岸邊。但是,要找到這種奇石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必須用手親自去觸摸石頭,因為這種石頭雖然在外觀上與其他的石頭沒有什么兩樣,可普通石頭摸起來是涼的,它卻是溫的。”
于是,這個窮人便變賣了自己所有的家當,帶著簡單的行囊露宿在了黑海的岸邊,每一天他所做的事情就是摸遍所有腳下的石頭。為了避免重復摸石頭,這個窮人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每當拾起一塊石頭,只要石頭不是溫的而是冰涼的,他就會把它丟到大海里去。就這樣,一天天、一年年地過去了,他仍然堅持不懈地抓摸每一塊拾起的石頭。
突然有一天,他終于感觸到了一塊石頭是溫的,他非常激動,這一發現也使他早已變得沉寂的心突然間加速,他激動地揮舞著雙臂歡呼起來。但是,就在這時,他卻又一次習慣性地把石頭扔到了大海里。因為這個動作太根深蒂固了,以至于當他夢寐以求的寶貝出現時,他竟然不知不覺地再一次做了這個動作。
這就是習慣,是再自然不過的一個動作,但恰恰是這樣的、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造成了這個人所有的成就都毀于一旦。
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就是說習慣是一種最省時、最省力的自然動作,因為有個習慣存在時,你完全可以不假思索的就自覺地、經常地、反復地去做事了。習慣就是一種潛意識的自動功能,是一種不假思索的、多次重復而形成的潛意識行為,一旦養成就難以察覺。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我們從清晨起來到晚上睡覺,99%的動作都純粹是下意識的、習慣性的,包括穿衣、吃飯、跳舞乃至日常談話的大部分方式,也都是由不斷重復的、條件反射行為固定下來的、千篇一律的東西。”
有一對父子,他們就住在一座大山上,每天他們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由于山路崎嶇,彎道特多,所以便由較有經驗的父親坐鎮駕車,而兒子眼神兒較好,于是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父親:“爹,轉彎啦!”
有一次,由于父親生病,兒子便一人駕著車下山了。可是,當他趕著牛車走到彎道時,牛卻怎么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又是用青草來引誘牛,牛還是依然一動不動地停在那里。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兒子終于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左右看看發現無人,于是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
這時,奇跡出現了——牛應聲而動。
這雖然只是一個故事,卻直接地說明了一個道理:牛是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是以習慣來生活。有時看似一個不起眼的小習慣,卻能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所以,只有在你失敗之后,你才會發現——原來這一切只是習慣而已。
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有時一個小小的習慣就可能會束縛住我們的手腳。你是否見過這樣的情景: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就能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你認為這樣的事情很荒謬嗎?但是,這種荒謬的場景在印度和秦國卻能隨處可見。為什么那些大象能被拴住,主要是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已經用一條鐵鏈將它們綁在水泥柱上或鋼柱上了,無論小象怎么掙扎都無法掙脫。于是,小象漸漸地不再掙扎了,即使一直到長成了大象,已經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它仍然會被鏈子拴住。
其實,大象并不是被鏈子拴住了,而是被習慣拴住了。
大象如此,人也是如此。當我們每天埋頭于工作和生活時,我們也往往都會按照自己的慣性去做事,而從來不會考慮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什么是要改變的?自己到底要變成什么樣?
習慣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差的主人,因為它具有定型作用。
19世紀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正是習慣使得那些從事最艱苦、最乏味職業的人們沒有拋棄自己的工作;也正是習慣,注定了我們每一個人都只能在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最初選擇的范疇內生活,并為那些自己雖然并不認同,但卻別無他選的某種追求而付出最大的努力;還是習慣,把我們的社會的不同階層清晰地劃分了開來……”
詹姆斯不僅注意到了習慣的巨大力量是如何影響整個社會的架構,同時也指出了改變習慣的艱巨和不易。
習慣就是這樣,它猶如一把雙刃劍,固然可以幫助你達到成功,提高你的人生價值,但也同樣會阻礙你成功,束縛你的手腳,甚至會摧毀你的一生。正如拿破侖·希爾所說:“習慣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摧毀一個人。”所以,我們要盡量養成好習慣,摒棄壞習慣,這樣才會對自己的一生大有裨益。
當我們埋頭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時,我們也要不時地抬起頭看看眼前的道路、辨辨自己的方向、想想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