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日常與護理
- 孕產育兒寶典·5歲培養手冊
- 馬飛主編
- 7261字
- 2021-05-27 16:02:23
別讓孩子抱著長毛玩具睡覺
有些孩子與大人分床睡后開始時會很不習慣,媽媽就給他一個長毛絨的大娃娃讓他抱著,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抱長毛玩具睡覺的習慣。許多家長對此不以為然,其實這個習慣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不好。首先,它會使孩子變得膽怯,缺少安全感,造成孩子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其次,長毛玩具容易藏污垢,會有許多細菌在上面滋生,孩子經常抱著它睡覺,很不衛生。家長遇到孩子睡覺時抱長毛玩具,不必大驚小怪,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消除孩子心中的不安
孩子抱著長毛玩具睡覺,多半是缺乏安全感,所以家長應讓他有安全感,消除他心中的不安。孩子臨睡前,不要給他講恐怖的故事,睡覺時可以拍拍孩子,增加他的安全感。
鼓勵孩子做一個勇敢的人
多給孩子講一些故事,告訴他,許多與他一樣大的小朋友的膽子都非常大,從來不用抱著長毛玩具睡覺。
幫助孩子養成睡覺的良好習慣
做家長的不要鼓勵孩子睡覺時抱娃娃,有的家長為了抽身做別的事,總是對孩子說:“你自己抱一個你最喜歡的長毛玩具睡覺。”這就為孩子養成不良習慣提供了條件。所以,家長應對孩子要求嚴格一點,培養他的獨立性,讓他睡覺時什么都不要抱。
培養良好的穿衣習慣
穿衣習慣的教育與孩子性格的培養也密切相關。孩子自己會穿衣,他的信心和獨立性就會不斷增強,否則就會養成極強的依賴感,凡事總要別人幫助。家長可以從以下方面注意孩子的穿衣習慣是否良好:
能自己穿衣嗎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基本能自己穿衣了,為了方便鍛煉孩子獨立穿衣服。家長最好不要給孩子穿后面系扣的衣服。
能自己扣鈕扣嗎
孩子應該自己能正確地選擇扣眼和鈕扣,掌握扣鈕扣的基本方法,成功地扣好紐扣。
能自己穿鞋嗎
孩子的鞋有許多種,粘扣、拉鎖、系鞋帶、別扣眼等,其中系鞋帶對孩子來說比較難,5歲末期的孩子應該學會系鞋帶,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讓他們獨立地系鞋帶。
能將脫下的衣服疊整齊嗎
孩子脫下的衣服不能到處亂扔,應該有秩序地疊好,放在固定的地方,以免早晨起床找不到。應該訓練孩子養成將衣服收拾整齊的良好習慣。
是否愛惜衣服
從小養成愛惜衣服的習慣有助于其優良品德的形成,孩子應該知道衣服來之不易,里面包含了許多人的勞動汗水。孩子還應有艱苦樸素的意識,不應挑挑揀揀:喜歡的衣服就穿,不喜歡的衣服就不穿。另外,要珍惜父母的勞動,不要無緣無故地換衣服。
服裝穿著的搭配
孩子的衣服要選擇吸濕透氣的,這樣才能避免悶熱和生痱子。孩子皮膚嬌嫩含水分多,油性分泌物少,體溫調節機能差,加上新陳代謝快,出汗多,故選擇棉織物及柔軟的人造棉為好。用料不必講究,因為孩子長得快,半年甚至幾個月就穿不了了。
孩子衣服的款式應寬松簡潔,不必有太多的裝飾,但一定要有兜,這樣可以裝上手絹和孩子喜歡的東西。褲子、衣服的袖子和衣邊都可長一些,以便第二年放下仍能穿。毛衣可備大小兩套,小的貼身穿,大的可當罩衣穿在外面,天氣更冷時可加在棉衣里。
孩子衣服的顏色要簡單而且搭配柔和,用兩三種顏色或用深淺變化的單色就會顯得大方雅觀。圖案要符合童趣,但不要太大把衣服整體都占據了,要有一定空白空間才顯得素雅。除衣褲或衣裙顏色搭配合理之外,還有襪子、鞋和圍巾帽子等,盡可能使這些搭配協調使人有整體感。
孩子的新衣服買來后要浸泡清洗后再給孩子穿用,防止衣料殘留的有害化學物質和縫紉時保持堅挺的漿液及飾物磨損皮膚,放衣物的箱子和柜子若有樟腦或衛生球氣味時,衣物應經晾曬后才能穿用。
選擇合適的鞋襪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適合穿硬底布鞋,鞋底寬些,有足弓,分開左右。鞋幫稍高才能穿穩。布鞋輕便透氣而舒適,但無跟布鞋不利于維持足弓,走路過多時會使肌肉和韌帶勞損。故應將后跟墊高1.5~2厘米,墊成坡形最好。
幼兒4歲前每月雙腳增長1毫米左右,4歲后腳的增長放慢。為5~6歲孩子購鞋時以足跟處插入食指為宜。穿鞋過大會使孩子走路姿勢不正,過小會影響肌肉韌帶的發育。
不能為孩子購買合成革和塑料底的皮鞋,因為鞋底滑容易摔跤,鞋內不透氣腳汗難以排出而患足癬。皮鞋缺乏彈性,不利于增強足弓的彈力而患扁平足。
皮鞋太硬會壓迫腳趾和腳掌,夏季如腳趾間有汗潮濕容易磨破皮膚。冬季會使血管受壓,循環不佳,腳易受涼而生凍瘡。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學會自己系鞋帶了,可以選購系帶鞋,但大人要經常提醒,不然鞋帶散開容易絆倒。
冬季孩子穿暖和的布棉鞋也應用粘扣或松緊口的,不宜穿高腰皮靴子,皮靴笨重妨礙孩子跑和跳。
腳汗多的大孩子要選用純棉的襪子,防止透氣不良而患足癬。有跟襪一定要把襪跟拉正,防止跑跳時襪子縮進鞋內而影響活動。冬季羊毛襪子比腈綸織的毛巾襪更保暖吸濕,使雙腳不易受凍。
選擇合適的帽子和圍巾
戴帽子和圍巾都關系著孩子的健康問題,因此應給孩子選擇合適的。在夏季可給孩子戴軟的草帽或麥秸編織的童帽,也可選用寬帽沿淺色的遮陽帽。無頂圈式的遮陽帽不能保護頭部,不宜在太陽下久戴。塑料制的遮陽帽不透氣,不宜選用。有太陽鏡的遮陽帽鏡片質量較差,久戴會使眼睛疲勞,孩子也不宜用。
在冬季,由于孩子頭大,散熱多,要注意帽子的保暖。可用棉帽或毛線織的帽子,既要包住前額又要護住雙耳才能防寒。
家長應注意在給孩子圍圍巾時不要捂住孩子的口鼻。羊毛和腈綸化纖的小線毛會粘住灰塵和病菌,被孩子吸入會誘發氣管炎及過敏性哮喘。不必另給孩子戴口罩,因為人的鼻腔有暖和空氣及防塵土的屏障作用,從小戴口罩會降低其生理功能,讓孩子保持生理防寒功能才更有利于預防感冒。
圍巾能彌補帽子的不足,保持頸和雙耳的溫度。紗巾能防塵土,在刮大風時可以防止塵土對眼睛和臉部的侵襲。
衣服不合身容易發生問題
這個階段孩子由于未發育完全,組織器官都比較脆弱,因此衣服要穿得合適健康,避免損傷身體。
注意毛衣袖口、褲管口、襪口和襪尖的線頭要認真收拾好。孩子的小手小腳在有毛邊的或未收頭的袖口或襪子內活動,細嫩的手指腳趾會被線頭纏住,冬天穿得多大人難以發現,如果長時間纏勒會使局部血液循環受阻甚至壞死。
不宜穿拉鏈褲。男孩在拉動拉鏈時一不留意便容易將陰莖、包皮、陰囊夾在拉鏈內使局部受傷。尤其是細嫩的包皮經過牽拉及擠壓后會腫脹和潰爛使排尿困難。應為男孩選用結扣的褲子。
不宜穿緊身褲。穿緊身褲的孩子蹲下后因為褲腿和臂部太緊血液循環不暢,起立時會因腿麻而不便。褲襠線太緊會刺激生殖器,會因摩擦而瘙癢,因此不宜為孩子選購牛仔褲。
不宜用太緊的橡皮筋做束帶,無論裙帶和褲帶都不宜過緊。束帶過緊會影響肺活量及局部血液循環。孩子的腰部尚未形成,腹部上下一樣粗,束帶向上會約束肺及肋骨下緣,如果不拉到上面束褲帶就會滑到骨寬部,褲子拖著,這樣很不方便,不如用背帶褲和背帶裙方便。
注意孩子弄臟衣服
經常見孩子剛穿上衣服出去玩,不一會兒就渾身臟兮兮的回來了,尤其是男孩子。家長常為此很生氣,大聲地訓斥孩子:“一點都不愛惜衣服,剛穿上就弄得這么臟,誰有時間老給你洗衣服呀!”“以后少去玩那些臟東西。”其實孩子都喜歡挖沙子、踩水坑、在草地上打滾、用手拍泥土等。他們玩這些游戲時,常常會感到很愉快,此時的家長應明白這將使他們的精神生活豐富,成為一個熱情奔放的人。
在這些游戲中,他們通過親手觸摸和操作,對沙子、水、泥土等物質有了進一步認識和了解,這些物質都是不定形的,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它們變成各種形狀,在這種活動中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所以,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弄臟了衣服就喋喋不休,衣服臟了可以洗,但孩子創造力的發展錯過了時機就很難重新來了。
家長應支持孩子上述的游戲。首先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工具。
孩子玩沙土、水需要一些工具,如小鏟、小桶子、小瓶子等,這樣可以豐富孩子玩的內容。這些用具很簡單,家長也可以利用廢舊物品,像飲料瓶、藥盒等,有些家長給孩子買很貴的用具,其實孩子玩沙、土、水并非在于用具的好壞,完全沒有必要買貴的用具。
另外,在支持孩子玩游戲的同時,別忘了要教育孩子要注意安全。
家長應檢查沙子、土中有沒有尖利的東西,以免扎傷孩子。家長還應告訴孩子不要吹沙子,以防進入眼中傷眼。
家長不應將眼光盯在孩子的衣服上,而應該意識到衣服與孩子的教育孰輕孰重。
不要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
有些家長迷信用異性稱謂能使孩子長壽或故意把兒子稱為“閨女”,把女兒稱為“兒子”。給男孩留發梳辮,穿花衣裙或把女孩打扮成男孩,讓女孩和男孩子玩以培養其愛闖蕩的性格。孰不知這樣做會使孩子心理狀態發生變化,使孩子在意識或潛意識里存在異性化心理,為日后變態心理埋下種子。這種孩子長大后會喜穿異性服裝,模仿異性姿態和異性打扮以得到感情上的滿足。這種情況稱為異裝瘋,進入學校難以與同性孩子為伍,青春期后期,又因難以找到異性伙伴而形成心理障礙。
因此,父母應為孩子著想,讓孩子按性別打扮,使孩子喜歡自己的性別。異性裝扮會讓孩子不喜歡自己的性別,使他在異性隊伍中有不如別人的自卑感,在同性中由于打扮不同又被排擠而無所適從。這樣他們從童年到青少年都會有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培養良好清潔習慣
清潔習慣對于保持和增進健康有著重要意義,而孩子是否講究衛生與家長平時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因為愛清潔并不伴隨生理上的強烈欲望,與吃飯、睡覺不同,所以需要家長幫助孩子逐漸養成清潔的習慣。家長可以從以下方面檢查孩子是否具有這種習慣,如果還沒有,家長就應該有針對性地訓練孩子。
飯前便后洗手
當孩子3歲時,就已開始培養飯前便后洗手,到5歲時孩子應該已經養成了這一習慣。家長要為孩子提供方便,幫助其鞏固這一習慣。
會自己擤鼻涕
看孩子流鼻涕時是否知道自己擤,擤的姿勢對不對,是否知道一個鼻孔一個鼻孔的擤。
會刷牙漱口
刷牙漱口是保護孩子牙齒的重要環節,5歲的孩子應該會正確使用牙刷,知道用牙刷豎著刷牙齒,會將牙刷靈活地在口中轉動,刷到牙齒的各個部位。家長要督促孩子,使他們養成每天早晚刷牙的習慣。刷牙后應該保持口腔的清潔。吃了甜食要漱口,以預防蛀牙。
會用指甲刀剪指甲
孩子會使用指甲刀,剪指甲時不要剪得太深。發現指甲過長就應該及時修剪。家長要讓孩子知道指甲臟或留得太長,是非常不衛生的,并且有危險。也許孩子最初只會用一只手剪指甲,因此家長應該教孩子使用另一只手剪指甲。5歲末期的孩子應基本掌握剪指甲的技能。
能自己洗澡
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應會自己洗澡,學會用毛巾擦洗除后背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洗頭還需要家長幫忙。家長對孩子不要事事不放心,只要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就可以大膽地讓孩子去實踐。
教孩子學會刷牙
孩子3~4歲就應該養成刷牙的習慣。但是我們常發現許多5歲的孩子仍然不會刷牙,這與家長的教育是有關的。
對孩子說明刷牙有什么好處
有些孩子以為刷牙是大人的要求,刷牙對他沒什么好處。家長應該結合“小熊拔牙”的故事,讓他知道刷牙是非常有用的,可以維護牙齒的衛生,預防蛀牙及其他牙病。還可以保持口腔清潔。
督促孩子養成刷牙習慣
有時孩子想偷懶,不愿意刷牙,家長切莫放松管理,一定要讓他堅持早晚各刷一次。為了做到這一點,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教孩子正確的刷牙方法
讓孩子順著牙面,上牙由上向下刷,下牙由下向上刷,將牙縫中的殘留食物刷出來。有的孩子左右橫著刷,這種方法是錯誤的,家長予以糾正。孩子刷牙時,家長應該注意觀察,看看孩子刷牙的方法是否正確。要給孩子準備一把合適的牙刷,孩子的牙刷要比成人的牙刷小,牙刷上的毛也要細軟。
每天應為孩子提供溫水,以免水冷刺激牙齒。但是,水溫不要太高,水溫過高也不利于牙齒的保健。
培養良好排泄習慣
為了使孩子養成能獨立排泄能力,適應集體生活,家長應培養他們良好的排泄習慣。具有什么樣的排泄習慣才算符合要求呢?家長可從以下各方面檢查孩子:
是否會自己小便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應該不用大人提醒,就可以自己小便,并能在一定時間內控制小便。
是否會自己大便
孩子每天應能獨立有規律地大便,大便后自己會擦屁股,5歲初期的孩子自己擦屁股往往不能準確地找好位置,5歲中末期的孩子應能擦干凈屁股。
大小便是否有規律
這個階段的孩子大小便應該有一定的規律,這對于新陳代謝是極為有利的。請觀察您的孩子每天大小便是否有固定的時間,如每天睡覺前和起床時需小便,每天晚上7點鐘需要大便。
便后是否知道洗手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十分重要,孩子便后不需要成人提醒,應能自覺洗手。
有無尿床的習慣
許多孩子很小就不尿床了。但也有些孩子即使到了5歲仍然改不了尿床的毛病。造成尿床的原因是十分復雜的,如孩子太貪玩或太緊張都會導致尿床。家長不用為此過于擔心與苦惱,應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
孩子尿床的處理
許多孩子在3歲前能在晚上自覺醒來排尿,大約15%男孩或78%女孩還不能自覺醒來排尿,人們稱之為“尿床”或遺尿癥。有時因為精神緊張或者有家族因素。有些孩子男孩居多可追查到父親、祖父、叔伯或舅舅、外祖父小時候尿床也是常事。有的直到12~14歲,青春發育期才會自愈。因為膀胱容量小,白天尿的次數較多,晚上睡得較深,不容易被膀胱滿盈而覺醒。到了膀胱容量增長后,滿盈與松弛差別較大就易于覺醒而不會尿床。家長對待這種孩子應當諒解,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要當眾批評。下午5點以后少喝水及液體食物,飯菜勿太咸減少渴感。晚上家長定時叫醒孩子,也可用尿床器,即尿濕引起通電而讓電鈴響而叫醒孩子。連續幾天電鈴響會幫助孩子形成定時覺醒的條件反射,使孩子自動起床尿尿。
還有一些孩子本來不尿床,入托、入院或改變環境后就會偶然尿床。或者受了批評、父母離異以及其他精神不愉快的狀態下也會尿床。這時應給孩子更多安慰,去除害怕和不安全的心理。
尿床的孩子進行白天的憋尿訓練是有好處的。白天多喝水增加尿量,每次要尿時鼓勵忍耐,思想要轉移到玩具或看書上。不提上廁所或尿尿的問題,不聽流水聲音。忍耐數分鐘到10分鐘,使日間排尿次數減少。如果孩子能克服有尿就想排的習慣,就能鍛煉膀胱容量,使之擴張,同時鍛煉括約肌功能,使之學會隨意志緊鎖。經過一段時間鍛煉可以使膀胱容量提早擴大,膀胱肌肉有彈性,括約肌功能良好,逐漸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晚上觀察尿床時間,盡量提早半小時叫孩子起床尿尿。一定要待完全清醒時才排尿。
尿床孩子的膀胱肌肉松弛,有時排尿當中會停頓但尿未排完,讓孩子多蹲一會兒,排凈再起來。后一段要有意識地使勁,幫助肌肉收縮,逐漸使排尿動作受主觀意識支配。
情況嚴重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配合耳針、針炙或藥物治療。
培養孩子良好飲食習慣
當今,在獨生子女之中普遍存在著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它不僅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也不利于孩子基本生活習慣的培養。因此,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應引起家長的重視。可以從以下方面檢查孩子:
是否能獨立進餐
檢查孩子是否自己會用筷子?會用湯匙嗎?是否會飯菜、干稀搭配來食用?如果您的孩子還不能自己完成以上所說的內容,則需要加強培養和訓練。
是否偏食
偏食不利于孩子勻衡攝取食物和各種營養成分,對孩子生長發育會有不良的影響。您的孩子是否偏愛幾種食物,不吃某種食物,不愛吃蔬菜類,不愛吃肉類,如果是,則需及時幫助孩子糾正。
是否經常吃零食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兒童食品更加豐富多樣了,但是這些食品有很多是考慮到利潤,許多是不適合孩子經常食用的,它不僅價格昂貴,且內含有防腐劑、色素等不利于孩子身體健康的物質。不知您的孩子是否經常向你要零食吃;是否經常吃零食;吃了零食是否影響了正常的進食?若存在此類問題,請立刻采取行動。
是否有不良的飲食習慣
進餐時是否剩飯,邊吃邊玩,邊吃飯邊看電視,飯前不愛洗手,喜歡吃的就拚命吃,不喜歡吃的就不吃。這些都是不良的飲食習慣,一旦發現應及時糾正。
教孩子學會作客
許多孩子不會作客也不知道如何招待客人,其原因有多種。首先,家庭環境單一化,這就使孩子缺少與他人交往的機會。其次,缺乏及時正確的教育。家長對孩子不會作客和待客認識不足,認為這是小事一樁,不必小題大作,這就造成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更不知道應該如何做。最后,孩子心理發展還不夠完善,“自我”意識正處于在萌芽和不斷發展狀態,謹慎言行明顯地表現出以自我為出發點,所以他們處理不好主人和客人之間的關系。針對以上原因,家長應給孩子正確的教導。
預先教育
家長要在事情發生前先給孩子提個醒,告訴孩子到別人家作客應注意些什么禮節,家里來了客人應如何待客,使孩子對作客、待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充分的思想準備。
提供實踐的機會
有的家長怕帶孩子去作客給人添亂子,也怕待客時孩子在一旁多事,就不帶孩子去作客或來客時讓孩子到外面去玩。這樣做就放棄了鍛煉孩子作客、待客的機會,錯過了很好的教育時機。因此,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帶著孩子去做客或是邀請客人到家中來,這樣才能給孩子充分的實踐與鍛煉機會,培養孩子開朗隨和的個性及待或作客的能力。
加強技巧的指導
教孩子作客、待客的技巧,具體指導孩子的言行。如怎么與客人或主人打招呼,到別人家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應該如何跟別人交談等等。
及時糾正,事后分析
一旦發現孩子有什么不對的地方應該及時提出來,并告訴他為什么不對,應該如何去做,幫助孩子提高交往的能力。
防止誤服中毒現象
很多日常用品用漂亮的瓶子和盒子包裝,如父親的剃胡青,父母用的洗發液和浴液,甚至洗碗用的洗滌靈瓶子也花花綠綠。孩子拿到手就會放入嘴里嘗嘗。有時滅鼠藥也會染上多種顏色放在廚房、廁所的角落里被孩子撿到而吞食。鼠藥(磷花鋅)及洗滌劑都會引起胃腸道刺激癥狀,如嘔吐、腹瀉等。如果吸收入體內會傷害肝腎。多次吐瀉會出現蒜臭的吐物或血性吐瀉物,肝腫大、黃疸、鼻及全身皮下出血。食入大量時會有肺水腫呼吸困難。腎受損害會出現尿少,尿中有血色(血紅蛋白),血壓下降導致休克死亡。
知道孩子誤服后,應立刻到醫院急診,并帶上未吃盡的藥粒或藥瓶。醫生會盡快催吐及洗胃,并灌入導瀉劑,同時靜脈輸入保肝藥物及維生素C。同時不讓孩子吃牛奶及油類食品,因為磷會在油中溶解促進吸收而加重病情。
為防止孩子吞入毒物,家長要將洗滌劑的瓶盒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或者鎖入柜內。投放滅鼠藥只能在晚上孩子入睡后放在鼠洞旁,早晨收起。暫時不用的滅鼠藥要鎖入柜內以防孩子拿取。家用的火柴也含有無機磷,為了防止孩子玩耍誤吞也要把火柴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