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從羅馬到拜占廷
書名: 橫跨歐亞的帝國:拜占廷上(世界歷史百科)作者名: 聞明 彭萍萍主編本章字數: 678字更新時間: 2021-05-26 10:23:20
千年帝國
公元330年5月11日,君士坦丁大帝用6年時間建立的新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順利落成,它聳立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旁邊,位于歐亞兩大洲交界處的古代拜占廷地域內。這是羅馬帝國徹底改變政策的最后階段,君士坦丁大帝力圖在東方尋找生路。當時最繁榮的省是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誕生于巴勒斯坦的基督教就在這里發展起來,并使帝國獲得了新生。312年君士坦丁給予基督教徒信教的自由,325年他又強迫這些教徒在信仰上協調一致。他的目標不僅在宗教方面,而最終目的是首先必須保衛疆界,尤其是保衛受到哥特人和波斯人威脅的多瑙河和幼發拉底河的疆界。由此帝國采取了靈活的自衛政策,終于牽制住和同化了哥特人,或者把哥特人遣送到西方去,遠離帝國心臟。一部分元老院設立在博斯普魯斯海峽邊上的羅馬帝國,于476年終束了輝煌的歷史歷程。
一方面是東方的經濟繁榮養育了君士坦丁堡,另一方面帝國政治中的東移,使東方原具有的優勢有了更大的發展,其經濟文化的繁榮也很快為世人所矚目。君士坦丁堡很快就代替了舊都,成為亞歐大陸上最為繁榮昌盛的一顆璀粲的明珠。這座城市從一開始就信奉基督教,盡管361~363年尤利安(Julien)試圖建立異教,但君士坦丁堡從381年起就庇護主教會議,451年它的主教上升到教會權力的第二位。君士坦丁堡像從前的羅馬一樣,成為頭等重要的城市,稱為“Polis”(城邦)。直到15世紀,當土耳其人讓當地農民指路時,這些農民指著城墻和塔樓說“到城里去”,一千年以來都是這樣,那座城就是君士坦丁堡。因此,這個被我們稱之為“拜占廷”的帝國,是羅馬帝國的延續,但它也從里到外不同于羅馬帝國,這是一個希臘人和基督徒的東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