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花與蒲公英
- (美)W.托馬斯·博伊斯
- 1036字
- 2021-05-13 11:18:34
他序(二)
這本書意義重大,令人過目難忘。書中匯集了許多想法與研究工作,也揭示了許多對孕期和圍產期有著深遠意義的影響因素,這些因素會關系到嬰幼兒的后期發展。博伊斯醫生發現了“蘭花型兒童”,這一特殊兒童群體有別于發育狀況相對正常的兒童,或者說是“蒲公英型兒童”。蘭花型兒童更加脆弱,需要通過更特殊、更有技巧的方式撫養和培育才能夠一展所長。蒲公英型兒童則更為堅強,擺脫苦難的可能性也更大,但是他們的成就往往平凡普通。
博伊斯醫生簡要闡明了自己的觀點,并用令人信服的研究結果支撐科研結論。他的研究表明,基因與環境之間獨特的交互作用使兒童的成長發育差別迥異。此類交互作用始于子宮內,因為早在出生之前,胎兒就已經受到壓力源、營養水平以及母親情緒狀況的影響了。母親與未出生的孩子努力適應著這些影響因素,仿佛是為出生后需要應對的狀況做準備。因此,若母親壓力過大、營養不良或是心情抑郁,胎兒出生后的應激激素水平就會偏高,繼而導致過度警覺,集中學習的能力會有所下降。如果母親身心舒暢、期待分娩、飲食與睡眠情況良好,孩子則學習能力優異、社交關系高效、發育狀況良好。優質母體環境下孕育出來的嬰幼兒能夠更好地學習和自我調節(例如通過吮吸手指來讓自己恢復平靜)。此外,倘若母親能夠擁抱、撫摸和照顧孩子,輕聲細語地對孩子說話,她也會把健康成長的終極配方傳遞給孩子。
博伊斯告訴我們,這些事件反映在嬰兒的表觀基因組上,最終影響他們成為蘭花型或是蒲公英型兒童。所有父母從一開始就應該了解孩子的氣質品性與個體差異。為了促進這種理解,兒科醫生、新生兒專家以及護士可以翻譯嬰兒的各項能力,教父母了解嬰兒行為如何轉化成有用的語言,幫他們成為積極回應的優秀父母。這種對兒童以及兒童行為的理解可以讓父母更加關愛孩子、讓父母變得更加敏感。
我在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當兒科醫生時,也一直心系那些慈愛的父母,他們努力嘗試保護自己的孩子免受各類壓力的傷害。嬰幼兒早早建立起自己處理壓力與困難的方式,這是十分重要的。不論是蘭花型兒童還是蒲公英型兒童,此類自我調節機制的建立與使用必須貫穿整個兒童期,這樣他們才能做好準備,應對他們每個人最終必然會面對的逆境。
我希望所有父母與專業人士(醫生、護士、兒童專家、教師等)都能讀一讀這本書,以幫助他們理解像蘭花型和蒲公英型之類不同類型的兒童如何發育成長。這會讓他們更加了解如何以最佳方式撫養孩子,尤其是撫養那些最不適應傳統教育方式的孩子。
醫學博士,托馬斯·貝里·布雷澤爾頓
馬薩諸塞州,巴恩斯特布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