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通過說話讀懂人心(上)

語言能充分展示出人的職業、身份和知識水平。我們根據一個人的話語,能判斷出他每天的工作成績、效率,更能了解他的情緒。張口說話,就是為自己畫像。

從話題洞悉對方真意

我們有理由認為可以通過一個話題,探索到對方的深層心理,其方式有兩種:一是根據話題內容來推測對方的心里秘密;二是根據展開談話方式洞察對方的深層心理,以了解此人的個性特征。

客觀地說,談話的種類千奇百怪,如果要想知道對方的性格和氣質,最容易著手的辦法,就是觀察話題與說話音本身的相關情況。

比如,他們談話的內容不僅以自己本身的話題為主,也會涉及其家庭、工作,以及與家庭有關的事情,常常在話題里出現的人物往往就是自己的身邊人。

在交往的談話中,女人們喜歡談論別人的風流事以及自己丈夫的一些脾性,這種情況通常表明她們關心對方到了相當強烈的程度,甚至把這個男人當成是自己的化身,她們談論這個男性的各種情況就像談論她們自身一樣。

(一)傾聽談話

以這種談話方式出現的人,其表現是支配者的形象。這種人物的談話從不涉及自己的事,或有關自己身邊的人,他們的話題反而是涉及別人的一些瑣事,或對方的隱私秘聞,甚至對對方的一舉一動或每條花邊新聞都捏著不放手,這是完全地侵犯別人的隱私。

從男女關系的角度來看,表示你很關心對方,或者極度愛慕對方,是個忠誠的傾聽者。

像這樣的傾聽者,非常喜歡把話題的重點放在跟自己完全無關的人身上。關心名人、歌舞影星的花邊新聞軼事方面,則說明此人的內心是起一種支配的欲望。

由此可見,此人是個實在太沉迷于閑談名人或明星風流韻事的人,這說明此人很難結交真正的知心朋友。或許是內心太孤獨、太無聊了。只要關于別人的私事,即使對方跟他并不熟悉,而他卻非常熱衷于去談論他們,這些都表示內心的孤獨和空虛。

(二)不滿的談話

凡被壓抑在內心深處的意愿,并不只限于情感方面的問題,其實對于工作方面的欲求得不到滿足,也是非常之多的。關于這一點,一般來說大體上會采用發牢騷或埋怨的方式表示出來。我們從這些埋怨的話題里,就能夠探究有關欲求不滿的實質。

當你經常對別人訴說你對工作環境不滿的牢騷話,以及對人事方面的埋怨。為什么你的話題談來談去總是離不開抱怨呢?或許你不愿承認自己的無能,而把責任推給單位。

那就是說,你通常不會承認失敗等不愉快的經歷,也極力否認內心的自卑感,反而會設法找出適當的理由替自己辯護。

也許,在你發牢騷和抱怨的話題里,不少是關于上司的問題,從表面上看,你這個埋怨者對自己的頂頭上司非常不滿。其實,你的內心卻有一股極想出人頭地的欲望,就好像火焰一樣在熱烈地燃燒著。

無奈,自己偏偏沒有這份才干,得不到上司的提拔。于是,就找出一套自欺欺人的邏輯,同時,為了使自己的心里能夠接受這一套道理,便不得不責備上司的無能和嫉賢妒才,使自己的觀點合理化。

朋友和同事們很難接受這種抱怨,甚至反感這種怨天尤人的做法。

(三)懷舊的話題

你是不是經常表現出自吹自擂的樣子?不管在任何場所,你和別人談話時,都愛把話題引到自己的身上,吹噓自己當年如何奮斗的經歷?你可能不了解,當旁人看見你那副興高采烈的模樣,實在是很難做到與你感同身受。脾氣好的人不得不聽你的自我吹噓,而厭煩的人會馬上離你而去,把你搞得尷尬不堪。

從某方面來分析,當你不想直接表現出怨言和欲求不滿的意思,沒有采用憤憤不平的表達方式,相反地,卻是以自吹自擂的方式表達出來。當你所傾談的對象是涉世不深的年輕人時,你很難記住那句格言:好漢不提當年勇。

事實上,你還不知道這種自我吹噓的行為,是很難適應時代的變化的。或許你真的上了年紀,或許你是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完全靠懷舊來過生活。

不過可以看出你確實陷入某種欲求不滿的環境中,可能你的升級途徑遭受阻礙,或者無法適應目前所處的環境。所以你希望忘卻現實,喜歡追憶往事來彌補現在的境遇。

對你來說這是一種倒退現象,因為眼前的情況是如此的殘酷,所以,你仍用變幻般的表情來談話。當然從你的話題里,別人會發現潛藏在你的內心深處的一股無可救藥的欲求和不滿的情結。

(四)自我心中的話題

分析一個人的內在表現時,他的潛在欲望不但隱藏在話題里,也存在于話題的展開方式上。在聚會上,大家彼此正在交談時,突然有人竟然不顧別人的談話,而突然插進毫不相干的話題,這是相當令人討厭的一種轉移話題的方式。

你是不是這種心血來潮的人?在和別人談話時,經常把話題扯得很離譜,或者不斷變換話題,讓別人覺得你很莫名其妙。從某方面來講,你的支配欲和自我表現欲都特別強,你根本不把對方看在眼里,而完全擺出我行我素的樣子,覺得大家都得聽從你的主張。

或許你是個行政長官或者一個公司的主管,你已習慣于滔滔不絕談個沒完。其實,你這樣做的目的,不外乎是擔心主導權落入別人之手,而你是個自始至終都喜歡占據優勢的人。

話題的內容不斷變化固然是個好現象,但如果話題很離譜,一切都顯得毫無頭緒,那就會使聽眾感到索然無味。倘若你是個普通人,總談些沒有頭緒的話題,或者不斷改變話題,東拉西扯,那就表示你的思想不集中,給別人留下支離破碎的印象。這說明你是個缺乏理論性思考的人。

一個優秀的談話者,是很少談及自己的東西的,而是將對方引出來的話題進行分析、整理,不斷地從對方身上吸取許多知識和情報。在一些情況下,有的人將全部注意力放在傾聽對方的談話上,從性格上講,這一類型的人很能理解別人的心思,而且具有寬容的精神,是真正的君子。

(五)愛用“我”的談話

語言可以表示一個人的教養,同時,語言對于一個人的性格形成也有重大的影響。語言的表達可以代表一個人的社會地位、階層以及所處的地理環境,同時也能代表一個人所受的教育程度。當然,語言是自我表現的一種手段,而且在不知不覺中也能反映一個人的各種曲折的深層心理。

人們在談話中首先就要使用人稱用語,這是自我稱呼的代名詞。這個詞不僅可以反映出說話者的意識,而且也能表現出各式各樣有關性格的情況。例如,我們在電視或報紙上常常看見大人物們的談話,他們在每句話里不斷用“我”這個字。我們可以從對這個字的使用發掘出說話者的真實個性。

在現代社會里,年輕人比較喜歡把自己稱呼為“我”,當上了一定年齡時,尤其是在公開場合里,就不那么使用“我”這個詞了。我們經常聽見有人使用第一人稱的單數“我”。如果聽見一個人老是用這樣的語氣:“我說……”或者“我教導過你們……”他開口閉口都在強調自己。由此可見,這種人的自信心一定很強,自我欲望也比較重。

另外,凡是愛用第一人稱單數“我”的人,即表示這個人的獨立性或主體性極強。而喜歡使用復數代名詞“我們”的人,大部分是沒有個性的集團埋沒型,或者屬于附和雷同型。如果一些人在談話時,開口閉口喜歡說:“我們……”這類的開場白。他們的心理狀態就跟上述情況相符。

當你平時與人交談時,在使用第一人稱時,是用單數,還是復數呢?使用“我”字多的人,表明這人的自我表現欲特強。而有的人不常用“我”,但卻愛用“我們”這個詞,這表明他們具有雷同的性格。

(六)愛用典故的談話

喜歡使用名人的用語和典故的人,一般來說大部分都屬于權威主義者。

對于使用借用語的問題,不但是使用別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且還透露一種超越自己以上的東西,一種自我擴張的表現欲。

假如你開口閉口就愛抬出一大堆晦澀難懂的語句或外國諺語,使得別人產生一種走錯廟門的感覺。事實上,你只是把語言當作防衛自己弱點的工具。你之所以這樣做,目的是為了加強說話的分量,同時表示自己見多識廣,來抬高身份和擴大自己的影響。

總的來說,喜歡借用名人的語句或典故,是狐假虎威式的權威主義,說明你很憧憬權威,結果就養成了喜歡使用典故或借用語。如果你是位女性,那你就會常常借用你母親的話,來表示自己的意思。例如,“媽媽說他是一位好人”。說這句的含義,無非是借重母親的威望,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不過如果你過分借用母親的話語,那也表示你跟母親是同一層次上的人,表明你的依賴心太重。總的來說,你這種人在精神上一直是處在母親的懷抱里,給人一種乳臭未干的模樣,至少可以說明你在精神上還很幼稚。

(七)使用恭敬語談話

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能處事得體,恭敬語在言語中一直擔任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如果故意使用不自然的恭敬語,表示你在心理上有某種不平衡。

在一些無關緊要或熟悉的人際關系中,一般沒必要使用恭敬語句。不過,當和你關系很親密的人碰見你時突然用恭敬的語句,那么你就不得不小心著點。比如你的配偶和你談話時,突然使用親切的措辭時,那么你就應當知道他的狀態和平時不同。因此,如果一個人過分使用恭敬語言,那么就表明有激烈的嫉妒、敵意、輕蔑和警戒心理。如果一位友人,突然對你表現得特別恭敬,那就可能和你的距離越來越遠,甚至可能含有輕蔑與嫉妒的動機存在。

恭敬語僅僅是禮貌用語,它會常常在無意識中拉開自己與他人之間的距離。從現實的觀點來看,如果你聽到對方不斷地向自己說出畢恭畢敬的話,那么,你就要小心提防他的用意。

還應該注意的另一點是,當有人故意使用謙遜與客氣的言語與你交談,其實,他是企圖利用這種方式和態度闖進你的心里,從而突破你的戒備防線,其真實動機在于企圖控制你,以便實現居高臨下的欲望。

別人說“不”的意圖

在交際中,有些人并不是直截了當地表明他“不”的態度,“不喜歡”、“不要”、“不想回答”,等等。所以,有必要意識到對方在說“不”,從而做一個文明的交際者。表示“不”的方式很多:

沉默。例如,當你問某人是否喜歡這首歌時,他沉默不語;當某人收到你的書面邀請后,他沉默不語,這就表明他“不喜歡”、“不愿赴約”的態度了。

另有選擇。例如,你問某個人:“這本書怎么樣?”他若回答:“很好,不過我更喜歡……”那對方的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了。

拖延。例如,你問:“今晚能來嗎?”回答:“今天不行,下次吧?”

推托。“這東西還可以,就是太貴了。”

回避。你問:“你覺得她長得怎么樣?”答:“我沒注意。”

轉移。你問:“今天晚上你干啥了?”答:“唉,你怎么又抽煙了。”

揭開網絡聊天的簾幕

在當今社會,網絡聊天已成為大眾溝通的一個重要手段。在網上聊天,雖然相互間看不見表情,聽不見聲音,但是獨特的網絡語言卻依然能將人們種種曲折的深層心理不知不覺地反映出來。在網上,通過文字,標點、特殊符號等傳達的語言內容及流露出的語氣不僅能反映聊天者在社會階層或地理區域上的特性外,還能反映出他們個人的修養、個性和心理。在網上聊天的人雖然形形色色,但只要我們掌握方法仔細揣摩,就能揭開網絡的簾幕,把對方的年齡、性格、氣質、想法弄得清清楚楚。

(一)從常用語氣詞分析

1.呀

言語里含有很多“呀”字就顯得此人比較幼稚。喜歡用這個語氣的人,年齡通常都比較小,一般在20歲左右。

2.呵呵

這種笑是成熟溫和的男人的笑法,當他贊許或無法回答你的時候就常用“呵呵”來表示或掩飾。他們是小女孩的克星。那些青澀幼稚的小女生常常會被這些成熟的男人迷得暈頭轉向。她們想要制服他們,但又玩不轉,到頭來被控制的反而是自己。“大智若愚”是這些成熟男人的絕招。

3.哈

喜歡用“哈”的人比較聰明,但是又很冷漠。這種笑的象聲詞既不表示贊許也無褒貶之意。

4.哈哈

這樣的人比較開朗、豪爽。

5.哈哈哈哈

這樣的人豪爽,樂觀,和他在一起你會很開心。但有時“哈”的連用也表示惡作劇得逞后的開懷大笑。

6.嘻嘻

喜歡用這種語氣詞的人活潑調皮,古怪精靈,喜歡捉弄人。通常一些年輕的女孩常用。

7.嗯

用這個詞的人一般都比較溫柔,能體貼人。這個詞是女性常用詞。

(二)從說話內容分析

當兩個人剛剛認識,還沒說上幾句話就開始說“我愛你”之類的曖昧語言的人,要么是年齡比較小的,要么就是極其空虛的人。

認識很長時間,雙方情況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后才說“我愛你”,這樣的人知道克制,比較能掌握分寸,年齡通常在30歲左右。

不管在網上聊得多火熱,從來不說我愛你的人城府很深,虛擬的網絡和現實的生活能分開。這種人一般都是年齡比較大的成熟理智型人物。

(三)從常用標點符號分析

1.句子里點很多逗點

這種人做事一般都很急躁,性情比較剛烈。如果是女孩子,她就比較率真,有男孩子的性格。

2.用很多符號裝飾話語

喜歡用一些符號增加氣氛,表達自己強烈的心情的人比較浪漫,講究情調,年紀相對較輕。這種類型中一般女孩子多于男孩子。

3.標點符號很整齊

標點符號用得非常規范,連句號都不落下,說明這個人耐心細致,做事十分嚴謹,應該是比較成熟的人。

4.不點標點符號

從來不打標點符號的人值得引起注意,這樣的人一般都比較有心計,善于耍小聰明。同時,他們又很魯莽,做事不留余地,是一個很難把握的人。

(四)從打字速度看

如果某人打字速度非常快,但是錯字連篇,這樣的人大都是些年輕人。他們做事毛躁,有強烈的表現欲。

如果這個人打字一向很快,突然節奏變慢,并感覺在敷衍你,那說明他不止和你一個人聊天,或是主要注意力不在聊天上,而可能是在打游戲。對于這樣的人應該盡量不要關注過多,而應順其自然。

如果這個人打字不是很快,但是說出的話幽默且富有哲理,則表明這些話都是經過思考的,這樣的人一般都比較成熟穩重,有修養。

在網上辨別人雖然相對比較困難,但是只要方法得當,我們不聞聲不觀色,同樣能夠“明察秋毫”,將對方的心理分析透徹。

從談話的方式識其心理

(一)突然變得“健談”往往是為了阻止對方講話

一般來說,初次見面就很健談的人是比較容易對付的,因為你不需要再煞費苦心地去思考談話的內容,也不必千方百計去探查對方的心理,對方的談話,就已經給你判斷他的性格提供了材料。然而,健談的人也不能都認定是積極自我表現的人。

在一次相親的場合中,正當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交談甚歡時,一直保持沉默的男方,突然變得滔滔不絕起來。什么原因呢?原來大家正在談論彼此的薪水問題。這位男子不愿提起他薪水不多的問題,才故意岔開話題的,而后來大家果然也沒再提起薪水的問題。

因此,人們講話不只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或純粹想說話而開口,有時是為了阻止話題繼續進展或不愿讓對方表達才變得健談起來。尤其是對方突然變得話多時,就應該考慮話題中是否有他不愿提及的事。多言并不等于善辯,有時候是為了掩飾自己的不安而放出的煙幕彈。

(二)通過對方的隨意話語,可了解他人的真實心理

與人交談時,由于常常受到時間的限制,一旦發現談話跑題,性急的人就心急如焚,擔心自己的正事達不到目的,便想方設法把話題拉回來。其實,要探查對方的內心秘密,這種做法是不高明的。

對方之所以會轉換話題,大致有三種情況。第一是由于粗心大意,第二是因為腦中有新的思路,第三則是故意轉移話題。

不管是由于哪一種情況,眼前對方的注意力已經完全轉向新的話題,所以最好不要打斷他,暫時讓他盡情說下去。這樣一來,如果對方轉移話題是由于一時疏忽,不久他一定會有所發覺,而流露出詫異的表情說:“咦!我們談的主題是什么?”如果是第二種情況,對方并未忘記主題,即使他東拉西扯,最后一定會回到主題上來。如果他根本不想回到主題,你就可以認為他是故意回避主題了。由此可見,“跑題型”的交談,是了解對方真實心理的最好機會。

(三)說一些廣泛的客套話

在人際關系中,最容易被破譯密碼的語言,就是客套話。客套語的存在,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客套話要運用恰當,過分牽強而顯得不自然的人,說明此人有其他的用意。客套話的反面是粗俗語,一些人會對自己心儀之人冒出很隨意的言語,以示雙方的關系非同一般,給人以親密的誤會。

在較為親密的人際關系中,并不需要使用客套話。不過,當在此種親密的人際關系里,突如其來地加入客套話的時候,就必須格外小心。有時候,男女朋友之某一方,使用異乎尋常的客套話時,就很可能是心有縫隙的征兆。

用過分謙虛的言詞談話時,可能在表示強烈的嫉妒心、敵意、輕蔑、警戒心等等。語言是測量雙方情感交流的心理距離的標準。客套話使用過多,并不見得完全表示尊敬,往往也可能含有輕蔑與嫉妒的因素。同時,在說話的無意中會將他人與自己隔離,防范自己不被侵犯。

某些都市的人,對外鄉人說話很客氣。這從另一個角度看,是一種強烈的排他性表現。因此,往往無法與人熟悉,盡是給人以冷淡的印象。以此類推,假使交情深厚的朋友,仍不免使用客套話時,則很可能內心存有自卑感,或者隱藏著敵意。

吵架

有些人一吵起架來就精神百倍。因為吵架刺激這種人分泌腎上腺素,使他們覺得興奮,而這種興奮是事情順利時無法感受到的。相反,有些人則害怕自己生氣,他們竭盡全力去避免爭執,即使不可避免也要盡快結束它。其實,許多人吵到最高點的時候,滿腦子只想贏,經常忘了爭吵的原因。

(一)言辭攻擊

用激烈言辭爭吵的人非常容易動怒。雖然一開始,他只是針對某一件事而吵,可是很快便擴大到人身攻擊。他會數落對手的每一件錯事,甚至攻擊對方的家庭。他實在是個差勁的戰士,他想成功的干勁和必勝的決心,用在工作方面很有幫助,但用在關系比較親密的人身上,造成的負面效果有時是無法挽回的。這是因為他在爭執時所說的那些話,到最后都會變成無理取鬧的人身攻擊。

(二)身體攻擊

用身體代替說話。只要他察覺吵架快輸了,或覺得無法再用言語與別人溝通時,他就選擇直接的正面攻擊。他天生容易沖動,只要事情不如他愿,他會有強烈的挫折感。他會將自己的問題轉嫁他人,甚至責怪吵架的對手不該逼他攻擊他們。

(三)無所謂

他對煩心的事能夠視若無睹。他讓自己處于高枕無憂、輕松自在的狀態,但事實上,他只有能力處理愿意面對和能夠控制的事。他相信,時間可以解決一切,船到橋頭自然直。他的想法是對的,因為到最后,和他吵架的人會覺得,一個人窮嚷嚷實在是自討沒趣,對方不是鳴金收兵,就是對他進行人身攻擊。

(四)無辜

他總是透過看似無辜的言辭攻擊對方,例如,“你實在是反應過度,我想你應該和你的家人討論討論這種現象。”他并不想和對方討論任何事情,只保持沉默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無論對方說什么,都無法讓他改變心意,他希望以一副洋洋得意和高人一等的姿態來贏得爭吵。

(五)讓人同情

他喜歡有人介入代替他和對方爭吵,而且比較喜歡在眾人面前吵架,他善于吵架的時候引起別人的同情和關心,好讓眾人站在他這邊。即使他錯了,也有辦法炮制。無論如何,他總是受傷的那一方。

(六)不動感情

他最普遍的反應是:“別激動!”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他都不讓自己流于情緒化的表達方式。他是一個理性、講道理、聰明的人,認為激烈、爆發式的反應不過是制造雙方情感的分裂。和他吵架沒什么意思,因為他永遠是贏家。他的個性強烈,能夠通過理性的觀點去說服他人。

(七)發泄

這是一種情緒的恣意宣泄。兩人對吼,吼到聲嘶力竭,然后雙方再以理性的討論將感覺表達出來。這種吵架方式需要雙方都有相當程度的理解力,同時都有能力收放自如,也就是先放任自己大吼,然后在兩人吵得不可開交之前適時調整自己。

(八)憤怒摔東西

即便他厭惡暴怒和暴力,但暴怒和暴力卻令他興奮。只要摔破幾個盤子或者用手在墻上捶幾下,他就覺得好過些。他因威脅恐嚇而獲勝,對手則因害怕而屈服,然后他就得逞了。他努力像英雄一樣,想在爭執中獲得自尊和自信,可是,想贏的欲望卻使他表現得像個嬰兒。

(九)最后通牒

只要他輸了,被逼急了,便使出最后的武器:“我沒辦法再忍受了,我要離開!”其實,他無法忍受的是事情不如他意,而這個最后通牒,使他覺得自己威力大增。不過,如果有一天,對方對他說:“好!現在就走,我才不在乎呢!”這時他必須面對現實所帶來的恐懼,因為他根本沒有勇氣離開。

(十)翻舊賬

他是那種腦容量和大象差不多大小的人,有能力把陳年舊賬全部搬出來細數一番。他認為,他倆關系中的每一件事都值得提一提。他有驚人的記憶力和分析力,而且認為吵架是一種理智的挑戰。他通常占上風,因為大多數人都只擁有普通的記憶能力。

(十一)散布謠言

在爭執中途,他會突然插進一句:“每個人都這么認為。”他散布謠言或制造謠言,目的在于使自己獲勝。吵架的時候,他沒有信心一個人吵贏對方,而以團體的意見站在他這一旁作為吵架的籌碼。除非有人和他站在同一個陣線,否則他幾乎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的觀點。

(十二)我的律師會和你聯系

他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單打獨斗,必須靠他人的協助,而那些人也的確能夠幫助他。信心和成功都站在他這一旁,他尋求專業協助,因為他不喜歡輸,而法律行動是他可以想到的最有效的辦法。

(十三)留紙條或寫信

他覺得把想說的話寫下來,比開口說要自在點兒,因為他覺得這么做較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更有把握讓別人聽進去自己要表達的意思。直接對質他會不自在,因為他需要別人喜歡他。他很清楚自己想說什么,而且可以很完整地把那些話寫下來。

(十四)電話對陣

電話溝通比起面對面沖突,不但讓他更能夠借聲音來發泄心中的怒氣,還可以將彼此的敵意局限在兩個地方。他不怕因此受到身體攻擊,也比較能夠控制吵架情緒。他可以隨時掛斷再打,或等對方再打給他。在他的生命中,有許多類似掛斷電話的委屈經驗,但他還是不愿直接面對。

(十五)沉默

他對憤怒的反應是:保持沉默。雖然表面上他愉快、開朗,但內心卻怒氣沖沖。他不惹是生非,不破壞現狀,即使船底有個洞,船開始往下沉,他也寧可選擇溺死,而不愿和他人針鋒相對。基本上,在人際關系方面,他是個悲觀主義者,而且他認為,誠實只會使事情更糟。

稱呼

已婚婦女在向別人提起自己的丈夫時,叫法是因人而異的。

“我們家的那個”、“我丈夫”、“我先生”、“孩子他爸”、“(名字)”,等等。從稱呼可以看出夫婦間的親密程度,從日常的稱呼可以推測出雙方心理上的距離。

下面,我們就“稱呼和關系”舉幾個例子。

(一)稱作“先生”

先生以及“課長”、“部長”等官銜,常見于和工作相關的有上下級關系的交往中。當上司和部下一起去喝酒和有私人來往時,上司有時會直呼屬下的名字或干脆叫“你”。

同事或同等關系的人們在交往中,如果還彼此稱呼“先生”,就表示他們的心靈之間還有一定距離。

(二)稱作“小×”或叫外號

非常親密的關系,男性對關系好的女性,會稱呼“小李”、“小王”什么的,姓前面加“小”字的叫法很普遍,但如果女性這樣稱呼男性,就說明關系已經相當親密了。

(三)直呼其名

關系親密的表現,不過有些女性把自己的戀人叫作“(名字)先生”,從女性心理的角度來看,也許是介于朋友和戀人之間的關系。

隨著關系的進一步深化,最開始稱作“先生”的人,可改稱為“小×”,之后關系再度發展時,會直呼名字。特別是交往不久就發生性關系的時候,男方會對女方直呼其名,說話也變得嬌嗔起來。這種情況往好里說,是關系變好的表現;往壞里想,這個男人把女方看作“自己的女人”,含有占有對方的意味。

(四)“您、你”

在演講和其他場合中,聽講的人往往知道講師的名字,稱之為“某某先生”;而講師對聽眾的面孔一時間還不熟悉,通常會使用“那位先生”、“您”等的稱呼。如果僅是初次見面還沒記住名字時這種稱呼尚可,如果認識很久依然如此,就說明此人試圖在心理上和對方保持距離,希望雙方互不侵犯,屬于“你是你”、“我是我”的態度。

(五)不叫名字,用“那個”等指示代詞稱呼

對長年相伴的妻子,有的男人會這樣稱呼。這些男人大多性格害羞,不善于表達情感。

此外,提起自家人的時候,不說“我先生”、“我的大女兒”,而是叫“孩子他爸”、“姐姐”,即與在家時采用相同稱謂的人,凡事都以家庭為重,樂于充當賢妻良母或愛家慈父的角色。

稱呼反映著人與人的關系。反過來說,如果你想親近對方,不妨不露痕跡地稍稍改變一下稱呼,這樣一來二去親近感加深,互相之間的心理距離也會逐步縮小。

酒后吐真言

酒之與人,可謂由來已久。古今中外,不管地理位置相距多么遙遠,生活習慣相差多么懸殊,各個民族的人都獨立地發明了酒,而且使之與各種文化、習俗,甚至政治、歷史深刻地融匯在一起,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酒文化。

有的人把飲酒和才情的發揮、文思的涌現、靈感的勃發等聯系在一起。李白斗酒詩百篇;張旭喝了酒會以發醮墨,龍飛鳳舞地大書特書;武松在景陽岡喝了十八碗酒,才打得死那吊睛白額猛虎。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不可否認的是,除了特殊的人,大多數人喝多了酒,在酒精的影響下,會失去常態,所以,醉漢的話是不能全信,不可深信,但又不能不信的。這就要求在聽的方面,需有更多一些講究。

人們常說:“以酒蓋臉,無話不談”,或者“酒后吐真言”。這種情況當然存在,但是在更多情況下,由于酒精的作用,使得不少人酒后出狂言,酒后出讕言,酒后出胡言。所以,對于酒后之言,不可一概不信,更不可一概全信,而要認真分析,根據不同情況,加以取舍,或者借由自己的判斷,去其虛偽,取其精實,這才是正確的辦法。

我們必須認真觀察,仔細判別,酒后說話之人醉到了一種什么程度。事實上,醉酒的速度大體可以分成五個等級,即微醉、初醉、深醉、大醉和沉醉。

對于微醉的人,由于其理智依然十分清晰,所以其言談并未受到酒精的影響,思路也清楚,所不同者,有酒助興,神經略顯亢奮而已。此時,談話者一般表現為神采奕奕,談鋒頗健,而且思路清楚,邏輯性縝密,對于一些平時少言寡語、城府較深的人來說,這時可能大異于平時。所以,可以認為這是聽話、交談的大好時機。但是,也要記住,此時說話人醉酒極輕,思想活躍,完全能夠控制自己,所以不該把他所說的全都認為是“真言”,要知道,說不定由于他們此時的思想活躍,反而在語言中運用了更多的技巧和隱語。因此,必要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的功夫仍不可少。如果要講開誠布公,那么,對于那些平日講話較少,城府較深的人,這倒是一個與之促膝談心,進一步窺視其內心隱秘的大好時機。

初醉者在醉酒程度上已較微醉更進一層,此時,說話人在思路上、交談的欲望上已出現不受主觀意念支配的現象,可以說,這才開始進入“以酒遮臉”的狀態。一般情況下,這也是“酒后吐真言”的前期階段。

正因為如此,初醉者此時談話的特點是:滔滔不絕,不讓別人插言;或者是神情亢奮,表情認真;或者斬釘截鐵,一言九鼎;或者態度神秘,令人莫測;或者思路靈活,大異往時;甚至語驚四座,極度坦誠。總之,此時喝酒之人由于酒精作用,已進入亢奮時期,在較大程度上,已不受日常習慣和思維的限制。雖然語言是清晰的,邏輯是合理的,情緒是興奮的,態度是誠懇的,但是卻已異于平時,再不受臉面、環境、關系、禮俗等的約束。他已經到了道平時所不想道,說平時所不能言,破除情面關系,掃除世俗障礙,據實陳述的狀態。所以,這是聽其“真言”的大好時機,切不可輕易放過。正所謂要知心腹事,但聽口中言,此其時也!

人逾過初醉,到了大醉就已經開始失去理智,此時,人的思維逐漸紊亂,意識漸近模糊,判定能力大都失去。所以說不出什么有邏輯、有思想的談話內容。從這種意識幾近模糊的談話中,已經很難獲得說話的真實含義以及真實思想,故此也就談不上什么真言假言了。

人進入沉醉狀態時正常意識已基本消失,大多沉沉入睡,即使未曾入睡,也常伴有失態之舉,即使尚能發聲,也是語無倫次,彼此全不連貫的咿唔之聲,既談不上什么語言,更談不上傳達什么思想和信息了。

綜上所述,初醉、微醉乃是談話和聽話的黃金時間,所謂“酒后吐真言”者,當其時也。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聽者應當集中精力,努力獲取信息,萬勿以酒后之詞無足輕重而棄之。如果說話人已進入大醉的階段,則聽者最好放松注意力,千萬不要輕易地把“酒后吐真言”的說法濫推到這個階段。如果人已進入大醉、沉醉,則此時之言,多不足信,聽與不聽兩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汾市| 拉孜县| 崇仁县| 唐海县| 噶尔县| 呼伦贝尔市| 海门市| 红桥区| 静海县| 新民市| 松滋市| 新绛县| 右玉县| 隆昌县| 岑巩县| 广河县| 新安县| 潼关县| 南平市| 德昌县| 宜兰县| 梁平县| 乌兰县| 长汀县| 青阳县| 宾川县| 维西| 游戏| 新宾| 城步| 通海县| 阳朔县| 卢湾区| 富裕县| 朝阳市| 安远县| 博白县| 潢川县| 湘乡市| 黔江区| 吴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