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放手你不喜歡的人生角色
- 重遇未知的自己(珍藏版)
- 張德芬
- 1798字
- 2021-04-08 15:04:27
日本導演宮崎駿在《幽靈公主》這部電影里說:“內心強大,才能道歉,但必須更強大,才能原諒。”我想說的是,內心需要最最強大,才能夠原諒自己。
我們總是對自己那么嚴苛、挑剔,到一個地步,甚至聽不見內心那個不斷在批判自己的聲音了。這是因為我們從小就很少有不被父母批判的。在我們還沒有學會愛自己之前,我們先被父母的態度影響,不自覺地用他們看我們的眼光來定義自己、和自己相處。
所以,自我成長最困難的一件事就是接納自己。我在學習自我接納的過程中,有一些挺有趣的體悟,說起來也許不容易令人接受,但是,它的確幫助了我。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人生劇本。同樣的劇本,有些人演成喜劇、勵志劇,有些人則把它變成悲情戲,郁郁寡歡地覺得自己有一萬個理由要痛苦。
網上隨手就可以找到很多那些所謂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所經歷的悲慘失敗和遭遇,當然,更多被遺忘和忽略的,是那些有同樣遭遇但一蹶不振、一生悲苦過日子的人。
在人生劇本中,有劇情,有角色。我們通常對自己扮演的角色產生了很深的認同,以為自己就是這出苦情戲的主角,緊抓不放。角色不是不能改變,但是想要改變這個角色,我們需要有精湛的演技。
當你知道自己就是這場人生大戲的一名演員時,你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角色。你是不是一個嚴厲的母親、弱勢的女兒、被配偶忽略的怨婦、被父親痛揍到沒有男子氣的男孩、沒有斷奶的“媽寶”……看看自己演出的角色,如果你不喜歡,親愛的,去改呀!你不必緊抓著自己的這個角色不放。
舉例來說,你是個丈夫有外遇的怨婦,你痛恨這個角色。但是沉浸在被拋棄的痛苦中,你沒有能力強化自己的演技,改變這個角色。這個時候,你可以在內心做一個鄭重的宣誓:我想要成為獨立、自主、自信的女人,不再為不值得的男人痛苦。牢記自己的誓言,時時反思。然后,找一個你心目中符合這種形象的模范,時時刻刻想著她,試著從她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揣摩她在同樣的情況下,會如何反應、如何面對。我相信,只要你的意志夠堅定,不出三個月你就可以讓你的這個角色脫胎換骨。
而且根據我的經驗,只要我們真誠地向宇宙宣告我們內心深處堅定的渴望,宇宙就會用不同的方式回應我們。關鍵在于,你是否勇于誠實地面對自己,愿意承認自己的演技不夠好,而且想要改變自己目前這個不理想的角色。
要記得:角色就只是個角色而已,它們永遠都不會是真正的你。但是,確實有好角色和壞角色之分——你是有選擇的。
另外一個可以幫助我們接納自己的方法就是,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悔恨和內疚。其實,所有已經發生的事情,都是應該發生的,不會因為你當時有所警覺、能夠克制自己、能夠洞察先機而有所不同。我再說一次,所有已經發生的事情,都是一定會發生的,不存在因為你的某種作為或不作為,就可以改變。
所以,基于這點,我可以說,每當我們有愧疚和自責的情緒時,我們是傲慢的。我們以為已經發生的事情可以因為“我們”而有所不同,真的不是這樣的。
當你做了所謂的“錯事”“壞事”時,你是可以去尋求受害方的理解和原諒,甚至采取一些措施來彌補,但是,內疚、自責的情緒真的是不需要的。
有一位父親因為離婚而對孩子深感歉疚,他覺得如果自己能夠咬牙忍住,繼續維持這段不適合他的婚姻,也許就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我勸慰他:孩子也是獨立的靈魂和個體,有自己的人生藍圖。做你的孩子,他注定要在十歲那年看到父母離婚;不做你的孩子,他也逃不過這個劇情。
在這種情況下,你送給孩子最差的禮物就是做一個充滿負罪感,在孩子面前唯唯諾諾、不敢坦露真言的父親。而你或許可以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告訴他:“爸爸媽媽都是非常好的人,但彼此性格實在不合。所以,離婚是給雙方一個機會去尋找自己真正的幸福。而你,永遠是我們心中最疼愛的小寶貝,我們也永遠是你的爸爸媽媽,不會改變。”然后,以實際行動讓孩子看到,你離婚之后,的確比以前快樂許多。如果懷著負罪感和孩子相處,孩子會利用你的弱點,在你們的關系中制造一些不平衡、不和諧。同時,正因為你的歉疚,孩子也放不下父母離婚的傷痛。如果你理直氣壯、神采飛揚地過生活,孩子是會衷心祝福你的。
同樣的劇本,有些人演得精彩、漂亮,孩子也很快放下父母離婚的打擊,健康地成長;而有些人卻是灰頭土臉地過日子,讓孩子的心態也變得不健康、不正常。
那么,人生的劇本到底能不能改變呢?我覺得,當你知道它只不過是個劇本時,你就能自由選擇去詮釋它的方式。當你改變了自己角色的性質(悲情轉為喜悅),你也就改寫了自己的人生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