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為什么有韌性的人都很有心理優勢
為什么有韌性的人都很有心理優勢?要回答上面的問題,我們就需要引入一個概念——韌性(resilience)。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心理學領域逐漸有人開始研究探討處理危機、應對壓力和難題的逆境可能帶來的潛在能力的影響,許多專家提出幫助人們發現自身潛在優勢的重要性。其中,注重從多維角度看待人們處理危機、應對壓力和難題時所產生的自動化的心理反應被定義為韌性。用更現代的稱呼,又可以叫作逆商。
心理韌性是我們處理危機、面對壓力和難題時的潛在優勢。不難看出,有心理韌性的人常常都很有心理優勢。大家還記得美國安東尼·羅賓斯(Anthony Robbins)的故事嗎?安東尼直到26歲還擠在10平方米的單身公寓里。他沒有好的人脈,窮困潦倒,生活一團亂麻,前途一片暗淡。然而自從他憑借韌性建立起強大多元的心理優勢之后,奇跡就出現了。
那么,為什么有韌性的人都很有心理優勢呢?
首先,心理韌性表現出的不被困難打倒,在困境面前不妥協、不放棄,越挫越勇的背后所蘊藏的是強大的情緒調控智力。強大的情緒調控智力就是我們心理優勢的重要部分。
其次,心理韌性有賴于積極地思維方式占據我們頭腦,成為一種心理能量。也就是說,心理韌性的背后是靠積極的思維方式為支撐的。而積極的思維方式也是心理優勢的核心所在。
再次,我們看到心理韌性的實質是一種在逆境面前不低頭的反彈力,是一種心理彈性。而這種心理彈性本身就是心理優勢的一部分。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那些沒有打敗你的東西,都會使你變得更強大。那些在困境面前不但沒有妥協,反而變得更強大、更成功的人好像一個永遠都打不倒的不倒翁一樣。不管命運給它什么,它總能穩穩地站在那里。
他們是怎樣辦到的呢?
其實,他們是利用了韌性的多元心理優勢,化壓力為動力。就像安東尼·羅賓斯一樣雖然身處逆境,而他卻可以利用心理韌性所帶來的潛在優勢走上人生的康莊大道。
知名美國企業培訓師道格·亨施就在他的《心理韌性的力量》一書中指出,心理韌性能夠將我們一步步地推向積極向上的道路,讓我們一步步朝著目標邁進。而在危機和壓力面前缺乏韌性的人,則像是被泄了氣的輪胎,任他外表多堅挺,也是外強中干。
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從心理韌性挖掘出我們心理的三個優勢資源:情緒調控智力、積極的思維方式和心理彈性。
經過訓練使之成為支配性的思維習慣。這樣,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們就都能克服,而不總是被外界條件所牽制。
練習一:開發情緒調控智力的“系統脫敏”訓練。
系統脫敏是行為心理學的一個療法,在這里是想借用它的原理加以變形適用。把壓力或困境看作是我們需要“脫敏”的對象。
第一步,把壓力或困境事件做等級評估。
壓力最大為10分,沒有壓力為0分。把你所面臨的壓力或困境事件進行評估。如果你認為你的壓力已經達到了7分及以上,便可以用該事件加以訓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經過評估后你的分值在7分以下的不適合做該訓練。
第二步,拆分壓力情境,重新打分。
把你所面臨的壓力事件拆分成不同等級的壓力情境,并為它們打分,等級的解體差可以小于等于1。比如:欠債10萬時你的壓力等級是10,而欠9萬你的壓力等級是9.5,以此類推把壓力情境細化出不小于7的壓力等級。又比如:和妻子離婚的壓力等級是10,一年后再離婚的壓力等級是9.5,分居的壓力等級是9,以此類推。注意,這里的拆分情境必須是同一事件所引發的壓力情境。
第三步,放松訓練。
從你所劃分出的壓力等級中,選擇最小值的壓力情境開始做放松訓練。回憶壓力情境并做放松訓練。
放松訓練的方式常用的有想象放松法。
想象放松法:找一個舒適且安靜的環境坐下或躺下。緩緩地閉上您的眼睛,想象著放松你每一部分緊張的肌肉。想象一個你熟悉的令你愉快的、愜意的環境。仔細地端詳它,布局、顏色、形狀、溫度、氣味等,越來越多的細節浮現在你面前。此時,展開的想象:陽光、沙灘、微風……這些讓你心曠神怡,內心充滿寧靜、祥和,沒有壓力,只有寧靜和輕松。在這種狀態下停留下來。再躺一會兒,直到做好準備,睜開眼睛,回到現實。
第四步,重新評估等級,重復放松訓練。
當做完第一次的放松訓練后重新評估當下你感受到的壓力等級,如果等級沒有下降,繼續重復第三步。直到降低一個等級后進入下一個等級的循環。
經過系統地“系統脫敏”訓練可以開發和增強我們的情緒調控智力,建立我們的心理情緒管控優勢。
練習二:積極的思維方式的“心理對照”訓練。
“心理對照”訓練就是把現實情境和壓力情境解除后的理想狀態進行對照,就是把可能遇到的困境和解決該困境的方案進行對照。
第一步,我們要對壓力情境解除后的理想狀態進行想象,肯定這個壓力情境背后潛藏的價值和機會。比如:我正面臨著需要換崗的壓力事件,這時先想象順利換崗后的情境,越多細節越好。然后肯定壓力下潛藏的機會:能力的提升、人脈的增多、薪酬的增加等。想出來的價值越多越好。
第二步,思考可能存在的障礙,明確可能會阻止你前進的一兩個思維模式。
第三步,造出一個“如果……就會……”的句子,幫助我們為這一時刻做出準備。比如:如果我多微笑、多和同事打招呼,就會有個相對好的人際氛圍。
通過“心理對照”訓練,我們能以更加積極的思維方式應當我們面臨的各種挑戰,增加我們的積極思維優勢。
練習三:提升自我意象的心理彈性訓練。
提升自我意象的心理彈性訓練具體是指通過重塑更強大的內在自我形象來提高心理彈性的方法。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步,先對自己目前的自我形象進行一個自畫像A。這個自畫像A最好可以畫出來。然后為自己的這個自畫像A加上你認為最適宜的修飾詞。宗旨是,這個自畫像A是你認為的自己目前狀態的表達。
第二步,自畫像的反轉。
在這一步中,你可以再畫一個理想狀態的自畫像B,把你預期的品質賦予它。然后為你的前后兩幅自畫像搭建心理橋梁,即讓自畫像A完成向自畫像B蛻變,列舉出你可以從哪些方面做出努力。清晰的寫出1至5點你可以做的事,然后為自我形象賦能。這是一個認識自己、重構自我的過程。
第三步,把修正后的自我意象內化。
修正后的自我意象在前期一般還是模糊的,浮于表面的。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把新的自我意象固化:一方面,可以使用想象強化法,通過想象把新的自我意象輸入到你的認知系統,得以強化。另一方面,可以在實際的自我提升實踐中得以強化。
這樣,通過自我意象的升級,可以讓我們在自我賦義的彈性上大幅提升,讓我們能從僵化或者半僵化狀態,重新恢復心理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