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與子琳書

孔臧

導讀

《與子琳書》是孔臧是寫給兒子孔琳的一封家書,作為父親的孔臧聽到兒子在勤奮刻苦地研習經學后,懷著愉悅的心情,動筆給兒子寫了這封充滿鼓勵的家書。作為孔子的后人,儒學世家,孔臧始終以讀書、為賢作為自己的志向,并借此誡勉訓導兒孫。在《與子琳書》中,他要求兒子孔琳為學必須勤奮而持之以恒,稱成功之道也是積漸之道。另外他還提出“學”與“行”的關系,“徒學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指出學習的目的還是為了實踐。而在為人處世、安身立命上,他勸兒子效仿祖先孔子及其堂弟孔安國的所言所行,告誡孔琳時時要注意“言不及利,利不欺名;動遵禮法,少小長操”“見待崇禮,不供褻事”。孔臧這封家書,雖寥寥數語,卻讓人看到一位儒家學人對個人修養、為學之道的精辟論見,以及儒家修學的核心價值。

作者簡介

孔臧(約前201—前123),是孔子的第十代孫,也是西漢著名經學家孔安國的從兄。文帝九年(前171)時,孔臧承襲了父親御史大夫的官位,但他卻辭去不受,寧愿顧守家業,與從弟孔安國搜集整理古書。漢武帝尊重他的意愿,拜為太常卿,但禮賜仍和三公一樣。作為太常卿,孔臧經常和朝中一些博學的士大夫討論鼓勵學習、獎勵賢才之法,并請著為功令頒行。自此以后,公、卿、大夫、吏之中彬彬有禮之人、文學上進之士漸漸多起來。受孔臧的影響,他的兒子孔琳勤奮好學,同樣受到人們的頌揚。

告琳:頃來聞汝與諸友講肄[1]《書》《傳》[2],滋滋[3]晝夜,衎衎[4]不怠,善矣!人之進道[5],惟問其志,取必以漸,勤則得多。山溜[6]至柔,石為之穿;蝎蟲[7]至弱,木為之弊。夫溜非石之鑿,蝎非木之鉆,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堅剛之體,豈非積漸之致乎!訓曰:“徒學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故學者所以飾百行[8]也。侍中子國[9],明達淵博,雅學絕倫[10],言不及利,行不欺名,動遵禮法,少小長操。故雖與群臣并參侍,見待崇禮,不供褻事[11],獨得掌御唾壺[12]。朝廷之士,莫不榮之,此汝親所見。《詩》不云乎?“毋念爾祖,聿修厥德。”[13]又曰:“操斧伐柯,其則不遠。”[14]遠則尼父,近則子國[15],于以立身,其庶矣乎[16]。

注釋

[1]講肄:講論、學習。肄,學習。

[2]《書》《傳》:書,指儒家的經書;傳,指后世大儒對儒家經書的注釋。

[3]滋滋:同“孜孜”,不知疲倦的樣子。

[4]衎衎( kàn kàn ):高興快樂的樣子。

[5]進道:學問長進。

[6]溜(liù):指山間的流水。

[7]蝎蟲:指樹木中的蛀蟲。

[8]百行:各種實踐。

[9]侍中子國:此指孔臧的從弟,侍中孔安國。

[10]雅學絕倫:研究《爾雅》的學問,沒有人能比得上。雅:指《爾雅》,中國古代最早的辭書,也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

[11]見待崇禮,不供褻事:對待他人尊崇禮數,不做輕慢之事。

[12]獨得掌御唾壺:獨自執掌為皇帝捧唾壺的職責。唾壺:即痰盂。

[13]毋念爾祖,聿(yù)修厥德:常常追念祖先的恩澤,修養自身的德行來繼承祖先的意旨。語出《詩經·大雅·文王》。聿,助詞,一般用在句首或句中;厥:人稱代詞,他,這里指祖輩。修:繼承。

[14]操斧伐柯,其則不遠:想砍一棵樹做斧頭柄,就必須先有斧頭,沒有斧頭,就無法砍下樹來做斧頭柄。比喻要想做成事情,就必須將所用之物準備好。語出《詩經·豳風·伐柯》。

[15]遠則尼父,近則子國:從遠的來說,孔子就是我們學習的典范,從近的來說,孔安國就是我們學習的典范。尼父: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16]于以立身,其庶矣乎:(掌握這些)對于你為人處世、安身立命,就足夠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平县| 藁城市| 固阳县| 温宿县| 沿河| 东安县| 沽源县| 泰安市| 文安县| 郑州市| 会昌县| 泉州市| 镶黄旗| 乌拉特中旗| 张家口市| 富蕴县| 渭南市| 长顺县| 丹棱县| 桑日县| 兴义市| 汶上县| 定州市| 凤山县| 乌审旗| 阳东县| 芮城县| 南江县| 运城市| 滁州市| 渝北区| 鹤岗市| 怀柔区| 遂昌县| 濮阳县| 南投县| 积石山| 海安县| 栖霞市| 林周县| 饶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