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獅群首領
找到世界上最偉大的球隊
在酒吧里,想和一名體育迷展開辯論,最好最快的方式莫過于拿出一份世界上最偉大球隊的名單。一旦你這樣做了,老天都會幫你。你會度過一個漫長的夜晚。這種爭論的唯一可取之處是,當最后結束時,你會醉到記不住它。
我從來沒有把自己不成熟的觀點寫下來過,但我知道其他人這么做過。所以,通過在全球收集所有這類榜單,我開始了我的研究,從知名報紙一直到最粗糙的網站,然后再從這些名單中總結共性。這樣,我找到了大約90支隊伍。
我把所有榜單攤開放到餐桌上,用黃色熒光筆標出這些球隊,然后我馬上意識到,這種體育版的專家明顯經驗不足。有一些榜單沒有提供方法論——他們得出的結論竟然是基于辦公室里幾個人的集體意見。另外一些提供數據的榜單又通常在統計上不準確。
最常見的程序錯誤是所謂的“選擇偏見”,它長期干擾著各種民意調查、問卷調查和科學實驗。如果研究人員選擇數量不夠多或者隨機性不夠高的研究樣本代表整體趨勢,就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個明顯的跡象是,這些榜單中的絕大部分都有可疑的地域傾向。例如,英格蘭的榜單上到處都是利物浦(Liverpool)和曼聯(Manchester United)這樣的足球俱樂部,而澳新地區的榜單則被橄欖球、板球和澳式足球所占據。這說明這些榜單制作者的視野太局限了。大部分的時候,他們甚至沒有考慮過自己國家以外的球隊。
另一個問題是,同樣的候選隊伍一直不斷出現。比如,在美國,1927年的紐約洋基隊,1972年的邁阿密海豚隊(Miami Dolphins),20世紀90年代的芝加哥公牛隊和21世紀前十年的新英格蘭愛國者隊(New England Patriots)幾乎在每一個榜單上都出現過。唯一的區別在于他們的排名順序。這表明,我的分析師同行們,可能已經有了“選擇偏見”,允許自己傾向于由其他人已經選定的候選人。
我意識到,要創建一個真正的榜單,我就得忽略所有的其他因素,消除所有干擾因素,不讓自己做任何假設,一切重新開始。這個榜單要包括來自世界上所有國家以及史上所有主要運動項目的每一支隊伍。
我的第一步是,找到全球各種比賽的可靠歷史記錄,包括所有團隊運動項目或者國際運動聯盟、協會、聯合會或者年度錦標賽,然后挑出每一支獲得過冠軍、拿過獎杯或者取得過輝煌連勝紀錄的球隊。這個過程花了好幾個月才完成,我得到了一張列有好幾千支候選球隊的表格。
為了給我的研究設定一些參數,并將球隊的數量刪減到更便于管理的規模,我準備通過回答三個基本問題進行篩選。
問題1:一個團隊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我餐桌上的大多數榜單都忽略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首先是什么構成了一個團隊?像冰上舞蹈這樣的運動,兩個人一組在評委面前表演,往往和橄欖球這樣的運動有著相同的地位,而橄欖球是由各十五名運動員的兩支隊伍進行面對面的對抗比賽。奧運會拳擊隊的隊員獨自一人進入拳擊臺,排球運動員則是一群人一起并肩作戰,它們都被歸到了同一類。
在字典里“團隊”的定義非常基礎,指的是一起協作完成同一項任務的所有共同體。用牛或馬來舉例的話,兩個及以上都可以算作一群(一個團隊),但是傳統觀點對于一個團隊的人數卻沒有什么規定。兩個人應該算團隊還是合作伙伴關系呢?三個人構成的是團隊還是三人組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做了個決定——符合以下三個標準的一組運動員,才能被定義為真正意義上的團隊:
A. 成員數大于等于五名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團隊規模越小,其結果就越依賴于每個人的表現。例如,如果一個團隊有兩名成員,那么,每個人的貢獻率應該占到結果的50%左右。如果一名運動員表現出色,或者表現極差,那么結果就很有可能由其中一個人決定。
在選出來的團隊中,集體表現要比任何成員的個人貢獻更重要,根據這個標準,我剔除了所有的雙人項目團隊:網球雙打、雙人雪橇、奧運會沙灘排球、雙人滑冰和冰上舞蹈。我還去掉了冰壺這個三人項目。只有馬球是四人項目,但它被去掉是由于另一個原因(見問題2,A部分)。最后,我放進榜單里人數最少的項目是籃球,每隊五名隊員,理論上每個位置的球員平均貢獻率應該占球隊整體表現的20%左右。
B.成員與對手有互動
很大程度上,一個團隊的神秘魔力在于面對對手團隊的攻擊意圖時,其成員的實時反應能力。很顯然,在橄欖球、足球、籃球、水球和冰球這些運動項目中,同步性非常重要,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運動員在整場比賽中都在不停地與對手進行交鋒。但是有些運動項目卻并不需要和對手進行直接接觸。這類運動是需要被剔除的,比如賽艇、自行車團體、花樣游泳這種由裁判主觀判斷決定結果的項目,以及像跑步和游泳接力這樣的計時項目。
C.成員需要共同協作
在一些所謂的團體項目中,如奧林匹克摔跤、拳擊、體操和滑雪,運動員們穿著同樣的服裝一起出場,但比賽的時候卻是單獨出現。在萊德杯(Ryder Cup)和戴維斯杯(Davis Cup)這樣的高爾夫和網球團體比賽中,球員們的成績計入總分,但比賽形式還是單人競技。由于這些團隊的運動員從來沒有和他們的隊友進行同場協作,所以我把它們也剔除了。
根據這條規則,棒球和板球這兩大體育項目應該被排除在我的榜單之外。在棒球比賽里,投手和捕手在整個比賽過程中都會互相溝通,而守場員經常協作傳球——但僅此而已。在板球比賽中,直接溝通就更少了。在阻止球越過邊界線的時候,一名隊員可以將球傳給隊友,而截殺通常是由一名隊員在門柱將球傳給另一名隊員完成,然而,球員們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無論是擊球、接球、傳球或是投球,通常都是他們獨自完成的,沒有接受來自隊友的任何直接幫助。所以,如果說隊員之間直接的身體接觸是成功的關鍵,那也是站不住腳的。
然而棒球和板球有一個區別于其他運動項目的共同特點,那就是隊友的協調性。例如,在板球比賽中,擊球員和副擊球員必須密切關注對方。外野手的位置和擊球手采用的策略都需要協調配合,要由具有全局視野的協作計劃進行調配和安排。不同于棒球的投手和捕手,投球手和樁門接球員并不參加傳球,但是他們有時會一起商量策略,針對不同的擊球員制訂不同的投球計劃。在這兩項運動中,整體協調工作和快速的精神調整,比隊員之間的場上協作更為重要。最后,我決定將這兩個項目保留在榜單中。
問題2:如何區分優劣?
第一個問題幫我把候選團隊名單縮短了大約1/3,但還是有數千個團隊需要分析。我的下一項工作是找出一些標準,來判斷一個團隊的成就是否屬于最高級別。
如果體育運動中“偉大”的門檻僅僅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贏得很多比賽,那么,一個多次獲得奧運會冠軍的團隊和街頭的啤酒社團飛盤隊就沒有什么區別了。為了確保納入榜單的是獲得過最高榮譽的團隊,我采用了下面三條規則:
A.參與的是“重要”運動項目
如果一個團隊從事的是名不見經傳的區域性運動,粉絲數量一般,而且人才儲備相對有限,那么它就不能被稱為神奇團隊。這一規則讓我很輕松地砍掉了一些團隊,其中大部分參與的是非奧運會團體項目,如巴西足排、蘇格蘭拔河、芬蘭式棒球、日本推倒棒子和美國職業曲棍球。
另一組非奧運會項目規模相對較小,但更難判斷。其中包括澳式足球、愛爾蘭板棍球、蓋爾式足球、阿根廷馬球以及英聯邦國家的籃網球。
雖然它們沒有風靡全球,但不管是從觀眾興趣還是參與度來看,他們都在某些地區擁有大量的追隨者。然而問題是,熱愛這些運動的國家并不是很大。為了確定保留哪些運動項目,我參考了電視收視率。如果一項運動的頂級賽事吸引的觀眾達不到數百萬,那它就要被砍掉。唯一一項達到這個要求的運動是澳式足球。
最后六次刪減是最難辦的。像手球、女子足球、排球、曲棍球、水球和橄欖球這些運動,他們的國家隊——你在奧運會或世界杯上看到的那些受歡迎的著名球隊——有資格被納入我的榜單。但是這些項目的職業隊參加的是各自國家的國內聯賽,相對來說,這些賽事不怎么知名,他們的球迷一般較少,隊里的人才也不多。所以這類球隊被剔除了。
B.對手是世界頂級強隊
體育界有句老話,要想成為最強者,你必須打敗最強者。雖然在我名單上的許多球隊經常招募他們領域的一流選手,但是有1 000多支隊伍所面臨的競爭水平和與其他更富有、更有名氣的區域聯賽相比,真是相形見絀。
要在名單中剔除這些級別較低的聯賽,我選擇了加拿大足球、俄羅斯和瑞典的職業冰球,以及所有歐洲國內男女職業籃球聯賽等。根據這個規則,美國大學校際團體運動也被去掉了,因為他們后備人才的來源僅限于在校學生,而且比賽質量低于職業聯賽或奧運會水平。
C.霸主地位延續多年
只要目睹過阿根廷的世紀進球——1986年世界杯1/4決賽中的“上帝之手”,或者2008年超級碗上大衛·特里(David Tyree’s)全憑運氣的“頭盔接球”讓紐約巨人隊(New York Giants)贏得冠軍,任何人都會知道運氣在體育運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一點運氣是不可能獲得總冠軍的。雖然有點運氣是必要的,但是運氣太好又會掩蓋球隊的真實水平,讓它名過其實。
統計學家承認運氣的作用,多年來他們也困惑于如何解釋運氣對賽事結果的影響程度,竭力找到一個公式解決這個問題。基于一支球隊的進球數或得分數以及對手的進球數,他們計算出了這支球隊的歷史平均成績,可以用來判斷其表現是否超出或者低于正常水平。這些統計數據很有說服力,可以證明一支隊伍的表現是不尋常的——但是他們依舊不能證明這個結果是運氣還是其他異常因素導致的。
關于運氣,我們可以做的第一個假設是,一些球隊可能把他們的成績歸功于極佳的運氣。同時,我們還可以假設,盡管運氣不好,但還是有少數球隊贏得了多個冠軍。
回歸均值法則告訴我們,如果你等待的時間足夠長,任何過熱的表現水平,無論好壞,都有可能消退。例如,如果一支NBA球隊連續投進10球,概率定律表明,在投進200球之后,其命中率應該和聯盟平均水平持平——約為45%。最可靠的假設是,運氣是隨機分布的,它的影響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失。
我毫不懷疑,超級好運能讓一支球隊獲得冠軍,甚至有可能獲得兩個冠軍。但是從那時起,概率定律就要開始發揮作用了。例如,扔硬幣連續三次扔出正面的概率是12.5%。連續扔出四個正面的概率只有6.25%。
為了校正運氣帶來的影響,讓我的研究聚焦在一支球隊能否通過才能和團隊合作獲得持續勝利,我大致根據扔硬幣的概率設了一個下限。進入我名單的球隊,必須至少連續四個賽季進入精英級別的比賽。很多不符合這個標準的球隊都是“一年奇跡”隊,比如在2003—2004賽季英超聯賽(Premier League)中保持不敗的阿森納(Arsenal)“無敵”足球隊,以及只贏得過1985年這一屆超級碗冠軍的芝加哥熊隊(Chicago Bears)。被去掉的球隊還有,1946—1948年澳大利亞男子板球常勝隊唐布拉德(Don Brad),2001—2003年贏得橄欖球世界杯冠軍的英格蘭隊,1961—1964年國家冰球聯盟(National Hockey League)三連冠多倫多紅葉隊(Toronto Maple Leafs),1999—2002年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簡稱NBA)總冠軍洛杉磯湖人隊(Los Angeles Lakers),以及2006—2009年的英超冠軍曼聯,所有這些球隊勝利都止步在第三賽季。這個標準總共幫我淘汰掉了3 000多支隊伍。
問題3:神奇的標準是什么
實際應用了問題1和問題2之后,我的名單里只剩下了122支隊伍,這一組球隊我稱它們為“決勝者”①。所有這些候選隊伍都戰績顯赫,是當之無愧的精英球隊。我的下一個任務是將神奇球隊和普通王朝球隊區分開來。
要評判全球分屬于不同聯盟、協會、杯賽和聯合會的所有球隊,最大的難題是,它們的比賽形式和得分機制往往大不相同。有些球隊每年只參加幾場比賽,而另一些球隊則會參加無窮無盡的常規賽以及漫長的季后賽。要找到一種公平的統計方法,真是太難了。
我考慮的第一個指標是獲勝率。許多著名的球隊,包括20世紀50年代的匈牙利隊,在這個指標下都表現得很好。但這個指標也有一些不足。它不能說明一支球隊對手的實力。也更有利于比賽場次少的球隊。例如,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的每支球隊在每個賽季都要打162場比賽,其中最好球隊的獲勝率會穩定在60%以上的小范圍內,而一支頂尖的奧運排球隊一年只打幾十場比賽,它的獲勝率可能接近85%。
獲勝率的另一個問題是,它并不總是具有相關性。對于像美國職業橄欖球大聯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簡稱NFL)里的球隊來說,他們的目標不是獲勝總場數,甚至不是贏得分區冠軍。而是通過贏得足夠場次的比賽獲得參加季后賽的資格,從而爭奪總冠軍。例如,如果一支NFL球隊贏得了超級碗,沒有人會在意它是否只是以8勝8負的成績結束了常規賽。
判斷一支球隊的獲勝率,有一個更公平的方式,那就是看獲勝率和平均值之間的標準差,這個值衡量的是和競爭對手相比,這支球隊的戰績有多好。它比原始的獲勝率更有意義,但不能反映對手水平這個因素帶來的影響。按照這個標準,一支贏了很多弱隊的球隊,即使輸掉所有最重要的比賽,也仍然有可能會勝出。
下一組統計數據讓我完全不用操心球隊的成績記錄。主要通過球隊的基本表現指標衡量一支球隊是否成功,比如,這支球隊比對手多得了多少分、多進了多少球或多得分多少次。一些統計學家會把這些指標中的一部分納入“實力評級”,用于褒獎團隊的整體效率,而不考慮他們的比賽成績如何。這個概念有兩個問題:首先,它無法反映出對陣強隊和對陣弱隊之間的差異;其次,如果一支球隊在整個賽季都在數據上領先于所有球隊,但卻沒能贏得總冠軍,那么,真的會有球隊在意它的實力評級嗎?
關于各種平均值、比率、百分比和系數的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它們都不能全面說明每支隊伍所取得的成績。事實上,有一種說法是,如果一支球隊贏得了很多獎杯,但是統計數字上卻沒有反映出來,它成功的耀眼程度也絲毫不輸于那些有著漂亮統計數字的球隊。最終,讓一支神奇團隊脫穎而出的并不是它贏的姿勢多耀眼,而是它確實是贏了。
用來衡量一支球隊獲勝能力的最佳統計方法是埃洛等級分系統(Elo rating system),尤其是在重要比賽中,該系統于1997年由加州的一名軟件工程師鮑勃·潤揚(Bob Runyan)首次應用于體育比賽中。作為世界杯足球賽的資深球迷,潤揚一直想知道,如果可以跨越時間對歷史上所有球隊的表現進行公平比較,哪些球隊的得分會是最高的。他當時已經厭倦了這項運動的管理機構——國際足球聯合會(FIFA)設立的官方球隊評級體系,因為在所有國際足聯認可的比賽中,不管比賽的重要性如何,只要球隊獲勝,就會得到3分,如果平局,得1分。他發現這種統計方法極其不嚴密。
作為一名國際象棋愛好者,潤揚非常熟悉馬凱特大學物理學教授阿帕德·埃洛(Arpad Elo)在1960年設計的一套評估系統。該公式根據每場比賽的結果、對手水平加權以及比賽重要性加權統計分數,從而對精英國際象棋大師進行排名。例如,一位大師如果在重大比賽中戰勝一位等級分很高的大師,那么就可以增加更多的積分,相比之下,在一場表演賽中,毫無懸念地戰勝一位實力較弱的對手,得到的積分就沒那么多了。“我記得當我看到國際足聯的排名時,我發現他們真的很差,而國際象棋用的排名方式確實很好。”潤揚告訴我。
在收集了所有他能找到的比賽記錄后,潤揚編寫了一個程序,用埃洛等級分系統對每支球隊進行評估。調整完權重后,他看到了最終結果。正如他所猜想的那樣,名單上有很多來自英格蘭、西班牙、巴西和德國的著名球隊。但是匈牙利隊以相當大的優勢得到了最高分,時間大約在1954年。
自從潤揚公布了他的研究之后,埃洛等級分系統就受到了最具前瞻性的體育統計學家們的追捧,他們已經將其應用于幾十個運動項目的球隊排名,包括橄欖球、板球等。盡管這個指標遠不夠完美(它要求編譯程序對比賽的重要性做出一些主觀判斷),但在一些情況下,我還是要依靠它幫我做一些選擇。
然而,最后我決定把統計方法放在次要位置。雖然我知道埃洛等級分系統和其他一些方法有時候可能會很有用,但我不能完全依賴于任何一個指標。我認為,如果要在122支終選隊伍中找出真正的神奇球隊,必須采用更全面的方法。
為了確定名單的獲勝者,我想到了兩個簡單的要求,只要真的是史上最好的球隊,就一定能符合。
要求1:有足夠的機會證明自己
所有這些進入終選的隊伍,無論從事的是什么運動,他們全部都是卓越的王朝球隊。然而,一支球隊的競爭能力在某些方面是不可控的。比如它所處的時代,所在聯盟的形式,甚至偶然的政治干擾:這些都會減少球隊證明其霸主地位的機會,從而削弱它的成就。
由于客觀原因,許多進入終選的球隊,活躍在團體體育賽事的早期階段,那時候他們很少有機會參加正式的跨國比賽。有一些體育項目,比如,水球和曲棍球,除奧運會以外,幾乎沒有別的賽事。在其他情況下,一些世界頂級球隊根本沒有去參加所有的重大賽事。例如,20世紀30年代,意大利國家足球隊連續贏得兩屆世界杯冠軍時,許多世界上最好的球隊都沒有參加這一比賽。所以,意大利國家足球隊和其他幾支終選球隊一樣,帶著他們真實能力的未解之謎離開了我的名單。
1930年至1935年,英格蘭的阿森納和意大利的尤文圖斯(Juventus)是他們各自國家職業足球聯賽中的絕對王者。這兩家足球俱樂部是另一個問題的典型代表。由于他們的巔峰時期處于歐洲冠軍杯等國際俱樂部比賽誕生之前,所以,當時的他們從未在球場上相遇過。因此,這兩支隊伍都不能被稱為史上最偉大的球隊。
在這項研究中,最令人悲傷的發現是,由于政治原因,球隊的連勝被打斷、終止,或者是遭到輕視。1937年至1945年,黑人國家棒球聯盟(Negro National League)的霍姆斯特德灰人隊(Homestead Grays)在9個賽季里贏得了8個冠軍,獲勝率為68%,但是,當時嚴格的種族隔離政策不允許他們和各大聯賽中領先的白人球隊進行較量。冷戰時期也有一個著名的受害者。1977年至1983年,蘇聯男子排球隊連續兩次獲得世界杯冠軍,連續四次獲得歐洲杯冠軍。1980年,這支隊伍在莫斯科奧運會上獲得了他們的唯一一枚金牌,但是,當時許多國家聯合抵制了這一賽事。僅僅這個事實就阻止了它成為無可爭議的神奇球隊。這個要求幫我在122名決勝者中又淘汰了28名。
要求2:成績無可匹敵
要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球隊,必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表現出色或者有一個集中爆發期,這些可以用累計獲勝或者奪冠次數判定,而且成績要超過這項運動的所有其他球隊。換句話說,這支球隊的成績是要無可匹敵的。
有一些體育項目,比如國際冰球和女子排球,早期確實沒有比賽。成績最好的隊伍遙遙領先。在一些案例中,同一運動項目的兩支球隊以不同的方式都獲得了出類拔萃的成績,我只能把他們都留在名單里(例如,匈牙利隊和另一支男子足球隊都很突出,他們都戰勝了世界上的所有強隊,連續兩次獲得世界杯冠軍)。在包括板球和橄欖球在內的少數幾個運動項目中,獲得榮譽最多的冠軍球隊,成績差距非常小,這讓我無法確定哪支球隊是有史以來最好的。
因微弱差異未能達到這一要求的球隊名單,囊括了王朝球隊的謀殺者陣容。他們包括:邁克爾·喬丹所在的20世紀90年代的芝加哥公牛隊;不同年代的紐約洋基隊;包括AC米蘭(AC Milan)、利物浦和皇家馬德里(Real Madrid)在內的職業足球隊;以及德國足球、巴西排球和荷蘭女子曲棍球等幾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國際王朝球隊。最困難、也是最具爭議的刪減包括來自澳大利亞和西印度群島杰出的板球隊,以及兩個著名的美國職業橄欖球大聯盟球隊——1981—1995年的舊金山淘金者隊(San Francisco 49ers)和2001—2017年湯姆·布雷迪所在的新英格蘭愛國者隊(如欲了解被刪除球隊的完整解釋,請參閱附錄)。
總的來說,這一分析方法幫助了我在94名決勝者球隊中淘汰了66名。
職業足球簡介
最讓我燒腦的是,要從36支終選隊伍中選出一支全球最好的俱樂部足球隊。因為所有足球強國都有自己的國內職業聯賽,他們設置的年度獎項各不相同,使得這項運動的信息雜亂無序到令人抓狂。來自英格蘭、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頂級聯賽的球隊通常最受關注,而葡萄牙、蘇格蘭和烏拉圭這些小國家的俱樂部有時也能達到同樣的關注度。有幾個聯賽的形式,特別是阿根廷足球甲級聯賽(Primera División),在歷史上一直很混亂,以至于一支球隊很少能在一個賽季中成為無可爭議的冠軍。最糟糕的是,不同國家的俱樂部球隊并不會進行定期的比賽,這樣就很難判斷一個球隊到底是真正的出類拔萃,還是矮子里拔出來的將軍。
多年來,像歐洲冠軍聯賽(Europe’s Champions League)、南美解放者杯(South America’s Copa Libertadores)和洲際杯(Intercontinental Cup)這樣的國際比賽增加了球隊進行跨國比賽的機會。但是,我們仍然很難知道,在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La Liga)、意大利足球甲級聯賽(Serie A),甚至德國甲級聯賽(Bundesliga)里是否能找到最好的比賽標準。
進入終選的職業足球隊共有36支,他們大部分都被淘汰出了最后的頂級梯隊,原因是不符合我上面提到的那兩個要求:他們要么缺乏足夠的機會證明自己,要么成績不夠突出。但是在這兩個要求的基礎之上,結合各球隊的獲勝率、連勝次數、總冠軍數以及埃洛等級分進行篩選之后,仍然有13支職業俱樂部足球隊留在了我的名單里。他們全部都是國內聯賽中的王者,在國際舞臺上也同樣地位尊崇,其中,很多球隊可以自豪地說,他們是自己國家史上最好的職業球隊。
為了縮減這份名單,我仔細研究了這13支球隊參加的國內聯賽的整體水平,以及在各自的王朝時期他們是否獲得了“全勝”,并且沒有經歷重大失敗。同時,這13支球隊中有一些球隊在幾場比賽中相遇過,我把這幾場比賽的結果也作為重要因素納入了我的考慮范圍。
在剩下的13支職業足球終選球隊中,這次篩選淘汰了12支,以下按時間順序將它們列出:皇家馬德里(西班牙)1956—1960年,佩納羅爾(Pe?arol,烏拉圭)1958—1962年,本菲卡(Benfica,葡萄牙)1960—1965年,桑托斯(Santos,巴西)1961—1965年,國際米蘭(Internazionale,意大利)1962—1967年,凱爾特人(蘇格蘭)1965—1974年,阿賈克斯(Ajax,荷蘭)1969—1973年,拜仁慕尼黑(Bayern Munich,德國)1971—1976年,利物浦(英格蘭)1975—1984年,AC米蘭(意大利)1987—1996年,馬賽(Olympique de Marseille,法國)1988—1993年,曼聯(英格蘭)1995—2001年。
經過這些削減之后,僅有一支職業足球隊被保留了下來。
世界上最頂尖的球隊
根據上文提到的所有八個不同的問題、測試、子測試、規則和要求,我對體育史上的每支隊伍都進行了評估,只有16支隊伍通過。他們代表了精英中的精英,他們屬于我稱之為“第一梯隊”的群體。其他106支“決勝者”隊伍未能達到其中一項或多項標準,被歸為“第二梯隊”②。
位列“第二梯隊”并不丟人,在這里止步的許多球隊和“第一梯隊”之間的距離其實并不大。可以說,他們和“第一梯隊”一樣卓越,而且,正如我后來發現的那樣,他們具備“第一梯隊”的大部分特點。我想再次非常明確地說明一下:我做這樣的排序,并不是為了結束這世界上最活躍的體育爭論③。也不會自認為我的推斷就是這個問題的最終結論。我唯一的目的是要創造出最純凈的實驗室樣本——經過驗證的神奇團隊,幾乎沒有任何瑕疵,我可以放心地用他們來探索我真正想要解答的問題:歷史上那些霸主球隊有哪些共同點?
毋庸置疑,“第一梯隊”里的16支隊伍都非常杰出。他們取得的巨大成功,在某些方面有著空前的歷史意義,他們完全不需要任何資格證明。他們共同代表著卓越運動的典范——他們是吼聲最響亮的獅群首領。
以下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的名單:
科林伍德喜鵲隊(Collingwood Magpies),澳式足球(1927—1930):這支來自墨爾本的澳式足球隊被稱為“進球機器”,曾在澳式足球聯賽(Australian Football League)的前身——維多利亞足球聯賽(Victorian Football League)中創紀錄地連續四次獲得總冠軍。喜鵲隊以防守嚴密而著稱,他們的勝率為88%,平均每場得分超過對手33分,1929年戰績為18勝0負。
紐約洋基隊,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1949—1953):其他幾個年代的洋基隊(20世紀20年代、20世紀30年代末和20世紀90年代末)更富盛名、更加星光熠熠,但這支球隊是棒球史上唯一一支連續五次贏得世界職業棒球大賽冠軍的球隊。
匈牙利隊,國際男子足球(1950—1955):匈牙利“黃金一代球隊”,也被稱為“無敵的馬扎爾人”,從1950年5月開始,他們在53場比賽中僅有兩次失利。在這段時間里,匈牙利平均每場進球4.2個,和對手的總比分為222∶59。匈牙利隊在1954年創下的埃洛等級分紀錄一直保持了60年,直到2014年被德國人打破。
蒙特利爾加拿大人隊(Montreal Canadiens),國家冰球聯盟(1955—1960):國家冰球聯盟歷史上唯一一支連續五次贏得斯坦利杯(Stanley Cups)的球隊,他們保持不敗的比賽占到比賽總場次的74%,比聯盟平均進球數多出400多個。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美國國家籃球協會(1956—1969):凱爾特人隊在13個賽季中贏得了11個NBA總冠軍,這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包括一個八連冠,這一成績讓所有其他NBA王朝球隊無法企及。
巴西隊,國際男子足球(1958—1962):他們連續兩次獲得世界杯冠軍,在5個賽季中的3個賽季保持不敗,并且在56場比賽中均以3∶1或以上的比分擊敗對手,在國際足球埃洛評級中獲得了史上排名第三的高分。他們的6場失利中有5場是無足輕重的比賽,而且當時他們派出的是二隊。
匹茲堡鋼人隊(Pittsburgh Steelers),美國職業橄欖球大聯盟(1974—1980):這支球隊連續六次進入季后賽,在六個賽季中贏得了四次超級碗冠軍,無人能與之匹敵。在1980年賽季中,他們取得了80勝22平1負的成績,并在美國職業橄欖球大聯盟埃洛評級中創下了史上排名第二的高分。
蘇聯隊,國際男子冰球(1980—1984):在1980年冬季奧運會上羞辱地敗于美國之后④,蘇聯隊強勢回歸,在之后四年多的國際比賽中,對戰頂尖球隊獲得了94勝4平9負的成績。他們連續三次獲得世界錦標賽(World Championships)冠軍,1984年以58∶6的總比分橫掃所有對手,獲得冬奧會冠軍。
新西蘭全黑隊(New Zealand All Blacks),國際橄欖球(1986—1990):這支全黑隊為進入“第一梯隊”的兩個年代球隊中的第一名。他們曾在三年里,連續在49場國際橄欖球比賽中保持不敗紀錄,其中包括連續23場國際測試賽,他們平均每場凈勝27分。在1987年的世界杯上,全黑隊笑傲球場,比賽總分高達298分,僅失52分。
古巴隊,國際女子排球(1991—2000):古巴,這個加勒比海群島國家,曾連續10年在所有重大的國際女子排球賽事中奪冠,古巴女子排球隊共獲得三枚奧運會金牌,連續贏得四屆世界杯,還連續兩次贏得過世界錦標賽冠軍。她們在奧運會上的戰績是18勝3負,在世界杯上31勝1負,在世錦賽上從未輸過一場比賽。
澳大利亞隊,國際女子曲棍球(1993—2000):這支球隊贏得了兩枚奧運會金牌,創造了冠軍杯(Champions Trophy)四連冠的成績,還連續兩次贏得過世界杯冠軍。在此期間,她們只輸掉了11%的比賽,共進球785個,而對手進球僅220個。
美國隊,國際女子足球(1996—1999):這支隊伍的霸主地位在歷史上無出其右者,她們贏得過奧運會冠軍和世界杯冠軍,歷史成績為84勝6平6負,還曾保持過31場比賽不敗,進失球比約為5∶1,她們僅有一次在重大賽事中失利。
圣安東尼奧馬刺隊(San Antonio Spurs),美國職業男子籃球聯賽(1997—2016):這支球隊的5次NBA總冠軍(包括連續5個賽季中的3次)并不是歷史上最多的。但是他們連續19個賽季進入季后賽,創下了NBA歷史上最高的長期勝率(71%),而且在分區排名中從未低于過第二名,這樣的穩定表現令人十分驚訝。
巴塞羅那隊,職業足球(2008—2013):在這段時間里的五個賽季中,巴塞羅那隊共贏得了15個冠軍:四個西班牙甲級聯賽冠軍、兩個歐洲冠軍聯賽(Champions Leagues)冠軍(連續五個賽季進入半決賽)、兩個國際足聯俱樂部世界杯(FIFA Club World Cup)冠軍、兩個歐洲超級杯(UEFA Super Cup)冠軍、兩個國王杯(Copa del Rey)冠軍、三個西班牙超級杯(Spanish Supercopa)冠軍。在聯賽中他們獲勝或平局的比賽占到比賽總場次的92%,這是歷史上最好的紀錄之一,進失球比為3.5∶1。他們在2011年的埃洛等級分是歷史上俱樂部球隊的最高得分。
法國隊,國際男子手球(2008—2015):在此期間的四次世界手球錦標賽中,法國手球隊贏得了三次冠軍,他們還獲得了兩次歐洲冠軍,并成為該項運動中首支連續贏得奧運會冠軍的球隊。在2008年至2011年——他們的顛峰時期,法國手球隊在42場精英賽中只輸了一場,并且成為首支同時包攬三項頂級賽事冠軍的男子球隊。
新西蘭全黑隊,國際橄欖球(2011—2015):這是進入我的名單的第二支全黑隊,他們是第一支連續兩次贏得世界杯冠軍的橄欖球隊。從2011年到2015年世界杯結束,他們的平均得分比對手高出19分,總成績為55勝3平2負,其中包括20次和22次國際測試賽中的連勝——僅次于1986—1990年全黑隊的23次不敗紀錄。他們在貝勒蒂斯羅杯(Bledisloe Cup)以8勝1平1負的成績擊敗澳大利亞隊,在此期間的四次橄欖球錦標賽(Rugby Championship,也被稱為三國賽Tri-Nations)中三次贏得冠軍。
拿著我列出的16支神奇球隊名單,我轉向了本書要解答的終極問題:如果有的話,這些精英團隊有什么共同點?它們能否揭示偉大的DNA?
①“決勝者”完整名單請見附錄。
②第二梯隊球隊完整列表請參見附錄。
③即誰是史上最偉大的足球隊。——譯者注
④當時美國冰球隊由于受到不能派出職業球員的限制,僅能派出一批學生軍,美蘇冰球比賽被稱為不平衡的“男人對男孩的戰斗”。——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