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關于腸胃的基礎知識

1.認識我們的胃

胃是食物的貯運場和加工廠,也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器官。胃主要將大塊食物研磨成小塊,并將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較小的分子,以便于食物進一步被吸收。胃主要吸收少量水和少量酒精以及很少的無機鹽,能初步消化蛋白質,被胃蛋白酶消化為多肽。

(1)胃的生理特征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管,下通小腸。食物從口入食管再進入胃,經過胃的研磨、攪拌,進行初步的消化之后,必須下行入小腸,再經過小腸的分清泌濁,其濁者下移于大腸,然后變為大便排出體外,從而保證了胃腸虛實更替的狀態。這一過程主要是由胃的肌肉運動參與完成的,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胃蠕動。

胃液的分泌是幫助消化的得力助手,胃喜潤惡燥,在胃進行消化的過程中,只有胃液分泌充足,濡潤食物,才能幫助消化,五臟六腑才能得到滋養。若胃液分泌不足或受到消耗,則燥氣橫生,出現口干舌燥、腹脹、便秘、口渴等癥狀。胃腺分泌胃液,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為1500~2500克,胃液的主要成分為胃酸、胃酶、電解質、黏液和水。胃液分泌分為基礎分泌(消化間期分泌)和餐后分泌(消化期分泌)。基礎分泌時胃液分泌量很少,酸度低;餐后分泌時胃液分泌量明顯增加,而食物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

(2)胃的生理功能

運輸及排空功能:食物一旦進入胃內可刺激胃蠕動,起始于胃體上部,逐漸向幽門蠕動。胃蠕動使食物與胃液充分混合,使食物形成半液狀的食糜。食糜進入胃竇時,胃竇起排空作用,將食糜送入十二指腸,由此完成胃的最后一項工作。

接受功能:食物經口腔、食管進入胃內,如果胃的賁門功能發生障礙,食物就可能難以順利進入胃。

儲存功能:胃是一個舒縮性很強的器官。當食物進入胃內,胃壁隨之擴展,以適應容納食物的需要,這就是胃的儲存功能。不僅如此,胃壁還具有良好的順應性,使胃內的壓力與腹腔內的壓力相等,當胃內容量增加到1500毫升時,胃腔內的壓力和胃壁的張力才有輕度的增高,這時就感到飽了。防御功能:胃的黏膜屏障、胃酸、分泌型免疫球蛋白G(IgG)、A(IgA)以及淋巴組織等,可防止病原微生物及異物的侵入。

殺菌功能:胃液中的胃酸能殺滅隨食物進入胃中的病菌,減少胃腸道疾病。

消化功能:食物進入胃內,在胃黏膜分泌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共同作用下,食物中的蛋白質初步分解消化。

(3)胃健康的標準

·飯后無胃部泛酸的現象

·無腹脹現象

·無上腹部疼痛或不適的感覺·無胃部脹氣的狀況

·胃部無明顯的燒灼感

(4)常見胃病及癥狀

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站立時,胃的位置下降,胃小彎最低點在髂嵴連線以下。胃下垂是內臟下垂的一部分,多見于瘦長無力體型者、久病體弱者、經產婦、多次腹部手術有切口疝者和長期臥床少動者。

胃下垂的原因:膈肌活動力降低,腹腔壓力降低,腹肌收縮力減弱,胃膈韌帶、胃肝韌帶、胃脾韌帶、胃結腸韌帶過于松弛等。

主要癥狀:腹脹、腹痛、惡心、嘔吐、便秘等。胃下垂病程比較長的人常有頭昏、頭痛、失眠、心悸、乏力等并發癥,少數人甚至出現憂郁的癥狀。

胃痙攣

胃痙攣就是胃部肌肉抽搐。大多數是由胃部有炎癥和胃酸刺激所引起的。

胃痙攣的原因:飲食不規律可能增加胃痙攣的危險性,暴飲暴食、生冷、辛辣、對胃有刺激的食物常可引起胃痙攣的發生。長期吸煙者的胃痙攣發病率明顯高于不吸煙者。一些藥物如阿司匹林可破壞胃酸分泌的自身調節作用及胃黏膜屏障,可致胃痙攣。還有其他環境因素和身心因素都可導致胃痙攣。

主要癥狀:上腹痛、突發性劇烈腹痛、嘔吐。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是一種常見病,它的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于首位。常見的主要有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糜爛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原因: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大量飲用刺激性物質如烈酒、濃茶、咖啡等,長期服用藥物,口腔、咽部的慢性感染,膽汁反流,X線照射,環境變化、精神緊張等。

主要癥狀: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泛酸、腹瀉、嘔血、黑便,嚴重者為劇烈絞痛。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癥,臨床可分為單純性、糜爛性、腐蝕性和化膿性,以單純性最為常見。

急性胃炎的原因:食用過冷、過熱或刺激性的食物、過于粗糙的食物、藥物,酗酒,細菌病毒感染等。

主要癥狀:上腹飽脹、腹痛、食欲不振、噯氣、惡心、嘔吐、腹瀉、發熱,嚴重者有脫水、酸中毒或休克等。

胃出血

胃潰瘍患者進食烈酒導致血管破裂,從而引起患部出血,或者在精神上受到較大的刺激,致使原本將破未破的血管充血從而導致胃出血。

主要癥狀:多以嘔血和便血為主,患者也會出現發熱現象,一般不超過38.5℃,可持續3~5天。嘔血前有惡心感,便血前有便意,便后有雙眼發黑、心慌甚至暈厥、面色蒼白、口渴、脈快無力、血壓下降等癥狀。

胃結石

胃結石是因進食某種物質后在胃內形成的石性團塊狀物。形狀多為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按其成分不同可分為植物性、毛發性和混合性3種,臨床上最多見的是植物性的胃結石。

胃結石的原因:由于食入的某種動植物成分、毛發或某些礦物質在胃內不被消化,凝結成塊而形成。

主要癥狀:胃石形成后,大多數病人有上腹不適、脹滿、惡心或疼痛感;有些病人有類似慢性胃炎的癥狀,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脹,鈍痛,泛酸,燒心;部分病人可并發胃潰瘍;1/3胃結石病人,可在上腹部觸及活動的硬質包塊。

2.認識我們的腸

腸指的是從胃幽門至肛門的消化道,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腸道包括小腸、大腸兩段。小腸主要進行大量的消化和吸收工作,營養物幾乎全部在小腸內吸收,而大腸主要濃縮食物殘渣,形成糞便,再通過直腸經肛門排出體外,大腸只吸收一些水分和礦物質。

(1)腸的結構與功能

小腸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及回腸,主要負責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大腸包括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主要濃縮食物殘渣,形成糞便,最后由直腸經肛門排出體外。大腸的清理如同水龍頭原理,可以整頓整個腸道,修復胃、十二指腸及小腸的毛病。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病菌都是從嘴里吃進去小腸的毛病。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病菌都是從嘴里吃進去的,并且細菌進入人體各處的主要途徑就是腸,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病從口入”,所以腸道的健康取決于腸道的活動性,這些病菌會受到腸內有益菌群的抵抗,不能在短時間內侵入人體其他的循環,很快就隨著大小便排出體外,保護人體不易生病。

(2)怎樣查看我們的腸道是否健康

·消化吸收良好。進食之后沒有腹脹腹痛的感覺。

·排便頻率、重量、大便顏色和形狀都正常(不腹瀉、不便秘、大便呈香蕉狀)。

·腸道不易被感染,沒有腸道過敏癥狀。

·自身排毒功能正常。人體腸道內有充足的活性益生菌,能夠進行排毒。

·無缺乏維生素的現象。腸道內益生菌發酵能夠促進營養吸收,制造維生素。

·無口臭現象。口臭有時是腸內異常發酵產生,大腸進入血液的氣體被運輸到肺部,通過呼吸一起從口中排出時,就會導致口臭。

(3)常見腸病及癥狀

急性腸炎

急性腸炎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小腸炎和結腸炎。引起急性腸炎的原因主要有:病毒感染,如犬瘟熱病毒、犬細小病毒;細菌感染,如大腸桿菌、沙門菌、痢疾桿菌等;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寄生蟲感染,如蛔蟲、鉤蟲、弓形蟲等;飲食被污染或暴飲暴食;抗生素濫用。急性腸炎的主要癥狀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腸炎的并發癥有出血、穿孔、中毒性腸擴張、息肉增生或癌變。

大腸癌腸息肉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的發病部位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大腸癌早期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僅感不適、消化不良、大便潛血等,中期會逐漸出現癥狀,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腹部包塊、腸梗阻等,伴或不伴貧血、發熱和消瘦等全身癥狀。

腸息肉是指腸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的組織,在沒有確定病理性質前統稱為息肉。其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多見于男性。以結腸和直腸息肉為最多,小腸息肉較少。息肉主要分為炎癥性和腺瘤性兩種。炎癥性息肉在炎癥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會自行消失,有惡變傾向。根據息肉生長的部位、大小、數量多少,臨床表現不同。間斷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帶血,多為鮮紅色;繼發炎癥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長蒂息肉較大時可引致腸套疊,息肉巨大或多發者可發生腸梗阻,長蒂且位置近肛門者息肉可脫出肛門。少數患者可有腹部悶脹不適、隱痛或腹痛癥狀。伴發出血者可出現貧血,出血量較大時可出現休克狀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德市| 汾西县| 饶平县| 甘洛县| 乌什县| 红桥区| 乐业县| 安塞县| 慈利县| 宣化县| 鲁甸县| 莎车县| 靖江市| 新干县| 翁源县| 集安市| 鹤峰县| 大悟县| 新密市| 章丘市| 菏泽市| 大埔县| 浪卡子县| 云浮市| 长海县| 盐池县| 修水县| 兴隆县| 临桂县| 阜宁县| 黄龙县| 龙海市| 星座| 晋宁县| 富锦市| 井研县| 海盐县| 滁州市| 长沙市| 正定县| 梁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