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保護腸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1.早餐很重要,不可忽視

養成按時吃早餐的好習慣,發生腸胃疾病的概率比較低。人體經過一夜睡眠,到早晨時腸內食物早已消化完,需補充,如果不吃早餐,將會使消化系統的生物節律發生改變,并使腸胃蠕動及消化液的分泌發生變化。消化液若沒有得到食物的中和,就會對腸胃黏膜產生不良的刺激,輕者可引起胃炎,重者可引發消化性潰瘍。經常不吃早餐會增大加患膽結石的概率,且不吃早餐,午餐的飯量便可能大增,會造成胃腸道負擔過重,導致消化不良、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的發生。

2.餐后半小時再吃水果

飯后不宜立即吃水果,因水果屬于生冷之品,不宜與熱飯熱菜混在一起,冷熱混雜的結果是傷脾害胃;再者,剛剛進食完的飯菜仍在緩慢消化中,此時吃進去的水果會停滯胃中無法及時消化;新鮮的水果不能及時消化便很容易腐爛而產生氣體,可能引起腹脹、腹痛、腹瀉等不適。另外,酒足飯飽之后再進食水果,也會加重腸胃消化負擔。因此,最好等到餐后半小時再去享用水果。

3.飯后不要立即抽煙

吸煙者潰瘍病的發病率為不吸煙者的2~3倍。飯后胃腸蠕動增加,血液循環加快,吸收煙霧的能力最強。此時吸煙,煙中的有害物質比平時更容易進入血液,中毒量大于平時吸10支煙的總和,所以飯后不宜吸煙。吸煙不是只影響肺部,它還會刺激大腦和胃壁,使胃液分泌旺盛,同時尼古丁可以使血管收縮,并使胃內血液流動狀況惡化,減弱胃的運動,導致胃液分泌不均衡。如果抽煙之外再加上不良情緒,會大大增加得胃癌的概率。

4.吃飯不分心,細嚼慢咽

如果吃飯速度太快,食物無法被充分咀嚼,會加重胃的負擔,長期如此,容易造成胃炎或胃潰瘍。吃飯時咽得太快,堅硬、尖銳的食物容易卡住喉嚨,損傷食管。吃東西快還容易導致吃得過飽,從而損傷脾胃。所以,養成細嚼慢咽的飲食習慣,不僅能促進唾液分泌,使唾液與食物充分混合,易于食物消化,而且還能有效地控制進食量,防止暴飲暴食。

5.冰箱取出的飯菜要加熱

放進冰箱里的飯菜是帶菌的,而冰箱冷藏室的溫度雖然比較低,但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并不能殺滅細菌。放入冰箱內的飯菜取出后,要經過加熱滅菌,否則食用后很容易使人感染腸道疾病,影響腸道的正常排毒,可能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而且太冰的食物也很容易傷害脾臟,從而出現一系列疾病。

6.忌吃過冷過熱過咸的食物

經常食用過冷的食物,會刺激胃腸道表面,引起胃部的痙攣收縮,腸道蠕動亢進,很容易導致胃痛、腹痛、惡心和腹瀉。胃腸道血管也會受到寒冷的刺激而收縮,胃腸道的血液供應也會減少,從而導致胃腸道的分泌、蠕動功能失調,進一步加重腸胃不適。食物過熱過燙,在口腔存留時間較短,導致唾液分泌減少,唾液與食物混合過程不充分,不利于飲食的消化吸收。如果經常吃燙的食物,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受到燙傷,會形成淺表性潰瘍。反復地燙傷、修復,就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進一步發展變成腫瘤。經常食用過咸的食物容易破壞胃黏膜的保護層,從而引發胃潰瘍、胃炎、胃癌、高血壓和心肌梗死等疾病。

7.適量補充膳食纖維及脂肪類食物

腸胃病初期沒有合并出血或未處在疼痛階段的病人,可以適當進食含纖維素的粗糧或蔬菜,可以加快胃的排空,促進腸胃功能運行。而對于一些腸胃蠕動較慢,經常出現便秘的患者,膳食纖維的確可以緩解便秘,但它也會引起脹氣和腹痛。腸胃功能差者過食膳食纖維反而會對腸胃造成刺激,所以補充膳食纖維要適量,吃高纖維食物要適可而止。

在脂肪、蛋白質、糖類三大營養素中,脂肪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含適量脂肪的食物進入小腸后,可刺激腸壁產生抑胃素,抑制胃的活動,減緩胃的排空時間,尤其對胃潰瘍患者有利。因此,腸胃功能不佳的患者可以適當進食一些優質脂肪類食物,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人體必需的脂肪酸食物。

8.牛奶和酸奶怎么喝

牛奶營養價值高,有較好的潤滑特性,一直被用于腸胃潰瘍病的飲食治療,但牛奶是一種強力的促胃酸分泌劑。牛奶的促胃酸分泌作用主要由于所含的鈣和蛋白質成分所致。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牛奶本身可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強,其本身并不是一種抗酸劑。所以,腸胃病患者常飲牛奶并不利于養好腸胃。

酸奶富含維生素A,僅適用于脂肪消化不良的患者食用,以促進其營養吸收與排脂,而對需要脂肪的人來說,是不適合常食用的。酸奶中含有較多的乳酸菌,乳酸菌在人體生長發育過程中幫助生成抗生素,其雖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甚至消滅病原菌,但同時也破壞了人體中許多有益菌群的生長,過多的酸液還會影響胃腸正常的消化功能。

9.飯后不要立即飲茶

茶葉中含有鞣酸和茶堿,這兩種物質都會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胃液和腸液是人體消化食物必不可少的,但是鞣酸進入胃腸道后,就會抑制它們的分泌,導致消化不良。鞣酸還會與肉類、蛋類、豆制品、乳制品等食物中的蛋白質產生凝固作用,形成不易被消化的鞣酸蛋白凝固物,繼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飯后不宜馬上飲茶。

10.食用益生菌因人而異

益生菌產品包括含益生菌的酸奶、酸奶酪、酸豆奶以及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劑、膠囊、粉末劑等。目前開發的功能最強的益生菌產品主要是以乳酸菌、雙歧桿菌、酵母菌等各類微生物組成的復合活性益生菌。補充益生菌有助于平衡腸道菌群,恢復腸道正常的pH值,并且抑制有害菌在腸內繁殖,促進腸道蠕動,刺激腸道內的免疫功能,將過低或過高的免疫活性調節至正常狀態,改善排便狀況。益生菌酸奶不像藥品一樣具有很快的療效,但是長期食用會對身體產生益處。益生菌酸奶由于口感好、便于飲用,所以很受人們喜愛。但益生菌酸奶的最佳飲用時間為飯后,因為有食物中和胃酸,更有利于活菌順利到達腸道發揮作用。胃酸過多的人、胃腸道手術后的病人和重癥胰腺炎患者不宜多喝益生菌酸奶,以免加重病情。市面上不少含有益生菌的奶制品大都以益生菌的含量來定價錢,含量越高價錢越貴。但是,益生菌并非越多越好,維持體內菌群平衡才是良好的狀態,過多的益生菌只會排出體外,不會對人體產生作用。

11.合理攝取三大營養成分

糖類、蛋白質和脂類是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三大營養成分,同時也是人體的主要能量物質。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都是從這三者中獲取。但是這三種營養成分并不是越多越好,要學會合理攝取,保持營養均衡。

糖類,是由碳、氫、氧3種元素構成的一大類化合物,是提供人體能量的主要物質,也是人類從膳食中獲取熱量最經濟、最主要的來源。含糖類較多的食物主要有谷類(如大米、玉米)、淀粉類(如紅薯、土豆、芋頭、綠豆、豌豆)和水果、蔬菜等。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占人體重量的16%~20%。蛋白質在體內不斷地合成與分解,是構成、更新、修補組織和細胞的重要成分,也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蛋白質由20種氨基酸組成,其中有9種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須從飲食中攝取,稱為必需氨基酸。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主要有動物性食物,如蛋類(如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瘦肉(如豬、羊、牛、家禽肉)、乳類(如母乳、羊乳、牛乳)和魚蝦類。植物性食物中以黃豆、蠶豆、花生、核桃、瓜子中蛋白質含量較高。

脂類是脂肪、膽固醇、磷脂、脂蛋白和糖脂的總稱,是人體需要的重要營養素之一,同時也是構成人體各種細胞的主要成分之一。脂類物質的具體作用在于可以為我們提供熱量,構成我們的身體組織,供給我們必需的脂肪酸,協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利用,儲存熱量。含脂肪較多的食物主要有動物油,如豬油、魚肝油等。另外,菜油、花生油、豆油、芝麻油等植物油和肉類、蛋類、黃豆等也含有脂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州市| 浑源县| 工布江达县| 民和| 吴旗县| 札达县| 沂水县| 乌鲁木齐县| 泽州县| 广平县| 闵行区| 松滋市| 东丽区| 常德市| 东阿县| 和平县| 平武县| 来宾市| 南投县| 北海市| 巴塘县| 庆云县| 聂荣县| 东平县| 阜城县| 怀安县| 淳安县| 马边| 叙永县| 大港区| 司法| 长顺县| 右玉县| 左权县| 石景山区| 赞皇县| 铁岭县| 晴隆县| 新安县| 巴南区| 迭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