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悅癥: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 (美)哈麗雅特·布萊克
- 6662字
- 2020-12-07 11:40:32
第1章 取悅癥三角形:討好他人的代價
你是個“濫”好人嗎
如果你跟大多數(shù)不懂拒絕的老好人一樣,那么你可能已經(jīng)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而且,如果你正遭受這種“好人情結”的折磨,那么你會更關心有沒有方法改變,而不是“好人”這個標簽兒本身。
但是,千萬別急著跳過本章。你會發(fā)現(xiàn)下面的小測驗很有幫助:不僅能幫你判斷你的“好人情結”的嚴重程度,而且還能幫你確定你是哪種問題類型的“好人”。
你很快就會知道,這些根源可以分成三類:認知型、習慣型以及情感逃避型。弄清楚自己的病根在哪里,這將有助于你有的放矢,以便你的改善和恢復能盡快達到最大效果。
下面的小測驗共有24項,可以測試你的取悅傾向,以及找出那些讓你的取悅癥越發(fā)嚴重的根本原因。請仔細閱讀每一項,確定其中的描述是否符合你的情況。如果符合或基本上符合,就選擇“符合”,如果不符合或基本上不符合,就選擇“不符合”。不要想得太多,也不要費力氣分析每個問題。你的回答只需反映讀完每項描述之后的直覺判斷。
測驗:你有“好人情結”嗎?
1.讓我生活中幾乎每一個人都喜歡我,這對我極為重要?!》?不符合
2.我認為發(fā)生沖突一點兒好處都沒有?!》?不符合
3.我應該始終把自己喜歡的人擺在第一位,而把自己的需求擺在第二位?!》?不符合
4.我希望自己能避開沖突和對抗。 符合/不符合
5.我常常為他人做得太多,甚至聽任自己被別人利用,就為了能讓別人不以其他原因拒絕我?!》?不符合
6.我需要別人的認可?!》?不符合
7.對我來說,接受有關自己的消極情感,這要比表達對于他人的消極情感容易得多了?!》?不符合
8.我相信,如果我為別人所做的一切能讓他們需要我,那么我就不會被孤立?!》?不符合
9.我癡迷于幫助和取悅他人?!》?不符合
10.我竭盡全力避免跟家人、朋友或同事發(fā)生沖突或對抗。 符合/不符合
11.在我為自己做任何事情之前,我多半會盡我所能地先讓他人滿意?!》?不符合
12.我?guī)缀鯊膩聿粫榱吮Wo自己而跟他人對抗,因為我非常害怕激起憤怒或沖突?!》?不符合
13.如果我不再把他人的需求擺在第一位,那么我會變成一個自私的人,大家就不會再喜歡我了?!》?不符合
14.不管跟誰正面對抗或沖突,這都會讓我感到非常焦慮,甚至會令我生病?!》?不符合
15.對我來說,即使是表達建設性的批評也非常困難,因為我不想讓任何人生我的氣。 符合/不符合
16.我必須始終讓別人高興,哪怕不考慮自己的感受。 符合/不符合
17.為了讓自己值得別人喜歡,我必須隨時付出我的全部?!》?不符合
18.我相信好人會贏得他人的認可、喜愛和友善?!》?不符合
19.我必須滿足他人對我的所有期望,絕不讓他們失望,即使我知道他們的某些要求是過分的、無理的?!》?不符合
20.有的時候我感到,我為別人做那么多好事,似乎就是為了討好他們,以“換取”他們的喜愛和友好?!》?不符合
21.任何有可能會讓別人生氣的言行,都會讓我感到非常焦慮和不安。 符合/不符合
22.我很少把工作派給別人?!》?不符合
23.當我對別人的請求或需求說“不”時,我會感到內(nèi)疚。 符合/不符合
24.要是我沒能做到隨時付出我的全部,我會覺得自己是個壞人?!》?不符合
打分和解釋
你的“好人情結”有多嚴重?這個問題的答案要看你測試的總分。統(tǒng)計一下你選擇“符合”的個數(shù),那就是你的總分。請參照下面給出的分數(shù)范圍來解釋你的取悅癥程度:
·總分在16~24分:如果你的分數(shù)落在這個范圍,那么你的好人情結根深蒂固,已經(jīng)非常嚴重了。你可能已經(jīng)感受到,取悅癥在嚴重損害你的情感和生理健康,以及你的人際關系。幸運的是,你目前的痛苦可以成為康復計劃中強大的動力,不過,你必須馬上行動,治愈頑疾,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總分在10~15分:如果你的總分落在這個范圍,那么你已經(jīng)有較嚴重的好人情結了。要打破這種有害的模式,你必須要在它進一步惡化之前,專注、努力地做出改變。
·總分在5~9分:如果你的總分落在這個范圍,那么你有不太嚴重的好人情結,你已經(jīng)對自我虧待傾向有了一定的抵抗力,然而,你取悅于人的習慣仍然有可能威脅你的健康和幸福。你要強化自己的意志力,爭取完全擺脫它。
·總分低于4分:如果你的總分低于4分,那么目前來看,你可能只有輕微的好人情結,甚至完全沒有。然而,應該警惕的是,取悅癥是自我強化的循環(huán),能夠迅速地發(fā)展,并突然摧垮你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感。作為一種預防措施,你可能希望事先了解它。
你是哪種類型
為了確定你的好人情結的主要根源,你需要按照三類根源把上述測驗項目分成三組,看看自己每組各得多少分。
1.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更多地受取悅于人的思維(或者說心態(tài))控制,請把1、3、5、8、13、17、18和24這8個題作為一組,然后數(shù)數(shù)自己選擇了多少個“符合”。
2.想知道自己是否主要受取悅于人的習慣(或者說行為)支配,請把6、9、11、16、19、20、22和23這8題作為一組,數(shù)數(shù)自己選擇了多少個“符合”。
3.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主要受制于取悅于人的情感(或者說感受),請把2、4、7、10、12、14、15和21這8題作為一組,數(shù)數(shù)自己選擇了多少個“符合”。
得分最高的那個組別,就是給你造成取悅問題的主要根源:
·如果你得分最高的組別是思維或心態(tài),那么你就是一個認知型的“好人”;
·如果你得分最高的組別是習慣或行為,那么你就是一個習慣型的“好人”;
·如果你得分最高的組別是情感或感受,那么你就是一個情感逃避型的“好人”。
如果你有兩個或三個組別的得分并列最高,那么就意味著你的取悅癥沒有唯一的主要根源。對你的取悅問題而言,并列的兩類甚至所有三類原因都同等重要。
取悅癥三角形
接下來讓我們分析一下,取悅癥的三個心理要素是怎樣組合在一起的。這三個要素構成了一個三角形,行為、思維和情感是三條邊,而且它們彼此互為原因和結果(見圖1-1)。例如,強迫行為受畏懼和逃避情緒驅動,并由扭曲的、有缺陷的思維所支持。同樣,焦慮情緒可以引發(fā)逃避行為,而逃避行為反過來又跟有缺陷的或錯誤的思維方式有關系。
圖1-1 取悅癥三角形
取悅癥三角形可以說明,為什么你在思維、行為或情感上做出小改變,就能讓你的取悅癥康復過程取得大的進展。因為這三條邊是相互聯(lián)系的,所以任何一條邊上的小改變,都將引起整個三角形的改變。
既然你已經(jīng)了解了你的取悅癥三角形,你就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改變過程,確定改變的主次先后。
認知型“好人”
如果你是一個認知型“好人”,那么你就會陷入沉重的自我虧待心態(tài)中,使得自身的取悅癥問題一直持續(xù)。如果你屬于這一類型,那么驅使你取悅于人的動力就是這種思維定式:你需要并且必須爭取讓每一個人都喜歡你。你堅持認為,他人的需求必須高于你自己的需求,而你衡量自尊和定義自我的依據(jù),就是你為他們做了多少。
當你有取悅于人的心態(tài)時,你相信討好能讓你免遭他人的拒絕以及其他刻薄的對待。而且,在把苛求的規(guī)則、嚴厲的批評以及完美主義的期望強加給自己的同時,你還渴望普遍的認可??傊?,你因思維而陷入了這種定勢,如今則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思維康復。因此,你的努力應該首先專注于理解和糾正取悅于人的心態(tài)。
習慣型“好人”
如果你是一個習慣型“好人”,那么你就會被迫犧牲自己的需求而照顧他人的需求。如果你屬于這一類型,你就會為他人做得太多,幾乎從來不說“不”,很少給他人派活兒,并且會變得無力招架、疲于應付。這些自我虧待、導致壓力的模式,既損害你的健康和你最親密的人際關系,同時還會牢牢控制你的行為,因為它們的驅動力是你過度的需求——你需要每一個人的認可。如果你符合這些描述,那你最好把努力的重點放在理解和打破取悅于人的習慣上。
情感逃避型“好人”
對這一類型來說,取悅癥主要是因逃避令人害怕和不安的情感而導致的。如果你屬于這一類型,那么你會發(fā)現(xiàn),別說真的跟他人發(fā)生有火藥味兒的對抗和沖突了,僅僅是有這樣的預感都會讓你非常焦慮。
你的取悅綜合癥主要是作為一種逃避策略,意在保護你自己,讓你不再畏懼憤怒、沖突和對抗。但是,正如你可能已經(jīng)知道的,這種策略有缺陷。由于逃避模式會持續(xù)存在,所以你的畏懼非但不能減弱,反而會增強。
因為你逃避難以應付的情感,所以你從不給自己機會學習怎樣有效地處理沖突,或者怎樣恰當?shù)貞獙嵟?/span>。結果,你非常輕易地把控制權交了出去,交給了那些通過恐嚇和操縱來支配你的人。
因此,如果你的取悅癥的主要根源是情感逃避,那么你的改變過程最好先以取悅于人的情感為重點。你應該努力克服畏懼,更好地理解和應對憤怒及沖突;你的這些努力將給你帶來巨大的回報。
最后,也可能在你的取悅癥中,沒有哪一個根源或者說哪一條邊更突出。如果是這樣,那么對你的病癥而言,取悅于人的心態(tài)、習慣和情感就起著大致等同的作用。因此,你可以在任何一個方面開始自己的改變過程,效果是一樣的。
盡管大多數(shù)好人們能在自己的困境中找到一個突出的因果特征,但是你要記住,取悅癥三角形有三條邊。你渴望并且也必須盡快找到有效的辦法,解決這個令人苦惱的問題。要想有個主次先后地開始你的改變過程,找到最主要的根源是最有效的方法。
然而最終,為了徹底、永久地康復,你需要在思維、行為和情感這三個方面全面解決自己的問題。為此,本書給出了治愈取悅癥的21天行動計劃,旨在幫助你糾正錯誤思維,打破不良習慣,克服畏懼情感,從而徹底根治這種難以對付、令人沮喪的取悅癥。
取悅于人的隱藏代價
取悅于人是個古怪的問題。乍看起來,它可能根本不像問題。事實上,“好人”這個字眼兒給人的感覺更像是恭維話,或者像是討人喜歡的自我描述,你可能巴不得像榮譽勛章一樣戴著它呢。
不管怎么說,想辦法讓別人高興,這有什么不對的呢?我們不是都應該努力讓自己所愛的人,甚至還有自己非常喜歡的人高興嗎?要是能有更多的好人,我們的世界肯定會更美好,是不是?
“取悅于人”對很多人來說是個動聽的詞,但其實質(zhì)卻是嚴重的心理疾病。
取悅癥是一種強迫的甚至成癮的行為模式。作為一個“好人”,你會感到你被取悅他人的需求控制了,你對他人的認可上癮了。與此同時,你還會感到你無法控制這些需求給你的生活造成的緊張和壓力。
如果你有這些麻煩,你的取悅需求就不僅限于對他人真實的請求、邀請或要求說“行”,而是毫無原則地照單全收。你的情感定在了你認為他人想要或期待的頻率上。僅僅是認為另一個人可能需要你的幫助,就足以使你忙得應接不暇。
你面臨的困境是:在對他人真實或假想的需求保持高度敏感的同時,你往往還要對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置若罔聞。你內(nèi)心的聲音可能是想保護你,讓你不要做出過多的承諾,總跟自己的利益過不去。
如果你是一個這樣的“好人”,你的自尊就完全同你為別人做多少事、你為此有多賣力、對方有多滿意聯(lián)系在一起了。在你看來,滿足他人的需求就是妙方,它能給你換來愛和自尊,能讓你免遭拋棄和拒絕。但是實際上,這個妙方根本不奏效。
為了贏得每一個人的認可,這樣的“好人”幾乎會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但是,這種認可癮能麻痹行動。例如,當你要滿足幾個人的需求時,你會感到分身乏術,并且害怕遭到否定。這種害怕能讓你動彈不得,不知所措:你該滿足誰呢?你該怎樣選擇呢?要是到頭來誰都對你不滿意,該怎么辦呢?
如果當好人代價太高
取悅者會執(zhí)迷不悟地把自己看成是好人,而且認定別人也是這么看的。他們的身份就源于這種好人形象。而且,盡管他們可能相信,當好人能讓他們避免跟朋友和家人發(fā)生不快,但是實際上,他們因此付出的代價還是太高了。
首先,由于你為人太好,所以別人可能會利用你的好心好意。你的與人為善可能會蒙蔽你的眼睛,讓你看不到別人正在利用你。此外,為了始終保持好人形象,你就不能表現(xiàn)出憤怒和不悅,不管這樣的情感表露多么正當。
其次,你會避免批評別人,以免被別人批評。為了避免對抗,人們太容易采取阻力最小的途徑了;心理學家把這叫作“沖突避免”(conflict avoidance)。就像批評一樣,對抗和憤怒也是危險的情感體驗,是你無論如何都要避免的。
被自己的畏懼驅使
你的好實質(zhì)上是對消極情感深深的畏懼。
事實上,取悅于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畏懼驅使:畏懼拒絕,畏懼拋棄,畏懼沖突或對抗,畏懼批評,畏懼孤獨,畏懼憤怒。你堅信只要當好人,總是替別人著想,你就能避免這些消極情感。這種防御信念的影響是雙向的:首先,你利用自己的“好”來防止和躲避他人針對你的消極情感——只要你為人非常好,總是努力讓他人滿意,他們干嗎要生你的氣?干嗎要拒絕或批評你?其次,為了竭盡全力地經(jīng)營和表現(xiàn)自己的“好”,你不允許自己對他人有消極情感。
你越是認定自己應該當好人,而不是當個真實的人,你就越是會遭受懷疑、不安以及畏懼的糾纏和折磨。
他人的接受和認可似乎總是可望而不可即。而且,就算你令他們滿意了,你還是會發(fā)現(xiàn),你對拒絕、拋棄、憤怒或對抗的畏懼并不會因此減輕。事實上,你的畏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深。
取悅癥會造成心理障礙,阻止你發(fā)出和接受這些消極情感。因此,它會嚴重損害你極力想要滿足和保護的人際關系。如果你不能表達消極情感,你的人際關系就會變得不再真實。你會被看成是平面的紙板人像,而不是立體的、豐滿的、多側面的血肉之軀。
在任何人際關系中,如果你的好不讓你表達自己的不快、生氣、心煩或失望,或者不讓你聽到他人的抱怨,那么你就沒有什么機會解決雙方關系出現(xiàn)的問題。沖突避免不是成功人際關系的要素,而是不良人際關系的嚴重癥狀。你應該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消極情感是不可避免的,你必須學會有效地應對,而不是一味逃避。
消極情感是人類的血肉所固有的部分。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必定會感受到恐懼和憤怒,而當別人想要傷害我們或者是我們所愛的人時,我們也一定會做出防御反應。如果沖突得到建設性的處理,憤怒得到恰當?shù)谋磉_,那么消極情感也能成為強有力的溝通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維護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人際關系,最大限度地消除當中的問題,增添其中的快樂。
事實上,忽視這些消極情感是非常危險的。有很多人會發(fā)現(xiàn),表面上我們否認了對他人的憤怒和怨恨,但是在內(nèi)心里,我們會感到焦慮、恐慌和沮喪。
受到壓抑的消極情感可能會表現(xiàn)為偏頭痛、緊張性頭痛、背痛、胃痛、高血壓等與緊張相關的癥狀。在平靜的表面之下,怨恨和沮喪在翻騰,威脅著要噴涌而出,變成公開的敵視和失控的憤怒。最終,這些生理和情感問題會損害你的健康以及你最親密的人際關系。
這樣的人不止你一個。跟你一樣受取悅癥折磨的男女數(shù)以百萬計,他們都能證明這種疾病對他們的情感、生理以及人際關系的健康造成的影響。不由自主地犧牲自己,竭力滿足他人的需求,這只會讓你變得越來越緊張、虛弱和疲倦。為了撐大自己的承受極限,好替別人做更多的事情,“好人”們很可能會求助于酒精、毒品或食物,用這些東西來安慰和麻醉自己。在慢性疲勞綜合癥、酒精和毒品濫用、飲食失調(diào)以及體重失控等問題中,我們很容易看到取悅癥所起的負面影響。
作為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老好人,盡管你一直在努力讓每一個人高興,但是你很少會對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滿意。你會不斷地擴大取悅對象的范圍。這種壓力以及不可避免的精力消耗,會讓你產(chǎn)生深深的內(nèi)疚和無能感,而為了壓制這樣的感受,你會更加努力地取悅別人。
除非你采取行動,打破犧牲自己以取悅別人的惡性循環(huán),否則到了最后,你就會撞上眾所周知的那堵墻。你的精力會耗盡,你可能會有一種徹底放棄的感覺。
你不必讓事情發(fā)展到這種絕望的地步。你不希望自己極力避免的失望、拒絕和憤怒,一下子涌上來,變成公開的敵視;你也不希望把自己的憤怒憋在肚子里,造成令人麻痹的沮喪。
如果你任由取悅癥的惡性循環(huán)發(fā)展下去,無能感、內(nèi)疚感和失敗感就會滋長。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壓抑的憤怒和怨恨會變成毒素,侵蝕甚至毀掉你所珍視的人際關系。最終,你試圖避免的拋棄(“好人”們最害怕的東西)可能會變成可怕的現(xiàn)實。
“我已經(jīng)為別人做了一切,但是沒有人給我回報,”我的一個來訪者痛苦地說。“我對每個人都那么好,可他們把那看成是理所當然的?!?/p>
從這個角度來說,取悅于人顯然是很嚴重的問題。你再也不能認為自己不過是個熱衷于讓別人開心、為別人做事的好人而已。
但是,聽起來如此單純甚至與人為善的一件事,怎么就變得疑問重重而又如此危險了呢?取悅于人怎么會變成了病態(tài)的取悅癥?
如你所知,取悅癥有三個相互關聯(lián)的要素:一套有關自己和他人的錯誤的思維和信念,強迫行為,對消極情感的逃避。這三者的結合導致了取悅癥,構成了取悅癥三角形。
好消息是,你能夠阻止取悅癥的發(fā)展,讓你能夠馬上就改變。為此,你只需要從行為、思維或情感方面的小改變開始。因為每個改變都必然會促成下一個,所以你很快就會看到,就像碼成排的多米諾骨牌一樣,取悅于人的習慣會一個接一個地倒下。
你在情感、思維或行為上更多的改變會產(chǎn)生更好的效果嗎?這是肯定的。但是,你應該保持自己的節(jié)奏,以小的步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