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悅癥: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 (美)哈麗雅特·布萊克
- 1535字
- 2020-12-07 11:40:33
第一部分 認知型“好人”
前面講過,認知型“好人”的根源問題在于:取悅于人的心態。這些心態構成你個人“思維設備”的一部分,就是你考慮取悅時用到的那部分。快速地檢查一下這個設備,我們會發現很多種心理工具:思維方式、信念、自我強加的規則、有關自我和他人的預期、對自我和自尊的評價以及所有思維信息至關重要的處理方式。
取悅于人的心態存在邏輯上的缺陷和錯誤。它們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有害的、危險的,因為它們會導致沮喪、焦慮、自責和內疚等消極情感,讓你陷在適得其反的緊張循環中難以自拔。
你的思維方式會對你的情感產生非常強烈的影響,而作為一個理性的人,你依靠自己的思維來控制自己的行為。取悅于人的心態是危險的,因為它們唆使你為自己取悅于人的習慣找理由,從而任這些習慣變得根深蒂固。它們還縱容你繼續逃避消極及可怕的情感,而后果就是你從來沒有學過克服或控制這些情感。
正如你將會看到的,在你的孩提時代,有些取悅于人的心態可能是恰當的,甚至是有益的。但如今你是成年人了,大多數這樣的心態對你不利。你需要修復和糾正自己的錯誤思維,因為你目前的思維方式已經不再適合你了。正相反,它們把你牢牢地困在了取悅癥的陷阱中。
說得形象點兒,你的頭腦被自己有缺陷的、錯誤的思維方式毒化了,至少是被污染了。用如今的網絡語言說,你的頭腦中了取悅于人的病毒,它在破壞你硬盤上的大部分數據,其中包括你跟他人相處時的情感和行為。
例如,取悅于人的心態牢牢地根植于強制的當好人的自我概念中。你不僅期望別人普遍認可你無與倫比的好,而且還期望自己的內心能始終感到愉快。
“好”是取悅者的心理盔甲。在你心靈深處,你相信當好人能讓你贏得別人的喜愛,能保護你免受刻薄、拒絕、憤怒、沖突、批評以及反對的傷害。但是,當你跟另一個人有了消極的相處經歷(這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你的思維方式會讓你感到自責。這是因為在取悅于人的心態中,如果你遭到了拒絕或受到了傷害,你會認為原因是你不夠好。這種想法跟于己不利的沮喪只有一線之隔。
你會理解孩提時代留下來的這種魔幻思維。在那時,你所接受的灌輸可以保護你。作為一個小孩,你的魔幻思維是正常的,可愛的,而且很可能是無害的。但現在你是大人了,這種魔幻思維是幼稚的,不恰當的,因此已經不再適合你了。
包括你自己在內,沒有誰認為你是一個自私的人,這一點對取悅于人的心態也至關重要。但是,你對“自私”的界定過于廣泛,而且有些重要的方面存在本質上的錯誤。維護自身利益跟為人自私有著重大區別。你可以選擇做圣人,犧牲自己來滿足家人和朋友的需要。但是,這樣做并不能證明你不自私,而只能證明你喜歡傷害自己。
只要重新定義和糾正你對“自私”或“好”等詞語的解釋,你就邁出了從取悅癥陷阱中脫身的第一步。
你可能對這些取悅于人的想法和信念忍受得太久了,以至于覺得它們就是正確的。但是,在進入下一章之前,你需要認清這樣一個事實:取悅于人的心態是錯誤的。
在閱讀這部分內容時,你的目標應該是弄清楚為什么你的想法是錯的。你要堅定地對自己說,你的思維能夠并且也應該糾正。探討心態的每一章都以“態度調整”結尾,為糾正和改變自我損害的思維模式提供了可靠、具體的指導。
當你讀到很多取悅癥的案例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跟他們同病相憐。有時候,我們能在別人身上看到我們在自己身上看不清的東西。當你思考這些案例以及研究我們的討論時,請注意這些信息怎樣才能直接應用在你自己身上。這些材料將幫助你形成一些重要的認識,讓你更深刻地理解,用有缺陷的心理程序來處理人際關系這種重要的東西,你會付出怎樣的代價。
當你改變自己的思維時,你也將跟著改變自己的情感和行為。請記住,只要糾正你的思維,只要邁出一小步,你就開啟了改變的連鎖反應,最終讓自己從取悅癥中完全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