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元胞自動機的消費行為生成擴散模型與仿真
- 馬芳
- 298字
- 2020-11-18 11:39:12
2.1.4 介入理論
“介入”( involvement,又稱涉入、卷入)概念早在1965年就由克拉格曼(Krugman)提出,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這一概念才對消費者行為研究產生巨大影響。Zaichkowsky(1985)對“介入”進行了系統研究,指出“介入”的三個基本衡量因素——消費者體驗興趣的強度、介入的方向和介入的持續性(或稱個人因素、目標因素、情景因素);提出介入與消費者的價值觀和自我概念有關,不僅因人而異,而且因事而異;認為介入對消費行為的影響取決于介入的經歷及影響因素、介入的對象、介入的級別(高度介入和低度介入)。阿諾德等(2007)認為卷入是“目標物體、個人和決策情形綜合在一起的一種功能”,當個人的需求、價值或自我觀念在一種特定情形下被刺激時就會產生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