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飲茶有道,茶飲養生得健康(1)

隨著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關注,對茶的保健功效的認識越來越深,健康茶飲成為人們新的時尚追求。茶是一種古老的飲品,在中國喝茶的歷史已很悠久。茶起源于神農,興于唐而盛于宋,再由明代演進至今。茶伴隨人類文明進程一路走來,歷經了千百年文化的積累。從前人的經驗、民間驗方的代代相傳,到《神農本草》、《茶譜》等古書記載,甚至到現代醫學保健的角度而言,養生茶飲在調理五臟機能、改善體質、滋補養生、延年益壽方面皆有著顯著的功效。

1. 神農得茶,國飲文化源遠流長

神農,就是“農神”,既是農業之神,也是農耕文化之神。神農氏是中國農耕文化與茶祖文化的創始人,同時他也是中國遠古時代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度過程中的一個部落首領,他的出現在中國歷史上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可以說,中國人飲茶是與神農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傳說,神農為了給老百姓治病,經常到深山野嶺去采集草藥,要走很多路。為了體會、鑒別草藥的功能,他對采集的所有草藥,都要親口嘗試。有一次,神農在采藥的過程中,不慎嘗到了一種有毒的草,頓時感到口干舌燥、頭暈目眩,感到身體非常不適,處境非常危險,于是便倚在附近的一棵大樹邊休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這時,天空中忽然吹過一陣清風,幾片翠綠的葉片從樹上飄然落下,聞著還帶有絲絲清香,神農伸手撿了幾片放入口中嚼了一下,一陣陣清香油然而生,繼而舌底生津,他的精神在突然間感到振奮,剛才的眩暈之感全然沒有了。

神農覺得好生奇怪:“這是什么葉子,竟有這般神奇?怎么可以將我身上的毒給解掉呢?”于是,神農又從地上拾起幾片葉片來,仔細研究。他發現這種葉片形狀、葉脈、葉緣與普通的樹葉相比,有所不同,便采了一些帶回部落,繼續研究。后來,經過自己多次嘗試,泡飲,覺得它對身體的健康確有好處,于是這種葉片就被命名為“茶”。生長這種葉片的樹,自然也就成了茶樹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

當時,神農氏為了給老百姓治病,親自爬山越嶺采藥,并對這些草藥進行熬煎試服,親身體會。

有一天,神農氏采來了一大包草藥,在大樹底下架好砂鍋,準備燒水煮藥。水燒開后,神農打開鍋蓋,轉身去取草藥,忽見有幾片樹葉飄進鍋中,當即聞到一股清香。神農好奇地走近鍋邊細瞧,只見有幾片葉子飄浮水面。他用碗舀了點汁水喝,只覺其味苦澀中溢出撲鼻的清香,喝后回味著它的香醇甘甜,口不渴了,身子也不累了,頭腦更清醒了。于是從鍋中撈起葉子細加觀察,感到附近沒有這樣的樹,心想:“一定是上天念我采藥治病之苦,賜我玉葉以濟蒼生”。他發誓一定要涉足群山尋找此種樹葉。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天,神農終于在不遠的山坳里發現了幾棵野生大茶樹,其葉子和落入鍋中的葉片是一樣的,熬煮后的汁水是一樣的黃綠,飲之其味也同。神農喜出望外,于是將之定名為茶。后來,神農取其葉熬煎試服,發現確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腦、利尿解毒等作用。因此,茶在百草之外,被認為是一種養生之妙藥。

據說,當年神農發現的這種“茶”,就是今天被人們稱作茶的樹葉。

這就是關于茶中的傳說與由來。

不過,茶葉的“雛形”,還是起源于后來的秦漢時期。當時,人們是這樣飲用茶葉的:將鮮葉用木棒搗成餅狀茶團,曬干存放。飲用時,先將茶團搗碎放入壺中,注入開水并加上蔥、姜和橘子調味。這時的茶葉已不再是日常生活的解毒藥品,而是取而代之成為一種待客的飲品了,于是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茶葉,待客請茶,逐漸成為中國文化中的一種禮儀。中國第一本醫藥著作《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闭f明世界歷史上最早發現茶樹及其藥用功能的人是神農,所以茶圣陸羽《茶經》中也這樣說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睅浊陙?,人們視神農氏為發現茶的第一人,尊之為“茶祖”。

從神農開始發起對茶的關注,人們在飲用的過程中不斷加深了對茶的認識,直到它逐漸演變成一種大眾化的飲料。中華民族創造出了燦爛的茶文化,這是遵循茶祖神農氏指引的方向、歷經數千年的積累和發展的結果。

隨著茶文化的不斷進步,早在三國時期,我國就出現了“以茶當酒”的習俗。隨之而來的是品茶、論茶、崇茶之風的出現,這樣茶葉栽培和加工技術便得到了加速發展。

到了唐代,飲茶已形成一種風氣,很多茗茶、貢茶陸續涌現。這些茶的品質迥異,口感味覺也各不相同。這時,對茶和水的選擇、烹調方式以及飲茶環境和茶的質量也越來越講究,于是茶道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形成了。不過,茶葉是有苦澀味的,為了改善這個苦澀味,人們開始加入薄荷、鹽、紅棗,用它們來調味,并有專門的烹茶器具。陸羽的《茶經》也在此時面世了。

到了宋朝,我國的茶業又有了新的發展,許多士大夫爭相講求茶品、火候、煮法及功效,于是很多品茗行家出現了。關于茶的吟詠出現在文人墨客的詩行內?!安瓒Y”和“奠茶”是當時形成的兩種習俗,飲茶之事受到民間的重視。到了明朝,茶葉的加工日漸完善,飲茶的方式則逐漸簡化,雖各地風俗不同,但大多將之作為日常飲品,飲茶之事已經深入民間,成為中國民眾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神農氏是中華民族的茶祖,這位舉世公認的偉大人物,在上古時代極端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勇于開拓、敢于犧牲、為民謀利,他帶領中華民族先祖開創了偉大的華夏文明,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神農氏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源泉,也是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重要的精神力量。

“敢為人先、開拓創新、大公無私、奮發自強、不畏艱險、心系蒼生、厚德載物”,這是茶祖文化的精神價值的集中體現。

“心系蒼生”是茶祖文化的基本內容;“奮發自強、不畏艱險、”是茶祖文化的核心精神價值;“厚德載物”是茶祖文化的最高理想。茶祖文化的精神品格與人文精神,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

小貼士關于茶的書譜

自唐代陸羽《茶經》到清末程雨亭的《整飭皖茶文牘》,專著共計100多種。包括茶法、雜記、茶譜、茶錄、茶經、煎茶品茶、水品、茶稅、茶論、茶史、茶記、茶集、茶書、茶疏、茶考、茶述、茶辯、茶事、茶訣、茶約、茶衡、茶堂、茶乘、茶話、茶莢、茗譚等。絕大多數都是大文豪或大官吏所作,可惜大部分已經失傳。此外,在書中有關茶葉的詩歌、散文、記事也有幾百篇。

2. 茶是解毒良藥,內含豐富的營養物

這一年過中秋,家在農村的王叔家殺豬,寫信給在省城工作的弟弟,要他回老家過節。

見到60歲的哥哥頭發花白,身體非常消瘦,而且精神萎靡不振,弟弟很驚訝。王叔說他患很多疾?。焊哐獕?、前列腺炎、皮膚濕疹、食欲不振、經常感冒、全身乏力。縣里和省里看了許多醫院,花了幾萬元也沒見多大效果。接著王嬸也開口了:“這幾年農村富裕啦,你哥一天三頓酒,誰也說不了他。他對自己的的不良嗜好,一點也不節制,身體都是自己糟踐的,這可賴不上別人!”王叔轉身對弟弟說:“我西醫看遍了。請你給我找一個老中醫,再給我治一治,”弟弟只好口頭答應。

吃完殺豬菜,喝好了酒,弟弟到外面去散步,發現他家菜畦邊有一片干黃的鬼針草。

這鬼針草,在農村的田野里常見,民間常采煎供作涼茶喝。亦可在花盆中種植,這是生命力極強的一種草。

弟弟拔了許多鬼針草,進屋讓嫂嫂煮100多克,讓他老兄喝了三大碗。喝完后,又叮囑他,要他將鬼針草當茶天天喝。

大約過了一個多月,王叔來到弟弟家,王叔像變一個人似的,渾身精神煥發,二目炯炯有神,告訴他的弟弟,他所有的病都好啦!弟弟還真的有些懷疑,領哥哥到大醫院一查各項指標均正常。鬼針草是清理血液和腎臟毒素的無毒妙藥,價格低廉,農村田埂郊外地頭皆有。

這鬼針草茶,還真是解毒良藥。

如今,茶已棲身世界流行的三大非酒精性飲料之一,但它在我國歷史上最早是當作藥材使用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边@是關于茶最早的功效記載。

《本草綱目》記載:“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馂榘俨?,火降則上清矣。”這話的意思是說,茶葉的性質是屬于苦寒、陰性的物質,具有沉降收斂的作用,是降火的最佳藥品,而火為百病之源,只要火降下去了,疾病就沒有了。

《本草綱目》里提到的茶是指天然的茶葉,與我們現在喝的茶是不同的。我們現在喝的的茶,經過很多道工藝加工而成,其偏性已經大大降低,以適合更多普通人群。我們喝的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等茶類當中,綠茶因為沒有經過發酵,最大程度保留了天然茶葉的“原汁原味”,所以說,綠茶和《本草綱目》中的茶性最為相近。

而紅茶則屬深發酵茶,已改變了其寒性,轉為溫性,與《本草綱目》中的說法已經不太一樣了。

《本草綱目》中提到:“火有五火,有虛實。若少壯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與茶相宜。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茶借火氣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若虛寒及血弱之人,飲之既久,則脾胃惡寒,元氣暗損,土不制水,精血潛虛;成痰飲,成痞脹,成痿痹,成黃瘦,成嘔逆,成洞瀉,成腹痛,成疝瘕,種種內傷,此茶之害也?!?

意思是說,火也是分很多種,有虛實之分。年輕人五臟六腑強健、陽氣旺,所以不管是溫飲茶還是熱飲茶,都有降火、散火的功效。平時多喝茶,可以讓人神清氣爽,還能解酒食的熱毒。不過,如果你是那些脾胃虛寒、氣虛血虛者,茶喝多了,閔會影響你的健康,在體內形成痰濕,導致腹脹腹痛、面黃肌瘦、嘔吐腹瀉等癥狀,這是尤其要注意的。

總之,通過現代科學的鑒定,茶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對我們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通過茶葉性味來認識和發揮茶葉的藥用價值,這是古人所做出的努力,而通過分析茶葉所含的營養成分來發掘茶葉的保健功效,是我們現代人研究得出的結論。

1.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葉中三十多種酚類物質的總稱,是形成茶葉色、香、昧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茶葉中有保健功效的主要成分之一。

其中黃酮類物質是形成茶葉湯色的主要物質之一,兒茶素約占70%,是決定茶葉色、香、味的重要成分;花青素呈苦味,如花青素過多,茶葉品質就會受到影響。

2.氨基酸類

茶葉中所含的氨基酸雖然量比較少,但特點是種類較多,其比較適合人體需要。在其所含的二十余種氨基酸中,就有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蘇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及纈氨酸等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即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太慢,而須由食物供給者)。另外,還有茶氨酸、谷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組氨酸、絲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是人體合成蛋白質的必要材料,而蛋白質則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此外,一些氨基酸還有其它功效。如茶氨酸有擴張血管、松弛支氣管的作用。胱氨酸和半胱氨酸有解毒和抗輻射作用等等。

3.蛋白質、糖類和脂類

茶葉中的蛋白質含量不少,但能溶于水的不到2%,所以攝取蛋白質并不是飲茶的目的。茶葉中的糖類含量高達30%,但其中能溶于水的不過4%~5%。因此,茶實際上是低糖、也就是低熱量飲料。茶葉中脂類物質總含量約2%~3%,而其中溶解于水的又不到10%,所以茶葉實際上也是低脂肪飲料,這和低糖一樣,也是所選飲料的必備的條件之一。

4.維生素

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量雖然很少,但其參與人體中許多主要的生理代謝過程,與人體健康的關系極大,因此它是維持生命必不可少的一類營養素。

茶葉中含豐富的維生素,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兩類。

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可預防夜盲癥、白內障及具有抗癌作用。脂溶性的維生素幾乎不能溶出而難于被人吸收。

水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C,維生素B(B1,B2,B6,B12,尼克酸等),維生素P等。

維生素C在100克茶葉中含有100-500毫克,比橘子、蘋果所含量高得多。維生素C參與膠元蛋白的合成,當缺乏維生素C時,容易引起膠元蛋白合成障礙,臨床表現為血管壁的通透性及脆性增加,容易出血,如牙齦、皮下、黏膜等處出血,也不利于創傷的愈合,此外還表現為骨質脆弱、骨骼、牙齒等易于折斷或脫落。維生素C具有廣泛的解毒功能,還能使不易吸收的三價鐵離子還原成易吸收的二價鐵離子,促進腸道中鐵的吸收,有利于缺鐵性貧血的康復。維生素C可阻止亞硝胺在體內的合成并促進其分解,而亞硝胺是一種常見的致癌物質,因此維生素C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維生素B1對多發性神經炎、慢性酒精中毒的康復也有一定的作用。

維生素B2在一般食物中是最為缺乏的營養素之一,但茶葉中的含量卻相當高,它比大米高20倍,比大豆高5倍,比瓜果亦高20倍,因此,經常飲茶可以補充維生素B2的不足。維生素B2參與人體內糖、蛋白質、脂肪的代謝,能維持正常的視覺機能,其缺乏時將引起眼結膜炎、口角炎、舌炎、脂溢性皮炎等。

茶葉中含有維生素B6。其能促進氨基酸的吸收和蛋白質合成,為細胞生長所必須;能發展生產改善肝炎病人的食欲和癥狀;參與脂肪代謝,能降低血中膽固醇,故用治動脈粥樣硬化;能刺激白細胞的生成,可用于白細胞減少癥。

茶葉中含有維生素B12。其參與體內某些氨基酸的合成及脂肪與糖的的代謝,缺乏時可導致巨紅細胞性貧血。其對神經系統和肝臟也有一定作用,可用于治療神經炎、神經萎縮、神經痛等,亦可用于治療傳染性肝炎、肝硬化等。

茶葉中含有尼克酸,又名維生素PP或煙酸。其缺乏時可引起癩皮病,開始時全身無力,以后皮膚暴露部分出現對稱性皮炎,并伴有消化道癥狀(口舌發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和精神癥狀(抑郁、記憶力減退等)。尼克酸能抑制膽固醇的合成,有降低血漿膽固醇的作用。還有較強的周圍血管擴張作用,常用治血管性偏頭痛、凍傷及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

茶葉中還含有維生素P,又名路丁。其能維持毛細血管抵抗力,降低通透性及脆性;促進細胞的增生和防止細胞的凝集。此外,尚有抗炎、抗過敏、利尿等作用。

5.類脂物質與生物堿

茶葉中的類脂物質包括脂肪、磷脂、甘油三酯、糖脂和固醇等,對形成茶葉香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茶葉中的生物堿包括咖啡堿、可可堿和茶堿。其中以咖啡堿的含量最多,咖啡堿易溶于水,是形成茶葉滋味的重要物質??梢蕴嵘?、利尿、促進血液循環,并有助于消化。

6.礦物質元素

茶葉中含有氟、鈣、磷、鉀、硫、鎂、錳、鋅、硒、鍺等多種礦物質元素。其中鉀可維持心臟的正常收縮;錳參與人體多種酶促反應,并與機體的骨骼代謝、生殖功能和心血管功能有關;磷是骨骼、牙齒及細胞核蛋白的主要成分;硒和鍺在對抗腫瘤方面也有積極的作用。

7.酶類與有機酸

茶葉中酶類很多,包括氧化還原酶、水解酶、合成酶,等等。酶作為種催化劑,在茶葉加工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使茶按照所需的要求發生酶促反應而獲得各類茶特有的色、香、味。

茶葉中有豐富的有機酸,多達25種,多為游離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草酸等。有些酸類是香氣成分的良好吸附劑,如棕櫚酸等;有些酸類本身無香氣,但經氧化后會轉化為香氣成分。

小貼士茶中的芳香物質

茶葉中的芳香物質是茶葉中揮發性物質的總稱,主要成分有醇、酮、酚、醛、酸、酯類、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碳氫化合物等10多類。據分析,綠茶香氣成分化合物達100多種,紅茶和鳥龍茶香氣成分化合物達300種之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城区| 通渭县| 梁山县| 永城市| 万安县| 贵港市| 白山市| 辽中县| 桂东县| 阳山县| 广元市| 平果县| 乐山市| 县级市| 沙雅县| 长泰县| 南京市| 灵璧县| 瓦房店市| 长垣县| 庆安县| 洪洞县| 广南县| 墨玉县| 新和县| 上虞市| 襄汾县| 汉源县| 台安县| 灵石县| 阿拉善左旗| 容城县| 淮滨县| 冷水江市| 柘荣县| 封丘县| 诏安县| 民权县| 安康市| 龙州县| 利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