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大部分資金集中在優秀的投資項目上
“我們認為,如果讓投資組合更集中的政策能提高投資者對一家企業的思考強度,也提高他在購買該企業股票之前對其經濟特征的滿意度,那么這種政策很可能會降低風險。”
——巴菲特
很多人每一年可能都會遇到一些非常不錯的投資機會,有的人甚至一次性可以遇到好幾個看起來很棒的投資項目,那么他們是否要全部把握住這些機會呢?人們是否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投資策略呢?在很多時候,人們容易被一些慣性思維左右:當投資越來越多元化的時候,自己越容易掙到錢,哪怕每一個投資項目只掙了一萬元,最終可能也有十幾萬、幾十萬元的收益;而當投資越來越多元化的時候,投資風險越容易得到分攤,一些項目上產生了虧損,那么就可以在其他收益項目上得到彌補。
正是因為這種多元化策略,很多投資者愿意分散資金和資源,愿意投資更多的產品,但一個基本的道理是,那些優秀的投資標的很少出現,有些人可能一輩子也遇不到一家能夠帶來100倍收益的公司,所以當人們覺得自己應該采取多元化策略投資的時候,也許正好進入了一個常見的投資陷阱,即所看重的大概率高收益項目會被一些潛在的虧損項目沖垮。比如某個人看中了10個好的投資項目,其中1號項目和2號項目可能會帶來不錯的盈利,但是余下的8個項目可能存在一定的虧損風險,這些虧損會在一定程度上抵銷前兩個項目的盈利。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資金也是有限的,人們無法花更多時間來兼顧所有的項目,一些操作的項目如果不注重資源投入,那么就容易喪失投資優勢,或者說無法最大化地挖掘投資潛力和投資效益。
巴菲特相信集中的投資組合會帶來非凡的回報,當人們將資源集中在少數幾個項目上時,就會確保資源配置的最大化以及效益的最大化。他在告誡自己的學生時說,如果職業生涯一開始就約定總的投資數量不會超過20個,那么投資結果必定會得到明顯改善。因為當人們一生中的投資數量得到合理控制之后,就可以集中進行思考、分析以及等待,而不會盲目進行投資。
事實上,伯克希爾公司的投資范圍雖然很廣,但是幾乎90%的投資都集中在了10個項目上,這10個項目基本上就代表了伯克希爾投資的最佳狀態,也代表了伯克希爾公司的盈利水準。
巴菲特的私人飛行員Mike Flint曾向巴菲特請教如何擁有一個成功的生涯,巴菲特當時讓他寫下了一生中自認為最重要的25個目標,Mike Flint思考了一段時間,寫下了這25個目標。巴菲特連看也沒看,就接著讓Mike Flint從中找出5個自認為最重要的目標。Mike Flint照做之后,將自己的5個目標拿給巴菲特看。
巴菲特讓他將之前的25個目標與精心挑選后的5個目標一同拿出來分析,并且詢問對方:“你現在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了吧?”
Mike Flint非常肯定地回答說:“我知道了,從現在開始,我就重點實現這5個目標,另外的20個目標,并不那么緊急,我會在閑暇時間去做這些事,然后想辦法慢慢實現。”
巴菲特聽了直搖頭:“不,Flint,我想你搞錯了。那些你沒有重點挑出來的20個目標,不是你應該在閑暇時間慢慢完成的事情,而是你應該盡量避免去做的事情,你應該躲避它們,就像躲避瘟疫一樣,最好不要為它們花費任何時間和注意力。”
巴菲特對于Mike Flint的忠告和建議,實際上也是對所有投資人和企業家的建議,很多投資者往往會堅持多元化的投資策略,會一次性制定多個投資目標,但實際上這樣做往往會讓投資變成一個低效的盈利工具。如果說一個投資人可以同時把握住一百個優秀企業作為投資目標,那么往往會遭到分散投資帶來的反噬。一個人在投資生涯中的資金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時在100個項目上盈利,因為決策很辛苦,也許這100個項目中只有不到20個會盈利,人們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真正善于投資的人會將大部分資源集中到少數幾個英明的決策上,這少數幾個投資目標足夠讓投資人獲得豐厚的盈利。
巴菲特認為伯克希爾公司每年只需要重點把握住一個優質企業就行了,而不用漫無目的地搜集上百個目標,在一些年份中,伯克希爾公司甚至連續幾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目標,因為優秀企業確實不多。巴菲特的搭檔芒格,在幾十年的投資生涯中,只投資了3家公司,這3家公司成為最重要的盈利來源。
對于其他投資者來說,集中投資的優勢在于能夠保證效益的最大化,至于風險肯定也是有的,但是這種風險往往會得到更好的控制,因為在選擇企業時,人們擁有更充分的時間和資源來對意向公司進行審核與判斷。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在于,人們對少數幾家公司的審核肯定要比對更多公司的審核效率更高,出錯率也更低。按照巴菲特的想法,只要鎖定了一家優質的公司,那么就可以集中力量進行投資,不要有太多的保留,不要過于保守。
巴菲特在投資吉列公司時,花了6億美金,很多人覺得他在犯傻,但是如今這些股票價值500多億美元。投資蘋果公司和可口可樂公司也是一樣,巴菲特都以較大的投資換回了更大的收益,而且基本上都是幾十倍的收益。這對任何一個投資人來說都具有最好的借鑒意義,因為絕大多數堅持多元化投資,一次性指定多個投資目標的人,都沒有機會像巴菲特那樣快速積累如此龐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