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洛克和他的“人類理解論”簡介

約翰·洛克(1632-1704)是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或“不流血革命”、即封建貴族階級和新興資產階級妥協的思想代表和產兒。這在他的哲學觀點和政治思想上都有所反映。

從哲學的繼承性上看來,洛克是培根和霍布士路線,即知識起源于感覺、經驗——而不是來自什么“天賦”——的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繼承者和進一步發展了感覺主義的一個典型的英國經驗主義者。他為自己提出的中心問題是:“我的目的在于研究人類知識的起源,可靠性和范圍。”

本來在洛克之前,就有法國哲學家笛卡爾主張的所謂“天賦觀念”,即人類最基本的知識或觀念并不借助于感覺、經驗而是與生俱來的、先天的或天賦的東西,當然,“天賦觀念”的說法是唯心主義的;而洛克在哲學上(認識論上)的出發點就是在大力地駁斥“天賦觀念”的同時,針鋒相對地提出了那個與洛克的名字分不開的、有名的白板(tabula rasa)論。白板的意思是說,人類沒有感覺、經驗之前(譬如,初生的嬰兒)的心理狀態就像一張白紙一樣,上面并沒有任何字跡,這就是說,沒有任何觀念。洛克說,人類的知識都是以經驗為基礎的,而且歸根到底都是從經驗中來的。洛克提出認識論上的白板論是針對“天賦觀念”論而發的。

為了理解洛克的白板論在反對認識論上的唯心主義觀點“天賦觀念”的巨大意義,在這里必須強調指出,關于人類知識是來源于先天的觀念還是來源于后天的經驗這個問題,歷來是哲學史上,特別是認識論史上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兩個營壘斗爭最尖銳的問題之一,而洛克在這個問題上一破(“天賦觀念”論)一立(白板論)的過程,正是他的唯物主義認識論形成起來的一個重要關鍵。

洛克駁斥“天賦觀念”的斗爭是對整個唯心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嚴重的打擊。他的這個反對知識是天賦的白板論在今天仍然是有現實意義的。根據洛克這一觀點,我們可以用來駁斥種族主義者、殖民主義者胡說的什么上帝“選民”以及殖民地人民好像“天生”就是“劣等民族”,從而不能接受知識和文明等法西斯主義謬論。因為就人類知識起源看來,人都是平等的,用洛克的術語說,那就是人生來都是一樣“白”的(不是指皮膚的顏色)。同樣,我們也不難理解法國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們怎樣從洛克的白板論,即唯物主義的感覺論,得出他們許多進步的革新要求來。

洛克認真地論證了人類知識起源于經驗(而且只有經驗)、而經驗就是客觀世界的事物作用于感官的結果這個認識論上的唯物主義觀點,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說的,如果說“霍布士把培根的學說系統化了,但他沒有更詳盡地論證培根關于知識和觀念起源于感性世界的基本原則”,那么,“洛克在他論人類理性的起源的著作中,論證了培根和霍布士的原則”(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人民出版社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164頁)。

在“人類理解論”一書中,洛克雖然探討了知識和觀念起源于感覺這樣一個認識論上的基本原則,而且基本上他是唯物主義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然而他沒有把認識起源于感覺、經驗的唯物主義路線貫徹到底,就是說,洛克的唯物主義是不徹底的、妥協的。這首先表現在他把經驗分為兩類,即外部經驗和內部經驗的觀點上。洛克所說的外部經驗是指客觀世界的事物對人類的感覺器官發生作用的結果,他把這種經驗叫做感覺,當然,在這里洛克是唯物主義的感覺論者和經驗論者;而他所謂內部經驗,據說是“心靈的本身活動”,他把這種經驗叫做反省。這樣,洛克認為內部經驗或反省,也像外部經驗或感覺一樣,是認識的一個獨立的源泉,他不知道“反省”階段的東西是從感性階段的東西發展來的,在這里洛克不僅是唯心主義的,而且還是形而上學的,因此,他在認識論上陷入了二元主義。

其次,正如他把經驗分為兩類一樣,洛克把客觀世界的事物的質也分為兩類,即第一性的質和第二性的質,他的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妥協性在這里表現得更加突出。據洛克說,第一性的質是指客觀事物的廣延性、形狀、不可入性、運動、靜止、體積等等,他認為這類第一性的質是不以人的知覺為轉移而客觀存在的,是在事物的任何變化下都會保存著的;而第二性的質是指事物的顏色、聲音、氣味、口味等等而言的,洛克認為這第二性的質是主觀的、即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好像是認識的主體通過感官附加到客觀世界事物上似的,這樣說來,勢必得出,如果沒有眼睛來看,那么煤就不是黑色,如果沒有耳朵來聽,那么打雷也就沒有聲音了。在這里必須指出,英國那個主教和主觀唯心主義者貝克萊正是利用了洛克關于第二性的質這個唯心主義的說法,而且用同樣的“論據”說第一性的質也是主觀的而不是客觀事物所固有的,從而陷入了極端荒謬的地步。

從以上所說看來,洛克關于第一性的質和第二性的質的提法,正如他把經驗分為感覺(外部經驗)和反省(內部經驗)一樣,都說明洛克哲學觀點上的二重性(即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所以他的觀點后來既啟發了唯物主義,又培育了唯心主義。洛克一方面深刻地影響了十八世紀偉大的法國唯物主義者,如愛爾維修、霍爾巴赫和狄德羅等人,他們發展了洛克的感覺論的基本的唯物主義內容,并使它擺脫了唯心主義的傾向。另一方面,洛克的經驗論的唯心主義因素又為英國主觀唯心主義者所利用,例如我們剛剛講到的貝克萊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所以列寧說貝克萊和狄德羅都是從洛克出發的。

正是由于洛克作為自由資產階級的代言人在政治上的妥協性和哲學觀點的二重性、局限性,所以直到今天一般資產階級哲學家和哲學史家還在利用洛克的弱點(階級上的妥協性和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作為依據來進行反動的宣傳,用以維護壟斷資本搖搖欲墜的統治,例如羅素在他的“西方哲學史”(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一書中在講到洛克的時候,開宗明義第一句就說:“約翰·洛克是所有革命中最溫和而且最成功的1688年革命的圣徒。它(1688年的革命。——筆者注)的目的是適度的,而且完全實現了,因而在英國到現在為止再沒有革命的必要了。”(羅素著:“西方哲學史”,英文版,第604頁)羅素說得如此露骨,更足以證明洛克身上的弱點確是為唯心主義者打開了方便之門。

當然,洛克作為1688年所謂“光榮革命”時階級妥協的產兒,作為唯物主義路線上半途而廢的哲學家(我們指的是洛克關于內部經驗和第二性的質等等一些唯心主義的漏洞),作為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奠基人之一(正如洛克是認識論上經驗主義的奠基人之一一樣。這在反對中世紀封建思想上曾發生過積極作用),我們絕不否認、而且很容易理解洛克對于后來革命思想上(特別是在英國)的腐蝕作用或促退作用,然而,這正是洛克身上消極的一面、妥協的一面,也正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得出了洛克是1688年階級妥協的產兒的根據,而資產階級學者就在這里稱洛克為“1688年革命的圣徒”,從而對他的妥協性加以美化。

如果說西方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從貝克萊到羅素一直在利用、表揚、夸張洛克身上消極的一面、妥協的一面(貝克萊利用了洛克的經驗論中唯心主義的成分,而羅素則片面地夸張了、美化了洛克的階級妥協性),那么,唯物主義路線的哲學家從狄德羅以來繼承了并發展了洛克哲學中積極的一面和戰斗的一面:這首先表現在洛克在認識論上促進了培根以來英國唯物主義路線上的感覺論和經驗論、駁斥了作為唯心主義重要據點之一的“天賦觀念”論上;正是因為唯物主義在洛克的哲學觀點上占有主導的地位,所以馬克思指出,洛克在哲學史上的貢獻在于“洛克論證了 bon sens 的哲學,即健全理智的哲學,就是說,他間接地說明了,哲學要是不同于健全人的感覺和以這種感覺為依據的理智,是不可能存在的。”(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人民出版社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165頁。)

總之,洛克的哲學觀點——集中發表在“人類理解論”一書中——在西方唯物主義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環節,它發生過承前啟后的作用,而且促進了進步思想的發展;同時,由于洛克身上的階級局限性和觀點上的二重性、即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以及機械性、形而上學性),所以洛克的弱點又是向來的一些唯心主義哲學家喜歡片面地利用和歪曲的一個根據。哲學史上的黨性原則和兩個營壘——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在對待洛克的評價問題上是突出而鮮明地顯現出來的。

商務印書館

1958年10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汇区| 鄄城县| 同心县| 板桥市| 台安县| 名山县| 明星| 逊克县| 偃师市| 乐平市| 莱州市| 荥阳市| 无锡市| 特克斯县| 黄浦区| 江都市| 五家渠市| 伊川县| 梅河口市| 新巴尔虎左旗| 广丰县| 五大连池市| 张家川| 腾冲县| 乌兰浩特市| 澄江县| 临邑县| 芜湖县| 宜兰县| 绥中县| 开江县| 锦州市| 高雄市| 米脂县| 玉环县| 广饶县| 十堰市| 宣汉县| 安阳县| 阜阳市| 荔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