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跑步,我也是從恐懼到熱愛
張展暉
我曾經是一名專業的籃球運動員,生在運動世家,我的父親是中國男籃隊員,我的母親是吉林省女籃隊員。在一名職業運動員的系統訓練中,跑步是一項必不可少的項目。5千米、10千米一頓狂奔,目標是為了上了籃球場以后能跑得更快,然而當時非常沮喪,我跑得越多,卻離目標越遠,完全沒有上場如飛。即使我做了大量體能訓練,依然無法實現上場健步如飛的目標。每次跑步訓練前,我都要做很長時間的心理建設,訓練時感覺非常痛苦。更慘的是,加量訓練讓我的腳底出現了明顯的疼痛,患上了足底筋膜炎。在這種痛感的反復折磨下,我根本沒法跑下去。
痛苦促使我開始查閱與跑步相關的資料,參加來自國內外的跑步相關課程,通過相關學習我才知道原來足底筋膜炎是因為錯誤的跑姿引起的,跑步時跨出的步子過大,讓足底承受過大的壓力,導致肌肉長期過度緊張,疼痛加劇。找到了患足底筋膜炎的原因,我立刻調整跑姿,調整了一段時間之后就再也沒有這種疼痛感了。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對跑步開始感興趣,沒有痛感后,越跑越快樂。跑步這個簡單的小事,姿勢真的至關重要,但我和我身邊的大部分專業運動員都忽略了它。
后來我離開了籃球隊,做了一名專業的健身教練,著名的天使投資人徐小平老師以及著名企業家潘石屹都曾是我的學員,給他們做教練的同時,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在他們的推薦下,我先后又成為很多著名企業家、投資人、明星等社會精英的教練。因為他們都太忙了,而且身體狀態并不是非常好,我的訓練計劃就要做更長遠的規劃,但又不能讓他們練不下去。我不斷地思考和學習應該如何做,如何更高效率、更優體驗地解決他們的問題。于是,我開始在眾多運動項目中,不斷地尋找最適合的項目,我選擇了最容易掌握,也最能夠最快體驗到樂趣的運動,一項可長期持續的運動—跑步。
“跑步治愈”這個書名,是著名產品人梁寧老師提出來的,2019年,她和本書策劃人吳燕恬組成一個小跑團,跟著我進行了系統的7個月的跑步訓練,梁老師長期久坐,也基本不運動,我們從適應性運動開始,然后調整跑步姿勢,再進入到5個月循序漸進的跑步訓練中。之后,我們先后參加了日本北海道馬拉松、臺北馬拉松。整個過程中,梁老師給了我大量產品思路的指導和反饋,幫助我完善每一步訓練閉環,在她的深度參與下,我們找到了跑步的意義,那就是:跑步可以治愈一個人大大小小的身體上或者心理上的各種難以描述的問題。
在我的上一本書《掌控》里提到過,心臟是身體的發動機,心肺功能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最大的。如果沒有對心肺功能進行刻意訓練,心肺功能得不到提升。好的心肺功能,會帶來更好的腦力和體力,同時也能有效降低心梗、腦梗等心源性猝死的風險。跑步不僅能有效治愈正在衰老的心肺,也能顯著改善體質,讓我們的身體成為易瘦且益壽的體質。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的《心流》這本書中提到了最優心理體驗。跑步就能很容易讓你找到心流的感覺,在奔跑中可以體會身體血液流動,伴隨著耳邊的風聲與身體對話,尤其當你選擇在戶外奔跑的時候,朝露、晚霞、微風,還有不斷超過的樹木和行人,你能真實地感受到這個生機盎然的世界。當你再次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你會發現自己像充滿了電一樣。在奔跑中既可以傾聽自己,又可以聆聽世界,讓自己的能量場與萬物互聯。這就是一個治愈自己的過程。不少人喜歡拳擊、搏擊這樣的運動,但這里面多少帶有一點兒發泄和消耗的意味,而跑步能讓你找到幸福的感覺,這也是我們持續奔跑的動力。
讀完本書之后,你再也不用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地折磨自己了,不用每天逼迫自己去堅持跑步,也不用擔心自己跑完渾身酸痛,本書尤其會刷新你的一個認知,跑步不會讓你的膝蓋和其他關節受傷。別忘了,我也曾不愛跑步,恐懼跑步,如今這一切都改變了。我特別想告訴那時候焦慮緊張的自己:別那么累,放松一點兒。就像間歇跑中的200米測試一樣,不是你越努力就越有效果,比起盲目努力,更應該學會放松那些緊張的肌肉,掌控自己的肌肉讓它們去輕松地工作。在跑步過程中,越放松,越省力,越治愈。
沒錯,跑步就應該是輕松的、幸福的!相信我,在你身上,會發生跟我一樣的蛻變,而在這之前,也已經有成千上萬的人跟著我一起體驗了蛻變的美妙。
現在,我邀請你,去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此時此刻,就是你改變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