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學會跑步以后,我愛上了奔跑著的自己
樊登
我小時候就怕長跑,所以長大以后更是不會主動跑步。為了不跑步還給自己找很多理由,比如“跑步傷膝蓋”“游泳更好吧”“做俯臥撐就夠啦”“有的人基因決定不適合跑步”……就這樣我一邊對自己的身體不滿,一邊容忍著自己什么也不做。既沒有堅持游泳,也沒有堅持做俯臥撐。2017年,我要去戈壁參加徒步活動,主辦方要求我去醫院體檢。我戴上呼吸機,身體上連接了各種導線,開始騎自行車。醫生一開始說:“小伙子身體不錯”,可沒過幾分鐘醫生就說“停停停”。我自己也感到頭暈眼花、呼吸急促。醫生說:“沒想到你這個小伙子身體這么差,血氧含量太低了,戈壁你可不能去!搞不好會猝死!”我在旁邊一邊喘氣喝水一邊問醫生:“嚴重嗎?是什么問題?”醫生說:“一看你就有運動的底子,但至少十幾年都沒有運動過了!回去趕緊運動吧!”
帶著對血氧含量的不安,我開始閱讀跑步的書,講了《運動改造大腦》和《跑步圣經》,但我依然是跑幾百米就不行了。這時張展暉教練找到我,說:“我聽你講了跑步的書,但能感覺到你還沒開始跑步。我來教你吧!”我將信將疑,主要是對我自己。我覺得這可能是“又一次嘗試”而已,因為我對自己能跑步并不抱希望。體重190斤,幾十年來從未跑步超過1500米。張展暉說:“我保證你不會痛苦,每次訓練都有成就感。半年之內你就可以跑半程馬拉松,而且有成績的要求。不用先減肥,可以邊跑邊減肥。”就這樣我在將信將疑中開始了跑步訓練。首先學會正確的跑步姿勢,學會用手表監測心率,每跑四分鐘就走一分鐘,隔一天跑一次。我記得第一次跑步是在天津濱海新區的馬路上,第二次在威海劉公島,第三次在西安南湖公園……那時候的配速是12分鐘1公里!這么說吧,在劉公島那次跑步最丟臉,很多書友聽說我要跑步就來陪我一起跑,結果變成很多人跟著我一起走,而我氣喘吁吁地挪著步子。
就是這樣,很丟臉地跑著跑著,我竟然沒有放棄。哪怕在世界各地旅行,我也會找個地方完成跑步計劃。日本皇居,佛羅倫薩河畔,慕尼黑郊外,布達佩斯城堡,倫敦海德公園,愛丁堡中央大街……都留下了我笨拙的跑步身影。半年以后,我參加了南京牛首山的馬拉松比賽,半程馬拉松,21千米,兩個半小時。最重要的是,我跑完之后腰不酸腿不疼!我知道這是科學跑步訓練的結果。
現在我已經愛上了跑步,迎著風留著汗,感覺到自己身體輕盈地向前。這是一種自由!我的血氧含量已經上來了,跑十幾千米也不會頭暈目眩。有一次,我在秦皇島跑步,有個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孩子要和我們一起跑,我說你跑得快不用等我們。結果5千米以后這孩子已經歇了,叉著腰說:“你們這些中老年人怎么這么能跑呢?!”哈哈,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中老年人”跟我們一起跑步,跟著張展暉教練學習用跑步去重塑自己的身心,感受應有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