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能管理思考與實踐:108字箴言
- 黎雅
- 3671字
- 2020-09-29 16:56:28
第二部分
4 關注流程
工作中,當領導交給你一項任務或一個項目時,你首先會做什么呢?
你可能會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法,不能一概而論。
然而,有這樣一個事實——有的人做事效率高,有的人做事效率低。
為什么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結果呢?經過觀察,我發現,做事效率低的人通常會存在以下3種情況。
(1)他們不知道完成這項任務或這個項目需要做哪些工作,導致手忙腳亂,做了這個、忘了那個。
(2)他們不知道要做的各項工作之間的關聯,導致“胡子眉毛一把抓”,有些不是很相關的工作卻花了很長時間去做。
(3)他們不知道各項工作的先后順序,導致有些工作明明可以并行做卻串行做,耽誤了很長時間。
經過分析,我發現,出現以上3種情況的人很少關注流程。要知道,一個高效的公司、部門、團隊都會有一套工作流程,一個做事高效的人在做事前都思考過其工作流程。
此處,流程是指工作流程,即完成一項任務或一個項目需要經過的步驟。經過的步驟也可以理解為需要做的工作。
原則上,需要做兩項及以上的工作才能完成的任務/項目都需要建立流程。
如果一個人能夠在做事之前畫出新流程或知曉已有流程,那么這將給這個人帶來很多幫助,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
(1)知道自己需要做哪些工作。
(2)清楚所做的工作之間的關聯。
(3)明白每項工作的輸入和輸出,即做這項工作還需要哪些支持(包括自己的儲備和別人提供的支持),以及這項工作需要輸出什么結果(包括給自己的和給別人的支持)。
(4)確定做事順序,即哪些可以先做、哪些可以后做,以及哪些可以并行做、哪些可以串行做。
關注流程,就是要基于以上4個方面,畫出新流程或知曉已有流程。
4.1 想清楚要做哪些工作
我們發現,有的人在接到任務/項目時,還沒有想清楚就開始行動。這勢必會造成做了這個、忘了那個的情況,尤其是那些需要別人配合的工作經常會被忘掉,或事到臨頭才想起來。這就是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情況,如“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欲速則不達”。
4.1.1 思考所有可能的相關工作
工作中,有的人在接到任務后,會先進行思考,甚至花較長時間思考。
這樣的人會在真正開始做事之前,想清楚做這件事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與完成此任務相關的工作都有哪些。他們一旦想清楚后開始行動,就會非常神速,且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
因此,關注流程的第一步是要思考都有哪些相關的工作要做。此時,要盡可能列出所有的相關工作,允許列出的部分工作是弱相關或不相關的,關鍵是不要有漏掉的。所列出的工作最好是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完成的,而不是很快就能夠完成的。
4.1.2 對相關工作進行分類
在思考完所有相關工作后,還需要將這些相關工作進行分類,因為這些列出的相關工作,可能有些是自己能做的,有些是自己不能做的。
在職場,幾乎沒有哪項工作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經常會需要本部門或其他部門的人的配合。
因此,建議將相關工作分為兩大類。
(1)自己能做的工作。
(2)需要別人幫助/配合做的工作。
4.2 盡可能找出各項工作之間的關聯
僅僅知道要做哪些工作是不夠的,在列出所有相關工作之后,還需要搞清楚這些工作是否有關聯。為此,還需要做好以下3項工作。
4.2.1 剔除不必要的工作
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在一項任務完成后,從提交的報告字數來看,似乎做了不少工作,但仔細了解就會發現,報告中針對該做的工作提及很少,甚至沒有提及,而對那些容易做卻不太相關或是無關緊要的工作卻多次提及。這說明,做事的人事先沒有搞清楚各工作之間的關聯。
因此,剔除不必要的工作是搞清楚各項工作之間的關聯的第一步,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一環。只有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剔除那些不相關、不必要的工作,才會全神貫注地投入相關工作中,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產出更有效的成果。
剔除不必要的工作,有時可能是因為這項工作很快就能完成,因此可以采取合并的方法,將其放在其他工作中,或者給歸類后的工作一個新名稱。工作名稱要盡量簡單明了。
4.2.2 找出每項工作的輸入和輸出
搞清楚各項工作之間的關聯的第二步,是找出每項工作的輸入和輸出。輸入是指做這項工作所需要的前提條件,可能是自己的準備工作,也可能是需要別人提供的支持。輸出是指做了這項工作后要產出的結果,可能是一個管理辦法、制度、工作指引、業務流程、表單等。
如果事先沒有想清楚某項工作的輸入,就會造成這項工作無法進行。
如果事先沒有想清楚某項工作的輸出,就會對下一項工作產生影響,因為這項工作的輸出是下一項工作的輸入。
4.2.3 明確做各項工作的先后順序
搞清楚各項工作之間的關聯的第三步,是在剔除不必要的工作、理清楚每項工作的輸入和輸出的基礎上,明確做事的順序。這一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1)明確哪個必須先做、哪個可以后做。
(2)明確哪些可以并行做。
4.3 畫出完整流程
關注流程的最后一步是畫出完整流程。
工作中,一項任務或一個項目靠一個人是很難完成的,你的工作可能只是這項任務或這個項目的一個環節。所以,你需要有人給你輸入,或你需要給別人輸出。
畫出完整流程就是要確保各項工作都有輸入和輸出,否則會做無用功,或做了也沒有太大意義。
你的工作是否有意義?其實從工作的輸入和輸出就可以看出來。這里有以下3個觀點和建議,僅供參考。
(1)如果某項工作不被要求有輸出,或沒有人需要工作的結果,那么該工作屬于可做可不做的,建議不做。
(2)如果一個人要做一項工作,而該工作不需要其他人給予輸入或支持,那么說明該工作要么屬于啟動性的工作,要么屬于“單打獨斗”的工作。同時,說明該工作可能是比較難的,也可能是無關緊要的,建議不急于做。
(3)如果一個人要做一項工作,而該工作需要不止一個輸入和輸出,那么說明該工作做起來很有意義,或者說很值得做,建議畫出完整流程后再做。
畫出完整流程是關注流程的最好體現。
關注流程會給你帶來很多好處,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讓你深入思考、全面思考。
(2)讓你行動更有效。
4.3.1 深入思考、全面思考
要關注流程,需要完成以下3個步驟。
(1)盡可能列出完成此項任務要做的所有可能的工作,并對其進行分類。
(2)盡可能找出這些工作之間的所有必然關聯,找出每項工作的所有輸入和輸出,明確各項工作的先后順序。
(3)畫出完整的流程。
舉例來說,假設領導讓你完成一項某種技術設備的集中采購任務,并且領導認為簽署了采購協議就算完成任務。那么,你該怎么做呢?
第一步,盡可能列出可能與本次采購相關的所有工作,并對其進行分類。
通常,采購管理人員能想到的工作有:①征集需求;②提出采購方案;③上會討論;④發布資格預審公告;⑤資格預審;⑥發布招標公告;⑦評標;⑧報告評標結果;⑨發布中標通知;⑩與供應商簽訂采購協議等。第一步只考慮有哪些工作而不用考慮順序。其中,自己能/必須做的工作有①②③⑧⑩,其他項都是可以由別人配合完成的,如由招標代理公司完成。
我通常喜歡將自己能做的工作用方框()框起來,而需別人配合或支持的工作用橢圓(
)圈起來。
其中,③可以與②合并,可以寫成方案提出與確定。④⑤⑥可以合并寫成“發標”。
第二步,盡可能找出這些工作之間的所有必然關聯,找出每項工作的所有輸入和輸出,明確各項工作的先后順序。
需要對每一項工作進行分析。這里,以第②項工作為例。
經過分析思考,我們可以看出:要做②,即提出采購方案,必須先有需求,也就是先要做①。只有當采購方案②做完,才有了上會討論③的基礎。
同時,我們分析一下,是否只有①這一個輸入就夠了?其實要完成采購方案,還需要有技術規范書和評分標準,這很可能是在考慮工作時會忘掉的。
在搞清楚各項工作之間的關聯及每項工作的輸入和輸出后,還需要將各項工作的先后順序有效銜接起來。
例如,技術規范應該放在評分標準的前面,評分標準應該放在采購方案提出的前面。
第三步,畫出完整的流程。
依照上面的3個步驟,你就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流程。具體如圖4-1所示。

圖4-1
圖4-1就是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的一個流程示意圖。
針對較復雜的工作,你可以在以上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不斷細化。
如果每項任務、每項工作你都能按照以上3個步驟去做,那么在不久的將來,你一定會養成深入思考和全面思考的好習慣。
思考的質量決定工作的質量,進而決定未來的質量。
4.3.2 讓行動更高效
因為完整的流程是經過深思熟慮后畫出的,所以你會記住每個環節、每項相關的工作,以及每項工作的輸入和輸出。
要知道,記住一個流程遠比記住一堆文字要容易得多。
關注流程可以時刻提醒你:完成這項任務都有哪些環節、你的工作處于哪個環節、你所做的工作的輸出是什么……從而讓你擁有全局觀和大局觀。
就像上面的流程示意圖,當你心里裝著這樣一個完整的流程,你就不會落下任何工作環節,并且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在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對于必須自己做的事情,你可以在別人做配合工作的時候提前做些準備,如準備評分標準模板、報告模板、協議模板等,而不是事到臨頭才開始準備,這樣可以大大節省時間,讓做事效率和做事效果得到提升。
4.4 小結
關注流程能夠幫助人們厘清事物之間的關系、清楚做事的順序、剔除不必要的環節,從而高效地完成任務。
關注流程的關鍵一步是畫出完整的流程。
關注流程不僅可以應用于工作中的各個環節,還可以應用于生活中想做的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