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吃好不吃藥
- 孫志慧
- 6483字
- 2020-09-30 12:56:01
第三節 老年人的保健食品
什么是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能治療疾病。保健食品又被稱為“功能食品”和“健康食品”。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保健食品在我國興起,經過近年來的發展,保健食品邁入了新的時代,即保健食品不僅需要人體及動物實驗證明該產品具有某項生理調節功能,更需查明具有該項保健功能因子的結構、含量、作用機理以及在食品中應有的穩定形態。
不少人分不清藥品、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之間的區別。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三者之間的異同。
保健食品與一般食品的相同點是:都能提供人體生存必需的基本營養物質,且都具有特定的色、香、味、形。
保健食品與一般食品的區別是: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調節人體的機能,具有特定的功能,而一般食品不強調特定功能;保健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圍(特定人群),而一般食品無特定的食用范圍。
保健食品與藥品的區別是:藥品是治療疾病的物質,保健食品,雖有調節人體某種機能的作用,但它不是人類賴以治療疾病的物質,因此保健食品的本質仍然是食品;藥品必須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疾病治愈就應停止用藥,不應用來保健養生,保健食品安全無毒,可經常食用,但需慎重選擇。
總之,對于生理機能正常,想要維護健康或預防某種疾病的人來說,保健食品是一種營養補充劑。對于生理機能異常的人來說,保健食品可以調節某種生理機能、強化免疫系統。
如何理解藥食同源
傳統中醫認為“藥食同源”,即是說,藥物和食物并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很多材料既可以做果腹之食,也能做治病之藥。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在生活習慣中認識到了藥、食并不是單一存在,明確分開的,這種認識經過中醫藥學的發展就成了“藥食同源”的理論。
發展至今,“食療”已經被全世界人們所認識。人們發現如果能夠科學合理地搭配膳食,全面補充人體所需營養,調節陰陽平衡,便可以有效地防治許多疾病。綜合來說,食療的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從飲食中攝取人體所需營養,從而讓人體強健,增強免疫力,促進各機體功能協調運行,預防生病。
以既具有食物性能又具有藥物性能的材料加工成的保健食品,或者利用營養成分提出物研制成的保健藥品,可以改善人體多種不良癥狀,如吸收不良、免疫力低下,從而達到補虛強身、防治疾病的效果。
在選擇食品時尤其要注意與某些疾病相克的食物。像糖尿病忌糖,肝病忌油,血液病、心腦血管病宜清淡低脂飲食,腎病忌鹽。
依靠飲食治療疾病已經成為治病的常規方法之一。但要注意,人體患病時必會導致食欲下降,身體虛弱。因此,一方面要改善食欲,另一方面又要加強營養,二者并重,才能加快康復。
什么是特種食品
特種食品,是指食品中含有特殊成分的、同時能滿足特殊醫學要求和營養要求的食品,或者用特殊加工方法加工出來的食品。比如無鹽醬油、胃舒面包、胃舒面、壓縮餅干,就是特種食品。目前,這類食品的品種在不斷增加,質量也在進一步提高。
一般來說,特種食品可分為兩大類:
(1)醫學上異常狀態的人所用食品:根據不同的要求,包括低鈉食品、低谷蛋白食品、低能量食品、高能量食品、低脂肪食品、低糖類食品、低蛋白食品、高蛋白食品、變態反應食品、特種氨苯酸含量低的食品、糖尿病患者食品、其他食品,共約12種。
(2)特殊營養食品:嬰兒、幼兒用食品,孕婦、哺乳婦女用食品,老年人用食品,劇烈運動、工作或特殊環境條件下工作的人需要特別補充營養的食品,如運動員、潛水員、高山(登山員,地質助探)作業,宇航員、野外作業員等。
什么是茶色食品
茶色食品,也稱茶食品,是指含有茶葉成分的食品,比如茶飲料、茶面包、茶月餅、茶餅等。
我們都知道喝茶很健康,但是普通的茶葉雖然有很高的營養成分,茶葉里真正溶于水的部分卻只有35%,很多有效成分因為不溶于水就被我們當茶渣扔掉了,相比之下,吃茶食品比喝茶能夠汲取更多的營養。比如,茶葉中能通過飲茶被人體直接吸收利用的水溶性蛋白質含量約為2%,大部分蛋白質為水不溶性物質,存在于茶渣內,因此,這些物質僅靠喝茶無法有效利用,而吃茶食品可以充分利用茶葉中的營養成分,更好地發揮茶葉的營養價值。
而且,茶食品在制作、配料方面比普通食品要好,口感更佳,因而成為眾多中老年人喜愛的健康食品。
什么是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是指在無污染的條件下種植、養殖,施有機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殘留農藥,在標準環境、生產技術、衛生標準下加工生產,經權威機構認定并使用專門標志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的統稱。綠色食品的標志為綠色正圓形圖案,上方為太陽,下方為葉片與蓓蕾,標志的寓意為保護。
在許多國家,綠色食品又有著許多相似的名稱和叫法,諸如“生態食品”“自然食品”“藍色天使食品”“健康食品”“有機農業食品”等。由于在國際上,對于保護環境和與之相關的事業已經習慣冠以“綠色”的字樣,所以,在中國,為了突出食品產自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嚴格的加工程序,統一將這類食品稱作“綠色食品”。
1990年5月,中國農業部正式規定了綠色食品的名稱、標準及標志。標準規定:
(1)產品或產品原料的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態環境標準。
(2)農作物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及食品加工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產操作規程。
(3)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質量和衛生標準。
(4)產品的標簽必須符合中國農業部制定的《綠色食品標志設計標準手冊》中的有關規定。
什么是休閑食品
休閑食品,是指那些既不能當菜也不能當飯,主要用來消磨時間、滿足口欲、增加樂趣等的食品,即通常所說的“零食”。
在我國,休閑食品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片狀食品。是以糧谷及雜糧為原料,制成不同形狀、口感的片狀食品,如薯片、鍋巴等。
(2)天然堅果類食品。如瓜子、松子、開心果、核桃、栗子等,不僅口感好,而且營養豐富。
(3)新奇食品。即在色、香、味、形諸方面均具特色,集趣味和口味為一體的食品,如風行一時的跳跳糖等,備受孩子喜愛。
(4)保健型食品。如山楂片、九制陳皮等,既可解饞,也可促進食欲,具有一定養生功能。
老年人在選擇休閑食品時,要注意選擇低甜度、含油脂少、不過多使用添加劑的食品。而且,老年人不宜多吃休閑食品。因為休閑食品多為甜食,含糖量較大,老年人長期食用含糖量大的休閑食品,會降低人體膠原蛋白的作用,使得骨骼發脆、皮膚發皺,從而加速衰老。
什么是藥膳食品
藥膳食品是中國飲食文化與中醫藥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即利用食物來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使其獲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種食品。中醫很早就認識到,食物不僅為人體提供生長發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還可以療疾祛病。早在3000年前的周朝,宮廷醫生中便有“食醫”,即通過調配膳食為帝王的養生、保健服務。
俗話說:“藥療不如食療”,以食物為藥物具有無副作用、價格低廉、無痛苦等諸多優點。但是,近年來國人卻逐漸對食療、食養敬而遠之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數藥膳食品只是藥與食的簡單組合,功效比不上喝湯藥,味道還非常奇特,讓人難以接受。
專家認為,藥膳食品絕不是“藥+食”這么簡單,必須將飲食與醫藥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無論是從歷史源流、方藥構成、制作過程、科學分析各個方面來看,還是從煲、燉、蒸、煮、粥、酒、汁、茶、面點等烹飪技藝來看,它都是飲食與醫藥的精華所在。從作為膳食的一方面來說,首先應滿足食物應該具有的色、香、味、形、觸等基本要求;而從作為藥的一方面來說,則應盡量發揮食物本身的功效,并進行合理搭配,辨證用膳。即使需要加入藥物,藥物的性味也要求盡量甘、淡、平和、無異味,不能因用藥就丟了膳。只有這樣,食療才能夠成為一種享受,為大家所廣泛接受。
普通食物中有無健腦補品
1983年愛爾金氏在脊椎動物的間腦頂部發現了一個像松子大小的腺體,稱其為“松果體”。很多學者在此后4年中研究其生理作用時,發現松果體分泌褪黑素(Melatonin,中文譯成“美樂通寧”)。在人體中,褪黑素主要由松果體分泌,另外在視網膜和腸道也有少量分泌。中年以后,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內的含量越來越少,中老年人應適時補充褪黑素。褪黑素可以調整人體生物節律,達到改善睡眠的作用。
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保健品,許多老年人都在想方設法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健腦補品。然而專家指出,其實老年人大可不必專門去商場買健腦補品,很多普通食物中就含有健腦成分。
核桃中含脂肪的主要成分是亞油酸甘油酯,食后不但不會使膽固醇升高,還能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因此,可作為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的滋補品。此外,核桃中所含的微量元素鋅和錳是腦垂體的重要成分,常食有益于腦的營養補充,有健腦益智作用。
桂圓又稱龍眼,不僅形色喜人,而且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桂圓具有補心養脾、補血安神的功能。凡因心脾兩虛所致的健忘、失眠、心悸、智力衰退等病癥,都可通過食桂圓來調理。
蜂王漿中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及多種酶類等,具有很好的促進新陳代謝、增進食欲、營養健腦、安神補血的作用,因此,蜂王漿作為腦力勞動者的保健食品,非常適合。
飲茶能提神醒腦。茶葉含有生物堿,生物堿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它在泡茶時有80%溶于水中,飲用后能興奮神經中樞,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心臟功能;并能促進胃液分泌,助消化,解油膩;還能加強橫紋肌的收縮功能,因而能使人解除疲勞,提高勞動效率。
雞蛋是老年人最常食用的蛋品,被稱為“人類理想的營養庫”。據分析,每100克雞蛋含脂肪1.1~1.5克,主要集中在蛋黃里,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蛋黃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膽固醇、卵磷脂以及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D及B族維生素。這些成分對增進神經系統的功能大有裨益,是較好的健腦食品。
蘋果有“智慧果”“記憶果”的美稱。蘋果不僅含有豐富的糖、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大腦必需的營養素,而且富含鋅元素,而鋅是人體內許多重要酶的組成部分,是促進生長發育的關鍵元素。缺鋅可使大腦皮質邊緣發育不良,影響記憶力。
醫學研究發現,香蕉在人體內能幫助大腦制造一種化學成分——血清素,這種物質能刺激神經系統,不但能使人歡樂、平靜,而且還有鎮痛的效應。因此,香蕉又被稱為“快樂食品”。常食香蕉不僅有益于大腦,預防神經疲勞,還有潤肺止咳、防止便秘的作用。
科學實驗證實,黃花菜具有較佳的健腦、抗衰功能,因此,人們把它稱作“健腦”菜。黃花菜是預防老年人智力衰退的一種良藥。
多吃高纖維食品有必要嗎
現代醫學和營養學經研究確認了食物纖維可與傳統的六大營養素并列稱為“第七營養素”。傳統富含纖維的食物有麥麩、玉米、糙米、大豆、燕麥、蕎麥、茭白、芹菜、苦瓜、水果等。動物實驗表明,蔬菜纖維比谷物纖維對人體更為有利。
膳食纖維的存在千姿百態,或存在于植物的細胞壁,或藏身于細胞與細胞之間,隨著植物的成熟,其中交織著木質素,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藻膠、樹膠、木質素的龐大膳食纖維家族,廣泛藏身于粗糧、干豆、蔬菜、水果、海藻、菌類等植物中。
過去膳食纖維在營養上一直遭受冷落,被列為“殘渣”。近年來它逐漸受到老年人的關注,因為隨著研究的深入,老年人越發發現膳食纖維有很多的優點:
(1)有助于腸內大腸桿菌合成多種維生素。
(2)纖維素比重小、體積大,在胃腸中占據空間較大,使人有飽腹感,有利于減肥。
(3)纖維素體積大,進食后可刺激胃腸道,使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腸道蠕動加快,可防治糖尿病和便秘。
(4)高纖維飲食可通過胃排空延緩、腸轉運時間改變、可溶性纖維在腸內形成凝膠等作用而使糖的吸收減慢,亦可通過減少腸激素如抑胃肽或胰升糖素分泌,減少對胰島B細胞的刺激,減少胰島素釋放與增加周圍胰島素受體敏感性,使葡萄糖代謝加強。
(5)糖尿病患者進食高纖維素飲食,不僅可改善高血糖,減少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物的應用劑量,并且有利于減肥,還可防治便秘、痔瘡等疾病。
纖維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糞便量,促進腸蠕動,加快糞便的排泄,使致癌物質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縮短,對腸道的不良刺激減少,從而預防腸癌的發生。
富含食物纖維的食品雖然有上述種種好處,但也不可偏食。正確的飲食原則是:減少脂肪的攝入量,適當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比例,保持營養的均衡。
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品對老年人有何好處
維生素已不僅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特殊營養物質,也作為藥物應用于臨床,為人類造福。中老年人要多食富含維生素的食品。
作用:具有抗氧化、防衰老和保護心腦血管的作用,還可以保持視力正常,預防夜盲癥和干眼癥。
攝入不足的壞處:皮膚干燥、有呼吸道感染跡象,或眼睛干燥、畏光、多淚、視物模糊等癥狀。
這些食物維生素A含量豐富:動物肝臟、魚肝油、奶制品、蛋、魚子、胡蘿卜、菠菜、豌豆苗、青椒、紅薯等。
作用:促進傷口愈合,抗疲勞并增強抵抗力。
攝入不足的壞處:牙齦紫腫而且容易出血,眼膜、皮膚易出血,傷口不易愈合,不能適應外界環境變化,容易感冒。
這些食物維生素C含量豐富:青菜、韭菜、菠菜、辣椒、橙子、紅棗、山楂、獼猴桃等。
作用:調節人體內的鈣平衡,促進鈣和磷的吸收代謝,保持骨骼健康。
攝入不足的壞處:多汗、兒童軟骨癥、成人骨質軟化癥等。
這些食物維生素D含量豐富:魚肝油,含油脂的魚類如三文魚、沙丁魚等,還有全脂牛奶、人造奶油、蛋類等。
作用:抗氧化,延緩衰老,保護心腦血管。
攝入不足的壞處:四肢乏力、易出汗、皮膚干燥、頭發分叉、痛經。
這些食物維生素E含量豐富:食用油如麥胚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豆類,粗糧等。
作用:止血、維持正常的凝血功能。
攝入不足的壞處:凝血功能不正常,導致鼻出血、尿血、皮膚黏膜瘀血、胃出血等。
這些食物維生素K含量豐富:綠色蔬菜、動物肝臟和谷類。
作用:參與神經傳導、能量代謝,可增強機體活力。
攝入不足的壞處:長時間消化不良、手腳發麻、多發性神經炎和腳氣病等。
這些食物維生素B1含量豐富:粗糧、雜糧、谷物、堅果、豆類以及瘦肉和動物內臟。
作用:參與體內許多代謝和能量生產過程,對保護皮膚黏膜、肌肉和神經系統的功能起重要作用。
攝入不足的壞處:口臭、失眠、頭痛、精神倦怠、皮膚和頭發出油、頭皮屑增多。
這些食物維生素B2含量豐富:肉、蛋、奶、魚類等。
作用:維持免疫功能,防止器官衰老。
攝入不足的壞處:肌肉痙攣,外傷不愈合,孕婦出現過度的惡心、嘔吐。
這些食物維生素B6含量豐富:動物類食物如牛肉、雞肉、魚肉和動物內臟等,谷類食物如燕麥、小麥麩、麥芽等,豆類如豌豆、大豆等,堅果類如花生、胡桃等。
作用:防貧血,提高血液攜氧能力,增強記憶力。
攝入不足的壞處:皮膚蒼白、貧血、毛發稀少、食欲不振、嘔吐、腹瀉。
這些食物維生素B12含量豐富:動物類食物。
多吃高蛋白質食品有何重要意義
“蛋白質”一詞源于希臘語,是“頭等重要”的意思。因為它是生命的“建筑材料”,也是在生命活動中起重要作用的物質。它占人體體重的16%~19%,是高分子化合物。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蛋白質在體內參與組成各種組織和器官,如皮膚、肌肉、骨骼、血液、內臟器官、毛發和指甲等。蛋白質參與構成多種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質,如催化生物化學反應的酶、調節代謝平衡的激素和抵制外來微生物的抗體等。
人體內的蛋白質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處于不斷更新的狀態中。例如,一個成年人每天經由皮膚、毛發、黏膜脫落、月經失調和腸道菌體死亡等排出20多克蛋白質,因此人體每天必須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以彌補每天損失的量。
不論高等生物或低等生物,所有蛋白質都由20種氨基酸組成。其中成人有8種氨基酸不能自己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有9種氨基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賴氨酸、蘇氨酸、色氨酸、亮氨酸、纈氨酸、組氨酸)被稱為人類的必需氨基酸。人體內數以萬計的蛋白質因氨基酸組成的數量和排列順序不同而不同,使人體中蛋白質多達10萬種以上,它們的結構、功能也因此千差萬別,形成了生命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所以,為了獲得充足的蛋白質營養,中老年人飲食要避免過分單調,做到飲食多樣化,粗、細、雜糧混用,葷素搭配合理,充分吸收到食物中所有的氨基酸,用來合成我們自身所需的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