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六祖壇經

作者:六祖慧能講法,法海輯錄成書

成書時間:中唐時期

▼一語中的

禪宗之﹃宗經﹄,在思想史、文化史上有重大價值和深遠影響。

■書海溯源

慧能(公元六三八年~七一三年),俗姓盧,生于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長于南海新興(舊址在今廣東新興境內)。父親宦途失意,憂憤而疾至死,由母親撫養成人。由于家境貧困,長大后以賣柴為生,贍養老母。一天,慧能在集市上賣柴,忽聽見有人誦讀《金剛經》,便下定決心,千里迢迢趕往蘄州黃梅(今湖北黃梅縣),向弘忍禪師學習佛法。弘忍禪師很欣賞慧能,為使慧能免遭佛教內部其它派別人士的陷害,暗中傳法給慧能,并命他連夜趕回嶺南。后來慧能到曹溪“開山”傳教,變“戒壇”為“法壇”,慧能的弟子們視慧能為佛,慧能法語,猶如佛經,于是把慧能在法壇上所說的“法語”記錄下來,由法海加以整理,稱《壇經》。

■文理梗概

法海本《壇經》共分五十七節,約一萬二千字,為慧能法壇講法及與弟子對話的記錄,反映慧能對佛法的基本思想?;勰芊鸱ǎ笾路謨蓚€方面,即世界觀上的“真如緣起”論和解脫論上的“佛性”論。所謂“真如緣起”論,認為精神是本原,是第一性的,而客觀存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基于本源的精神,不是指人的主體意識,而是超自然超時空的最高存在,是不可思議的精神實體,它的名稱就叫做“真如”。慧能認為佛性廣大,無南北之分,解脫意味著成佛;只有成佛,才是真正的解脫。并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凈,何處染塵埃!”慧能很重視人的價值,強調人的能動作用,認為“世人性本自凈,萬法(盡)在自性?!薄耙荒钚扌校陨淼确穑 碑斎?,慧能對于人的肯定,最后還是導向于佛教的彼岸世界,不是要人們面對現實,改造世界,而是要他們向往彼岸世界,追求出世解脫。

■絕章賞析

【原文】

有一童子于碓坊邊過,唱誦此偈(按:指神秀偈語),惠能一聞,知未見性;雖未蒙教授,早識大意。遂問童子曰:“適來誦是何言偈?”童子答能曰:“爾不知大師言,生死事大,欲傳于法,令門人等各作一偈來呈看,悟大意,即付衣法,稟為六代祖。有一上座名神秀,忽于南廊下書《無相偈》一首,五祖令諸門人盡誦。悟此偈者,即見自性;依此修行,即得出離?!被菽艽鹪唬骸拔以诖颂ろ园藗€余月,未至堂前,望上人引惠能至南廊下,見此偈禮拜,亦愿誦取,結來生緣,愿生佛地?!蓖右埽聊侠认?,能即禮拜此偈,因不識字,請一人讀。惠能聞已,即識大意。惠能亦作一偈,又請得一解書人,于西間壁上題著,呈自本心。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識心見性,即悟大意。惠能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賞析】

弘忍欲傳法給弟子,要求弟子作一首偈頌,以考察誰的悟性最高,然后傳法給他。上座神秀作的偈頌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為眾弟子傳誦,獨弘忍知道其“悟境”不高。及慧能偈出,深得弘忍欣賞,心下“印可”,當夜即傳法給慧能,并命他連夜回家,是為六祖。從這里可以看出,慧能的悟性極高,可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妙言輯錄

1.人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

2.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

3.遇悟即成智。

4.不思量,性即空寂;思量,即是自化。

5.心量廣大,猶如虛空,若空心坐,即落無記空。

6.性含萬法是大,萬法盡是自性。

7.用智能觀道,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見性成佛道。

8.故知不悟,即佛是為生;一念若悟,即為生是佛。

9.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10.一切萬法,盡在自心中,何不從于自心頓現真如本性?

■專家評點

研讀《壇經》,先要鑒別《壇經》版本,共有四種:敦煌本、惠昕改編本、曹溪原本、元僧宗寶改編本,其中敦煌本為法海輯錄,最接近慧能思想原貌。閱讀此書,當澄懷心靈,積極進取,切忌“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山县| 鞍山市| 巴东县| 竹山县| 靖远县| 东丽区| 吴江市| 茶陵县| 平泉县| 海盐县| 南丰县| 西林县| 会泽县| 格尔木市| 霍城县| 嘉峪关市| 江源县| 五原县| 德惠市| 无极县| 平塘县| 罗田县| 武陟县| 上饶县| 栾城县| 增城市| 沂南县| 顺昌县| 同仁县| 旌德县| 尉氏县| 抚宁县| 西华县| 太仆寺旗| 和硕县| 霞浦县| 若尔盖县| 巢湖市| 师宗县| 静宁县|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