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講
盡心知性:孟子的哲學

孟子名軻,戰國時期的偉大哲學家。孟子的生卒年爭議較大,但主要活動年代在公元前370年至公元前300年左右,應該是沒有什么疑問的。孟子受業于子思之門人。學成以后,往游齊、魏等國,試圖說服齊宣王、梁惠王等,讓他們推行仁政。然而當時天下正以“合從連衡”為務,普遍將孟子的主張視為迂闊之談。在經歷了政治生涯的困挫后,晚年的孟子退歸鄉里,與弟子萬章等人“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1]

關于《孟子》的成書,朱子懷疑是孟子本人所作:“《論語》多門弟子所集,故言語時有長長短短不類處。《孟子》,疑自著之書,故首尾文字一體,無些子瑕疵。不是自下手,安得如此好!若是門弟子集,則其人亦甚高,不可謂‘軻死不傳’。”[2]又,“《孟子》之文,恐一篇是一人作。又疑孟子親作,不然,何其妙也!豈有如是人出孟子之門,而沒世不聞耶!”[3]

這見識是朱子熟讀精思而來,我個人以為是知味之論。《孟子》全書思理精深、脈絡通貫,其中文字往往穿透千年歲月,直達每個人的內心,使茍且者立,使頹怠者興。

孟子生活在一個爭鳴的時代,不得不面對各種嚴峻的思想挑戰,因此,給人留下了“好辯”的印象。然而,孟子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4]當各種錯誤思想遍滿天下之時,“正人心,息邪說”也就成了他畢生的志業和責任。所以,孟子少了“溫潤含蓄氣象”,多了些“英氣”和“圭角”。[5]有弟子問:“孔子當孟子時如何?”朱子答曰:“孔子自有作用,然亦須稍加峻厲。”[6]對于一切隨波逐流的時代,孟子都太過堅硬和閃亮了吧。

[1] 《孟子序說》,《四書章句集注》,第197頁。

[2] 《朱子語類》,第433頁。

[3] 同上書,第437頁。

[4] 《孟子·滕文公下》,《四書章句集注》,第271頁。

[5] 《孟子序說》,《四書章句集注》,第199頁。

[6] 《朱子語類》,第2352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投县| 元谋县| 平乐县| 象山县| 城口县| 三江| 淄博市| 两当县| 平遥县| 汾阳市| 沧源| 盐津县| 开化县| 拜泉县| 沧源| 锦屏县| 太湖县| 马尔康县| 郓城县| 扬中市| 定安县| 安义县| 威信县| 彩票| 上蔡县| 德保县| 汽车| 同江市| 辉南县| 新乡县| 黄石市| 上蔡县| 民权县| 临湘市| 咸丰县| 延津县| 棋牌| 攀枝花市| 疏勒县| 新化县| 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