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式規劃與學校發展
- 倪梅 陳建華
- 550字
- 2020-09-24 13:34:54
二、內源發展理論
“內源發展”作為官方正式的政策概念,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制的《1977-1982年中期規劃》中首次提出,其完整的表述為“以人為中心的內源發展”。該規劃的目標之一是“研究符合不同社會實際和需要的內源與多樣化的發展過程,它的社會文化條件、價值系統、居民參與這種發展的動機和方式”。這一概念也成為教科文組織的思想和行動綱領之一。而“內源發展”就是指“每個社會都應通過在自己的技術、社會、文化和思想領域進行多種多樣和多方面的革新,選擇獨特的發展道路,實現自己的現代化。任何社會都不應被迫模仿其他社會并忠實地效仿或注定堅持唯一的發展道路或模式”。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了《內源發展戰略》一書,收錄六篇論文,分別介紹中國以及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結合本國文化特點實施發展計劃的情況和經驗教訓。
內源發展理論認為,對于發展主體而言,外部支持不可忽視,但發展主體的能力建設更加重要,發展主體有能力認識、解決自己的問題,發展的一個重要過程是強化和提高發展主體的自我發展能力。內源式發展理論非常重視賦權(Empowerment)這一核心概念。所謂賦權,就是對參與、決策一個組織發展活動全過程的權利的再分配,增加組織成員在發展活動中的發言權和活動權。對于學校而言,賦權實際上是加強學校領導班子隊伍的能力建設,加強教師隊伍的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