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社會治理制度變遷
- 馮華 王霞 謝小芹
- 407字
- 2021-01-28 10:53:34
第三章 人民公社時期的農業經營制度
隨著高級社的加快發展和提前全面實現,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也提前完成。巨大的“勝利”使黨內驕傲自滿情緒滋長起來,隨即政治上“左”的傾向和經濟工作中的急躁冒進情緒也急速增長。1958年,為了盡快實現向共產主義過渡,人民公社化運動在全國農村全面興起。
人民公社是由十幾個甚至幾十個高級社、幾千個農民家庭合在一起形成的政社合一的集體組織,土地和人口的規模大,生產資料的公有化程度高。要在這么大的范圍內對生產實行科學管理,對勞動成果進行合理分配,顯然面臨許多現實困難。再加上合作社被大規模合并后,生產資料、勞動力和資金、物質等被隨意調撥,人們的統一勞動無法有效計量和監督,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受到極大挫折。在這種情況下,中央對“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體制進行了多次調整,最核心的是將人民公社的經濟核算單位逐級下放,最終確定了“三級所有,隊為基礎”,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的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