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鏈原理、設計與應用(第2版)
- 楊保華 陳昌
- 1658字
- 2020-08-11 18:07:58
3.2.6 眾籌管理
區塊鏈自身帶來的多方信任合作機制,有望提高眾籌的效率和安全性。在該領域的嘗試目前主要是“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ICO)形式。
ICO設計思想十分簡單。項目發起方通過售賣項目早期的數字資產(代幣)向外界融資,投資者可以直接以比特幣等形式參與。當項目上線后,如果能得以健康成長,項目代幣價格上漲,投資者可以獲得回報,并且可以選擇在任何時候賣出這些代幣并退出。從Howey測試角度看,ICO屬于權益類證券活動。
最早的ICO出現在2013年6月,萬事達幣(MSC)在Bitcointalk論壇上眾籌5000個比特幣。很可惜該項目后來并沒有成功,但開啟了ICO的浪潮。
2014年,比較出名的如比特股Bitshares和以太坊Ethereum先后發起ICO,并且隨著平臺自身的發展,投資者獲取了大量的回報。這些早期項目支持了區塊鏈領域的初創企業,同時探索了新的眾籌模式。
2016年4月30日上線的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項目,試圖打造基于以太坊的眾籌平臺,更是一度創下歷史最高的融資記錄,數額超過1.6億美元。該項目暴露出這種創新形式的組織者們在應對安全風險時缺乏足夠的應對經驗。6月12日,有技術人員報告合約執行過程中存在軟件漏洞,但很遺憾并未得到組織的重視和及時修復。4天后,黑客利用漏洞轉移了360萬枚以太幣,當時價值超過5000萬美元。雖然最后采用了一些技術手段來挽回經濟損失,但該事件毫無疑問給以太坊平臺帶來了負面影響,也給ICO這種新模式的流程管理敲響了警鐘。
2017年開始,傳統風投基金也開始嘗試用ICO來募集資金。Blockchain Capital在2017年發行的一支基金,創新地采用了傳統加ICO的混合方式進行募資,其中傳統部分規模4000萬美元,ICO部分規模1000萬美元。4月10日,ICO部分1000萬美元的募集目標在啟動后6小時內全部完成。整個2017年全球有超過1000個ICO項目,總募資額超過40億美元。
Telegram在2018年初通過兩輪ICO共募集資金17億美元,在第二輪時明確限制最低投資門檻為100萬美元。
由于市場過于火爆,投資者投機心理加重,同時出現了大量欺詐性的項目。這些項目的白皮書粗制濫造,有的項目甚至連白皮書都沒有,被戲稱為“空氣項目”。2017年下半年開始,大量不成熟項目因為無法完成預設目標而破滅,這被認為是第一次ICO泡沫的結束,同時市場在泡沫后變得更加成熟和理性。
同期,各國開始加強監管,要么將其納入已有監管體系,要么暫時禁止ICO活動。2017年8月28日,美國證監會發布關于謹防ICO騙局的警告,之后將ICO納入證券監管;此外,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菲律賓以及歐洲主要國家也將ICO納入監管。同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門發文,稱ICO為“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立即停止”。這些措施提高了項目發行的門檻,客觀上促進了整個生態系統的進化。全球范圍內ICO項目發行的頻率明顯下降,但優質項目比例明顯提高。
客觀來看,作為一種創新的模式,ICO眾籌方式相對IPO更加靈活,適合早期中小資金額的創業項目。但目前ICO項目仍屬于法律監管的灰色地帶,往往存在如下問題:
●缺少法律支持和監管機制。作為一種新型融資行為,由于缺乏相關法規,監管流程很難執行,出現問題后投資者無法得到合理賠償。
●項目的評估難度很大。ICO項目往往涉及科技和創新含量較高的產品,無論是審查機構還是普通投資者都很難進行準確評估。
我國《證券法》第二章第10條明確規定:“公開發行證券,必須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并依法報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核準;未經依法核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公開發行證券?!边@可以保障投資者的長期權益,有利于建設健康的交易環境。因此,為了解決ICO的現有缺陷,應當參考IPO等證券管理辦法制定監管框架。具體可從三個方面進行完善:
●從項目方角度,需要通過行業共識建立規范的準入機制。如要求必要信息的公開和接受第三方的監督審查,同時設定融資額度限制。通過這些機制可以避免欺詐,保護市場投資者。
●從投資者角度,在一定時間內應當提高入場門檻。如募集資金超過一定額度的項目只能接受來自專業投資機構的投資。同時加強投資者教育和風險告知。
●最后,法律界需要和科技界開展合作,盡早主動出臺相關監管法規,將這一新型募資方式納入正式監管之下,并建立完整的市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