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免疫力的本質,支持生命自我修復

除非先天免疫缺陷,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免疫力。但是,免疫力也需要小心呵護才能發揮積極作用。如果孩子一感冒,我們就給他吃藥打針,便會使孩子失去鍛煉免疫系統功能的絕佳機會,雖然控制住了病情,但很容易導致孩子免疫力下降。當然,我們也可以主動給予免疫系統積極影響,如按時給孩子接種疫苗,依體質與年齡選擇呵護免疫力的重點舉措等,以此來為孩子的免疫系統從小打下堅實基礎。

人生不同階段,需要應對不一樣的“免疫危機”

之前我們已經講過,人體的免疫力在25歲左右的時候達到頂峰,這時候我們身體的抗病能力最強,身體也最健康。當然,這是相對而言的。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而免疫力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很大。有的人天生身體底子特別好,免疫功能強,相對就可能更少生病,免疫系統衰老得可能也更緩慢。而有的人先天身體底子差,他在免疫力最強的時候可能也趕不上一些老年人的免疫水平。

不管天生免疫力如何,我們都要注意外在因素的影響,否則會讓免疫功能受損。而且,在個體差異之外,我們的免疫系統功能也存在一些共同規律。其中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在我們人生的不同階段,免疫力的水平是不一樣的,我們應區別對待,相應地采取一些措施來促進身體健康。

◆剛出生的嬰兒

對于半歲前的嬰兒,大家不用擔心他沒有免疫力,因為他們從媽媽那里獲得了天生的免疫力。從半歲到1歲半這段時間,寶寶天生的免疫力正逐漸耗盡。而1歲半到2歲,這時候的寶寶又在重新獲得免疫力,但成長的速度并不盡如人意;等到3歲,寶寶所獲得的抵抗細菌、病毒的免疫力已經達到成人的90%。所以,半歲到3歲是孩子免疫力最脆弱的階段,這一階段,我們一定要注意強化他們的免疫力。

首先我們最好用母乳喂養,這會為新生兒打下良好的免疫力基礎。假如實在沒有條件進行母乳喂養,那么最好選擇接近母乳的優質奶粉。

其次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過去環境不衛生,寶寶容易因寄生蟲、細菌或病毒引起感染性疾病。現在環境過于干凈,寶寶在免疫系統發育的過程中沒有充分地接觸多樣性的外界抗原,所以等寶寶長大后,免疫系統很容易對外界的各種抗原產生過度反應,導致過敏性疾病。

此外,環境中苯、甲醛、PM2.5超標等也會影響寶寶的免疫力,這一點也要注意。最后要按時接種疫苗,以預防多種疾病、提高免疫力,這一點我們隨后會講到。

◆少年兒童

4歲之后的小朋友開始上幼兒園了,會接觸更多細菌。但是,這時候他們的免疫力水平與成人的免疫力水平已經沒有太大的差距了,所以家長也不必過分擔心。到8歲的時候,他們的免疫系統已經非常健全。

孩子在這段時間,家長需要特別注意兩點。

第一是飲食。由于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所以家長唯恐孩子營養不夠,這是現代人的通病。于是,大部分孩子蔬菜等新鮮食物吃得太少,肉類和加工食品吃得過多,這些都會影響免疫力。有句古話說,“要想小兒安,常帶三分饑和寒”,這是有道理的。小孩子本身脾胃比較弱,消化能力弱,假如吃的全是高蛋白、高脂肪類食物,身體根本就消化不了。中醫有句話叫“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傷了腸胃,就更難吸收營養了,免疫力自然也強不到哪兒去。所以,小孩子吃飯一定要科學搭配、營養均衡。

第二是精神壓力及作息。開始上學的孩子會有競爭意識和功課的壓力,尤其是上了小學之后,孩子可能會因為課業而精神緊張,無法保證高質量的睡眠,從而影響激素分泌和免疫功能的正常運行。所以,家長要多與孩子交流,及時疏導他們的精神壓力,并通過提供良好的睡眠條件等,讓孩子睡得香,身體棒。

◆中年人

20~30歲的時候,我們的免疫功能非常健康,這一時期我們只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可以了。但30歲以后,慢慢進入中年的我們就成了最危險的群體。免疫系統的日漸變弱及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使得現在的中年人患癌癥的越來越多。對中年人來說,為了保護免疫力,一方面要調整心態,盡量做到心情愉悅平和;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飲食,早上、中午吃得好一點,晚上盡量吃清淡些。

◆老年人

退休以后,我們終于有更多時間鍛煉身體、好好休息了。可是年歲不饒人,免疫功能不可避免地越來越差。這個時期好好呵護免疫力很關鍵。老年人一定要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物,適量運動,少到人多的地方,以免被病原體盯上;有糖尿病等基礎病、長期臥床、體質差的人,可以考慮注射流感、肺炎等疫苗。至于飲食,一方面要保證營養;另一方面又要足夠清淡,一定要少一點、軟一點、溫一點、慢一點,這樣才能盡可能地保護脾胃,為免疫系統提供足夠的動力。

正確接種疫苗,提升獲得性免疫力

之前我也跟大家提過,我們人體的免疫力根據獲得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先天性免疫力和獲得性免疫力。而獲得性免疫力中最為大家熟悉的就是母乳和疫苗。母乳給嬰兒帶來的抵抗力是任何其他替代品都不可能代替的。但是,母乳提供給孩子的免疫力畢竟是有限的、被動的,所以我們還需要給孩子接種疫苗,讓孩子的免疫系統自己產生防御性抗體。

簡單來說,疫苗是把細菌、病毒等病原體以及它們的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轉基因等方法制成的一種制劑。它的作用是訓練身體的免疫能力。

由于疫苗已經經過處理了,所以對身體的傷害力非常微弱,人體的防御體系針對病原能夠進行合理的反應,產生一定的保護物質,比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質、特殊抗體等,同時又不至于使身體產生歇斯底里的過度免疫反應。當我們的免疫系統記住了這種細菌或者病毒之后,再次接觸到這種病原菌時,免疫系統就會依循原有的記憶,制造更多的保護物質來阻止病原菌的傷害。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主動接種疫苗。

很多親戚朋友在給孩子注射疫苗的時候都會問我:“Hib疫苗打不打?”我一般都會說:“經濟條件允許的話,有選擇性地打。”他們往往會接著問:“會不會有副作用?”我說:“沒有人能保證沒有任何副作用,但一般都是沒問題的。”

什么是Hib疫苗呢?它是一種計劃外疫苗,用來預防b型流感嗜血桿菌感染,家里有孩子的應該不會陌生。一般來說,我們現在使用的疫苗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計劃內的,由政府免費提供,屬于強制性接種疫苗。目前我們國家的計劃內疫苗是卡介疫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小兒麻痹糖丸等。對于這些疫苗,孩子到年齡了直接去打就行。

另一類是計劃外的,屬于自費且為自愿接種。不少家長覺得計劃外疫苗接不接種無所謂,這是不對的。其實,計劃內疫苗與計劃外疫苗是相對的,在國家財政允許、疫苗可以足夠供應的情況下,計劃外的也將會變為計劃內的。比如,2008年的時候,我國就擴大了計劃內疫苗的范圍,增加了4種疫苗,分別是麻(疹)風(疹)腮(腺炎)聯合疫苗、乙腦減毒活疫苗、流腦疫苗、甲肝減毒活疫苗。所以,計劃外疫苗是計劃內疫苗的重要補充,許多計劃外疫苗針對的疾病發病率很高,危害很大,有條件的話我們還是應該接種的。比如,最好所有孩子都接種水痘和Hib疫苗,而體弱多病的寶寶可以選擇性地接種流感和肺炎疫苗。

但是正如我那些親友擔心的一樣,很多家長也害怕有副作用,所以猶豫要不要給孩子接種計劃外疫苗。其實對此我們大可不必過于擔心,畢竟出現副作用的人還是少數。而且,有些副作用還是可以避免的,除非是過敏體質的孩子。另外,大家也不必擔心打疫苗會降低孩子自身的免疫力,疫苗對人們的自身免疫系統不會造成不良影響。

有些孩子接種疫苗之后可能會出現發燒、食欲不振等現象,這并不是說疫苗有問題。事實上,疫苗本身就是外來入侵的敵人,它的作用就是要激發免疫功能起反應,因此,在接種后24小時之內發熱低于38.5℃,孩子精神好,沒有其他情況,一兩天后就退燒,是接種疫苗的正常反應,對機體只會造成一過性影響。類似的狀況還包括皮疹、嘔吐、四肢乏力、腹瀉以及接種部位紅腫、疼痛、硬結等,大多會在1~2天內自行恢復,通常不需要做任何處理。這時,孩子應適當休息,多喝開水,注意保暖,防止繼發其他疾病。

但是假如孩子出現持續高熱、驚厥、嘔吐、皮疹、四肢軟弱無力難以消退的癥狀,這就是非正常現象了,最好立即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

另外,我并不建議大家給寶寶接種所謂提升免疫力的疫苗,因為每個寶寶的體質不一樣,小寶寶的抵抗力是要靠平時來提高的。我們只要提供給孩子營養全面的食物,平時多帶他們到戶外活動,提高他們的睡眠質量,讓他們多吃一些能提高抵抗力的食物、多喝白開水,并定期帶他們檢查微量元素,基本上他們的免疫力都不會有什么大問題,沒有必要隨意給他們注射專門提升免疫力的疫苗。

提升孩子免疫力的方法要得當,過于干凈沒有必要

過于干凈的環境對提升孩子的免疫力無益

為了保護免疫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保證日常生活的清潔衛生,但是有一類人有點例外,那就是小孩子。小孩子不需要過于干凈的環境,因為這樣免疫系統能對病原形成免疫記憶,萬一再次遇上,機體可以很快將其消滅。如果你家太干凈,孩子沒有機會通過感染產生抗體,抵抗力反而減弱。

也就是說,假如小孩子稍微接觸一點病毒或者細菌,身體就會獲得對這種病毒或者細菌的免疫力,長大了他們就不會生同樣的病了。這就是為什么說“不干不凈,吃了沒病”那句俗語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人是在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的伴隨下長大的,病原體會讓人生病,同時也有助于人體自然防御系統的健康發展。

假如小孩子生活的環境太干凈了,那么一旦長大后到一個不太干凈的環境,他們就容易生病,反而是那些生活在衛生條件不是很好的環境中的人更健康。比如有人穿的衣服是抗細菌、病毒的,家里也到處用消毒劑,這就是過于干凈了,是沒有必要的。

所以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好好的,但一上幼兒園,不是患濕疹就是感冒腹瀉、咳嗽等,回了家就沒事。這就是典型的自身免疫力低下。我就遇到過這樣一位小患者,他上幼兒園第一天身上就出現大量紅疙瘩,這是過敏性濕疹。他媽媽趕緊把他接回家,濕疹很快緩解,幾天后便消失。看他病好了,媽媽又把他送進幼兒園,結果他不僅全身瘙癢,還長出膿包瘡,不得不回家休養。后來他們家人發現,只要孩子一進幼兒園,準生病,所以他也成了醫院常客。

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出在他媽媽身上。這位小孩子的媽媽有潔癖,總是擔心孩子因接觸不干凈東西而生病,還給家人定下多條規定,除了孩子親人外不準任何人觸摸孩子,嚴禁孩子接觸泥土等臟東西。就這樣,由于生活的環境太干凈,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孩子的自身免疫力十分低下。結果孩子到了幼兒園,接觸到很多細菌,所以就特別容易生病。

因此,家里有小孩子的媽媽們都要引以為鑒。別以為你近乎潔癖的行為是在為孩子好,其實這是在扼殺孩子的免疫力。

我們沒有必要在家里整天用消毒劑。消毒劑是醫院需要用的,因為醫院里有各種各樣的病原體,去看病的人免疫力又比較低,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所以需要消毒。而家里通常沒有那么多病原體,任何物品都要消毒的做法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世界衛生組織就曾經強調,抗菌清潔用品會使微生物抗藥性問題更嚴重。而美國醫學會也呼吁大眾避免使用含抗菌成分的清潔用品,因為這些產品可能是產生抗藥性微生物的因素,人們只要使用一般的肥皂和水就可達到清潔的效果。

大家也不要以為孩子因為太小,所以免疫力低下。事實上小孩子的免疫力并不比大人差,只是他們和大人的免疫反應組合不同,小孩子的免疫系統尚未強固,所以幼兒園里一個小孩子感冒,其他人可能跟著感冒。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免疫機能逐漸成熟,3歲以上孩子的體內免疫血清的抗體濃度即接近成人。8歲后,孩子整個免疫系統的抵抗力已和成人相當,我們沒有必要給他們過度保護。

的確,有些細菌需要避免,比如病人攜帶的病原體對孩子健康不利,要盡量避免讓他們直接接觸;易患過敏的孩子,要避免接觸致敏物質,如動物毛發等。但是,家里的衛生沒必要依賴有殺菌功效的清潔產品。只要遵循基本的衛生習慣,保持房間干凈,飯前便后、玩耍之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啃玩具等,孩子就不會輕易生病。至于玩泥巴、在草地上打滾、堆城堡、挖洞穴等一些家長認為臟兮兮的游戲,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玩,孩子不但不會因此而得病,反而能增強身體抵抗力。

八種做法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免疫力

假如你真的想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免疫力,那么正確的做法有以下幾種:

要定時打開門窗換氣。每天至少2次,選擇上午9~11點、下午3~5點等空氣污染低的時間段,每次不得少于20分鐘,保證孩子房間空氣流通。

多帶孩子到空氣清新的公園、綠地等處做戶外運動,以增強體質,提高他們的免疫力。

每星期室內消毒一次,如用食醋熏蒸法,以減少病原體的數量。

鼓勵孩子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豬血等可以提升免疫力的食物。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或在孩子的居室里抽煙。

讓孩子多親近自然。人體抗病能力是逐漸養成的,出生后及時打疫苗,是主動形成抗病能力;孩子接觸土壤、綠色植物及各類微生物,是被動接觸細菌和病毒,讓身體逐漸認識它們,最終形成抗病能力。

多讓孩子和其他孩子接觸,讓他們暴露在感染源下,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反應,增強他們的免疫系統。

和孩子討論身體自我治療的能力,讓孩子了解身體具備的自愈力,讓他們學會相信自己的身體本能,不致過于依賴藥物。假如經常強調孩子虛弱,將會讓他們更焦慮不安。

輕松五招提升免疫力,助準媽媽好“孕”

對每一個女人來說,懷孕時期都是人生中一個需要特別對待、格外關注的時間段。在此期間,我們的身體不可以有任何差池,這樣才能孕育一個健康強壯的寶寶。如果我們在懷孕期間生病,那么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肯定也會不好受的。特別是當準媽媽生病時,吃藥打針會對肚子里的寶寶有不小的影響。

所以,準媽媽的免疫力尤其重要,它能幫助我們在十月懷胎期間盡量不生病。那么,準媽媽們該怎樣保護并且提升自己的免疫力,以達到遠離疾病的目的呢?

◆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

懷孕期間我們的身體會出現很大的生理變化,包括身材走樣、動作笨拙、記憶力下降等。面對這些情況,很多準媽媽會表現得比較煩躁,甚至會有抱怨;還有一些準媽媽有過多的擔心,對懷孕這件事過于緊張;一些準媽媽還會出現產前焦慮癥……

上面的這些負面情緒和巨大的心理壓力都會使準媽媽的免疫系統功能受損,嚴重削弱準媽媽的免疫力。所以我們要放松心情,輕松愉快的心情才有利于準媽媽免疫力的提升,有利于胎兒的健康。

◆做好自我保護工作

準媽媽要認識到自己處于特殊時期,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這就意味著,我們在懷孕之前就要做好準備。比如,冬天是流感多發季節,如果計劃在冬末春初懷孕,就可以提前注射流感疫苗,注射疫苗2~3個月后再受孕。

懷孕之后,準媽媽到醫院或者其他公共場所、人員密集的地方時,要戴口罩;飯前便后、外出歸來以及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后,都要立即用流水和肥皂洗手,這樣才不至于給免疫系統增加太多負擔。

◆均衡飲食

相信所有的準媽媽都知道要補充足夠的營養。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準媽媽的營養要均衡合理,特別是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的蛋白質、維生素和一些微量元素一定不能缺乏。

蛋白質是準媽媽免疫系統防御功能的物質基礎,缺乏蛋白質就會影響免疫細胞和抗體的形成,導致機體抗病能力減退,讓疾病有機可乘。

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葉酸和牛磺酸都是準媽媽維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營養素,它們的缺乏也會導致免疫力的降低。

銅、鐵、鋅等微量元素與免疫功能也是密不可分的,準媽媽如果缺乏這些元素,就會使免疫機能受到抑制,疾病發生率也會隨之升高。

另外,我們還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多吃蔬菜和水果。其中,多喝水可以加快身體循環,有助于將病毒排出體外。

◆按時休息,提高睡眠質量

良好的身體狀態與充足的睡眠息息相關,睡眠不足就會導致體內的T細胞和吞噬細胞數量減少,患病的概率就會增加。

準媽媽最好在晚上11點前睡覺,睡到第二天自然醒就可以,只要精神舒爽就說明睡飽了。睡眠不好的準媽媽可以在睡前喝一杯熱牛奶,睡前避免情緒過度興奮,讓臥室保持合適的溫度、濕度和光線,睡前用熱水泡泡腳等,這些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

◆科學、合理運動

很多人都認為準媽媽運動對胎兒不利,這是不對的。運動勝過所有的藥物,是人體提升免疫力非常有效的方式。當機體處于運動狀態時,免疫細胞分泌干擾素的量比平時增加1倍以上。

雖然隆起的腹部使得準媽媽無法劇烈活動,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選擇散步、準媽媽操等比較柔和的運動種類。準媽媽每天堅持運動一小會兒,持續下去,不僅會使免疫細胞數目增加,免疫力增強,還有利于順利分娩。

無毒一身輕,給器官排毒,提升免疫力

空氣、水源、食物——身體毒素的來源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給身體累積越來越多的毒素,雖然我很不愿意這樣說,但事實就是如此,我們可以自己想想看。

自從PM2.5這個概念廣為人知以后,我們就都知道了,原來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中懸浮著各式各樣的有毒物質,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和煙的粒子狀物質等。這些物質一旦進入肺部,就會侵蝕肺臟的細胞組織,這樣一來,就會引起人體代謝異常,造成神經機能障礙,最可怕的是,它們可以吸附致癌性的物質,進入人體肺部深處并停留在那里。

而在我們的水源中,充斥著來自工廠排放的工業廢水、農業用地的化學毒素、畜牧業的動物排泄物、家家戶戶使用的合成洗滌劑以及各種放射性物質,還有消毒用的氯以及氯與各種有機化學物質結合產生的三鹵甲烷。這些毒素,絕對是膀胱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直腸癌和血液系統腫瘤的元兇,也是導致中樞神經障礙、心臟病、肝、腎功能受損、婦女流產、嬰兒先天性異常、兒童腦部發育受損等大大小小疾病的危險因素。

至于食物中的毒素更是舉不勝舉了。我們食物中的毒素包括農藥、化肥、有毒重金屬、各種添加劑,以及食物因儲存、烹飪方式不當所產生的毒素,等等。

所以,我們的腎臟和肝臟馬不停蹄地忙著清除每天飲食與呼吸所累積下來的負擔——附著在水果上的農藥、彌漫在煙塵中的金屬成分、加工食品里的糖分和壞脂肪,以及接觸家庭清潔用品后殘留的化學混合物質……雖然聽起來相當可怕,可是這些還不是全部——這僅是我們最常接觸到、令人煩惱的部分毒素來源。

給器官排毒,提升免疫力的首要任務

各種毒素進入身體之后,都會在人體細胞內造成即時或永久性的傷害,都會讓我們的免疫力或多或少降低。毒素長期累積的結果,就是讓免疫功能失調,出現癌癥等疾病。所以,想要提高免疫力,給身體各器官排毒是首要任務。

肺部排毒。肺臟是最易積存毒素的器官之一,我們呼吸到的空氣中飄浮的細菌、病毒、粉塵等有害物質都會進入肺臟。我們想給肺部排毒,可以早上在空氣清新的地方或雨后練習深呼吸,深吸氣時先緩緩抬起雙臂,然后突然咳嗽,同時迅速垂下雙臂使氣流從口鼻噴出,將痰液咳出。如此反復多遍,每天堅持這樣做,能使肺保持清潔,這樣可以幫助肺臟排毒。此外,還可以多吃黑木耳,因為黑木耳含有的植物膠質有較強的吸附力,可以清肺、清潔血液。

肝臟排毒。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各種毒素經過肝臟的一系列化學反應后,就會變成無毒或低毒物質。要給肝臟排毒,我們需要體育鍛煉,在運動中,通過把壓力施加到肝臟等解毒器官上,改善器官的緊張狀態,加快其血液循環,促進排毒。我們還可以多吃苦瓜,苦瓜中有一種蛋白質能增加免疫細胞活性,可以清除體內有毒物質。

腎臟排毒。腎臟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它過濾血液中的毒素和蛋白質分解后產生的廢料,并通過尿液將它們排出體外。給腎臟排毒主要是不要憋尿。尿液中毒素很多,若不及時排出,會被重新吸收,危害全身健康。充分飲水可以稀釋毒素的濃度,而且可促進腎臟新陳代謝,從而將更多的毒素排出體外,但切記水不等于甜飲料。建議大家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溫水,此外還要多吃黃瓜、櫻桃等有助于腎臟排毒的蔬菜和水果。

大腸排毒。腸道中的糞便毒素很多,比如硫化氫、吲哚、糞臭素,若不及時排出,會被機體重新吸收,損害人體的健康。因此我們應保持大便通暢。清晨起床后至少喝200毫升水,多活動活動,能起到清刷胃腸的作用,使得大小便排出,清除毒素。我們應以天然食品取代精加工食物,其中新鮮水果是強力凈化食物,菠蘿、木瓜、奇異果、梨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糞便之所以會留在人體內就是因為腸道的蠕動不夠,如果平時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比如糙米、蔬菜、水果等,能增加腸道蠕動,可減少便秘的發生。

皮膚排毒。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皮膚上的汗腺和皮脂腺,能夠通過出汗等方式排出其他器官難以排出的毒素。我們可以每周至少進行一次使身體多出汗的有氧運動。每周最好還要洗一次蒸汽浴或桑拿浴,能加快新陳代謝、排毒養顏。蒸桑拿時要注意多喝水,洗之前喝一杯水可以幫助加速排毒,洗完后喝一杯水能補充水分,同時幫助排出剩下的毒素。

不亂用、濫用抗生素,小病痛是鍛煉免疫系統的好機會

說起抗生素,真是讓人又愛又恨。自從它誕生以來,真是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極大貢獻,物美價廉的它很快就在我們生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所以,很多人如果出現頭疼腦熱、眼部不適、腹瀉的狀況,都會自己去藥店買些抗生素來使用,比如頭孢氨芐、氯霉素眼藥水、乙酰螺旋霉素、氧氟沙星、氟哌酸等。在我們的家庭小藥箱中,它們也是常備藥吧?但是,抗生素雖然能治病,但如果自己隨意濫用,對免疫力的傷害是相當大的。

大家也應該知道,自從2004年7月1日始,全國未列入非處方藥目錄的各種抗菌藥物,在零售藥店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才能銷售,這讓很多人抱怨給自己帶來了不便。可是大家想想,為什么國家會對抗生素的使用如此嚴格要求了呢?這實在是因為抗生素如果隨便使用,后果太嚴重了。

是藥三分毒,亂用、濫用抗生素后果嚴重

◆二重感染

正常情況下,人體腸道中寄生著種類繁多的細菌等微生物,被我們稱為菌群。和任何其他生物族群一樣,菌群中的各成員也存在競爭與合作,它們相互制約,形成了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在這種平衡狀態下,任何一種微生物都不能無限制大量繁殖,因而也就不會給人體帶來傷害。然而,假如我們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就會讓腸道內對抗生素敏感的微生物種類元氣大傷,而那些耐藥的或者對抗生素不敏感的微生物就會因為失去制衡作用而大量繁殖,從而引起二重感染。

在機體防御機能低下時,尤其是年老、體弱、有嚴重慢性病或血液病的患者,更是容易出現二重感染,主要表現為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如鵝口瘡、食道炎、腸炎等)、尿路感染和敗血癥。由于引起二重感染的耐藥菌往往是一些真菌,這些真菌感染如果不及時治療,有可能會導致患者的死亡,所以大家千萬要引起警惕。

◆讓細菌產生耐藥性

亂用濫用抗生素,極有可能讓細菌的耐藥性增強。比如,你今天嗓子痛,自己診斷不是什么大毛病,可能是咽喉炎,于是決定吃阿莫西林消炎。你每天吃3次,吃了3天,感覺好點了,自己停藥。又過了4天,咽喉炎又發,你又開始吃藥,癥狀有緩,停藥。10天后又復發,只好去醫院。很多人都有過類似情況吧。可是你知道這樣做后果有多可怕嗎?

我們身體里的細菌構成了一個大的生態環境,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樣,優勝劣汰同樣適用于細菌在自然界的生存和延續。在某種抗生素的強烈打擊下,絕大多數細菌很快死亡,但是總有一些抵抗力強的細菌逃了過去,生存下來。慢慢地,這些經過抵抗的細菌就有了抵抗這種抗生素的能力,并形成基因突變,而且可以把這種抵抗基因遺傳到下一代,這就形成了細菌的耐藥性。

如果被這種菌株感染,服用同樣的抗生素就根本沒有用。細菌耐藥性的增強,會使人類在發生嚴重感染時面臨無藥可治的境地。所以,平時的小病小痛,最好不要用抗生素,而應靠自身的抵抗力,使免疫系統得到鍛煉。

抗生素不是萬能藥,要合理使用

抗生素也不是對所有炎癥都管用,它只適用于由細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癥,而對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由病毒引起的炎癥,比如病毒性感冒等炎癥就沒有效。對麻疹、腮腺炎、傷風、流感等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也是有害無益的。而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對患者用抗生素也是無效的。所以,別把抗生素當成萬能藥吃,更不要為了讓疾病早日痊愈而把幾種抗生素一起服用,這樣只會讓免疫力下降,卻未必能改善病情。

成人偶爾一兩次自己擅用抗生素也就罷了,以后引起注意盡量不要再用就行,但對于嬰幼兒和兒童,千萬不要隨意使用。

這是因為,孩子身體各個器官發育不成熟,對成人可能不會造成損害的抗生素,往往會對嬰幼兒和兒童造成嚴重的損害。如一些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會造成孩子肝功能的嚴重損害;喹諾酮類藥物如環丙沙星等對兒童軟骨有潛在損害;氯霉素則可導致骨髓抑制,引發血液病和灰嬰綜合征。一些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比如新霉素、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等容易造成孩子耳聾和腎損害,一些非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氯霉素、紅霉素等也可以引起藥物性耳聾。

所以,千萬不要孩子一感冒就掛鹽水,一咳嗽就吃消炎藥。

另外,大家假如確實需要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孩子需要用抗生素時,能用“窄譜”就不用“廣譜”。窄譜抗生素應用范圍窄,針對某一種或某一類細菌,廣譜抗生素則對各種類型的細菌都有效,不過耐藥細菌更多,不良反應也相應增多。

抗生素不是不能用,而是要合理使用、正確使用,不能濫用。所以我并不建議大家隨便到藥店購買抗生素使用,即便要用抗生素,最好也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別迷信保健品,吃了不一定能提升免疫力

一般來說,沒有必要,我不建議大家吃保健品,我們可以選擇食物療法和運動療法增進機體免疫力。如果需要保健品,我建議大家在醫生建議和指導下服用,不要把它們當作商品隨意選購。但假如你需要自己選擇一些日常保健品,那么下面這些原則可以提供給你。

◆一定要了解你的需要

比如你的身體根本不缺鈣,你自然也就不需要吃鈣片。假如你的膳食結構合理,能夠從正常飲食中攝取所需營養,你的生活也很規律,能夠堅持身體鍛煉,那么,有這么好的生活方式,大部分保健品對你來說就不是必需的,它們頂多可以給你的免疫力錦上添花。這時候,你可以不必吃任何保健品,即使要吃的話,也不要選擇以含營養素為主的類型,而是可以選擇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功效的保健品,或選擇具有美容作用的保健品。假如你的免疫系統功能也很好,你幾乎不得病,就不必吃提升免疫力的保健品。如果你的容顏、身材保持得很好,也不必吃保健品,吃了只會增加肝腎代謝負擔。

總而言之,第一條原則的宗旨是,需要的時候再吃保健品,假如不需要,就沒必要給身體增添額外負擔。

◆吃保健品不要全家總動員

很多人會覺得:“保健品對身體好啊,給老伴兒買的保健品,也給孫女吃一點吧。”事實上這是非常錯誤的認識,食物尚且不是人人都適合吃的,更何況是保健品呢?老幼咸宜的保健品是很少的,每個人的健康狀況更不可能相同。即便是那些營養品,比如人參、燕窩,也不是全家老少都可以吃的,都應該聽取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尤其是準媽媽、乳母、嬰幼兒,更不能隨便吃保健品。

◆一定要看清楚保健品的成分

很多人一看到自己不懂的術語或者數字就頭痛,于是他們只看產品名字、只聽廣告。大家以后要盡量改正這種做法,購買保健品時一定要看成分標示,還要看所含的劑量。

比如,你想給準媽媽購買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保健品,但想側重補鈣,那你就應該看鈣的含量是否足夠。準媽媽每日需要攝入1800毫克鈣,如果從食物中能攝取1000毫克的話,那么每天就需要再額外補充800毫克的鈣,如果你所購買的保健品每片含鈣量很小,有的只含300毫克,那么這樣的保健品就不是太合適。如果你想側重補鐵,一般人體每日可補充2毫克的鐵劑,如果你所選的保健品中鐵的含量只有1毫克或零點幾毫克,那么這樣的保健品也不太合適。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看清楚成分和含量,并不是只要它能“補鐵”“補鈣”就可以。

◆保健品絕對不是多多益善

大家都說人參好,可是讓你每天都吃,身體絕對受不了。保健品和任何東西都一樣,是把雙刃劍,看你怎么用。它之所以能幫我們提高免疫力,是因為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但無論哪一類營養素,無論多有營養價值,在人體內的濃度都是有一定限度的,過多了就會影響到與其他營養素之間的平衡。

比如鋅和鐵,過多攝入鋅,可抑制鐵的吸收和利用;而過多攝入鐵,又反過來影響鋅的吸收和利用。營養素之間的平衡被打亂了,就會影響某些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而每種營養素對人體的益處都是不可代替的,都是唯一的。

所以,在吃保健品的時候,我們不能因為缺什么就無限制地補,以至于這種營養素過剩殃及了其他營養素的吸收利和用,更不要明明不缺卻非要補。

◆不輕信標榜能“提升免疫力”的保健品

正規的通過國家相關部門批準的具備“提升免疫力”功能的保健食品,都是有適宜人群的,而這類適宜人群是“免疫功能低下者”。你的免疫力是否低下,自己可能會有感覺,但它到底是高還是低,有多低,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不要因為自己總感冒就覺得是免疫力低,買來一大堆提升免疫力的保健品來吃。

一般情況下,健康人群只需要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來提升免疫力。只有對于確實屬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才推薦服用一些保健品輔助提高免疫功能,但是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右旗| 巧家县| 南华县| 永昌县| 鹰潭市| 东至县| 姚安县| 富民县| 视频| 栾城县| 富蕴县| 沧州市| 徐汇区| 临安市| 兴安县| 禄丰县| 南京市| 莒南县| 桂东县| 梨树县| 额济纳旗| 宁夏| 孝感市| 紫阳县| 铜梁县| 高密市| 郑州市| 泰来县| 南投市| 临夏县| 高陵县| 新兴县| 澎湖县| 陇西县| 格尔木市| 东海县| 常熟市| 临澧县| 灵丘县| 观塘区| 高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