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企改革歷程1978—2018
- 國企改革歷程編寫組
- 698字
- 2020-07-31 09:55:40
第六章 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特別是黨的十四大以來我國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不斷完善,企業法人獨立性逐步確立,產權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并成為國企改革的關鍵要素,國有資產的權屬性質逐漸明確,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自然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國有企業、國有經濟的規模功能和作用直接關系到公有制主體地位的穩固,也關系到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完善。因此,必須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解決好政府以何種角色管理國有企業、怎樣管理國有企業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方面進行了持續深入的探索。通過組建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開展國有資產授權經營試點、推動重點行業領域管理體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舉措,逐步明確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原則,形成了政府以出資人方式監管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的思路。黨的十六大確立新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明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政府公共管理職能與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能分開。2003—2004年期間,國務院國資委及各級國資委成立,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和國有資產監管職責,構建了新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將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作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成為新時代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重要原則,推動國資監管機構職能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成為重要改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