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庭訓格言全鑒
- (清)康熙撰 王翠菊 范英梅評注
- 987字
- 2020-07-21 15:36:01
多識前言 以畜其德
訓曰:《易》云:“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夫多識前言往行,要在讀書。天人之蘊奧①在《易》,帝王之政事在《書》,性情之理在《詩》,節(jié)文②之詳在《禮》,圣人之褒貶在《春秋》,至于傳記子史,皆所以羽翼③。圣經(jīng)記載往跡。展卷誦讀,則日聞所未聞,智識精明,涵養(yǎng)深厚,故謂之畜德,非徒博聞強記,夸多斗靡④已也。學者各隨分量所及,審其先后而致功焉。其蕪穢不經(jīng)⑤之書,淺陋之文,非徒無益,而反有損,勿令入目,以誤聰明可也。
【注釋】
①蘊奧:精深的含義。
②節(jié)文:制定禮儀,使行之有度。
③羽翼:本義指鳥的翅膀,這里是輔助、維護的意思。
④夸多斗靡:指競以篇幅多、辭藻華麗為美的不正之風。出自韓愈《送陳秀才彤序》:“讀書以為學,纘言以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
⑤蕪穢不經(jīng):雜亂污穢,不合情理。
【譯文】
訓言說:《周易》說:“天在山里面,有大畜的現(xiàn)象。君子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可以多了解前人善的言行,以蓄積其美好的德行。”要更多地了解前人的善言善行,關鍵在于讀書。天人關系所蘊含的精深含義集中在《周易》,有關帝王的政事集中在《尚書》,有關人性情的理路集中在《詩經(jīng)》,禮節(jié)儀式的詳細集中在《禮記》,圣人對于社會的褒揚與貶抑集中在《春秋》,至于傳記子史方面的書籍,都是輔助圣人經(jīng)典的。圣人經(jīng)典記載了以往的事跡,展開這些書卷進行誦讀,就會每天知道一些以前所沒有聽聞過的事情,從而變得智慧卓識精細明察,富有深厚的涵養(yǎng),因此稱為蓄德,并非只是博聞強記,夸多斗靡而已。學習的人應根據(jù)各自的能力所及,審察學習的先后次序,從而取得一定的功效。那些雜亂污穢、荒誕不經(jīng)的書籍,粗淺鄙陋的文章,不僅讀之沒有什么好處,反而會有害,因此不要去看它,以免誤導了自己的聰明才智。

《周易》書影
【解讀】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要在幾十年里讀完古今中外的書籍是不可能的。面對浩如煙海的書籍,必須有重點、有選擇地讀書,才能有所收益。所以,在未讀書之前,應當分清哪些書該讀,哪些書不該讀。在這里,康熙重點推薦了經(jīng)史子集。這些書,包含了古圣先賢們提出的治世經(jīng)驗,同時對我們?yōu)槿颂幨酪差H有教益。相對于那些低俗的、淫穢的黃色書刊之類所帶給人的負面效應,經(jīng)史子集在啟迪人們智慧的同時,會進一步拓寬人們的視野,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因此,康熙推薦讀書當讀經(jīng)史子集一類,是有獨到的眼光的,這些書至今仍是我們智慧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