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互換,深入感受他人情緒
要想讓孩子理解他人的情緒,就要讓孩子與他人產生共情,否則孩子總是無法體諒他人的情緒,又如何真正理解他人的情緒呢?當然,讓孩子產生共情也是很難的,這是因為孩子的人生經驗有限,總是以自己的情緒感受去粗淺地理解他人,無疑不能對他人做到深入淺出,而只能對他人做到膚淺的了解。
如今,很多父母都為孩子不能理解他人而苦惱,卻不知道孩子并非完全不能理解他人,而只是自身的感受太貧瘠導致的。當父母引導孩子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孩子卻不能做到的時候,父母不如真正地與孩子進行角色互換,也許會達到讓人喜出望外的效果。
一直以來,小葉總是抱怨爸爸媽媽工作太忙碌,每天回到家里都很晚,既沒有時間陪伴她,也不能給她做好吃的,而總是躺在床上,連話也不想和小葉說。看到小葉這么大的意見,爸爸媽媽也很無奈,畢竟他們工作都很忙,為此特意請了奶奶來照顧小葉。但是,小葉并不理解:為什么別人的爸爸媽媽沒有那么忙呢?
眼看著小葉越來越抱怨,爸爸媽媽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趁著小葉放寒假在家,爸爸媽媽在周一的時候,特意邀請小葉和他們一起去上班。爸爸媽媽任由小葉自己選,小葉選擇和媽媽一起去上班。一大早,才6點,小葉就被媽媽喊醒了,原來媽媽每天起床都這么早啊,困得睜不開眼睛的小葉想道。小葉剛剛洗完臉、刷完牙,媽媽就已經穿好鞋子要出門了。為此,小葉也來不及吃早飯,就餓著肚子和媽媽一起往外跑。到了單位門口,媽媽急急忙忙買了個雞蛋灌餅,三口兩口吃下肚,小葉也吃了個雞蛋灌餅,但是站在馬路邊吃飯讓她覺得很難受。
到了單位,媽媽抱出一大堆文件開始處理,對小葉說:“既然你要與我交換角色,那么這些文件原本是該你處理的。但是你顯然不會處理,所以你可以以寫作業代替。”就這樣,媽媽埋頭處理了三個小時的文件,其間沒有喝水,沒有上廁所,小葉也痛苦地寫了三個小時的作業,腰酸背痛。平日里,小葉每寫40分鐘的作業,就會休息20分鐘,或者喝奶,或者吃水果,非常愜意。這是小葉第一次連續寫三個小時作業,她感覺頭昏腦漲,快要暈倒了。而且,她的肚子餓得咕咕叫,肯定是因為工作量太大,所以她才餓得這么快。
午飯時間到了。小葉和媽媽一起吃單位的便當,小葉覺得飯菜有些難吃,沒有幼兒園里的飯菜美味。為此,她只吃了一半,就不愿意吃了。這時,媽媽提醒小葉:“下午還要處理很多文件,如果不吃飯,肚子一定會咕咕叫。”吃完午飯,媽媽根本沒有時間休息,又開始工作。小葉才寫了一個小時的作業,就放棄了,對媽媽說:“媽媽,我太累了,可以休息一下嗎?”媽媽問小葉:“你覺得哪里不舒服嗎?”小葉點點頭,說:“嗯,哪里都不舒服,我可算知道你為什么總是腰酸背痛了。”媽媽說:“嗯,其實媽媽也累了,但是媽媽不能休息,今天的工作必須今天完成,不然就不能按時下班,還會影響明天的工作。”下午,小葉休息了好幾次,每次都有半個小時的時間,而媽媽依然埋頭苦干,和上午一樣不喝水、不上廁所。下午下班時,媽媽顯得很憔悴。小葉看著媽媽憔悴的樣子,忍不住感慨道:“終于下班了,可以回家休息一下了。”媽媽說:“不行啊,我們在回家之前,必須先經過菜市場買菜。否則,奶奶明天就沒有菜做了,全家人又要吃什么呢?”聽說還要繞道去菜市場,小葉簡直要崩潰了,直呼:“我不想去,不想去!”媽媽說:“必須得去,全家人都要吃飯呢!”就這樣,小葉不得不拖著疲憊的身體和媽媽去買菜,而且幫著媽媽提溜了一袋子的菜呢!
回到家里,小葉累得不想說話,也不想吃飯,只想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說。爸爸問小葉:“小葉,感覺如何呢?”小葉說:“爸爸,你上班也和媽媽一樣嗎?”媽媽告訴小葉:“爸爸上班比媽媽更辛苦,因為爸爸還要在外面跑來跑去。”小葉說:“真的太辛苦了,我本來覺得我上學就夠辛苦了,沒想到上班也這么辛苦。”爸爸語重心長地對小葉說:“你只是耗費了這么久的時間,還沒有承擔什么壓力呢!”小葉很奇怪:“有什么壓力?”爸爸反問小葉:“你如果學習不好,會害怕老師嗎?”小葉點點頭,爸爸說:“大人如果工作做不好,也會被上司批評的。”小葉很納悶:“大人也會挨批評嗎?”爸爸點點頭:“當然。公司里的上司、老板,對待犯錯誤的下屬比老師對待考試成績不好的孩子更嚴厲,如果工作做不好,還會被扣掉獎金呢!總之,后果非常嚴重。”小葉這才恍然大悟:“難怪你和媽媽有的時候回到家里心情不好,一定是被上司批評了!”爸爸笑著說:“是的。不過,我和媽媽都要改正,因為作為父母,我們不能把壞情緒帶回家里,傳染給孩子,我們以后會多多注意的。”
經過這次角色互換,小葉對爸爸媽媽的態度明顯好轉起來,再也不因為爸爸媽媽忙于工作回家晚而生氣了。她切身體會到爸爸媽媽的辛苦,也知道爸爸媽媽正是為了給她創造好的生活環境,才如此拼盡全力。
要想讓孩子理解他人的情緒和感受,父母就要引導孩子更多地為他人著想,與他人產生共情。當然,如果孩子因為缺乏人生閱歷和經驗,而無法做到與他人共情,那么父母還可以真正與孩子進行角色互換,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切身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和勞累。隨著人生經驗的豐富,漸漸地,孩子就會越來越理解父母的苦衷,也會真正做到理解和體諒父母,為父母考慮。
對他人感同身受,這是一種能力。父母一定要努力培養和提升孩子的情商,讓孩子具備對他人感同身受的能力。唯有如此,孩子才會更加敏感,也能夠體察他人的內心,感受他人的情緒,從而與他人之間建立更好的關系,也讓自己成為處處受歡迎的社交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