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學習真是沒意思??!--重視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2)
- 孩子不愛學習,媽媽怎么辦
- 魯鵬程
- 5162字
- 2014-03-03 16:13:40
媽媽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女兒懂得了分數的概念,同時還增加了她學習數學的信心,這種方法非常好。事實上,講故事,從表面上看是一種休閑娛樂的方式,但是如果我們能將做人的道理和書本中的知識融入到故事之中,孩子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很容易就能學到知識,同時還能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
那么,具體來說,我們應該給孩子講什么樣的故事,才能激發他的學習興趣呢?
▲ 講古代人刻苦學習的故事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匡衡鑿壁偷光”、“蘇秦頭懸梁錐刺股”、“囊螢映雪”的故事,他們為了讀書,什么困難都能克服,甚至不惜傷害自己身體。這種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實在值得孩子好好學一學。為此,我們應該多給孩子講一講諸如此類的小故事,激勵他學習古人努力讀書的精神。
▲ 講傳統小故事
在中國傳統小故事中,很多都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比如,“曹沖稱象”是數學知識的應用,體現著等待代換的概念,表明若干個小部分之和就是一個整體;“田忌賽馬”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告訴我們思考問題要轉換思路,尋求最優方案,也是數學知識的應用。此外,像“司馬光砸缸”、“狄多圈地”等故事也都體現著古代人的思想和智慧,其中也蘊含著數學、物理等多方面知識的應用。我們可以多搜集這方面的故事,講給孩子聽。當他發現所學的知識可以運用在生活中時,他學習的興趣也就慢慢建立起來了。
▲ 講古代名著中的故事
一位媽媽為了培養兒子看書的興趣,每天晚上給他講一段《西游記》里的故事。這樣持續了3天,兒子聽故事的興趣越來越濃厚。第四天,媽媽最開始依然繪聲繪色地講書中的故事,可是講到最精彩的地方時,突然停止了,問道:“知道后來怎么樣了嗎?”兒子用力地點了點頭,說:“想。”這時,媽媽故意打了個哈欠,說道:“可是媽媽有點困了,你自己拿著書看吧。” 接著,把書遞到了兒子的手里。結果兒子饒有興趣地獨自看了起來。
如今,很多孩子都沒怎么讀過古代名著,對此也沒有什么興趣。事實上,這些傳統文化和知識應該讓他多了解一下。因此,為了鼓勵他讀書,我們不妨借鑒這位媽媽的做法,最開始用講故事激發出孩子對故事的興趣,然后再鼓勵他自主閱讀,這樣他讀書的興趣慢慢就建立起來了。
▲ 給孩子買適合他讀的童話、寓言類書
一般來說,孩子們都喜歡看各種小童話、小故事、小寓言,其中不僅有有趣的情節,還有豐富的知識和道理。閱讀這些內容不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讀書興趣,還能給他很多生活中的啟迪。比如,像《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這類書都可以買給孩子,讓他好好看一看。
10.現在去學習,就給你5元錢!--千萬別用金錢、物質“激發”學習興趣
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很多父母習慣使用物質獎勵或者金錢獎勵促使他學習。比如,當他作業做得整齊時,我們給他發獎金;考試成績高,獎勵他一個MP3;或者提前許諾,如果他期末考試考到第幾名,就獎勵他一個筆記本電腦……
事實上,如果我們一味地用物質和金錢獎勵的方式激勵孩子學習,很有可能導致他是為了金錢而認真讀書,或者為了我們而學習,而這就扭曲了他學習的目的。
8歲的強強不愛寫作業,每次都要媽媽三催四請,他才安靜地坐在課桌前學習起來。一天,強強和往常一樣,放學后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媽媽催促他說:“快去學習?!睆姀姂椭骸暗纫粫骸!边@時,媽媽說:“如果你現在就去學習,就給你5元錢?!?說著,從兜里掏出了一張5元的紙幣??吹藉X后,強強眼前一亮,接過錢,走回了自己的房間。
發現這個方法很管用后,媽媽就和強強協商好,如果他能做到每天放學先做作業,就每天都能賺到5元錢。計劃實施的最初幾天里,強強果然每天都能做到放學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墒菐滋旌螅瑡寢屜掳嗪?,發現強強不再像以前一樣寫作業了,而是又看起了電視,于是詢問他原因。只聽強強說:“錢我已經賺夠了,今天不想賺了?!贝藭r,媽媽啞口無言。
從強強的身上,我們不難看出他做作業完全是以“賺錢”為目的,當他不想賺了,也就不再像以前一樣放學后先做作業了??梢?,物質獎勵、金錢獎勵只能起到暫時的作用,實際上并沒有激發出孩子的學習興趣。因此,對孩子的物質獎勵和金錢獎勵,我們一定要慎用。
▲ 物質獎勵和金錢獎勵要適當
在教育過程中,任何獎勵都只是一種輔助性的手段,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為目的的。但有些父母動輒就給孩子獎勵,從生活到學習,只要他取得一點成績,就獎勵他,結果使得獎勵成為家常便飯。但對孩子來說,一旦他很輕易地就得到了想要的東西,獎勵也就對他失去吸引力了,其作用也就大打折扣或者不存在了。因此,我們對孩子的物質獎勵和金錢獎勵一定要適當,當他有一種“欲求而難得”的感覺,物質和金錢獎勵也就起到相應的作用了。
▲ 物質獎勵轉換為精神獎勵
心理學家建議,精神獎勵的持久性要更長,尤其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應該逐步增加精神獎勵的分量。但對小孩子來說,物質獎勵要更直接一些,因此,最初的時候,我們還是要適當以金錢獎勵、物質獎勵為主的方式激勵孩子學習。但是隨著他年齡的增長,我們要慢慢過渡到金錢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的方式,最后再過渡到以精神獎勵為主的獎勵方式。這樣他學習的動機和目的也就漸漸明確了。
▲ 注重精神獎勵法
稱贊、表揚、鼓勵以及關注都是一種精神獎勵方法,這些都可以增加孩子的信心,從而提高他的學習興趣。因此,在生活中,我們要注重精神獎勵法,比如,當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的時候,我們要及時給予稱贊;當家長會上,孩子被老師表揚時,我們也要及時反饋給他。當然,如果孩子某一次考試沒考好,我們也要幫他分析原因,鼓勵他跌倒了自己爬起來,爭取下次取得好成績,以此增加他的信心。
▲ 物質獎勵要有選擇性
當給孩子一些物質獎勵的時候,我們最好選擇一些有意義的東西,比如,有利于他成長的書籍、學習用品、體育用品等,或者帶著孩子去旅游,豐富他的知識,增長他的見識。切記用名牌衣服、運動鞋,或者帶他胡吃海塞一頓作為獎勵他的方式。
11.怎么老是犯錯誤呢,???--孩子犯錯,正是他進步提高的機會
古語講:“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難免都會犯錯,孩子也不例外。在學習中,他可能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而這個時候,我們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一位媽媽下班后,幫兒子聽寫生字。聽寫完之后,兒子錯把“紛”字右上部分的“八”寫成了“人”,爸爸耐心地糾正了他,并讓他重寫10遍,加深一下記憶。幾天之后,爸爸又幫兒子聽寫生字,又念到了“紛”字。結果錯誤依舊,兒子又把“八”寫成了“人”。
這時,爸爸生氣地訓斥道:“你怎么總是犯錯誤呢?還總在同一個地方犯錯誤,怎么回事,啊?”看到爸爸生氣的樣子,兒子仿佛犯了天大的錯誤一樣,一直低頭不語。
從這位爸爸身上,我們是否看到了自己的身影?是否也同樣害怕孩子犯錯誤?尤其面對他寫錯的生字、算錯的計算題時,我們是否總是失去耐性,帶著一種質問的口氣責問他:“怎么老是犯錯誤呢?”
殊不知,孩子就是在不斷犯錯、改錯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這樣他才能把這道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牢牢地掌握住。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帶著一種嚴厲的態度斥責他的錯誤,他很可能會因此變得不敢嘗試,甚至過于依賴我們,其學習興趣也在我們的質問聲中漸漸消失了。因此,面對孩子學習中的錯誤,我們一定要以一個正確的態度來對待。
▲ 善意地指出孩子的錯誤
在學習過程中,孩子難免會犯錯誤,這時我們絕對不能用指責的態度質問他“怎么總是犯錯誤”,這相當于在無形中又強調了他的錯誤,同時也打擊他改正錯誤的信心。
相反,如果我們能以一個寬容的態度對待他身上的錯誤,用溫和的語氣,善意地提醒他:“有錯誤哦,再好好檢查一遍?!边@才能真正激發出他發現錯誤、改正錯誤的興趣,也才能提高他改正錯誤的能力。
▲ 幫助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
當孩子犯錯后,我們不僅要鼓勵他改正過來,還要幫助他分析錯誤的原因,是馬虎導致的低級錯誤?還是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固導致的錯誤?
如果是馬虎出現的錯誤,我們要鼓勵他在做完作業后多檢查幾遍,同時做作業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不可三心二意,這樣才能減少低級錯誤出現的概率。
如果是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固導致的錯誤,我們要鼓勵孩子把有關于這道題的知識點再復習一遍,再找出類似的題目多做練習,以檢驗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這個知識點。這樣再遇到類似的題目,他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 不代替孩子檢查作業
孩子完成作業以后,我們很多父母都有替他檢查錯誤的習慣。事實上,這是非常不利于他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的。我們代為檢查,孩子雖然也能知道哪里錯了,錯誤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很容易導致他養成依賴的心理,自己缺乏主動反省的意識。而只有他自己檢查出錯誤,才能加深他的印象,他也才能真正體驗出出錯的原因。
婷婷做完數學作業后,拿著作業本走到媽媽面前,說:“媽媽,我做完了,給我檢查。”媽媽拿過作業本,仔細得看了看,說:“一共有3個錯誤,你好好檢查吧?!?
婷婷本來以為媽媽會直接告訴自己哪里錯了,于是央求媽媽說:“您就直接告訴我吧?!边@時,只聽媽媽嚴厲地說道:“不行,自己的作業自己檢查?!庇谑?,婷婷乖乖地走回房間檢查作業去了,一會兒就把3處錯誤都找出來了。
一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沒有檢查作業的習慣,為了培養他的這種習慣,我們可以學習婷婷的媽媽,指出孩子作業本中的錯誤的大概范圍,鼓勵他自己查找。漸漸地,再完全放手,讓他自己檢查錯誤,這樣他檢查作業的良好習慣也就養成了。
12.這么簡單都不會,真是笨呢!--不要打擊孩子,要相信他的能力
在生活中,“真笨”成了很多父母說孩子的口頭禪。即使有時這種說法帶著愛意,但是孩子接受到的還是“笨”的信息,而這種信息會漸漸在孩子的腦海里扎根。最終,本來不笨的孩子也被我們說笨了。
一位媽媽給女兒講一道數學應用題,其實題目并不難,但是文字有些繞,導致女兒一直沒有弄明白題目的意思。結果爸爸給她分析了一遍又一遍,又畫圖、又舉例子,可是女兒對題目還不是很理解。
最后,爸爸終于失去了耐性,無奈地說:“怎么這么簡單的一道題,你就不明白呢?真是笨死了。”只見女兒委屈地站在一旁,不作回答。接著,爸爸嘆了口氣,繼續說道:“算了,你不用弄明白到底怎么回事了,你就照我說的列方程式,解方程式就行了,肯定沒錯。”
這位爸爸在給女兒講題的過程中,逐漸失去了耐性,所以責罵女兒“笨”。其實,并不是女兒真的笨,而是我們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認為,我們這樣說,孩子就能理解,或者憑借孩子的能力,他能夠獨立解決這道問題,但實際上,我們卻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水平和理解能力。
試想如果孩子每天都淹沒在如此大量的負面暗示中,他很可能會慢慢懷疑自己的能力,并漸漸深信自己很笨、學習能力很差,一種自卑感和自我懷疑就會漸漸占據他的心靈。他的潛意識也會產生“保護作用”,拒絕新的資訊進入記憶庫中,那么他接受新知識的興趣也就喪失了,那樣的話他就真成了“什么都學不會的”笨孩子了。因此,我們千萬不要打擊孩子,而是要相信他的能力。
▲ 不說打擊孩子的話
有一個女孩總是說自己記憶力不好,問其原因,她說是媽媽說的,因為她總是忘記帶小黃帽;還有一個孩子總是說自己學習很爛,因為他沒有考到媽媽要求的分數……
對認為自己記憶力不好、學習很爛的孩子來說,他怎么會有學習的興趣呢?其實,有時候,就是我們成人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已經對孩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我們卻沒有意識到。所以,在孩子面前,我們一定要謹慎言行,不要隨便就給他貼“笨”、“懶”、“腦子不好使”等負面標簽。
▲ 不在別人面前說孩子“笨”
有時我們總是喜歡拿孩子和別人比,“你看人家××比你還小1歲呢,都能用英語和老外對話了。”“你看××這次考了雙百,你再看你?!倍攧e人夸我們的孩子時,為了表示謙虛,我們會說:“我女兒不行,很笨的?!薄拔业膬鹤記]腦子,整天就知道瞎玩兒?!边@些話可能并不是我們的心里話,但是孩子聽到了,很可能會信以為真,認為自己真的很笨。因此,我們千萬不要在他人面前對自己的孩子作出“笨”、“記憶力差”等等負面評價,而是要盡力維護他在別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 不給孩子過高的期望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如果一開始,我們就給孩子制訂很高的目標,導致他拼盡全力也不能實現,最終其自信心會在一次次打擊中消失殆盡。到那個時候,不用我們說他笨,他自己從內心深處就會覺得自己很笨。
因此,如果真的為孩子著想,我們不要給孩子過高的期望,不妨把大目標分成幾個小目標,每個小目標都本著“跳一跳,夠得著”的原則。當他有一次成功的體驗時,他的信心就會增加一分,他也才會有動力奔向下一個更高的目標。
▲ 鼓勵孩子主動提問
當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時,他很可能因為羞澀或者害怕別人取笑他而不敢提問。這時,我們一定要告訴他,有不會的問題一點也不丟臉,但是如果沒有勇氣問老師、同學、父母,請求他們的幫忙,那么這個問題將永遠得不到解答,最終損失的一定是自己。所以,遇到自己獨立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定要請教老師、同學或者父母,不要存有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