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我現在感覺學習很快樂!--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1)

心理學中說,學習態度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保持的良好心態。如果孩子的學習心態好,自然就愿意學習,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也不會差。那么如何讓孩子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呢?如何讓孩子避免厭學情緒的產生呢?如何讓孩子充滿自信,從容地學習呢?這就看我們如何給孩子做榜樣,如何引導孩子了。

13. 媽媽,我有點愛上學習了--讓孩子感覺學習是很快樂的一件事情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由顏如玉。”一代教育家孔子也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說明讀書學習是一件很享受、很快樂的事情。

然而,據一項調查顯示:“喜歡學習”的小學生僅占8.4%,初中生僅占10.4%,而高中生僅為4.3%,可見大部分孩子是不喜歡學習的。那么,孩子怎么沒有從書中找到“黃金屋”、“顏如玉”呢?怎么就沒通過學習“悅”起來呢?

林格老師曾說:“厭學,可以說是中國教育史上的‘癌癥’。”他認為,導致孩子厭學的原因有三種:第一,教育者按照自己一廂情愿的教育設計,迫使孩子們“就范”,忽視甚至控制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第二,教育者過于執著用大腦教育孩子,而忽略了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應另外一顆心靈;第三,教育者過于迷信教育模式與技術,不會激發孩子的潛能。

這里的“教育者”可能不僅僅指的是我們父母。但是,我們是不是常常給他太大的學習壓力,讓他喘不過氣?我們是不是根本不了解他的學習能力,總是一味地讓他提高成績?我們是不是從來不懂得如何激發他的學習興趣?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們不但無法幫助孩子避免厭學情緒的產生,而且我們自身還成為了孩子厭學的誘因。

那么,為了不要讓孩子染上厭學這個“癌癥”,我們該如何做呢?

▲ 別給孩子太大壓力

王金戰老師這樣說過:“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背負著太多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就會使這個學生垮掉……如果我們忽視學習的快樂,去一味地探討學習之外的壓力,反而讓學習變得無味。”這就是說,孩子只有擁有一顆寧靜的心投入地去學習時,才能在學習中受益。

如果孩子總是想:“如果學不好,媽媽會罵我。”“如果考不了100分,就得不到獎勵。”“如果不能進重點班,這輩子就完了。”孩子每天都在為學不好而擔憂的時候,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憂愁”上,還怎么能全心投入地去學習,更不可能因投入而收獲快樂。

因此,我們千萬不要太多地對孩子強調分數、成績、升學等與學習本身無關的東西,這樣只能給孩子造成壓力,導致他不愛學習。

▲ 降低學習難度,讓孩子有成就感

降低學習難度是讓孩子愛上學習的最直接途徑。當一個孩子并不覺得學習很難,并屢次在學習中收獲成功時,就自然有了繼續學習的動力。所以,無論孩子在班級的學習狀況如何,我們都要根據他自身的情況,適當降低學習難度,鼓勵他慢慢進步。

一個上4年級的小男孩數學成績比較差,基本跟不上班級的學習。但是數學老師并沒有因此放棄他,而是單獨給他布置一些適合他能力完成的數學作業。當他發現完成作業并沒有那么難,而且正確率也提升了時,就更加有了信心。另外,老師總是表揚他的進步,逐漸地,他的成績有了起色,也因此愛上了數學。

如果我們能夠借鑒一下這位數學老師的教育方式,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愛上學習。我們不要認為孩子應該學到什么程度,而應該根據他自身的能力幫他降低學習難度。當他掌握了他能夠掌握的知識時,無論這個知識多么簡單,他都會很有成就感,如果我們再能給予肯定,他就覺得學習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因為,伴隨著學習的不是失敗和指責,而是成功和贊賞。

▲通過興趣引發孩子愛上學習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然,興趣是愛學習、會學習的重要基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他喜歡玩某個游戲、喜歡某種球類、喜歡做手工、喜歡唱歌等等。乍一看,這些似乎和學習沒有關系,其實,孩子的任何一個興趣都能轉化為學習興趣。

如果我們多與孩子聊關于他興趣愛好方面的知識時,他就會聽得入迷,他會好奇我們怎么知道這么多。此時,我們就可以告訴他:“通過看書學習知道的,只要你愿意認真學習,還可以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識。”所以,我們無需把他的興趣愛好和學習本身對立起來,只要我們做好引導工作,他一定會發覺學習是件快樂的事。

14. 我享受學習的這個過程--學習不是最終目的,而是一種成才的途徑

當孩子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我們就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學習,并努力獲得優異的成績。當我們被問及:“為什么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呢?”我們可能會一愣,然后回答:“當然是希望他成才了。”原來,希望孩子成才才是真正的目的,而學習只是成才的一種途徑。

換句話說,如果孩子今天學習不好,以后就很難成才。那么,孩子學到什么程度才能夠說明他學習好呢?如果孩子能夠完全掌握每天所學的知識,就無疑會在期中、期末的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績,自然也就是一名“好學生”了。由此看來,對于孩子當天的學習,掌握知識才是真正的目的,而聽課和完成作業都是手段和途徑。

4年級的小維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一次放學前,她對英語老師說:“老師,今天所有的作業加起來,恐怕得寫到晚上11:00。真不想寫作業。”老師一聽,說:“這樣,你只要把今天學得英語單詞都掌握了,并背會那一小段課文,英語作業寫多少都行。”小維一聽非常高興。第二天,她的單詞聽寫得了滿分,課文也很流利地背了下來。

從此,老師給小維一個特權,只要掌握了當天所學的知識,作業寫多少都行。小維的成績并沒有因此而下滑,反而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更濃了。

只要孩子在每天的學習過程中,達到了“掌握知識”目的,就是完成了學習任務。既然這樣,我們和孩子都不應該過于在乎學習的結果,而是應該重視學習的過程,讓孩子享受這個過程,自然而然地走上成才之路。

▲ 幫孩子樹立科學的學習態度

有時,我們會認為不愛學習的孩子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然而,愛學習的孩子學習態度也不一定科學。

孟凡的學習主動性很強,成績也總是名列前茅,媽媽也因此很欣慰。但是,孟凡自己似乎特別看重考試結果,無論小考還是大考,他只要考不到全班第一,情緒就異常低落。

當媽媽發現孟凡的這個問題后,就安慰他說:“我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要知道,你不是為了獲得第一名而學習的。就目前而言,掌握知識是目的,長遠看來,成才是目的。哪些知識沒有掌握,查漏補缺就好,不要把名次看得太重。我們希望你重視學習的過程,而非名次。”

媽媽對孟凡的引導非常到位。也許我們的孩子努力學習的同時,也很在乎名次和成績。那么,我們就要幫他樹立科學的學習態度,引導他享受學習的過程,讓他明白學習只是途徑,而非最終目的。

▲ 不要對孩子的學習定“硬性指標”

有時,我們擔心孩子沒有掌握知識,就額外地給他布置很多課外作業,希望他能夠通過完成這些作業進一步掌握所學的內容。或者,我們總是會給孩子定學習時間,比如,一天必須學幾個小時,或者學不到10點不許睡覺,等等。我們的這些做法不但不夠科學,還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厭學情緒。

我們要知道,只要孩子能夠牢固地掌握知識,他學習時間的長短,以及所做的作業量都是次要的。因此,我們不要給孩子的學習時間和作業數量定“硬性指標”,而是應該引導他利用有效的時間鞏固學習內容,鼓勵他在學習之余,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 對孩子的學習成效進行監管

如果老師給孩子布置了靈活機動的作業,比如掌握生詞、背會課文、記住公式等,我們就一定要協助老師做好對孩子的監管工作。因為,孩子很可能會對我們說“都掌握”了,實際上并沒有完全掌握。

那么,我們就要檢查一下他是否已經掌握了所學的內容,比如:給他聽寫生詞,聽他背課文,出幾道簡單的題目,看看他是否學會了公式的用法等等。這樣,我們就會了解孩子真實的學習情況,也能因此幫他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15.媽媽,我這次沒考好!--別太看重孩子的成績,要看重他的成長

現代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曾說:“分數并不代表知識,更不是衡量孩子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的確,任何一個孩子都是有綜合潛力的人,成績并不能顯示出孩子的全部能力,更不能代表孩子的成長狀況。

正如一些孩子雖然學習成績好,但是性格古怪,不合群,自理能力差,這樣的孩子總會因綜合能力差而在成長中處處碰壁;而有些孩子學習能力有限,成績一般,但是為人熱情大方,愛幫助同學,深受老師喜愛,這種孩子的成長道路反而會比較順暢。

另外,我們可能會因太看重孩子的成績,而忽視了他的精神需要。我們對他內心的忽視,很容易導致悲劇的發生。

2004 年4月15日,河南省登封市石道鄉郭溝村郭溝小學6年級的學生郭洪淵,因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服毒自殺。2009年1月17日,浙江省溫州市的一個12歲男孩因成績不好不想上學,留下一封遺書后喝農藥自殺了。

孩子為什么僅僅因成績不好而走上絕路?因為我們太看重他的成績好壞,并因此作出過激的反應,導致他內心承受不了而選擇了自殺。

林格老師曾指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家長著急,老師也著急,可是我們也許忽略了,最痛苦的是孩子本人。他能體會到周圍所有人對他的不滿,能感知到周圍所有人對他的失望,這種痛苦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難承擔。

是啊!因為他們無力承擔了,才選擇了所謂的“解脫”。因此,我們千萬不要過分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應該關心他的內心需要,讓他茁壯成長。

▲ 理智對待孩子的成績

一個5年級的小女孩,她的母親非常注重她的考試成績。當她考試成績不好時,母親就會非常沮喪地說:“你這么不爭氣,讓人失望。”并且好幾天都不理她。但當她考好時,母親特別歡喜,又親又抱,還說:“真是媽媽的好乖乖,襪子都放著,我給你洗。”小女孩總是哭笑不得,很想問一句:“媽媽,您到底是愛我,還是愛分數?”

當我們過度看重孩子的成績時,情緒難免會隨著孩子成績的好壞而起落,而我們又會把這種情緒波及給孩子。這樣一來,孩子一旦沒考好時,就會極度悲觀、不知所措,甚至會為了逃避我們的指責而選擇自殺。

因此,我們不要因孩子的高分而雀躍,更不因他成績不好而怒氣沖天,我們的不理智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

▲ 別把“高分”與“人才”劃等號

古今中外的歷史事實證明,成績好的人不一定以后成為有成就的人,而很多“頂級人才”從小都不是分數高的人。比如:愛迪生小時候曾被當做低能兒,但他卻成為舉世聞名的大發明家。因此,我們要看到孩子自身的優勢和潛力,不要抓住成績單不放。如果我們看不到他的優勢,就無法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把他培養成人才。

▲ 重視孩子的人格和性格培養

一個成績好的孩子并不是沒有缺點,更不代表他有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可以說,孩子的學習成績決定了他未來發展的層面,但是他的性格卻決定了他的人生是悲劇還是喜劇。

我們作為母親都希望孩子能快樂成長,擁有幸福人生,那么,我們就一定不能把“好成績”作為培養孩子的唯一目標,而是應該讓他學會孝順、尊敬、友善、寬容、樂觀……只有這樣,他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

▲ 找到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鼓勵他全面發展

孩子沒考好是有原因的,或因基礎知識薄弱,或因學習方法不得當,或因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我們要找到“病癥所在”,才能“對癥下藥”。只要我們有耐心幫助他成長,等待他提升,他就一定會有起色。

另外,我們要對他的德行、體育、美育、勞動等各種方面給予關注,這些都是他整體素質的反映。只要我們有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才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6. 別太累了,該休息一下了!--讓孩子知道勞逸結合,學習效率才更高

學習雖然是孩子重要的任務,但是絕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雖然希望孩子能夠多花時間去學習,但是,我們是否意識到勞逸結合對孩子更重要?

勞逸結合不僅僅有利于孩子提高學習效率,穩定情緒,增強記憶力,而且是孩子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所以,“休息”對任何一個學習中的孩子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孩子只有休息好了,才有足夠充沛的精力去讀書學習。

2010年高考結束后,李文博的成績名列當地理科第一名。

他從上小學開始,父親就教他學會調節“玩”與“學”之間的關系。父親認為,玩時要玩個痛快,學時要學個透徹。后來,為了讓李文博能夠勞逸結合,父親就干脆在兒子的書房墻壁一角安裝了籃球的球籃。這樣,李文博在學習之余,隨時都能放松休息。

父親說:“雖然我是老師,可從來不讓孩子死讀書。作為老師,我很清楚,勞逸結合對學生多么重要。他想玩的時候,就讓他好好玩,孩子玩夠了,自然而然就知道該學習了。很多家長見孩子貪玩就非打即罵,結果孩子玩也玩不好,學也學不好。這些父母應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和自由,這樣才更利于他們調整好狀態,投入學習。”

的確,當我們工作勞累之后,只有好好休息一下,才感覺會輕松一些。孩子也是一樣,他也有學累的時候,也需要放松休息。如果此時,我們還逼迫他繼續讀書,只能說我們并沒有設身處地地去感受他的需要。

因此,如果孩子已經筋疲力盡了,我們就不要讓他繼續“透支”精力和體力,而是應該對孩子說:“別太累了,休息一下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确山县| 巢湖市| 隆安县| 定安县| 富蕴县| 博罗县| 信宜市| 清镇市| 万源市| 龙州县| 盐亭县| 雷波县| 新丰县| 英山县| 河南省| 抚顺市| 融水| 梁平县| 金乡县| 佳木斯市| 门源| 延安市| 澎湖县| 登封市| 都匀市| 鹰潭市| 吴江市| 惠来县| 磐石市| 葫芦岛市| 新津县| 澄江县| 江都市| 封开县| 东兴市| 高雄市| 汝城县| 渭源县| 西丰县| 张家口市| 盱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