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脈即命脈:花點心思和人交往(3)
- 每天學點社交學大全集(超值金版)
- 余春榮編著
- 3665字
- 2014-02-15 16:00:25
很多人都有忽視“感情投資”的毛病,一旦交上某個朋友,就不再去培育和發展雙方之間的感情,長此以往,兩個人的關系自然就淡薄了,最后甚至變成陌路人了。
可見,“感情投資”應該是經常性的,不可似有似無,要做到常聯系、常溝通,將來才能用得著、靠得上。
朋友之間互相聯系的方法有很多,“禮尚往來”、“交流”等,其中最普遍、最有人情味的一種是有空去坐坐。
人們在禮儀性的道別時,總不忘加一句“有空來玩”,不論這是否是一句發自肺腑的言語,聽后都讓人感到溫情四溢,自己似乎可以從中體會到:我是被人們接受的,是受人歡迎的人。
在人際交往中,也需要以這樣的方式來建立良好的人際圈。
事實上,我們所做的并不多,只是有時間有心地去朋友家走一走,也許只是隨意地寒暄幾句,也許進行一次長談,總之,我們在努力加深對方對自己的印象,讓彼此之間越來越熟悉,關系越來越融洽。
我們中國有許多禮節,碰上婚喪嫁娶等大事,親戚朋友就要參加,有許多場合還得送禮,這是幾千年來的傳統,而且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是親朋好友經常保持聯系的一種方式。如果你常年關閉門戶,既不“出去”,也不歡迎別人“進來”,那就孤立了自己。
遇到朋友的人生大事,如果有空最好盡量參加,如果實在脫不開身,也要寫信或托人帶點什么,以表達自己的心意。
對方有困難的時候,更應加強聯系。如果朋友發生了什么事,比如生病或遇上不幸的事,應馬上想辦法去看看。平日盡管因工作忙沒有很多時間來往,但朋友遇到困難時要鼎力相助,才能顯出你們之間的深厚情誼來?!盎茧y朋友才是真朋友”,關鍵時刻拉人一把,別人會銘記在心。
常常與朋友保持聯系對你自己會有許多好處,一旦你碰上什么事情,或者遇到什么難事,他就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你。如果朋友之間平時沒有什么聯系,需要時很難找上門去,即使找上門去,別人也不會樂意幫忙的。
要多交朋友,建立一張人際關系網,就要積極主動和別人聯系。光有想法是不夠的,必須將它化為行動。朋友間頻繁的交往和走動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和溝通,很多有價值和重要的信息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傳播的。
在這個世界上,各個行業都有許多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們的影響是非同小可的,可利用與他們接觸的機會與之建立良好的關系,這對你的前途至關重要。不要等待,一味地等待只能使你錯失良機,你應該積極地一步一步地去做,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如果你想多結交一些朋友,你就需要主動地了解對方的興趣愛好。你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得到他們這些方面的信息。比如:平時相處時多觀察了解,向他的朋友打聽、詢問,或者查閱他的個人資料等。
有一個人,當他要結交新朋友時,總是想方設法知道對方的生日。于是,他四處請教一些人,問他們是否認為生日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和前途,并借機叫他們把生日告訴他,然后他悄悄地把他們的生日都記下來,并在日歷上一一圈出,以防忘記。這些人生日的那天,他就送點小禮物或親自去祝賀。很快,那些人就對他印象深刻,并把他當做好朋友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要和什么樣的人多交往。人與人交往中會出現一些結交新朋友的好機會,多一些有益的朋友,會有機會改變你的一生。
“獨木難支大廈”,朋友在關鍵時候幫你一把,可能會直接促成你事業的成功。所以,要時刻注意能結交朋友的好機會。結交朋友不僅要把握機遇,同時還要創造機遇。
比如,朋友請你去參加一個生日聚會、舞會或者其他活動,你不要因為自己手頭事忙,一時懶得動身而拒絕。這些場合都是你結交新朋友的好機會。又如,新同事約你出去逛逛商店或者看場電影什么的,你最好也不要隨便拒絕。因為這是發展關系的好機會。
如果你想和剛認識的朋友進一步發展關系,你可以請他們到你家做客,你可以花費心思尋找機會跟他多接觸。人與人之間接觸越多,彼此間的距離就可能越近。這跟我們平時看東西一樣,看的次數越多,越容易產生好感,就像我們在廣播或電視中反復聽、反復看到的廣告,久而久之也會在我們心目中留下印象一樣。所以,交際中的一條重要規則就是:找機會多和別人接觸。
一旦和別人建立初步聯系之后,要設法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交際往往會有兩種目的:直接的無非就是想達到某項交易或有利于事情的解決,或想得到別人某些方面的指導。如果并不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或者不是為了某種利益關系,只是為了和對方加深關系,增進了解,以使你們的朋友關系長期保存下來,這可以被看做是間接目的,這種間接目的可以使你的人生更豐富,更有價值。
如果能保持無事相求時也能輕松地相互聯絡的關系,才是最理想的狀態。真正可以親密往來的朋友,越是無事相求時越能盡情地交往。反之,遇上有事相托時,即便三言兩語,彼此也能明白對方想說的話。此時,對方會盡己所能來幫助你。
多建立有用處的關系
現今是市場經濟社會,人人自危,人人都有其程度不同的壓力感。試想,如果你正處于只能維持最低的生活水平或者正處于事業發展的緊要關頭,你只能“有事”才“有人”,如果把友誼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是解決不了生計問題,不利于事業發展的。
“有事”當然包含許多內容?!坝惺隆睍r才“有人”是當前普遍的現象。“求人”辦事也就是“有人”,為求發展、達到自己的目標,只能辦事時甜言蜜語,否則也是辦不成事的,如果“有事”時又“無人”,那只能說明你無法適應當前的社會環境、缺乏處世辦事的能力,缺乏維系人際關系最基本的條件。你不通過“有事有人,無事無人”辦成幾件漂亮的事情,那你的“友誼”只能是虛設。
沒有用處的人,你給他幫忙,只能讓他空添內疚。多幫有用處的人,并不意味著不幫好朋友,兩者并不矛盾。話又說回來,做人要知恩圖報,別人幫了你,而你不圖回報,豈非“不夠朋友”嗎?
按中國人的傳統心態來看,社交不應該有目標,應該“以情會友,別無所求”,應該奉行一種無為哲學。誰要是在交往中注重了交往對象的使用價值,然后想方設法接近他、利用他,就被認為“太勢利”。
根據現代社會的交際觀念,社交有三個基本目標。我們不能只強調信息共享、情感溝通而拒絕相求相助。我們不能把相求相助都當成“勢利”來看待。為了相求相助而社交,這不是“勢利”,這是人類有別于其他動物的一種社會性行為。
我們不妨設想,有這么一個人,他既不能與你信息共享、情感溝通,也不能與你相求相助,你會與他交朋友嗎?恐怕不會。可見,人際交往還是有選擇的,選擇就是一種目標的體現。
建立和善用“人際檔案”
“人到用時方恨少”,很多人都有過這種經歷,朋友遍天下,用時沒幾人。如果你也經歷過這種難堪,請你趕快亡羊補牢。如果沒有,也要未雨綢繆,早做準備。
例如老李的弟弟被人誣告,老李慌亂之中問計于人,別人從來沒有接觸過這樣的事,也不知怎么辦才好,只好建議他去找律師。老李說他過去也認識幾位律師,但已經好久沒有聯系了,律師曾經給他的名片也早不知丟到哪里去了。他無計可施,長嘆了一口氣說:“嗨,人到用時方恨少呀!”
一個人的一生中會交許多朋友,這些朋友有的會成為你的至交,有的會持續交往,但有的也會中斷。交朋友固然不必勉強自己和對方,但不妨采取更有彈性的做法,不投緣的也不必“拒絕往來”,而把他們通通納入你的“朋友檔案”。建立“朋友檔案”可以遵循這樣的步驟。
首先,把你在學校時的同學資料整理出來,并做成記錄:畢業經過數年后,你的同學可能會分散在全國各地,從事各種不同的行業,有的甚至已成為某一行業或某一領域的“重量級”人物。當有需要時,憑著老同學的關系,相信他們會給你某種程度的幫忙。這種老同學關系,可從大學向下延伸到中學、小學,如能加以掌握,這將是一筆相當大的資源。當然,要建立起這些同學關系,需要時常參加同學會、校友會,并隨時注意他們的動態,這樣效果才會更好。
其次,把你周圍朋友的資料建立起來,對他們的專長也應有詳細的記錄。比如,他們的住所、工作有變動時,也要在你的資料上修正,以防到時找不到人。而要準確掌握他們變動的情況,則有賴于你平時和他們的聯系。同學和朋友的資料是最不應疏忽的,你還可以記下他們的生日,如果你不嫌麻煩,在他們生日時寫上一張生日賀卡,或請他們吃個便飯,保證會使你們的關系突飛猛進。這些關系若能妥善維持,就算他們一時幫不上你的忙,也會介紹他們的朋友來助你一臂之力。
另外,有一種“朋友”也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在應酬場合認識的,只交換名片,還談不上有什么交情的“朋友”。這種“朋友”各行各業各個階層都會有,不應該把這些名片丟掉,應該在名片中盡量記下這個人的特點,以備再見面時能“一眼認出”。但重要的是,名片帶回家后,要依姓氏或專長、行業分類保存下來。當然不必刻意去結交他們,但可以借故在電話里向他們請教一兩個專業問題,話里自然要提一下你們碰面的場合,或你們共同的朋友,以喚起他對你的印象。有過“請教”,他對你的印象自然會深刻些。當然,這種“朋友”不可能幫你什么大忙,因為你們沒有進一步的交情,但幫小忙為你解決一些小問題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有人用計算機建立朋友檔案,有人用筆記本,有人則用名片冊,這些方法各有長處,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記?。号c每個朋友都要保持一定的關系,建立一個“朋友檔案”,不要“人到用時方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