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吃得下飯(2)
- 幸福三寶:吃得下 睡得著 想得開
- 青蘋編著
- 5594字
- 2014-02-13 13:38:47
2.持續地補充水分
喝水是有學問的,我們的身體無法在同一時間吸收超過4大杯水的分量,而且根據專家研究,每隔15~20分鐘補充一次水分,身體的吸收程度最好。也許剛開始練習每天喝大量的水會讓你常常去洗手間報到,可是經過幾個星期后,身體就會自己調整適應。
3.水的好處多多
喝夠足量的水,身體就能有足夠的能力自行排除體內的毒素及廢物;便秘和尿道感染的情況就不會發生;氣喘、風濕痛以及因缺水而引起的偏頭痛也會減緩。有時,身體缺水的訊號會被大腦誤解為是饑餓的訊號,所以隨時讓身體擁有充沛的水分,不但能避免過度飲食,還能加速身體脂肪的分解。
我們喝下去的水,實際上都成了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想讓自己時時看起來都滋潤光澤、活力充沛嗎?水就是健康美麗的最大秘密。
維生素讓你更年輕
人體是一種極端復雜的機器,需要以種類全面的營養建筑起健康的體魄。通常來講,只要食物結構達到平衡,人們就可以從食物中獲得充分的維生素,不必額外補充。但問題是達到這種平衡并不很容易,所以維生素缺乏也并不少見。例如偏食的兒童,不吃早餐的人,飲食不規律的成年人、減肥者、素食者,營養需要大增的孕婦、患病者,飲食受限的老年人、食物過精過細的人、從不關心食譜的人等等,此時補充適當劑量的維生素是有益的。過度疲勞的身體也需要額外多的維生素,所以,補充維生素對現代人保持健康還是值得推薦的一種方式。
不同種類的維生素對健康有著不同的功能與作用。
維生素A維持正常的視覺反應、骨骼發育和上皮組織的正常形態與功能。來自于牛奶、雞蛋、魚肝油、肝臟、深綠色、深黃色蔬菜及水果等。
活化的維生素D可促進鈣質的吸收進而使骨質鈣化,維持正常的骨骼。來自于魚肝油、肝臟、蛋黃、牛奶等。
維生素E與生殖作用有關。缺乏維生素E容易不育。在身體內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即降低細胞老化。來自于植物油、綠色蔬菜、動物臟器、豆類、蛋黃、瓜果、瘦肉、花生等。
維生素K與血液凝固有密切關系,缺乏易患血友病。來自于綠色蔬菜。
維生素C促進“膠原”的形成。膠原乃是填充在細胞之間,使其排列更為緊密,尤其血管細胞,因膠原的填塞,更能確保其嚴密性,彈性而不易出血。來自綠色蔬菜、水果等。
缺乏維生素B1會患感冒、胃炎、肩膊發僵、肌肉疲倦且容易焦慮或記憶力減退、腳氣、神經失調。來自于未經精制的谷類如糙米、胚芽米、瘦肉、牛奶、肝臟、腰子、酵母、豆類、牛肉等。
缺乏維生素B2會引發口腔炎、口角炎、眼睛充血、精神恍惚、皮膚干燥、頭發大量脫落等。來自于牛奶、肝臟、腰子、心臟、蛋、豬肝、瘦肉、麥胚、黃豆、花生等。
維生素B6與新陳代謝有關。故其需要量隨蛋白質攝取量的多少來決定。來自于麥胚、牛奶、酵母、莢豆類、肉類,尤以肝臟和腰子為佳。
泛酸類脂酸與生理代謝機能有關。缺乏泛酸易患胃腸炎、皮膚病。來自于肝臟、腰子、酵母、豆類、麥胚。
由于維生素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它們在人體內不能合成,必須由外界直接供給,一旦食物中缺乏某種維生素,則無一例外地引起相應的代謝障礙。
現在各種的烹調方法和食物的儲存方法都有可能導致維生素損失,而且損失量很大。例如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成分,所以在洗菜時,很容易丟失;維生素C怕高溫,烹調時溫度過高或加熱時間過長,例如燉菜、砂鍋等,蔬菜中維生素C會大量破壞;維生素C還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蔬菜、水果存放的時間越長,維生素C受到損失就越大。所以理論上吃進了一些蔬菜、水果,但實際上維生素的補充是不夠的。
醫生建議,在國家規定的安全范圍內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必要的。再加上很多人的工作壓力和生活節奏跟以前也不一樣,精神緊張、勞動負荷重也會造成維生素的損失。而且現代人很難做到真正的飲食平衡,有些偏食、食物吃得不全面、常吃快餐等都會缺乏維生素,所以單靠飲食補充維生素恐怕是不行的。
補充維生素切忌過量,維生素每天補充有一個定量,沒有必要自行擴大劑量。
將每天服用多種維生素劑作為一個好習慣,你一定能保護好你所擁有的最具價值的“資本”——健康的身體。
養生經——“第一夫人”宋美齡的貴族飲食
2001年,已是104歲的宋美齡仍然面色微紅,體態輕盈,氣質端莊,讓人完全不敢相信這是百歲老人。甚至美國醫生見了她都不禁驚呼:“如此高齡還保持著這樣一張美麗的臉,真是奇跡!”
宋美齡能夠擁有如此美麗的奇跡,得益于她那獨一無二的飲食保養秘訣。可以說,她的青春與美麗完全是吃出來的。
吃得精致:早餐一杯牛奶,兩片土司,一點黃油,外加一碟用鹽水浸過的蔬菜如芹菜。午餐一盤生菜沙拉,半碗米飯,外加少量的湯。晚餐半碗米飯,兩葷兩素,與蔣介石共同進餐。
吃得營養:宋美齡在飲食上的習慣源于她的上海文化背景,她只吃少量有骨頭的肉,如雞翅、雞爪。與蔣結婚后,按蔣的習慣,菜肴多是寧波風味,如霉干菜燜肉、黃魚湯等。宋美齡還愛吃烤雞和豬排,大魚大肉則很少吃,為的是保持身材苗條。
吃得嚴謹:沒有哪個女人不在乎自己的體重,宋美齡也不例外。她每天稱一次體重,一旦發現體重增加,立刻更改菜單。只吃青菜沙拉,不吃任何葷的食物。等恢復到標準體重之內,才偶爾吃上一塊牛排。由于她飲食控制得好,熱量比較平衡,體重自然保持在合理水平。
早年的宋美齡皮膚容易過敏,所以海鮮蝦蟹之類的水產品是決不能吃的。宋美齡在她的日記中曾這樣記載:“余亦學孔子有三不食:水生腥物不食,苦于皮膚敏癥;醬油、老醋不食,蓋中國醬油大多不衛生也;怪異動物不食,日前東北行轅進奉犴鼻一對,贊其香糯富含維他命,余婉言拒之。”
吃得合理:宋美齡有一個特別好的飲食習慣,就是每天都要吃水果。她最愛吃新鮮的荔枝、菠蘿和檸檬。宋美齡在80歲的高齡時,還去美國薩拉門托的檸檬園興致勃勃地采摘檸檬,回到寓所后,和廚役們一起制作大罐檸檬糖漿。宋美齡年老時牙口不好,護理人員就專門打制果汁給她喝。
排毒養顏:宋美齡不僅在飲食質量上非常考究,在調理身體上也很獨到。在現代女性備受青睞的排毒養顏法盛行之時,殊不知這一招術早已為宋夫人所用。宋美齡每天堅持睡前用清水灌腸,以保持腸道的清潔,之后才洗澡睡覺。這種方法讓她的身材多年來始終保持如20多歲的時光,以至于活到106歲,仍體態輕盈。
◆白領早餐怎么吃
每天吃早餐是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一種促進健康的行為。據國內的醫學研究表明:一日三餐中,早餐最重要,因為一個人經過一夜睡眠后,體內的血糖已經消耗完,糖是保障大腦思維的主要養料能源,如果血糖不夠,人便會沒精神,大腦處于昏沉狀態,思維和記憶也受到影響。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對早餐不大重視,經常是湊合一下了事,甚至還有人根本就不吃早餐。
吃早餐有多重要
小嘉在外企工作,業務繁忙,應酬也多,幾乎每天都要深夜上床,直到第二天快上班了才起床,為了多睡一會兒,她只好“省略”了早餐。時間久了,小嘉常感到腸胃不適,消化不好,并伴有低血糖。
于是小嘉開始服用藥物,當她對藥物的依賴越來越強時,她才從醫生那里得知,在早餐這段時間里,人體內的消化酶特別活躍,這說明早餐是極其重要的。食物進入胃里后,停留4小時才到達小腸,因此,一日三餐間隔4—5小時為宜。要想擁有健康的消化功能,最重要的前提是吃好早餐,否則勢必會破壞腸胃之間的和諧,擾亂腸胃的蠕動節奏,引起低血糖、膽結石等病癥。聽了醫生的解釋,小嘉恍然大悟地說:原來早餐與午餐、晚餐一樣都是正餐啊!其重要性不僅不亞于午餐和晚餐,甚至還超過午餐、晚餐呢!
早餐為什么能影響人的智力呢?醫學專家指出:這是因為人腦細胞的記憶功能離不開一種被稱為“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特殊物質的作用。此外,無論什么信息,如不通過“海馬組織”(主管記憶的人腦組織結構)就別指望把記憶長期留在腦細胞里。“海馬”的作用一是在餐后腦脊液內的葡萄糖濃度升高,通過第三腦室的上衣細胞釋放出酸性的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被神經細胞吸收后,記憶的閘門便被打開;二是早餐能促進十二指腸分泌一種叫縮膽囊素的激素,經過迷走神經和丘腦下部進入“海馬”,使之活躍起來,從另一途徑按下記憶的“開關”。據研究測定,人大腦中的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數量在飯后半小時內便增加1000倍,1小時后激增1萬倍。所以餐后2小時左右是學習和記憶能力的最佳時間。營養專家也指出:不吃早餐或低能量的早餐是不能滿足學生一上午緊張的學習和活動需要的,會直接影響學生上第三、四節課的效率。除此,不吃早餐還容易發生維生素A、維生素B6、鐵、鈣、鎂、銅和鋅等微量營養素的缺乏。
早餐應該吃什么
根據調查,我國早餐的形式大概分以下幾種:
傳統型:就是按傳統早餐形式吃饅頭、稀飯、油條、包子、咸菜、醬豆腐或剩菜,雖有熱量,但蛋白質差,含鈣量低,與合理的營養標準相差很遠。
速食型:牛奶加雞蛋或牛奶加面包。牛奶加雞蛋,蛋白質12克,熱量200千卡,達不到正常需求量;牛奶加面包,特別是果料面包,含糖分太多,易使血糖很快升上來,又很快降下去,早上不到10點,就會感到饑腸轆轆。
西餐型:一份三明治加一杯咖啡或一個漢堡包加一杯奶茶。這種西式早餐的最大缺點是油脂和糖的含量高,熱量高,缺少蔬菜。另外,咖啡和茶會影響鐵的吸收,所以最好在飯后或中間休息時飲用。
營養型:注意營養均衡,蔬菜、肉類、蛋、奶、水果、谷類等食物要搭配得當。肉、蛋、奶和谷物保證了充足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蔬菜和水果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必需的微量元素。
所以,按照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清晨起來最好先吃點熱的食物。正如古人所說:“晨起吃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因此早上第一樣食物,應該是享用熱稀飯、熱燕麥片、熱奶、熱豆腐花、熱豆漿、芝麻糊、山藥粥等,然后再配著吃雞蛋、面包、點心、肉食、蔬菜、水果等。
養生經——早餐要結構均衡
營養學家指出,科學的早餐應該是結構均衡的早餐,其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量應該是一個合理的結構。而其中,碳水化合物是基礎,這一點很多人都認識不到。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膳食結構中,合理的早餐營養結構三大產熱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產熱值的比例應該在12~15%∶25~30%∶55~60%。由此可以看出,碳水化合物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而糧谷類食物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谷物早餐是最適合現代家庭中各年齡人群的理想營養早餐。相對于其他碳水化合物,谷物含有低脂肪、低膽固醇、能量持久釋放等特點。
牛奶雞蛋并非完美早餐
很多上班族早晨起來,喝一大杯牛奶,煎一個雞蛋,吃一些肉片,拿上一個水果便匆匆沖出了家門,感覺起來這樣的早餐營養還不錯。但營養專家指出,如此搭配,蛋白質、脂肪攝入量是夠的,但卻忽略了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早餐酸堿平衡很重要
不少人早餐習慣吃饅頭、油炸食品、豆漿。也有人吃些蛋類、肉類、奶類。雖然上述食品富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脂肪,但均為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在飲食中超量,容易導致血液偏酸性,引起體內生理上酸堿平衡的失調,還會出現缺鈣癥。營養學家建議,蔬菜水果含有堿性物質,所以只要吃點蔬菜、水果補充一下,就能做到膳食酸堿以及各種營養素的平衡。
很多人喜歡在早餐時喝紅茶或咖啡。其實,這兩種食物中都含有咖啡因,都可以刺激腎上腺產生腎上腺激素,使人短期內興奮。隨著腎上腺激素的下降,機體很快又會回到疲勞狀態。咖啡一天應控制在兩杯以內,茶和咖啡最好在餐前或餐后兩小時喝,否則會影響人體對鐵質的吸收。此外,一個人一天至少要攝入1.5升到2升的水,但茶和咖啡都有利尿作用,所以實際上并不能達到幫助機體補充水分的目的。
假如你某一天實在無暇顧及做早餐,也要選擇健康的快捷食物作為“應急早餐”。速溶的營養強化麥片、杏干、葡萄干、海苔片、香蕉片、紅薯干等健康食品隨時可以充當應急的角色,隨時可以為你補充能量。如果可能的話,來上一盒保鮮包裝的低脂牛奶或純果汁就更好了,當然,如果你能記得從家里帶一個水果,也不錯。
專家推薦的營養早餐
首先按照膳食金字塔的分類方法把食物分為谷類、蔬菜、水果、肉類和奶類,如果食用了兩類或者少于兩類就算早餐質量差,食用了其中三類則為早餐質量較好,如果能夠食用這四類則為早餐營養充足。
營養專家依據這一方法為我們推薦了幾個營養早餐方案:雞蛋掛面可以配上一個桃子、一杯酸奶,這是一份高蛋白低脂肪的食譜,鐵和維生素A、C也不缺乏;一份瘦肉炒米粉則需要加一杯牛奶和一根香蕉,這份食譜的優點是營養素供應全面;春卷、豆漿和西瓜搭配也能滿足能量和營養的需求;如果是油條、醬豆腐、雞蛋粥,這份早餐就少了維生素等營養而含鹽量則過高,應該添加黃瓜一類的蔬菜。
營養專家特別建議,早餐有兩類食物不宜多吃:一類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品,另一類是蛋黃、煎炸類等高脂肪食物。因為攝入淀粉、糖分、脂肪和膽固醇過多,消化時間長,易使血液過久地積于消化系統,造成腦部血流量減少,腦細胞缺氧,于是整個上午頭腦昏昏沉沉,思維遲鈍。
白領健康早餐新概念
早餐是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現代都市的上班族更不能忽視早餐。現在大多數人都已經意識到不吃早餐有損健康,但早餐要怎樣吃,應該是每個白領都要重視的問題。
根據營養學家的調查發現,目前還有很多人沒有養成吃早餐的習慣或是吃早餐過于隨意。營養學家指出,如何吃好早餐其實大有學問,以下是健康專家提出的健康早餐新概念,好好對照對照,看看你的早餐是否達標。
養生經——白領早餐要吃好
1.早餐最佳時間7~8點
一些人早晨起得早,早餐便也吃得早,其實這樣并不好。早餐最好在早上7點后吃。醫學專家指出,人在睡眠時,絕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而消化器官卻仍在消化吸收晚餐存留在胃腸道中的食物,到早晨才漸漸進入休息狀態。一旦吃早餐太早,勢必會干擾胃腸的休息,使消化系統長期處于疲勞應戰的狀態,擾亂腸胃的蠕動節奏。所以能在7點左右吃早餐最合適,因為這時人的食欲最旺盛。另外,早餐與午餐以間隔4~5小時左右為好,也就是說早餐7~8點之間為好,如果早餐過早,那么數量應該相應增加或者將午餐相應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