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眉 眼——能反映出健康狀況
- 求醫不如求己大全集(超值金版)
- 陽春白雪編著
- 5316字
- 2014-02-14 15:08:05
§§§第一節看眉毛,查健康
一、眉毛與健康
眉毛與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祖國醫學認為,眉毛屬于足太陽膀胱經,它依據足太陽經的血氣而盛衰。因此,眉毛濃密,說明腎氣充沛,身強力壯。而眉毛稀短、細淡、枯脫,說明腎氣虛虧,氣血不足,體弱多病。因此,觀察眉毛對診斷疾病有一定的幫助。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患者,眉毛往往脫落,并以眉的外側最為明顯;而神經麻痹癥患者,麻痹一側的眉毛較低,單側上瞼下垂時,病變一側的眉毛顯得較高;麻風病患者早期可出現眉毛脫落;斑禿患者,也有眉毛脫落癥狀;眉毛沖豎而起,則是危急的征兆;眉毛不時緊蹙,是疼痛疾病的表現。就一定年齡而言,眉毛表征壽命。老年人由于氣血不足,腎氣虧虛,故眉毛往往脫落;而眉毛茂盛則有長壽之態。
二、眉毛脫落
眉毛脫落是值得單獨述及的嚴重異常現象,常是某些疾病的信號。
1.西蒙氏病
由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所致,可出現短期內眉毛、頭發、腋毛、陰毛和全身的汗毛變稀或全部脫凈,全身消瘦、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困倦欲睡、食欲差、外生殖器萎縮等。
2.麻風病
麻風病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皮膚病,以皮膚周圍神經的損害為主要癥狀,有的病人還伴有淋巴結、眼、鼻、肝、脾等器官的損害。麻風病的早期特征常為眉毛的外三分之一皮膚肥厚,眉毛脫落。
3.二期梅毒
眉毛、胡須甚至頭發成片、不規則性地脫落,毛發有不同程度的折斷,呈蟲蝕樣或羊食草狀,這是梅毒對毛發損害的特性。
4.甲狀腺機能減退癥
甲狀腺機能減退后引起全身代謝能力降低、毛發營養不良,因此可表現為眉毛稀疏,尤其是眉毛外三分之一脫落明顯,頭發也呈彌漫性稀疏,部分呈羊食草樣的斑狀脫發。
三、眉毛不可隨便修
眉毛在對人體健康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雙眼的天然屏障,當您在天熱、勞動或體育鍛煉時,汗水沿著額部往下淌,眉毛可以擋住汗水流入眼內,防止刺激眼睛,產生眼疾;如果無故發生眉毛脫落或變得稀疏,可能是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或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的預兆。長在眼睛上方的眉毛,還能豐富人的面部表情,如雙眉的舒展、收攏、揚起、下垂可反映出人的喜、怒、哀、樂等復雜的內心活動。
可是為了追求時尚美、臉型美,一些女士常將好端端的眉毛拔去部分或全部,自己用眉筆畫上“人工眉”,或者去美容診所“文眉”,即在局部麻醉下,以針刺破皮膚,配上染料,留下永久性的“人工眉”,這些美眉辦法被統稱為“修眉”。從醫學角度來看,“修眉”的做法違反自然規律,利少弊多,不宜提倡。
據此,奉勸各位女士對“修眉”持慎重態度。如果眉毛的數量、密度、排列等不夠理想,可借助眉筆適當修飾。
§§§第二節看眼睛,查健康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也是我們審視身外世界的窗口。殊不知,眼睛也是健康的窗口,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血壓、顱內腫瘤、貧血、腎病、風濕病等都會在眼睛上有所表現。一些看似視力的問題,往往卻是體內臟器疾病的征兆。
一、眼睛的構造
眼睛是人體的視覺器官,能使人看清外界物體的形狀、大小和辨別五顏六色、深淺遠近。眼睛的構造比較復雜,大體來說可分為兩個部分:眼球和它的附屬器官。
眼球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內。正常成年人其前后眼球直徑平均為24mm,垂直球徑平均23mm,眼球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14mm,有眼瞼保護。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內腔和內容物、神經、血管等組織。
1.眼球壁
眼球壁主要分為外、中、內三層。
外層由角膜、鞏膜組成。
中層又稱葡萄膜或色素膜,具有豐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三部分。
內層為視網膜,是一層透明的膜,具有很精細的網絡結構及豐富的代謝和生理功能,是視覺形成的神經信息傳遞的第一站。
2.眼內腔和內容物
眼內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體腔。
內容物包括房水、晶體和玻璃體。三者均透明,與角膜一起共稱為屈光介質。
3.視神經、視路
視神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視網膜所得到的視覺信息,經視神經傳送到大腦。
視路是指從視網膜接受視信息到大腦視皮層形成視覺的整個神經沖動傳遞的徑路。
4.眼附屬器
眼附屬器包括專管眼球轉動的肌肉,容納眼球的眼眶,專管開閉上下眼瞼(眼皮)的組織,附著于眼瞼里面與眼球前面的結膜,以及專門分泌眼淚與排泄眼淚的淚器。
二、來自眼睛的糖尿病信號
已確診的糖尿病患者進行常規檢查時,一般均要求作眼科檢查,許多人對此十分不理解。糖尿病與眼科到底有什么關系呢?為什么得的是內分泌疾病要看眼科呢?
糖尿病是一種復雜的代謝性疾病,具有嚴重的眼部并發癥。在許多發達國家,糖尿病眼部并發癥是導致成人眼睛失明的主要原因。有些糖尿病患者癥狀隱匿,往往以眼部病變為首發癥狀而到醫院眼科就診。在我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均壽命的延長,糖尿病發病率亦越來越高。進而,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發癥也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重大問題。
許多患者最早的眼部自覺癥狀多為屈光狀態的改變:由于血糖增高導致房水滲透壓降低,房水滲入晶狀體使其變凸,屈光度增加,病人可突然發生近視,或原有老花癥狀減輕。血糖降低后,晶狀體恢復原狀,患者恢復到原來的屈光狀態,讀書時又需配戴老花鏡了。這種短期內屈光度的迅速變化,是糖尿病引起屈光度改變的特征。
糖尿病導致視網膜微血管系統受損,隨后引起視網膜一系列的病理改變,即最為大家所熟知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及嚴重的一種眼部并發癥,約63.4%的糖尿病患者并發此癥,也是導致視力下降和致盲的主要原因,其失明率是非糖尿病性眼疾患者的25倍。
要警惕下列來自眼睛的糖尿病信號:
1.白內障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和眼內房水中的葡萄糖水平均較高,影響眼內糖的正常代謝,從而生成一種稱為山梨醇的物質,積聚在晶體內,造成晶體纖維腫脹、混濁,此即為白內障。
2.瞳孔變小
糖尿病會損害植物神經,可影響瞳孔的舒縮功能。糖尿病病人的瞳孔較正常人小,放大瞳孔的能力也較正常人差,而在眼底檢查時所用擴瞳劑效果不佳。
3.視力下降
糖尿病會使患者的視神經受損或眼底血管病變,導致視網膜組織缺氧,形成微血管瘤或視網膜靜脈擴張、動脈硬化、白斑、出血等,甚至發生視網膜脫落,造成視力下降。
4.近視
糖尿病患者排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鹽,加上口渴多飲,導致血液滲透壓降低,房水的滲透壓也隨之下降,使眼睛晶狀體膨脹、變厚變凸,屈光度增加,從而形成近視。
三、透過眼睛觀疾病
如前所述,人體的許多疾病信號均可從眼睛透露出來。注意觀察人的眼睛,可幫助洞察人的健康狀況,對診斷疾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結膜
結膜蒼白,常由貧血導致;結膜發黃,常見于急性或慢性肝病引起的黃疸;結膜充血發紅,常見于結膜炎、角膜炎;結膜上布滿顆粒與濾泡,常見于沙眼;結膜上若有多少不等散在的出血點,常見于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若有大片的結膜下出血,常見于高血壓、動脈硬化。
2.眼球
單側眼球突出,多由局部炎癥或眶內有占位性病變所致,有時是因為顱內病變;雙側眼球突出,常見于甲狀腺機能亢進癥。雙側眼球下陷,常見于嚴重脫水或者老年人因眶內脂肪萎縮所致雙眼眼球后退;單側眼球下陷可見于Honer綜合癥和眶尖骨折等。眼球有血絲,對太陽光線敏感,血壓高,可能是結膜炎引起(過敏或感染)。眼球泛紅,可能由于肉類食用過多而使肝臟負擔太重。眼睛腫脹、充血,可能由腎結石引起,也可能是因為水果和糖食用過多。
3.瞳孔
正常瞳孔為圓形,雙側等大。瞳孔擴大常見于頸交感神經受到刺激、視神經萎縮、青光眼絕對期以及外傷等;瞳孔縮小常見于虹膜炎癥、中毒、藥物反應等。雙側瞳孔大小不等常提示有顱內病變,如腦外傷、腦腫瘤、腦疝等。雙側瞳孔不等大,且變化不定,可能是由于中樞神經和虹膜的神經支配障礙。如瞳孔不等大且伴有對光反射減弱或消失以及神志不清,往往是中腦功能損害的表現。
4.鞏膜
正常鞏膜呈瓷白色,鞏膜染黃多見于黃疸。但注意即使眼睛發黃確實屬于黃疸的話,也不能確認為就是肝炎。因為除了肝炎之外,大葉性肺炎、敗血癥、肝癌、膽囊及膽管發炎、膽石癥引起膽管堵塞或溶血性貧血等許多疾患都可以導致出現黃疸癥狀。
5.角膜
角膜邊緣及周圍出現灰白色混濁環,多見于老年人的老年環,是類脂質沉著的結果。患者無自覺癥狀,不妨礙視力。角膜邊緣若出現黃色或棕褐色的色素環,環的外緣清晰,內緣較模糊,多見于肝豆狀核變性,是銅代謝障礙的結果。
另外,如高血壓動脈硬化、慢性腎炎、糖尿病、白血病、顱內壓升高等許多全身性疾病都可導致視神經乳頭水腫、視神經乳頭周圍火焰狀出血、棉絮狀滲出物及視網膜血管改變等眼底病變。
四、眼皮異常健康警訊
1.黑眼圈
黑眼圈即眼皮及其周圍皮膚呈灰暗色,常因睡眠不足、過度疲勞或房事過度引起。醫學認為黑眼圈是腎虧所致:腎精虧少則兩眼缺少精氣的滋潤,腎之黑色就浮越于上,因此雙目無神、眼圈發黑。如能節制性生活,情況就會改善。
偶然出現的眼圈發黑只需注意生活調理即可恢復正常;如長期眼圈發黑則是一種病態,多與內分泌及代謝障礙、腎上腺皮質機能紊亂、心血管病變和微循環障礙、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有關。
2.眼皮浮腫
全身皮膚中最薄的地方就在眼皮,其皮下組織也最疏松,因此很容易發生體液積聚。
眼皮浮腫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眼皮浮腫多發生于健康人,原因是晚上睡眠時枕頭過低而影響面部血液返流,夜間睡眠不足或睡眠時間過長。病理性眼皮浮腫又分為炎癥性和非炎癥性兩種。前者常伴有紅、熱、痛等癥狀,常見于麥粒腫、丹毒、蟲螫傷、急性淚囊炎、眶骨膜炎等;后者由局部和全身原因引起,如過敏性疾病,急、慢性腎炎,婦女月經期,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以及特發性神經血管性眼皮水腫。
3.眼皮下垂
眼皮下垂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兩類。一生下來就有的上瞼下垂為先天性上瞼下垂,以單眼發病居多,長大后可進行手術矯正;后天性眼瞼下垂往往由疾病所致,如精神抑郁癥、重癥肌無力、一些腦血管病變及維生素B1缺乏癥等。
上眼皮下垂:雙側上瞼下垂多見于先天性上瞼下垂、重癥肌無力;單側上瞼下垂常見于腦膿腫、腦炎、視網膜下腔出血、白喉。
4.眼皮結膜蒼白
多為貧血所致。醫生們常通過眼皮結膜顏色來初步判斷患者是否貧血。
5.眼皮上出現贅生物
贅生物有良性與惡性之分。
①良性腫瘤。常見于黑痣、黃色瘤、眼皮血管瘤、表皮樣和皮樣囊腫、眼皮乳頭狀瘤等,其中眼皮乳頭狀瘤部分會發生惡變。
②惡性腫瘤。如眼皮惡性黑色素瘤、眼皮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瞼板腺癌等。值得一提的是,瞼板腺癌多見于老年人,老人如發現硬質的霰粒腫,應提高警惕。
6.眼皮無法閉攏
眼皮無法緊閉,是面神經麻痹的特征之一,又稱“兔眼”。如果是兒童在入睡后上下眼皮不能完全閉合,或閉不緊,則是脾胃虛弱的表現,應注意飲食調養,少食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雙側眼皮閉合障礙還常見于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7.眼皮睫毛生長異常
由于眼皮病變使瞼緣與眼球的吻合發生困難,睫毛的生長出現異位,常見于沙眼、內眥贅皮、眼皮內翻、外翻等,伴有流淚、眼部不適現象。積極治療原發病,配合手術矯正,多可治愈。
8.眼皮皮膚病
眼皮皮膚病有病毒性感染、細菌性感染與過敏性三種。常見的病毒性感染有眼皮帶狀皰疹、熱性皰疹、眼皮牛痘;細菌性感染有膿皰病、丹毒、眼皮蜂窩織炎;過敏性眼皮皮膚病常見于藥物過敏,眼藥水過敏,化妝品、染料、油漆接觸,昆蟲叮咬,食物過敏等。
9.眼瞼內翻
多見于沙眼,由于形成疤痕而使瞼緣向內翻轉。如果眼瞼彎曲成半月形,多見于皮膚過敏或呼吸道疾病。眼瞼內麥粒腫多是由于蛋白質攝入過多。
五、看看眼睛本身是否健康
當眼睛出現下列癥狀時,可能得了某種眼部疾病,要及時去看醫生,及時治療。
1.自覺眼睛有刺癢及灼熱感,瞼緣皮膚發紅,多為瞼緣炎,又稱“爛眼邊”或“紅眼邊”。
2.眼瞼或瞼結膜紅腫,俗稱“偷針眼”,是眼瞼的一種急性化膿性炎癥。
3.眼周圍有疼痛或眼動時微痛,視野縮小,甚至部分視野缺損;紅綠色野受損,發生偏盲或暗點;常一眼發病,另一眼視力急劇減退,甚至短期內完全失明;常有頭痛和眶內疼痛,眶內疼痛在眼球轉動或壓眼球后加重,可能是患了視神經炎。
4.球結膜干燥,失去濕潤的光澤,夜間或在暗處看不清東西,多為夜盲癥。夜盲癥常發生于營養不良的兒童,常伴有全身營養不良表現,如消瘦、哭聲低微而嘶啞、精神萎靡等。
5.早晨醒來時,上下眼瞼常被多量黏性或膿性分泌物所粘住,自覺眼內有異物感或灼熱感,并有輕微流淚或疼痛,多為急性傳染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或“暴發性火眼”。
6.眼睛怕見光、流淚、疼痛,有顯著的刺激癥狀,視力減退,角膜表面有灰白色或黃白色潰瘍,多為角膜炎。
7.如果常自覺視物變形,有時物像略大些,有時又顯得小些,有時潔白的物體被看成是黃色,直線被看成曲線,可能患有中央性視網膜脈絡膜炎。如果眼內出現黃色反光,視力障礙或視力完全消失,伴有全身感染性疾病時,則可能是化膿性脈絡膜炎。視野中有一個暗區,自覺視物變形,眼前常有閃光或火星,產生閃光幻覺,或常感眼前有黑影來回飄動,則可能患有脈絡膜炎。
8.自覺眼前有黑點或黑色塊狀浮動,似有飛蠅,并發生視力減退等癥狀,可能是玻璃體出現液化、混濁或變性。
9.眼突然一夜失明,甚至無光感,但無外形改變,可能是視網膜中央動脈硬化或靜脈血栓導致。如果自覺眼前出現黑點浮動,視力下降,或突然視力減退,或僅余光感,應考慮視網膜靜脈周圍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