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前言(2)

  • 蒙田隨筆集
  • (法)蒙田
  • 5446字
  • 2014-02-13 11:20:20

20世紀本身就是一個意見紛紜的世紀,不過人們對蒙田的評價反倒比前幾個世紀中的任何一個世紀要更統(tǒng)一。半個世紀前,阿曼戈博士創(chuàng)立了蒙田友好協(xié)會,到今天,協(xié)會會員遍及世界各地。而沒有參加蒙田友協(xié),自己私下與蒙田憑心交談的人則更是不計其數(shù)。蒙田成了追求心靈獨立者的親密私交,閱讀蒙田則成了人們精神休閑的最好去所。

導讀一:常讀常新話蒙田

[美]劉易斯·托馬斯

每逢周末,屋子里沒有新書可讀,外面又下著雨,也沒有多少東西去想去寫,長長的午后凄冷空虛,這時,沒有什么能像蒙田一樣令人感覺好些。

他喜歡搔著自己的耳朵,說:“搔癢乃是大自然最甜美的恩賜之一。”

對他那個時代那些被人天天當做新聞報寫著的奇跡,他是以懷疑之筆寫著的。他寫道:“以我看來,世界上的什么怪異,什么奇跡,都不如我自己身上這么顯著……我越通過自省而自知,我的畸形就越令我駭異,而我就越不懂我自己。”

蒙田的作品從未絕版過。這實在是我們這個文明令人鼓舞的一面。在他死后第一個10年,他因當年曾在政治紛爭的兩端取中間道路而在政治上失寵,但即使在那一時期,他的《隨筆集》還是出了4個版本,并已被譯成英文和西班牙文。到今天,從地球上所有書面語言都可讀到它了,各國的學者們都靠他那3本書干起了紅紅火火的事業(yè)。

我曾經磕磕絆絆地讀過弗洛里奧(Florio)的譯本。那個本子由于文字古老而極其難啃,可費的事還是值得的。直到唐納德·弗雷姆(Donald Frame)的美式英語本面世,我的閱讀也起步騰飛。我有個習慣,就是每遇到寫得佳勝處,都要把那一頁折了角,知道日后還會想回首重溫。我記性差,不得不做這種事。如今,8年多過去了,有一半多的書頁折了角,所以,書積壓在案上,變成兩倍厚。而我則對蒙田生出一種新的興趣:在那些未折過角的書頁上,我讀過又忘了,有待重新發(fā)現(xiàn)的是些什么呢?

他是從第一頁起就決心要向你講述關于他自己一切的一切的。他也真的這樣做了。用了最長的篇幅,在弗雷姆譯本的所有876頁里,他講了又講,關于他自己。

本來,這應該,幾乎從定義上說,是注定要成就一個大大的厭物了。可蒙田卻不是,在所有那些書頁中的任何一頁,都一點不令人生厭,這是為什么?甚至那篇啰唆個沒完的《向雷蒙·塞邦德致歉》也不令人生厭。有幾年,我是把那一篇當做干燥的論文翻過不看的。我知道他為了討好他的父親,曾翻譯過塞邦德寫的一篇神學小冊子,而在這冗長的經歷之后,他的隨筆還是包含著他的思想的。所以,我每次閱讀都越過它,或一目十行翻一遍,什么也吸收不到,沒有一頁折過角。后來偶有一天,我讀進去了,從此就再也沒鉆出來過。原來,雷蒙·塞邦德是蒙田最不關心的。在最初的幾個段落里,他對他的父親和塞邦德盡職盡責地點頭示意,還有一段義務性的說教,說為達到真理,推理是有用的,此后,蒙田干脆信馬由韁,想寫什么就寫什么了。最要緊的,他想說,理性并不是人類特有的稟賦,并不能使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分別開來。蜜蜂更善于組織社會;大象更關心其他大象的福利,并且更富想象力,它們會用木頭和泥土填起人挖的陷阱,把陷進去的大象弄回到地面上。他甚至拿不準,人類語言是否就比野獸間手勢和氣味的交流更復雜、更微妙。他列舉一長串生物,喜鵲、豺、狐貍、鳴禽、馬、狗、公牛、龜類、魚類、獅子等,引用古典里的軼事,說明它們如何有理性,更重要的,如何溫和可愛,滿意地證明了“這些動物如何比我們優(yōu)良,而我們對它們技巧的模仿又是多么低能”。簡直妙不可言。

蒙田在書的開頭幾頁就跟人交上了朋友,而隨著那一篇篇隨筆伸展開來,他成了你的朋友里最要好、最密切的朋友。當然,他只是一味說著他自我,不過,那個自我后來也變成了讀者的自我。此外,他從不裝腔作勢。沒錯兒,他喜愛他自己,可他從來不像討厭鬼那樣洋洋自得、忘乎所以。他喜愛他的頭腦,他的頭腦里的所有一切都叫他愛戀而快樂。

當然,他是個道德家,像其他所有最偉大的道德家一樣。不僅如此,他還是個幽默家。難以想象,任何人仔細地讀蒙田,聚精會神地注意他講的什么,而不在大多數(shù)時間發(fā)出會心的微笑。

那就像跟一個交往了很久的朋友憑心交談,有時會出現(xiàn)沉默。這種沉默不但被允許,而且還得到鼓勵。本著當時的風尚,每一頁上都有摘自經典作家的語錄,這些摘錄打斷了文本,這些地方的作用通常是讓人歇口氣,不要求多么注意的。

這些隨筆,愿意的話,你可以漫不經心地瀏覽,眼睛掃過書頁就像你透過窗戶看外邊的草坪,等待什么有趣的事出現(xiàn)。然后,“順便說一下,”他說。這時,你正在椅子里俯身向前,而他又開始告訴你作為一個人是什么樣子。

贊頌自我是蒙田畢生的事業(yè)。不是自我的成見,也不是自我陶醉,幾乎也從不是自我期許的。頂好的意義上,是一種有限制的自我滿足,是令人費解的決心,決心要跟內里的我和平共處。對蒙田來說,自然界一切事物中,最接近、最讓人埋頭熱衷的事物,是蒙田。不是最親的,卻是最近的,因而是最便于了解的。

他為自己的不一致而著迷,并進而認為,不一致性乃是人類區(qū)別于其他活物的普遍生物學特性。“我們都是東拼西湊而成的,”他說,“如此不成形狀,構造各界,至于每一小塊、每一時刻都在玩自己的游戲。”

他那時候還沒有精神病醫(yī)生,但假如有,蒙田會向他們提出警告性的勸告:“在我看來,即使最好的作家也常常犯錯誤,他們堅持從我們當中找出原型,塑造出一致的堅實的虛構人物。他們選擇一種普遍的特點,進而安排和解釋人的所有活動,使之適合他們的畫面;假如他們不能使這些特性足夠扭曲,就動手把它們異化……對我來說,最難的事,莫過于相信人的一致性,而最容易的事,莫過于相信他們的不一致性。”他聲明,我們自身在這么多時刻變成了這么多不同的人,結果,“我們自己跟自己的不同,就像我們跟他人的不同一樣多。”這件事分析起來太復雜;他承認可以做這樣的努力去“探索內里,找出是什么發(fā)條驅使人們去行動”。但是,他警告說,“由于這一行當又難又危險,我希望更少的人去參加”。提醒一下,這話是400年前說的。

他感到毫無希望了解自己。他寫道:“從我身上可以找到所有矛盾……羞怯,蠻橫;貞潔,淫蕩;健談,寡言;堅強,纖弱;聰明,愚魯;暴戾,和藹;撒謊,誠實;博學,無知;慷慨,吝嗇又奢侈。所有這些,我都在自己身上或多或少地看到,就看我偏向哪方……關于我自己,我不能講任何絕對、簡單和堅實的話。這樣講時,我不能不感到混亂和混雜,也不能一言以蔽之。”

發(fā)現(xiàn)了并面對所有這一切,他卻絲毫沒有為之煩惱。他平靜地甚至興高采烈地接受自己以及人類的局限性和不堅實性。“沒有什么能比好好地盡力地扮演一個人這樣美,這樣合法了;也沒有任何一門科學能比認識到好好地自然地過此一生更艱難。我們的疾患中,最猖狂、最蠻橫的就是瞧不起我們的存在……就我來說,我愛生活并開拓生活。”

就這樣,他寫下去,一頁又一頁,表露著自己的思想,而不讓自己受制于任何一致性的律條。“世界上最偉大的事,”他寫道,“是一個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結果,跟他自己的預言相反,結果竟是,一切都是他,都是完整的一體,像石頭一樣堅實、一樣完整無損。正如他到處講的那樣,他是一個平常的人。他在每一頁里都讓你相信他是平常的。在這一點上,你不得不相信他。他首先是個誠實率直的人,而他的書的獨特魅力正在于此:如果蒙田是一個平常人,那么,一個平常人是怎樣的令人鼓舞,說到底,是怎樣的杰作!你不能自己地充滿希望。

導讀二:商業(yè)促成了寬容,

蒙田促成了《皇家寬容法》

[美]亨利·德里希·房龍

有人說,中世紀的城市空氣有益于自由。

的確如此。

躲在高高石墻后面的人,盡可以安全地對男爵和教士嗤之以鼻。

不久以后,歐洲大陸的條件大為好轉,國際商業(yè)又成為可能,于是產生了另一種歷史現(xiàn)象。

以三個雙字詞組表示便是:生意益于寬容。

你在一周內的任何一天,特別是在星期天,都可以改變這個論點。

溫斯堡和俄亥俄可以支持三K黨,紐約卻不行。紐約人如果掀起一場運動,驅逐所有猶太人、所有天主教徒和外籍人,華爾街就會亂作一團,勞工運動沖天而起,一切都化為廢墟,不可收拾。

中世紀后半期正是如此,莫斯科是一個貌似公爵的小小伯爵的所在地,可以激惱新教徒,但是在國際商業(yè)中心的諾夫格羅德卻需要小心從事,不然便會惹惱前來做生意的瑞典、挪威、日耳曼和佛蘭芒商人,把他們趕到維斯比去。

一個純農業(yè)國可以用一整套豐盛的份飯來泰然款待農民。但是,如果威尼斯人、熱那亞人和布呂赫人在他的圍墻里開始屠殺異教徒,那么代表外國公司的人便會馬上外流,隨之資金也會被抽回,使城市陷于破產。

不少國家并不能從根本上汲取教訓(如西班牙、教皇統(tǒng)治區(qū)和哈普斯堡的領地),依然被所謂的“對信仰的忠誠”所左右,無情地把信仰的敵人驅逐出去。結果,它們不是化為烏有,就是縮小到第七等國家。

然而,商業(yè)國家和城市的掌管人通常都很尊崇既定事實,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

所以在精神世界上嚴守中立,天主教、新教、猶太人和中國主顧都能照常經商,同時繼續(xù)忠誠于各自的宗教。

為了外表的體面,威尼斯通過了一項反對加爾文教派的法案,但是十人內閣卻小心地告訴憲兵,這條法令不必執(zhí)行得太認真,讓那些教徒自行其是吧,愿意信仰什么都可以,除非他們真的動手把圣馬爾可抓到他們自己的會場去。

他們在阿姆斯特丹的好友也如此行事。每個星期天,新教牧師們都高聲斥責“淫蕩女人”的罪孽。但是在旁邊的街道里,可怕的天主教徒也在一個不顯眼的房子里默默地做彌撒,外面還有新教警長警戒,提防日內瓦宗教牽扯的狂熱崇拜者闖入這個犯禁的會議,他們可能會把法國和意大利客人嚇跑。

這絲毫不是說,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的人們已經不再是自己的可敬教會的忠誠弟子。他們一如既往,仍然是好天主教徒或新教徒。不過他們記得,漢堡、呂貝克或里斯本的十個經商的異教徒的善良愿望,要比日內瓦或羅馬的十個寒酸教士的允許更有價值,于是他們便宜行事了。

蒙田有開明自由的見解(并不總是一種),而他的父親和祖父卻經營鯡魚生意,母親又是西班牙猶太人的后裔,把這兩者聯(lián)系起來未免有些牽強附會。不過據(jù)我看,商人長輩對蒙田的觀點有很大影響。他作為戰(zhàn)士和政治家,整個一生的特點就是深惡盲信和偏執(zhí),這要起源于離波爾多主要碼頭不遠的一家小魚鋪。

我如果當著蒙田的面這樣說,他是不會感謝我的,因為他出生的時候,所有“生意”的痕跡都從華麗的家族紋章中小心地抹去了。

他的父親獲得了蒙田地方的產業(yè),便無度地花錢,想讓兒子成為紳士。蒙田剛剛會走路,私人教師便在他的可憐小腦瓜里塞滿了拉丁文和希臘文。六歲的時候他被送往高級學校,不到二十歲便成為波爾多市議會羽毛豐滿的一員了。

接著他從了軍,還在法院工作過。三十八歲時父親死了,蒙田便退出了所有的外界活動,把余下的二十一年(除去幾次違心地短期介入政治)都消磨在他的馬匹、狗和書的上面,并且都有所研究。

蒙田雖可稱為劃時代的人物,卻有幾個弱點。他從沒有徹底擺脫某些感情和禮儀,這個魚販的孫子相信這才是真正的紳士風度。直到他死去的時候,還一直說自己不是真正的作家,只是個鄉(xiāng)村紳士,到了冬天沒有事情做,才草草記下一點略有哲學內容的雜亂思想。這全是廢話。如果說有誰把他整個的心、靈魂、美德和罪惡以及一切都獻給自己的書,那就是這位能和不朽的達爾塔昂匹敵的開朗的紳士。

由于心、靈魂、美德和罪惡都屬于這個豁達大方、深有教養(yǎng)并性格宜人的人,他的全部作品要比其文學作品更勝一籌,它們已經發(fā)展成為明確的生活哲理,它們以常識和實際的日常體面為基礎。

蒙田生為天主教徒,死時依然故我,年輕的時候還加入過法國貴族為把加爾文主義逐出法國而成立的天主教貴族聯(lián)盟。

1572年8月,教皇格列高里八世歡慶殺死三千名法國新教徒,這是決定命運的一天,從這以后蒙田永遠離開了天主教會。他從來沒有加入另外一派,而是繼續(xù)參加某些重大禮儀,免得旁人饒舌。然而自從圣巴塞洛梅慘案之夜以后,他的作品便全都與馬爾庫斯、奧里利厄斯、愛比克泰德或其他十來個希臘羅馬哲學家的著作同歸一轍了。有一篇題為《論良知的自由》,很值得緬懷。他在文章里使用的語氣就好像是古時帕里克利的同代人,而不是法國皇后凱瑟琳·德·美第奇的仆臣,他還以背教者朱利安為例,闡明真正寬容的政治家應該取得的業(yè)績。

文章很短,充其量才五頁,你可以在第二冊的第十九章中找到。

蒙田已經看膩了眾多頑固不化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倡導的絕對自由,這種自由(在當時環(huán)境中)只會導致新的內戰(zhàn)。但是一經條件允許,那些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睡覺時不再把兩把匕首和手槍放在枕頭下面了,明智的政府就應該盡量避免干預別人的思想,應該允許所有臣民依照最能使自己心靈獲得幸福的方式熱愛上帝。

蒙田既不是唯一也不是第一個產生這種想法并且大膽公之于世的法國人。早在1560年,凱瑟琳·德·美第奇的前大臣麥克爾·德·豪皮塔爾和好幾個意大利大學的畢業(yè)生(由此被懷疑是受了再洗禮教的熏染)就曾經說過,對異端者只宜用文字論戰(zhàn)。他令人驚訝的觀點是,良知有自己的本來面目,不是靠武力可以改變的。兩年以后,他促成了《皇家寬容法》的產生,該法使胡格諾教派有權召開自己的集會,舉行宗教會議討論本宗教的事務,儼然像一個自由獨立的教派,而不是寄人籬下的小派別。

與巴黎律師讓·保丹的觀點一樣,蒙田否認國王有權運用武力強迫臣民進這個或那個教堂。

大臣們的演講和政治哲學家的論文極少受人歡迎,但蒙田的書卻在以智慧之士座談會的名義下聚在一起的文明人中被閱讀、翻譯和討論,并且持續(xù)達三百多年之久。

他的業(yè)余身份和他只為樂趣而寫作的說法,使他深得大眾之心。不然,人們是絕不會買(或借閱)一本被官方列為“哲學”的圖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攀枝花市| 四子王旗| 柳河县| 灯塔市| 临泉县| 新营市| 城步| 涞源县| 定结县| 项城市| 庐江县| 澄城县| 金堂县| 平果县| 军事| 石阡县| 南城县| 黄龙县| 修水县| 黄龙县| 昌江| 泾源县| 乳山市| 碌曲县| 中牟县| 都昌县| 梅州市| 天台县| 华宁县| 修文县| 彭山县| 古蔺县| 甘孜县| 固镇县| 新巴尔虎左旗| 蓝田县| 会宁县| 望都县| 巴马| 泾源县| 大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