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24評論

第1章 前言(1)

批判知識權威,關注人類情欲

◎ 誰是蒙田?

米歇爾·德·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1533—1592)是法國文藝復興后期人文主義最重要的代表。從某種意義上說,蒙田和莎士比亞是同時代人。十六世紀的作家,很少有人能像蒙田那樣容易被現代的人所接受,也很少有人能夠像他那樣能夠直接與我們對話。他是啟蒙運動以前對知識權威持批判態度的批評家,是一位人類情欲的冷峻觀察家,也是一位對各民族文化進行冷靜研究的學者。他所關心的問題,時至今日,我們仍不得不關心。所以我們很容易把他視為一位可以和我們一同深入討論問題的現代人。

房龍在評價蒙田《隨筆集》時說:大臣們的演講和政治家的論文極少受歡迎,但蒙田的書卻在以智慧之士座談會的名義下聚在一起的文明人中閱讀、翻譯和討論,并且持續達300年之久。

一位學者在提到人們對蒙田的推崇時寫道:“蒙田的作品從未絕版過。這實在是我們這個文明令人鼓舞的一面。在他死后第一個10年,他因當年曾在政治紛爭的兩端取中間道路而在政治上失寵,但即使在那一時期,他的《隨筆集》還是出了四個版本,并已被譯成英文和西班牙文。到今天,從地球上所有書面語言都可讀到它了,各國的學者們都靠他那三本書干起了紅紅火火的事業。”

蒙田于1533年出生于法國波爾多市一個大富商家庭,他家祖輩以開魚行和向英國出口葡萄酒而發財致富。由于當時拉丁語是學者和文人的通用語言,他的父親就為他高薪聘請了一位家庭教師講授拉丁語。蒙田把拉丁語當做母語來學,法語和本地方言反而是后來才學會的。所以蒙田很早就熟讀古代大家如普魯塔克、塞涅卡、塔西佗等人的著作。

中學畢業后,蒙田開始學習法律,他在法院當法官達13年之久。然而,法官生涯令他大失所望。各種法律的來源極不可靠,理性的成分遠遠不及風俗習慣的成分,而某些法官又常常濫用職權,“我親眼看到,很多判決比罪犯的罪行還要罪惡!”所以蒙田在當法官的十幾年里,他寧愿有負于法院,也不愿愧對人類。

1570年,他賣掉了法院的官職,回到蒙田城堡定居。父親給他留下了一筆數量不菲的地產,婚姻又給他帶來了一筆可觀的財產。現在,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大部分時間里,他躲在自己的塔樓里看書寫作。偶爾與一些大人物打打交道,過問一下政治,借機維護一下城堡的安全和自己的獨立。生性幽默的他,博采眾長,將不同文章體裁的特點都揉進他的《隨筆集》中。而他的朋友們也都鼓勵他能夠早日寫出這樣一部著作來。

1580年,蒙田將《隨筆集》的前兩卷交由波爾多的西蒙·米朗日出版商出版了。接著,他離開妻子、女兒和城堡外出旅游。中世紀的出門顯然不是我們今天的出門概念。他這一去就是17個月8天。他先到了巴黎,把《隨筆集》敬獻給國王,并聆聽了國王的指示,討得了國王御筆親書的介紹信。他隨國王去圍攻拉斐爾要塞,然后又辭別國王,穿過了洛林地區,瞻仰了貞德故居,進行了溫泉治療,又游歷德國、奧地利,經布倫納山口進入意大利,一路上游山玩水,終于抵達羅馬。

羅馬是人文主義的故鄉,蒙田同樣十分崇拜古代羅馬文化。在羅馬,他受到教皇的接見,他還把《隨筆集》呈送教廷圣職部審查。教廷圣職部對他和他的書表現得相當寬容,他極為自豪地獲得了“羅馬市民”的榮譽稱號。蒙田迷戀羅馬,覺得在這里過得非常愉快。

不過,這時他被波爾多市議會選為波爾多市市長,亨利三世寫信命令他盡早去波爾多赴任。他只好離開羅馬,經由米蘭、都靈、里昂,回到了蒙田城堡。

這次旅行,開闊了蒙田的視野,證實了他的相對主義的看法。沿途見聞使他進一步堅信,風俗習慣對個人和國家起著支配性的作用。他把這些看法寫進了《隨筆集》第三卷中。

蒙田這個市長做得還挺成功。他為自己定下了標準,要做一個沒有仇恨、沒有野心、沒有貪欲的市長,要做一個費心、奔波、流血、流汗的市長。波爾多市市民對蒙田相當滿意,他們再次選舉他為市長。在他的任期內,他經歷了海盜與兵變等種種考驗。在他第二個任期結束之際,波爾多發生了瘟疫。出于謹慎,他回到了蒙田城堡。與此同時,國王與新教之間的戰爭也波及了他的故鄉。

1588年,蒙田寫完了《隨筆集》第三卷。他動身前往巴黎,讓阿貝爾·朗熱利埃給他印刷出版。在巴黎,蒙田正趕上“神圣同盟”街壘戰,亨利三世被趕出了巴黎,蒙田也被投入監獄。后來,亨利三世的母親用抓獲的一個神圣同盟成員把蒙田交換出獄。接著,他陪同國王四處流浪,并列席了布盧瓦三級會議。

這次經歷使蒙田對政治徹底失去了興趣,他返回城堡,專心修訂《隨筆集》。他終于像自己所期望的那樣,順應自然,過上了普普通通、合乎人道的生活。1592年,他悄悄地棄世而去。

◎ 蒙田為什么現代?

蒙田是一個讓我們越看越像現代人的家伙。他很世俗,絕不忘掉與達官貴人友好交往。事實上,他與亨利三世國王及國王的母親過從甚密,他甚至還經常借機維護一下自己城堡的獨立與安全。但是我們并不討厭他。因為他不是一個討好獻媚的家伙,更不是一個不擇手段往上爬的無恥之徒。他非常克制,絕不以出賣自己的立場為代價來謀取好處。從根子上來講,他甚至對物質上的好處也同樣抱著謹慎的懷疑態度。但是他洞悉政治的微妙,也很清楚如何在各種政治勢力之間尋找一種平衡。他甚至把自己的《隨筆集》呈送教廷審查,而教廷居然沒有嗅出字里行間所潛藏的危險。教廷對他很寬容,這在宗教爭端風起云涌的16世紀實在是一個奇跡。

他的時髦卻絕對不在于他的政治平衡能力。他為現代人所推崇,是因為他早大家4個多世紀說出的話,大家在4個多世紀后居然能依然越品越有味。照理說,品古人的東西,猶如啃剔除的骨頭,初嘗生香,繼則無味,久則如同嚼蠟。但是我們現代人讀起蒙田來,卻免不了會忘掉長達4個世紀的時間差別。

他能讓你回頭注視自己,道理非常簡單,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懷疑主義者。他無法相信絕對的真理——當然,他也會拒絕或斷然否認這種真理的存在。他只告訴你說,我不知道。或者,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知道什么呢?”對外在真理的懸疑態度,促使他回過頭來審視自己。蒙田在《隨筆集》中的一個重要話題,就是不斷地省察自己,省察自己的生活狀況,省察自己的身體活動與精神活動,以及省察自己的身體活動與精神活動之間的關系。

在這種省察中,你會發現自己幾乎是一個文化相對主義者。蒙田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考察各個地區與各個民族的生活習慣,他得出一個結論:習俗對個人和國家起著支配作用。他十三年的法官生涯,他的幾次外出旅游考察,都給他提供了大量的觀察素材。他發現,不同地區的人,是非標準和善惡標準都個個不同,有時甚至還截然對立。毫無疑問,這又佐證了他的懷疑主義。而這種發現也同樣激勵了我們現代的人。

因為,如果文化是一種相對的東西,而從認識上說,真理又并不能夠證明自己的普遍有效,那么,我們就可以由此生發進行無限的遐想。比如,我們可以為自己并不入主流的奇想怪癖作辯護,我們會堅定想法,認定我們自己擁有保持自己的奇想怪癖不加改變的權利。不要小看了這么一點點的權利,它可是歷來都令宗教團體和國家意識形態頭疼的大問題。又比如,我們還可以拿它來審視世界大的文化與政治格局。我們可以懷疑西方所謂的民主自由政體是否就一定是需要全世界人民效仿的制度。我們可以質疑說,我們本民族文化也有它存在的權利。因為你并不能從理論上認定我們就一定是錯誤的。總之,你可以替自己辯護,因為你有了蒙田的榜樣參照。要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這本來就是蒙田的期望。

這也就難怪那些渴望心靈獨立的自由派知識分子會這么喜歡蒙田這個家伙。因為這個家伙這么喜歡省察自己,對他那個時代那些被人天天當做新聞報寫著的奇跡,他總是以懷疑之筆寫著的。他寫道:“以我看來,世界上的什么怪異、什么奇跡,都不如我自己身上這么顯著……我越通過自省而自知,我的畸形就越令我駭異,而我就越不懂我自己。”一個連自己都越來越不懂的人,想讓他堅定地、不假思索地去贊成一個外來的判斷,確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他為自己的不一致而著迷,并進而認為,不一致性乃是人類區別于其他活物的普遍生物學特性。“我們都是東拼西湊而成的,”他說,“如此不成形狀,構造各界,至于每一小塊、每一時刻都在玩自己的游戲。”

蒙田警告說:“在我看來,即使最好的作家也常常犯錯誤,他們堅持從我們當中找出原型,塑造出一致的堅實的虛構人物。他們選擇一種普遍的特點,進而安排和解釋人的所有活動,使之適合他們的畫面;假如他們不能使這些特性足夠扭曲,就動手把它們異化……對我來說,最難的事,莫過于相信人的一致性,而最容易的事,莫過于相信他們的不一致性。”

他聲明,我們自身在這么多時刻變成了這么多不同的人,結果,“我們自己跟自己的不同,就像我們跟他人的不同一樣多”。這件事分析起來相當復雜;他承認,可以做這樣的努力去“探索內里,找出是什么發條驅使人們去行動”。但是,他警告說:“由于這一行當又難又危險,我希望更少的人去參加。”順便講一下,這話是四百多年前說的。

現在你該明白他為什么現代了吧?從蒙田出發,你可以去為幾乎所有事情辯護。而他又絕對不必為你的辯護結果負責,畢竟,他可以一臉迷惘地問你:“我知道什么呢?”只要你愿意,新新的、后新新的、后后新新的人類都可以從蒙田著作里找到替自己辯護的理由;而現代的、后現代的、后后現代的藝術和思潮也都可以從蒙田著作里摘錄出十分有利于自己的言論。誰都可以自稱是蒙田的朋友,只要你足夠寬容。

蒙田的懷疑主義卻又不是一個懶惰者的庇護所。說蒙田是一個相對主義者還真有一些冤枉和誤解蒙田。蒙田絕對不會像古希臘的犬儒主義者那樣,因為懷疑而墮入一種怎么做都行的生活狀態。懷疑是一種行為,而它只是我們諸多行為中的一種,它不可能破壞我們其他的行為和行動。行為和行動是對懷疑的戰勝。蒙田把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的認知區別開來。認識上要持懸疑態度,而生活則需要我們投入踐行。

蒙田勇敢地跨進了社會生活,他沒有逃避。“我不希望人們不對自己承擔的事情表示關注,為之奔走,費口舌,必要時流血流汗”。他多次擔任公職。“我希望人民得到最大的幸福,而且毫無疑問,如果情況允許,我會不遺余力地為他們服務。我為民眾辛勞,猶如為我自己”。

在蒙田看來,毫無疑問應該擔當好自己的社會角色,這是一個道德問題。“世界上最偉大的事,”他寫道,“是一個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他十分平靜地甚至非常高興地接受了自己的以及人類的局限性和不確定性。“沒有什么能比好好地盡力地扮演一個人這樣美,這樣合法了;也沒有任何一門科學能比認識到好好地自然地過此一生更艱難。我們的疾患中,最猖狂、最蠻橫的就是瞧不起我們的存在……就我來說,我愛生活并開拓生活。”

他是一個道德家,像歷史上所有最偉大的道德家一樣。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個幽默高手。任何一個仔細閱讀蒙田的人,無不被他在字里行間所透露出來的機智所打動。毛姆說:“蒙田的隨筆不管挑哪一篇來讀,你都會覺得趣味盎然,他那種宜人的閑談特點也發揮得比較充分;雖然這些文章的題目相對來說有點一本正經,但文章本身依然妙趣橫生;在寫這些文章時,他對隨筆這種體裁已駕輕就熟,對讀者的興趣已了如指掌,所以你在那里將領略到他那種不拘一格的文章精髓。”

◎ 見證蒙田

從1580年至1588年,《隨筆集》分三卷在法國出版。當時的情況在上文中已有論及。

蒙田逝世時留下了兩個女兒,親生女兒繼承了他的財產,而他的干女兒則繼承了他的文稿。

干女兒名叫德·古內,她狂熱地崇拜蒙田。蒙田逝世后,德·古內小姐于1595年整理出版了比較完整的對開大版本《隨筆集》。那個時期,法國人對戰爭已經深感厭倦,有了足夠的心理期待來接受這一充滿智慧的散文。迪佩龍紅衣主教稱“這是一本正直人的枕邊書”。有一個叫德圖的人稱贊這部書是“名副其實的箴言研討會,每一個警句都是至理名言。”

不過,也有人對蒙田的文章缺乏條理表示不滿,巴爾扎克批評說:“《隨筆集》的語言和文筆打上了作者生活的那個時代與那個地區的烙印,顯得粗野生硬、土里土氣。”帕斯卡對蒙田采取了激烈的批判態度,他批評說:“蒙田缺點太大,他引的掌故太多,并且談自己也太多。”他還說:“蒙田在其全書里想到死的時候,總是優柔怯懦的。”馬勒伯朗士則指責蒙田是一個“騎士式的學究”,說《隨筆集》不過是“由小故事、俏皮話、兩行詩和格言拼湊起來的”。

1676年,《隨筆集》被列為禁書。看來,經過近百年的反思,教會終于開始認識到蒙田思想的危害。不過仍然有不少人對《隨筆集》褒獎有加。皮埃爾·莫羅指出:“寫《隨筆集》的人就已經是古典作家了,其規則存在于自然、理性和政治中。”

在17世紀,各種不同的人都從蒙田的作品中嘗到了樂趣。德·塞維尼夫人對蒙田的魅力贊不絕口:“我有許多好書,蒙田當屬最佳,他們絕對不會愚弄你,你還需要什么呢?”查理·索雷爾稱這部作品是“宮廷和世界的日常教科書”。

18世紀,人們對蒙田好評有加。孟德斯鳩說:“在大多數作品中,我看到了寫書的人;而在這一本書中,我卻看到了一個思想者。”伏爾泰在駁斥帕斯卡時大聲贊美蒙田:“蒙田像他所做的那樣樸實地描述自己,這是多么可愛的設想!因為他描繪的是人性……”盧梭對蒙田持保留看法,他不喜歡蒙田起伏多變的文筆。而百科全書派作家則把蒙田當自己人看待。德利爾指出:“他善于像哲人那樣講話,像朋友那樣談心。”

到了19世紀,蒙田的崇拜者遍及全世界。司湯達在創作《論愛情》時常常參照《隨筆集》,德國的歌德、席勒,英國的拜倫、薩克雷,以及后來美國的愛默生都對蒙田十分推崇。尼扎爾寫道:“一系列反映法國精神的杰作是從《隨筆集》開始的……”

品牌:金石海納
上架時間:2014-02-18 13:35:52
出版社:立信會計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金石海納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乡县| 彰化市| 赞皇县| 富宁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丹阳市| 栾城县| 曲阜市| 屯门区| 常熟市| 武宣县| 菏泽市| 麟游县| 定兴县| 延寿县| 合山市| 云南省| 昭苏县| 襄垣县| 寿光市| 龙门县| 奎屯市| 青龙| 调兵山市| 湖北省| 嵊州市| 潮安县| 呼玛县| 香格里拉县| 永州市| 沂南县| 延寿县| 长寿区| 集贤县| 澳门| 彭山县| 清镇市| 惠东县| 平罗县| 乃东县| 涿州市|